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讀書,在大學‖王小波&李銀河:一輩子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你好哇,李銀河。

我不喜歡安分過什麼“日子”,也不喜歡死氣白賴的攪在一起。

至於結婚不結婚之類的事情我都不愛去想。

……

世俗所謂必不可少的東西我是一件也不要的。

只希望你和我好,互不猜忌,也互不稱譽,安如平日,你和我說話像對自己說話一樣,我和你說話也像對自己說話一樣。

“小波,好朋友,你好。

自從我認識你,我覺得所有人都黯然失色,再也沒有誰比你更好了。

……

我的活力不夠,這一點從第一天見到你的時候就看出來了。

你的生命的活力在吸引我,我不由自主地要到你那兒去,因為你那裡有生活,有創造,有不竭的火,有不盡的源泉。”

情到深處的愛情總是最美的。瞳孔的每一處空白都倒著你的影子,這個世界好看的皮囊太多,有趣的靈魂卻很少,可你恰恰藏進了我眼眸,而我偏偏又只能容得下一個你。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 萬里挑 一。

1977年,李銀河大學一畢業便做了光明日報社的編輯,而王小波卻還只是一名小小的街道工人。

本以為不會有任何交集的兩人,卻因一本《綠毛水怪》相識。李銀河回憶第一次觸碰到這本余留著王小波獨特氣息的手抄本,是在兩人共同的一個朋友處。當她拿起手稿本翻閱起來時,書裡少男少女那份情竇初開的青澀瞬間便撥動了她的心弦,

自己仿佛就身陷其中。從此,她記住了那個名字——王小波。

從《綠毛水怪》開始便註定了,他擁有她,她擁有他。

那年秋天,李銀河借工作之由去請教王小波的父親,其實早已藏了私心。她到底還是沉不住氣的呀,忍不住地想要看看寫出“我們好像在池塘的水底,從一個月亮走向另一個月亮”這樣妙句的主人。

她一顆心本來已經提到了嗓子眼,

但一見到王小波便又沉了下去,一下子被現實抽醒了。

因為,他真的有夠難看的。至少當時李銀河是這麼認為的。不見面興許還有些許念想,可這一見李銀河徹底是沒了興趣。

李銀河失望至極,王小波卻心生愛意。

不久之後,王小波便又以還書為由找到了李銀河。

王小波表現得顯然要比李銀河落落大方許多,上來便問:

“你有男朋友嗎?”

“你看我怎麼樣?”

這樣大膽率真的人,

李銀河倒還是頭一次見著。頓時心就像被利刃刺中了心臟,淌著血卻很柔軟。

自那以後,王小波便開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寫情書,來表達著他對李銀河繾綣的愛。

王小波是特別的。他把心底對李銀河的熱烈寫在五線譜上,讓它們自然地譜成了一支唱不完的歌。

“做夢也沒想到我會把信寫在五線譜上吧。五線譜是偶然來的,你也是偶然來的。”

這樣火辣的文字,就似五線譜上跳動的音符,將李銀河的心撩撥得上下亂竄。每每讀到,她的心就會被征服一次。

少女的心總是經不住浪漫的蠱惑的,李銀河也不例外。

一來二去,兩人在一起了。

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王小波用這樣長情的方式向李銀河訴說著他一生的情話,而李銀河便用自己的熱忱聆聽著這個同樣有趣的靈魂。

要是愛得很深,整個世界都會為你開路。

後來李銀河將王小波帶回了家,毫無疑問,遭到了嫌棄。

媽媽一見到王小波便眉頭緊皺,將李銀河拉到了一邊:

“小波太醜了,拿不出手的。”

到底還是顏值當道的世界呀,母親的話對李銀河影響不小,後來她送去兩張電影票,向王小波提出分手。

王小波並沒有因此而備受打擊,相反越加生猛,情書一封一封地寄,寄到李銀河解開心結為止。

“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你也不就這麼好看呀,咱們扯平了。”

就是這樣真實而又有些俏皮的話,讓李銀河釋懷了,重新接受了王小波。

此後兩個人不再計較誰好看一些,誰醜一些,在他們眼裡早已經無所謂,擁有同樣深刻而有趣的靈魂便好了。

心結解開之後,兩人立馬就陷入了熱戀,王小波的情書並沒有因此停掉,相反越來越密切了。

王小波在信中問李銀河:

“你想知道我對你的愛情是什麼嗎?就是從心底裡喜歡你,覺得你的一舉一動都很親切,不高興你比喜歡我更喜歡別人。你要是喜歡了別人我會哭,但是我還是喜歡你。”

王小波對李銀河的愛一直都是直截了當的,從不拐彎抹角,因為他堅信最熱烈的愛最真誠。

而他也只對她一人熱情。

後來,他們結婚了,那時王小波還是一名大學生。

沒有姣好的面容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愛著的是你那顆執著的靈魂。你雖不能滿足我一時的虛榮,但那種持久的踏實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大概,真正的愛情就是這樣的吧,全心全意地去愛,無關外表,無關身份。

因為是你,所以我愛。

愛情裡最美的姿態,莫過於你懂我的 低頭不語,我愛你深沉靈魂。

婚後,他們並沒有要孩子,依舊過著兩人的二人世界。

王小波心無旁騖地寫作,李銀河一如既往地支持著,捨不得王小波做任何與寫作無關的事情。

因為她堅信,王小波一定是要寫作的。

很多時候王小波想要放棄了,李銀河就告訴他“小波繼續寫,諾貝爾獎就是你的了。”

對於寫作,李銀河是王小波的頭號粉絲。她懂王小波粗獷外表下的細膩情感,她懂王小波樸實語言下的拳拳深情。

同樣的,王小波也是懂李銀河的,他懂她自由隨性下的孩子氣,他懂她樸素外表下的浪漫渴望。

後來兩人雙雙去了美國。李銀河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去到匹茲堡大學進修社會學,兩年後王小波也辦了陪讀,跟了過去。

異鄉的生活並不如兩人想像中那般美好,可他們依舊把生活過成了詩。

靠著李銀河的獎學金和打一些零工,兩人牽手遊遍了整個美國,去看廣袤無垠的草原,去賞飛流直下的瀑布。

然後,小倆口又遊歷了整個歐洲。去看了徐志摩筆下的再別康橋,去到浪漫柔情的法國。每一處每一處都成了他們相愛的見證。

那些走過的路,看過的景成了兩人愛的記憶,在往後的日子裡繾綣地流著。

回國之後,李銀河成了國內首批博士後,王小波也成了一名助教。身份的懸殊依然有,可兩人靈魂的高度從來都是一致的。

在我們一生中,遇到喜歡,遇到愛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最好的愛情便是這種靈魂的契合,我不會因你的聲名鵲起而自卑,因為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同樣閃光。

王小波做到了,最後他努力成為了一名小說大家,足以站在李銀河的身邊。

好的愛情從來都是勢均力敵的,你有你的驕傲,我也有我的。你努力變好,我也盡力保持步調一致。我們都活成自己的小太陽,不用借著誰的光,然後共同將這份愛纏綿到地老天荒。

你人走了,靈魂卻永遠活在我心裡。

1997年的春天,王小波永遠的逝去了,年僅45歲。

李銀河萬萬沒有想到,那個承諾陪她走一輩子的人就這樣突然離去,那個為她寫著情書說著情話的人永遠也回不來了。

她傷心嗎?那是肯定的。可卻沒有遺憾,因為在他們相處的二十年裡,王小波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李銀河一個人。對於李銀河來講,那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就是她最好的報酬,那份回憶足夠她餘生溫存。

他走了,但她知道愛會一直在。

王小波和李銀河無疑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他們在彼此最重要的時間裡傾盡所有地愛著對方,支持著對方。

他們瞭解各自生活的願景,他們懂得皮囊表面下那顆深沉而又豐富的靈魂。

我想,無論最後王小波去到了那裡,李銀河又結識了某某某,但王小波李銀河這兩個名字永遠都是會連在一起的。

因為他,所以她。

“銀河,愛情真美,

遺憾的是咱們老不能愛個夠。

真希望下個星期日早來,

並且那一天,春光明媚。”

將李銀河的心撩撥得上下亂竄。每每讀到,她的心就會被征服一次。

少女的心總是經不住浪漫的蠱惑的,李銀河也不例外。

一來二去,兩人在一起了。

從前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王小波用這樣長情的方式向李銀河訴說著他一生的情話,而李銀河便用自己的熱忱聆聽著這個同樣有趣的靈魂。

要是愛得很深,整個世界都會為你開路。

後來李銀河將王小波帶回了家,毫無疑問,遭到了嫌棄。

媽媽一見到王小波便眉頭緊皺,將李銀河拉到了一邊:

“小波太醜了,拿不出手的。”

到底還是顏值當道的世界呀,母親的話對李銀河影響不小,後來她送去兩張電影票,向王小波提出分手。

王小波並沒有因此而備受打擊,相反越加生猛,情書一封一封地寄,寄到李銀河解開心結為止。

“你要是願意,我就永遠愛你。你要是不願意,我就永遠相思……”

“你也不就這麼好看呀,咱們扯平了。”

就是這樣真實而又有些俏皮的話,讓李銀河釋懷了,重新接受了王小波。

此後兩個人不再計較誰好看一些,誰醜一些,在他們眼裡早已經無所謂,擁有同樣深刻而有趣的靈魂便好了。

心結解開之後,兩人立馬就陷入了熱戀,王小波的情書並沒有因此停掉,相反越來越密切了。

王小波在信中問李銀河:

“你想知道我對你的愛情是什麼嗎?就是從心底裡喜歡你,覺得你的一舉一動都很親切,不高興你比喜歡我更喜歡別人。你要是喜歡了別人我會哭,但是我還是喜歡你。”

王小波對李銀河的愛一直都是直截了當的,從不拐彎抹角,因為他堅信最熱烈的愛最真誠。

而他也只對她一人熱情。

後來,他們結婚了,那時王小波還是一名大學生。

沒有姣好的面容又有什麼關係呢?我愛著的是你那顆執著的靈魂。你雖不能滿足我一時的虛榮,但那種持久的踏實是誰也取代不了的。

大概,真正的愛情就是這樣的吧,全心全意地去愛,無關外表,無關身份。

因為是你,所以我愛。

愛情裡最美的姿態,莫過於你懂我的 低頭不語,我愛你深沉靈魂。

婚後,他們並沒有要孩子,依舊過著兩人的二人世界。

王小波心無旁騖地寫作,李銀河一如既往地支持著,捨不得王小波做任何與寫作無關的事情。

因為她堅信,王小波一定是要寫作的。

很多時候王小波想要放棄了,李銀河就告訴他“小波繼續寫,諾貝爾獎就是你的了。”

對於寫作,李銀河是王小波的頭號粉絲。她懂王小波粗獷外表下的細膩情感,她懂王小波樸實語言下的拳拳深情。

同樣的,王小波也是懂李銀河的,他懂她自由隨性下的孩子氣,他懂她樸素外表下的浪漫渴望。

後來兩人雙雙去了美國。李銀河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去到匹茲堡大學進修社會學,兩年後王小波也辦了陪讀,跟了過去。

異鄉的生活並不如兩人想像中那般美好,可他們依舊把生活過成了詩。

靠著李銀河的獎學金和打一些零工,兩人牽手遊遍了整個美國,去看廣袤無垠的草原,去賞飛流直下的瀑布。

然後,小倆口又遊歷了整個歐洲。去看了徐志摩筆下的再別康橋,去到浪漫柔情的法國。每一處每一處都成了他們相愛的見證。

那些走過的路,看過的景成了兩人愛的記憶,在往後的日子裡繾綣地流著。

回國之後,李銀河成了國內首批博士後,王小波也成了一名助教。身份的懸殊依然有,可兩人靈魂的高度從來都是一致的。

在我們一生中,遇到喜歡,遇到愛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懂得。

最好的愛情便是這種靈魂的契合,我不會因你的聲名鵲起而自卑,因為我知道總有一天我們會同樣閃光。

王小波做到了,最後他努力成為了一名小說大家,足以站在李銀河的身邊。

好的愛情從來都是勢均力敵的,你有你的驕傲,我也有我的。你努力變好,我也盡力保持步調一致。我們都活成自己的小太陽,不用借著誰的光,然後共同將這份愛纏綿到地老天荒。

你人走了,靈魂卻永遠活在我心裡。

1997年的春天,王小波永遠的逝去了,年僅45歲。

李銀河萬萬沒有想到,那個承諾陪她走一輩子的人就這樣突然離去,那個為她寫著情書說著情話的人永遠也回不來了。

她傷心嗎?那是肯定的。可卻沒有遺憾,因為在他們相處的二十年裡,王小波把全部的愛都給了李銀河一個人。對於李銀河來講,那份至死不渝的愛情,就是她最好的報酬,那份回憶足夠她餘生溫存。

他走了,但她知道愛會一直在。

王小波和李銀河無疑是真正的靈魂伴侶,他們在彼此最重要的時間裡傾盡所有地愛著對方,支持著對方。

他們瞭解各自生活的願景,他們懂得皮囊表面下那顆深沉而又豐富的靈魂。

我想,無論最後王小波去到了那裡,李銀河又結識了某某某,但王小波李銀河這兩個名字永遠都是會連在一起的。

因為他,所以她。

“銀河,愛情真美,

遺憾的是咱們老不能愛個夠。

真希望下個星期日早來,

並且那一天,春光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