華文網

你為什麼相信房價跌了20%的假消息?

始於2015年,並在2016年加速上漲的房產週期基本畫上句號,房地產的天確實變了。但是,現在就相信房價已經下跌了20%,那你真的應該交智商稅。

政府壟斷土地供應,開發商壟斷房價的真實資訊,

整個房地產市場成了一個資訊的“鐵幕”,民眾只能在各種真偽不分的資訊的指揮棒下翩翩起舞。

在基本資料不公開的情況下,我們只會看到:土地永遠是不夠的,房子永遠是短缺的,房價肯定是要上漲的結論。而支撐這個結論的,就是永遠不公開的資料。

最近媒體熱炒的“北京房價下跌20%”,小鑫認為這是一個假消息。以北京為代表的熱點城市房地產的真實情況是:經過嚴厲的調控,房地產市場正式進入觀望期:賣家不願意降價出售,買家不願意在目前價格下出手,買賣雙方的博弈地位轉換,房地產市場進入到了買方市場。假以時日,價格的鬆動和下調是趨勢。至此,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這一輪始於2015年,並在2016年加速上漲的房產週期基本畫上句號,

房地產的天確實變了。但是,現在就相信房價已經下跌了20%,那你真的應該交智商稅。

問題的關鍵是,一個假消息,為什麼媒體熱炒?除了媒體的情操和專業水準外——降價的消息容易吸引眼球,房地產市場從來都充斥著假消息則是問題的關鍵。人們熱衷於傳播假消息,使市場上的真消息令人根本無從得知,或者被地方政府和開發商壟斷。這是中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短板之一,

可惜很少有人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到處都是問題,無論是市場管理、市場交易、土地制度還是房價統計資料,一系列基本制度方面都存在嚴重殘缺,但在整個房地產市場,最大的亂象卻是資訊的混亂和不透明。無論是在房價的統計、住房的基本供應量、開工面積、還是在基本的銷售資料以及房地產資訊的基本聯網方面,
都存在著資訊的嚴重殘缺不全和虛假等情況。

首先,每年的供地資訊不透明

政府的年度建設計畫、保障性住房的建設計畫、土地出讓年度計畫,要麼殘缺,要麼根本不公佈,要麼公佈了不執行。在土地一級市場完全被政府壟斷的情況下,供地資訊的透明對於房價未來的預期極其重要,但長期以來,在土地供應資訊層面,進步極為有限。大多數城市公佈的只是一個大數,

具體的供應計畫如何,土地存量有多少,囤地的情況有多嚴重,除了研究機構的估算之外,政府從來不公開,造成了土地越來越少的假像。

第二,房子的供應資訊不透明

開發商在取得某一特定區域的開發權後,事實上就成為了這一局部地區在特定時期的唯一產品提供者。利用資訊的不對稱分期滾動開發、炒作概念、提高房價、捂盤惜售等情況比較普遍,導致房地產市場完全成為一個資訊很不透明的“檸檬市場”,開發商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定價權。一些被熱炒的日光碟是不是真的,每個樓盤的銷售進度如何,其實購房者根本沒有任何途徑知道。

第三,房價統計指標混亂,統計資料大量失真

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缺乏權威的房價統計指標。在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壟斷下,學術、科研機構的資料來源有限,而一些機構自己編的指數不僅權威性不強,反而通過操縱資訊指標達到自己的商業利益目的。在房價統計失真的情況下,官方公佈的一些房價統計資料不僅和現實背離,反而出現了很多的笑話。2009年,在全國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官方的統計結論居然是只漲了1.5%。而官方一直公佈的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統計資料,因其不斷失真而失去了統計的價值和意義。在這裡我強調一點,70個大中城市房價統計資料,其實就是個笑話。

在政府壟斷了土地供應,開發商壟斷了房價真實資訊的情況下,整個房地產市場就成了一個資訊的“鐵幕”,民眾只能在各種真偽不分的資訊的指揮棒下翩翩起舞。比如,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統計部門從來沒有進行住房的基本普查。目前中國究竟有多少存量房,各個城市供需缺口究竟有多大,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少,這些問題事實上非常簡單。因為房屋本身作為不動產,各地的房管局都有詳細的統計資料,但就是這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成了中國房地產領域最大的資訊之謎。

2012年,北京市公安局曾在社會治安管理的層面對北京住戶進行過全面清查,曾有380萬套空置房之說。但資訊一公佈,立即被有關部門否認,但真正的資料又是什麼,卻又不公開。筆者今年的政協提案,就是要求北京市住建委公佈北京的住房存量資料,以及呼籲相關部門搞一次住房普查。根據目前提案的回饋和交辦結果,情況仍然不理想,因為北京很多房子,北京住建部門根本沒有權力去瞭解這些資訊。

在基本資料不公開的情況下,我們只會看到:土地永遠是不夠的,房子永遠是短缺的,房價肯定是要上漲的結論。而支撐這個結論的,就是永遠不公開的資料。一切都是猜測,一切都是人為的炒作,目的則只有一個:維持中國的高房價,維持土地財政的現狀。2012年,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全國40個重點城市的個人住房資訊系統,應於2012年6月30日前實現與住建部聯網。現在,我們又在搞不動產統一登記,但這些資料最終能夠公開到多大的程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看到,在進行史上最為嚇人的調控的同時,各界紛紛建言建立長效機制。但在主流的討論中,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資訊的重要性。小鑫在此提醒各位,如果沒有一個基本的資訊公開體系和制度,沒有基礎性的資料,任何調控都是一句空話,任何長效機制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在此再次呼籲:加快建立房價統計指標、住房存量、住房交易等基礎資料和資料公開制度的假設,並通過立法確保資料的公開和透明。同時,利用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契機,對中國住房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普查,這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的基礎和前提。否則,我們只能隨著各種假消息恐慌和焦慮。

轉自:功夫財經

利用資訊的不對稱分期滾動開發、炒作概念、提高房價、捂盤惜售等情況比較普遍,導致房地產市場完全成為一個資訊很不透明的“檸檬市場”,開發商有絕對的話語權和定價權。一些被熱炒的日光碟是不是真的,每個樓盤的銷售進度如何,其實購房者根本沒有任何途徑知道。

第三,房價統計指標混亂,統計資料大量失真

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房地產市場一直缺乏權威的房價統計指標。在開發商和地方政府的壟斷下,學術、科研機構的資料來源有限,而一些機構自己編的指數不僅權威性不強,反而通過操縱資訊指標達到自己的商業利益目的。在房價統計失真的情況下,官方公佈的一些房價統計資料不僅和現實背離,反而出現了很多的笑話。2009年,在全國房價暴漲的情況下,官方的統計結論居然是只漲了1.5%。而官方一直公佈的70個大中城市的房價統計資料,因其不斷失真而失去了統計的價值和意義。在這裡我強調一點,70個大中城市房價統計資料,其實就是個笑話。

在政府壟斷了土地供應,開發商壟斷了房價真實資訊的情況下,整個房地產市場就成了一個資訊的“鐵幕”,民眾只能在各種真偽不分的資訊的指揮棒下翩翩起舞。比如,1998年房改以來,中國統計部門從來沒有進行住房的基本普查。目前中國究竟有多少存量房,各個城市供需缺口究竟有多大,擁有兩套以上住房的人的比例究竟有多少,這些問題事實上非常簡單。因為房屋本身作為不動產,各地的房管局都有詳細的統計資料,但就是這麼一個非常簡單的問題,卻成了中國房地產領域最大的資訊之謎。

2012年,北京市公安局曾在社會治安管理的層面對北京住戶進行過全面清查,曾有380萬套空置房之說。但資訊一公佈,立即被有關部門否認,但真正的資料又是什麼,卻又不公開。筆者今年的政協提案,就是要求北京市住建委公佈北京的住房存量資料,以及呼籲相關部門搞一次住房普查。根據目前提案的回饋和交辦結果,情況仍然不理想,因為北京很多房子,北京住建部門根本沒有權力去瞭解這些資訊。

在基本資料不公開的情況下,我們只會看到:土地永遠是不夠的,房子永遠是短缺的,房價肯定是要上漲的結論。而支撐這個結論的,就是永遠不公開的資料。一切都是猜測,一切都是人為的炒作,目的則只有一個:維持中國的高房價,維持土地財政的現狀。2012年,按照國務院的要求,全國40個重點城市的個人住房資訊系統,應於2012年6月30日前實現與住建部聯網。現在,我們又在搞不動產統一登記,但這些資料最終能夠公開到多大的程度,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我們看到,在進行史上最為嚇人的調控的同時,各界紛紛建言建立長效機制。但在主流的討論中,大家似乎都忽略了資訊的重要性。小鑫在此提醒各位,如果沒有一個基本的資訊公開體系和制度,沒有基礎性的資料,任何調控都是一句空話,任何長效機制不過是空中樓閣而已。在此再次呼籲:加快建立房價統計指標、住房存量、住房交易等基礎資料和資料公開制度的假設,並通過立法確保資料的公開和透明。同時,利用不動產統一登記的契機,對中國住房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的普查,這是中國房地產市場健康的基礎和前提。否則,我們只能隨著各種假消息恐慌和焦慮。

轉自:功夫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