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唯一的一所211大學

鄭州大學是一所涵蓋理學、工學、 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等11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新鄭州大學由原鄭州大學、鄭州工業大學、河南醫科大學於2000年7月10日合併組建而成。截至2013年底,鄭州大學校本部包括新校區、南校區、工學院、醫學院4個校區,總占地面積6493畝。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4.9萬余人,各類研究生1.5萬余人。有46個院(系),9個附屬醫院,104個本科專業,5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另有1個專業博士學位點,
19種專業碩士學位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截止2013年,在崗教職工6000余人,其中院士30人(專職6人,雙聘24人),教授670余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 “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千人計畫”、省“百人計畫”人選等35人,副教授1600余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700余人。

截止到2013年,

鄭州大學有104個本科專業,55個一級學科碩士點,237個二級學科碩士點;2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12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另有1個專業博士學位點,19種專業碩士學位點,2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6個國家級重點(培育)學科,16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214個省級重點學科。

“平臺+模組+課程群”的課程新體系,

雙學位、雙專業、輔修專業培養模式,營造了精英人才脫穎而出的育人環境,有利於培養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鄭州大學的平均考研錄取率在40%左右,大部分的專業都達到或超過了50%,化學基地班接近100%。考研被錄取的基本上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和中科院研究所為主,層次較高。學校每年實施優秀本科生推免研究生(保送)制度,

2012年推免比例達到15%,2013年推免總人數1340人,位列全國高校11位。

鄭州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共建“盧嘉錫化學菁英班”。“盧嘉錫化學菁英班”由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牽頭,協同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理化技術研究所、成都有機化學研究所,與學校聯合共建。共建單位將共同參與“盧嘉錫化學菁英班”的學生管理、課程設置、科研實踐等的全部培養過程,

優秀學生將優先保送到中國科學院攻讀研究生。

教學成果

在近3年的海峽兩岸大學生辯論賽上,鄭州大學辯論隊2次奪冠;在CUBA比賽中,鄭州大學男子籃球隊稱雄河南,名揚在西北賽區,進入2012年聯賽決賽階段。

2012年7月,鄭州大學代表隊憑藉“能爬樓梯的智慧輪椅”,戰勝美國、德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其他31支隊伍,摘得國際大學生物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一等獎,創新團隊隊長侯九霄同學也榮獲了2012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桂冠。2013年,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12級研究生李帥輝榮獲“2013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稱號,據悉,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由團中央和全國學聯主辦,已連續舉辦7屆。我校共有5名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5名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1名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入圍獎,校團委共兩次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校級優秀組織獎。

2013年,學校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品質顯著提高。13個專案獲得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立項,4門課程入選教育部“國家精品資源分享課”,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獲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在科技競賽和學科競賽中屢創佳績,榮獲全國“挑戰杯”總決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中國機器人大賽冠軍4項、亞軍3項。

2013年,我校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2012級研究生李帥輝榮獲“2013年度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 稱號,據悉,尋訪“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活動由團中央和全國學聯主辦,已連續舉辦7屆。我校共有5名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稱號,5名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提名獎,1名同學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入圍獎,校團委共兩次榮獲“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校級優秀組織獎。

2013年,學校著力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人才培養品質顯著提高。13個專案獲得國家級“本科教學工程”立項,4門課程入選教育部“國家精品資源分享課”,入選國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基地;獲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一等獎8項。在科技競賽和學科競賽中屢創佳績,榮獲全國“挑戰杯”總決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全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中國機器人大賽冠軍4項、亞軍3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