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朗讀者》第五期,我們的第一次

《朗讀者》第五期的主題詞是:第一次。

下面是董卿的教科書級的開場白,

流暢的文字直擊人的靈魂深處,又給人以盡善盡美的享受。

“人,這一輩子,

要遇到很多很多個第一次,

劉震雲第一次給《安微文學》投稿,

拿到了七十多塊錢的稿費,

立馬就請女朋友去吃飯;

許鏡清老人第一次在人民大會堂,

擁有了屬於他自己的一場音樂會,

但是他為這一天等了三十年;

王學圻二十年前就第一次當導演了,

可是這部電影拍到最後就剩下三個人

讓他欲哭無淚。

這都是非常寶貴而難忘的第一次,

因為他們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就像作家汪曾祺所說的,

人的第一次,

往往需要勇氣,

但是第一次也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因為它是探索,是挑戰,是機遇。

所以說,如果你的人生,

能夠擁有越多的第一次

也意味著我們的人生越豐富,越多彩!”

01

第一位朗讀者:王學圻,1946年3月19日出生,中國著名演員、導演。

王學圻說,1998年的時候,不知為什麼,

楊麗萍請他這個從沒有導演經驗的演員,去做她的自傳體電影《太陽鳥》的導演。

隔行如隔山,沒有導演經驗的王學圻克服了重重困難,讓電影《太陽鳥》從前期籌備到最終成片,一下子花了5年的時間。堅持到最後的時候,劇組僅剩三人。最終,來源於楊麗萍真實的生活閱歷的影片《太陽鳥》終於在第十五次的剪接後審核通過。這部電影獲得了第二十二屆蒙特利爾電影展評委會大獎、第五屆大學生電影節藝術創新獎。

時隔近20年,王學圻在舞臺上與大家分享他第一次當導演的故事時,他時而開懷大笑,時而神情凝重,時而滔滔不絕,時而陷入沉思。

“這是自己第一次做導演,在這5年裡,我幾乎放下了其它所有工作,期間的經歷現在回想起來,對於我來說是一段痛並快樂的經歷,記得每次送審甚至連計程車都不敢打。”王學圻坦言道。

楊麗萍之所以選擇王學圻,

正是看中了他的堅持。而王學圻把第一次導演給了楊麗萍,也是看中了楊麗萍對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

王學圻給大家朗讀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選段,並把它獻給《太陽鳥》的所有的攝製人員。

“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為夢想奮鬥,為人生每個第一次努力!

02

朗讀者 柯潔

第二位朗讀者:柯潔,中國圍棋職業九段棋手,浙江麗水人。

柯潔六歲開始學棋,1997年出生的他,未滿20歲就拿下4個世界冠軍。被譽為天才棋手,同時也是在世界第一位之上停留時間最長的中國棋手。在他的世界裡沒有第二名這種說法,如果不是第一,就是失敗。

今年1月,穀歌宣佈推出真正2.0版本的阿爾法圍棋。對人工智慧來說,圍棋一直是一個禁區。

柯潔說:人工智慧是沒有經歷過棋手所經歷的苦,它不知道從排名倒數第一到世界冠軍的感覺,沒有積澱,沒有感情,也就沒有傳承的意義。專業棋手背負的是一種責任,傳承這種傳統文化的責任,這也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棋手的原因。

柯潔並不畏懼與阿爾法圍棋的對弈,他說:“就算阿法狗打敗李世石,但它打敗不了我。”

2017年4月,柯潔將于浙江烏鎮挑戰AlphaGo,進行人機大戰。

最後,柯潔給大家朗讀的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篇的其中一段,用來獻給未來更加強大的自己。

03

朗讀者 許鏡清

第三位朗讀者:許鏡清,86版的《西遊記》總作曲人。

那首百聽不厭的《敢問路在何方》就是出自許老之手。這是他第一次為大型電視連續劇作曲,除了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西遊記裡上百段配樂也全部是他創作的。

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難忘的第一次。對於許鏡清先生來說,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過於舉辦音樂會,2016年12月,這首伴隨著無數人成長的曲子在人民大會堂裡兩度響起,拉開了作曲家許鏡清“2016《西遊記》主題音樂會”的大幕。這場音樂會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是在網友的眾籌下與大家見面的。

為了這場音樂會,許鏡清先生三次落淚,第一次是心臟病發住院時,那是傷心的眼淚;第二次是音樂會當天在臺上,那是感動的淚水;第三次是音樂會舉辦完,回到家嚎啕大哭,那是欣喜的淚水。

雖然他人生的第一場音樂會來的晚一點,是在70歲那年。

但他說:這是我輾轉了30年的心願。只要我活著就不晚。

許鏡清先生朗讀的是巴金先生的散文《燈》,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所有熱愛《西遊記》人們。

04

朗讀者 劉震雲

第四位朗讀者:劉震雲,著名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2016年,劉震雲的兩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和《一句頂一萬句》電影版上映,掀起熱潮。

《我不是潘金蓮》是劉震雲第一次創作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與女兒劉雨霖的第一次合作。劉震雲的兩個第一次都為他帶來了成功。

臺上,劉震雲講了:第一次作品發表在《安徽文學》,70多元的稿費,用在了請女朋友吃飯上。那個女朋友就是現在的太太,兩人濃濃的情意,使得現在的家庭十分和睦。劉震雲開玩笑說,現在家庭和諧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囉嗦。

他還講了和女兒相處的故事,稱女兒為雨霖導演,女兒叫他劉老師,就是在家也是這樣。

他說:他和女兒基本上不噓寒問暖,很喜歡和2分鐘內能搞定事的人打交道。

從節目舞臺上我們還看到了這位中國優秀作家、編劇鮮為人知的睿智又風趣幽默的另一面。

最後,他為大家朗讀了自己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選段,送給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和這部電影的觀眾。

05

朗讀者 王珮愈

朗讀者:王珮瑜,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位京劇老生,是京劇餘派的第四代傳人。

王珮瑜被人們譽為小孟小冬。

她16歲就得到了京劇前輩的讚賞和提攜,23歲拿到了全國戲劇梅花獎,25歲出任上海京劇院一團的副團長。在如此完美的履歷當中,在眾多的第一次當中,她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如今,王珮瑜更多時候是以京劇文化推廣者自居。不僅在各地開辦公開課、清音會,還走進大學、中學甚至小學校園裡推廣和普及京劇。前不久,因為在某檔網路綜藝上的驚豔表現,王佩瑜還曾引發過網友的熱烈討論,被稱為“京劇推廣第一人”。

王珮瑜朗讀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致獻京劇前輩孟小冬。

東坡詞自有橫槊氣概,王珮瑜的念白更是朗讀出這恢弘氣魄、豪氣意韻。當傳統詩詞遇見國粹京劇,竟是這樣一般絕妙風情。

06

朗讀者 楊利偉

朗讀者:楊利偉,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的10月,38歲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使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太活動的國家。

舞臺上,楊利偉分享了他難忘的“第一次”飛行。他說:“其實這個第一次絕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太人,屬於在座的以及電視機前的每一位炎黃子孫,它屬於我們深愛的國家和民族,甚至屬於全人類。”

當董卿問到當時是否會擔憂風險問題時,楊利偉坦言道:“我們身為軍人,本身就準備風險和犧牲,存在風險是載人航太的正常現象,這不會動搖我。”

同時,楊利偉表示特別想借《朗讀者》的舞臺,表達對戰友、同事以及為中國航太事業做出貢獻的背後的每一個人的敬意。最後,他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飛行學院學生朗讀了自己的作品《天地九重》。

是啊!我們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的第一次,難忘而又寶貴,他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其實細想來,每一個人都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不是嗎?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能忽視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

沒有積澱,沒有感情,也就沒有傳承的意義。專業棋手背負的是一種責任,傳承這種傳統文化的責任,這也是人工智慧無法取代棋手的原因。

柯潔並不畏懼與阿爾法圍棋的對弈,他說:“就算阿法狗打敗李世石,但它打敗不了我。”

2017年4月,柯潔將于浙江烏鎮挑戰AlphaGo,進行人機大戰。

最後,柯潔給大家朗讀的是《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篇的其中一段,用來獻給未來更加強大的自己。

03

朗讀者 許鏡清

第三位朗讀者:許鏡清,86版的《西遊記》總作曲人。

那首百聽不厭的《敢問路在何方》就是出自許老之手。這是他第一次為大型電視連續劇作曲,除了那些膾炙人口的歌曲,西遊記裡上百段配樂也全部是他創作的。

一個人的一生都有許多難忘的第一次。對於許鏡清先生來說,人生最深刻的第一次莫過於舉辦音樂會,2016年12月,這首伴隨著無數人成長的曲子在人民大會堂裡兩度響起,拉開了作曲家許鏡清“2016《西遊記》主題音樂會”的大幕。這場音樂會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最終是在網友的眾籌下與大家見面的。

為了這場音樂會,許鏡清先生三次落淚,第一次是心臟病發住院時,那是傷心的眼淚;第二次是音樂會當天在臺上,那是感動的淚水;第三次是音樂會舉辦完,回到家嚎啕大哭,那是欣喜的淚水。

雖然他人生的第一場音樂會來的晚一點,是在70歲那年。

但他說:這是我輾轉了30年的心願。只要我活著就不晚。

許鏡清先生朗讀的是巴金先生的散文《燈》,謹以此篇文章獻給所有熱愛《西遊記》人們。

04

朗讀者 劉震雲

第四位朗讀者:劉震雲,著名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茅盾文學獎得主,中國作協第九屆全委會委員。

2016年,劉震雲的兩部作品《我不是潘金蓮》和《一句頂一萬句》電影版上映,掀起熱潮。

《我不是潘金蓮》是劉震雲第一次創作以女性為主角的作品。電影《一句頂一萬句》是劉震雲與女兒劉雨霖的第一次合作。劉震雲的兩個第一次都為他帶來了成功。

臺上,劉震雲講了:第一次作品發表在《安徽文學》,70多元的稿費,用在了請女朋友吃飯上。那個女朋友就是現在的太太,兩人濃濃的情意,使得現在的家庭十分和睦。劉震雲開玩笑說,現在家庭和諧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囉嗦。

他還講了和女兒相處的故事,稱女兒為雨霖導演,女兒叫他劉老師,就是在家也是這樣。

他說:他和女兒基本上不噓寒問暖,很喜歡和2分鐘內能搞定事的人打交道。

從節目舞臺上我們還看到了這位中國優秀作家、編劇鮮為人知的睿智又風趣幽默的另一面。

最後,他為大家朗讀了自己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選段,送給喜歡這本書的讀者,和這部電影的觀眾。

05

朗讀者 王珮愈

朗讀者:王珮瑜,新中國成立之後第一位京劇老生,是京劇餘派的第四代傳人。

王珮瑜被人們譽為小孟小冬。

她16歲就得到了京劇前輩的讚賞和提攜,23歲拿到了全國戲劇梅花獎,25歲出任上海京劇院一團的副團長。在如此完美的履歷當中,在眾多的第一次當中,她不斷突破自己、超越自己、完善自己。

如今,王珮瑜更多時候是以京劇文化推廣者自居。不僅在各地開辦公開課、清音會,還走進大學、中學甚至小學校園裡推廣和普及京劇。前不久,因為在某檔網路綜藝上的驚豔表現,王佩瑜還曾引發過網友的熱烈討論,被稱為“京劇推廣第一人”。

王珮瑜朗讀了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致獻京劇前輩孟小冬。

東坡詞自有橫槊氣概,王珮瑜的念白更是朗讀出這恢弘氣魄、豪氣意韻。當傳統詩詞遇見國粹京劇,竟是這樣一般絕妙風情。

06

朗讀者 楊利偉

朗讀者:楊利偉,楊利偉是中國進入太空的第一人。

2003年的10月,38歲的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在太空飛行14圈,歷時21小時23分,完成中國首次載人航太飛行,實現了中國人千年的飛天夢想,使得中國成為繼前蘇聯、美國之後第三個能夠獨立開展載人航太活動的國家。

舞臺上,楊利偉分享了他難忘的“第一次”飛行。他說:“其實這個第一次絕不僅僅屬於我,它屬於我們共同奮鬥的航太人,屬於在座的以及電視機前的每一位炎黃子孫,它屬於我們深愛的國家和民族,甚至屬於全人類。”

當董卿問到當時是否會擔憂風險問題時,楊利偉坦言道:“我們身為軍人,本身就準備風險和犧牲,存在風險是載人航太的正常現象,這不會動搖我。”

同時,楊利偉表示特別想借《朗讀者》的舞臺,表達對戰友、同事以及為中國航太事業做出貢獻的背後的每一個人的敬意。最後,他和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飛行學院學生朗讀了自己的作品《天地九重》。

是啊!我們的一生會經歷許多的第一次,難忘而又寶貴,他意味著我們的成長。

其實細想來,每一個人都在第一次過自己的人生,不是嗎?這條不能回頭的人生道路上,正是許多不能忽視的第一次讓我們從昨天,走到今天,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