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商界奇女董小姐如何面對慘澹的銷售量,僅賣出8台手機,格力員工難道又要受苦?

沒錯,今天這位商界奇女子董明珠又刷屏了!原因就是格力出的新手機“色界”官方只售賣出了8台!這款官方定價3200元的手機慘遭滑鐵盧。

據瞭解,格力手機搭載驍龍820處理器,內置4GB記憶體+64GB機身存儲的配置,

可見董大媽在手機上還是花了點兒心思的。但是客觀的講,3200元的手機價位在目前手機市場上真心沒什麼競爭力。

這銷量簡直震驚了全世界!市場也太不給面子了!

董小姐這次又是親自上陣,為格力手機代言,旨在讓國人愛上中國製造,但是董大媽,哦不,是董小姐!現在是個看臉的時代,不信?咱們有圖有真相。

小夥伴們表示,“董小姐,太搶鏡開機畫面看著實在是心累”,還建議董小姐“好好做你的空調,別湊熱鬧”、“把空調品質再進一步地完美”等等,可真是操碎了心。不過,人類已經阻止不了董小姐來分一杯羹湯了。

“色界”售賣冷淡 並不會激起什麼大水花

格力電器(000651.SZ)的2016年度報告中顯示,手機和空調等電器都作為公司的主要業務,可見董明珠對進軍手機領域已經有了長足的規劃,追求多元化發展,想讓手機和空調並駕齊驅。偵探君覺得董小姐對手機行業有著深深的執念。

但2016財報顯示,格力全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101億元,較上年上升9.5%。在其營收結構當中,

家電製造占營業收入比重的86.04%,僅空調這一項目就占了81.33%。可見,格力的營收主要還是來自空調這一塊兒。

因此,這次“色界”手機銷量儘管如此慘澹,但對整個集團來說,並不會激起什麼大水花。

執著於多元化發展,董小姐說幹就幹

董明珠有一個夢想:“希望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控制家裡的空調溫度,享受格力給你們帶來的美味佳餚。”而董小姐也是這麼做的。

2013年,格力成立大松生活電器,主推小家電產品;2014年,格力電器明確提出“要將格力電器從一個專業生產空調的企業發展成一個多元化的集團性企業”,發展熱水器、淨水器等產品;再到後來的格力手機、新能源汽車,格力電器一直在其他領域進行嘗試“多元化發展”。

董小姐想做“格力造的車”,於是2016年8月,格力電器宣佈擬以130億元的價格通過發行股份方式收購珠海銀隆100%股權,隨後這一議案在股東大會上被否決。但這並沒有阻擋“鐵娘子”董小姐的追求夢想的心!12月,董明珠就宣佈以個人身份出資入股珠海銀隆,將銀隆和格力電器綁在了一起,讓格力電器成為銀隆汽車空調的供應商。

偵探君表示看不懂,這真是有錢任性,要怎樣就怎樣啊!

董小姐想做“格力造的手機”,於是 2015年,董明珠帶領格力進入手機行業,推出了第一款手機,但第一款手機沒有公開發售,僅供內部人員購買;2016年,格力推出第二代手機,並在格力官方商城公開銷售,算起來,今年這款“色界”也稱得上第三代“格力造的手機”了!

偵探君覺得董小姐對手機行業有著深深的執念,忽略了銷量,董小姐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做派還真是有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

“成也多元化,敗也多元化”

在當代企業家眼中,“多元化發展”似乎是個魔咒。目前,很多的國內企業都想著多線佈局,多元化戰略發展,已經不像隔壁日本企業,很多專注於“一生幹好一件事”。專注于主營業務和多元化發展,各有優劣,關鍵是要適合自身。否則,不看自身情況,盲目“多元化“,很容易”“成也多元化,敗也多元化”。

當年,“巨人集團”由巔峰迅速墜落名震資本江湖,史玉柱後來反省其失敗原因之一就是過於追求企業的多元化經營。

巨人公司涉足的電腦業、保健品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因跨度太大,新進領域也並非優勢所在,後期又因巨人大廈資金鏈斷裂而幾乎破產,最後以負債2.5億人民幣收場,為時5年。這一案例讓當時很多正佈局“多元化發展”的企業紛紛停下腳步,開始審思自家企業的發展戰略。

同樣是5年時間,格力電器在這5年多元化轉型之後,仍未看到光明。董小姐還繼續她的“鐵娘子”作風,深深執著於手機市場:華為賣老大,我就賣老二!

然而,在偵探君看來,格力的主營業務——空調,屬於比較耐用的電器,手機則屬於快消電子產品,兩者的使用者用著明顯的區別,如果格力的管道和品牌想要直接複製到手機業務上,並非易事。

另外,從手機的研發、軟體、內容以及供應鏈來看,格力並不具有明顯的優勢,相反,這點更成為其進入手機市場的一道門檻,不高的性價比、不夠成熟的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

就算要多元化發展,還有一種模式叫“相關多元化”要不然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

雖然格力電器營收近兩年有所回落,但效益還算不錯,相比為格力電器帶來盈利的既有業務,手機業務反而需要格力電器反哺和輸血,這讓更多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格力的手機業務並不看好,因此,格力股東並不希望多元化業務影響到格力整體利潤。

業內人士稱:“格力手機一旦失手,將拖累格力電器整體業績。”

董小姐執意要做手機,格力電器多元化經營的路數究竟行不行得通,你怎麼看?

董小姐想做“格力造的手機”,於是 2015年,董明珠帶領格力進入手機行業,推出了第一款手機,但第一款手機沒有公開發售,僅供內部人員購買;2016年,格力推出第二代手機,並在格力官方商城公開銷售,算起來,今年這款“色界”也稱得上第三代“格力造的手機”了!

偵探君覺得董小姐對手機行業有著深深的執念,忽略了銷量,董小姐這種不拋棄不放棄的做派還真是有股不撞南牆不回頭的精神!

“成也多元化,敗也多元化”

在當代企業家眼中,“多元化發展”似乎是個魔咒。目前,很多的國內企業都想著多線佈局,多元化戰略發展,已經不像隔壁日本企業,很多專注於“一生幹好一件事”。專注于主營業務和多元化發展,各有優劣,關鍵是要適合自身。否則,不看自身情況,盲目“多元化“,很容易”“成也多元化,敗也多元化”。

當年,“巨人集團”由巔峰迅速墜落名震資本江湖,史玉柱後來反省其失敗原因之一就是過於追求企業的多元化經營。

巨人公司涉足的電腦業、保健品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因跨度太大,新進領域也並非優勢所在,後期又因巨人大廈資金鏈斷裂而幾乎破產,最後以負債2.5億人民幣收場,為時5年。這一案例讓當時很多正佈局“多元化發展”的企業紛紛停下腳步,開始審思自家企業的發展戰略。

同樣是5年時間,格力電器在這5年多元化轉型之後,仍未看到光明。董小姐還繼續她的“鐵娘子”作風,深深執著於手機市場:華為賣老大,我就賣老二!

然而,在偵探君看來,格力的主營業務——空調,屬於比較耐用的電器,手機則屬於快消電子產品,兩者的使用者用著明顯的區別,如果格力的管道和品牌想要直接複製到手機業務上,並非易事。

另外,從手機的研發、軟體、內容以及供應鏈來看,格力並不具有明顯的優勢,相反,這點更成為其進入手機市場的一道門檻,不高的性價比、不夠成熟的市場知名度和認可度…。

就算要多元化發展,還有一種模式叫“相關多元化”要不然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

雖然格力電器營收近兩年有所回落,但效益還算不錯,相比為格力電器帶來盈利的既有業務,手機業務反而需要格力電器反哺和輸血,這讓更多投資者和消費者對格力的手機業務並不看好,因此,格力股東並不希望多元化業務影響到格力整體利潤。

業內人士稱:“格力手機一旦失手,將拖累格力電器整體業績。”

董小姐執意要做手機,格力電器多元化經營的路數究竟行不行得通,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