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萬件文物

張獻忠“江口沉銀”處發掘出的部分文物 供圖/新華社

原標題:張獻忠沉銀遺址出水萬件文物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日表示,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據瞭解,下一步當地將在張獻忠沉銀遺址附近規劃建設博物館。考古人員介紹,此前該地區曾多次遭遇盜掘,警方曾在一次收網過程中追回國家珍貴文物100件,包括國寶級文物“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三個月出水萬件文物

昨天,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宣佈,今年1月開始的彭山江口沉銀水下考古取得重大進展:出水文物超過1萬件,實證確認了“張獻忠江口沉銀”傳說。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高大倫介紹,出水文物包括明王朝分封藩王及張獻忠分封嬪妃的金冊、銀冊,以及西王賞功金幣、銀幣、大順通寶銅幣、銀錠,戒指、耳環、發簪等各類金銀首飾和鐵刀、鐵劍、鐵矛、鐵箭鏃等兵器。

據介紹,僅帶銘文銀錠上的地名就涉及明代的20餘府、州、縣。

媒體報導稱,此次考古使用了篩選機,每批沙土都會通過篩選機,以確保文物能被發現。此外,考古學家發現了一段完整的木鞘,這是一根原木,將其中心刨開,銀錠藏於其中,這與史籍的記載相吻合。

北京大學教授李伯謙等30多位考古學家現場考察後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上幾處皇家藏寶中唯一被找到的寶藏;出水文物具有極高的科學、歷史、藝術價值;對研究明代的政治史、經濟史、軍事史和生活史等具有重要意義。

沉銀遺址將建博物館

這次進行考古發掘的江口沉銀遺址距離四川省會成都市約50公里,位於岷江主河道和流經成都市區的府河交匯處。據一些地方縣誌記載,1646年,明朝末年著名農民起義首領張獻忠順岷江南下轉移財物,在此遭明將楊展伏擊,戰敗船沉。當地幾百年來傳說不斷,

稱有整整1000船金銀財寶沉于江底。

近年來,在岷江彭山江口段河道施工過程中陸續發現了一些與張獻忠有關的文物,為破解歷史之謎提供了線索。發掘項目於2017年1月5日啟動,截至3月15日已發掘面積1萬餘平方米。

據瞭解,由於發掘只能選擇在枯水期開展,距離今年發掘工作結束還有約一個月。儘管出水文物數量巨大,但專家認為,目前的發現可能僅為江口沉銀的冰山一角。

下一步,當地將在張獻忠沉銀遺址附近規劃建設博物館。

盜賊曾用專業潛水設備盜挖

過去幾年,沉銀遺址曾一度遭到盜掘。眉山市公安局彭山區分局副局長劉良貴說,2013年下半年,巡查人員發現個別區域有盜挖跡象,2014年初,警方獲取線索,有人用專業潛水設備夜間潛入遺址區域,盜挖文物高價倒賣。此案被公安部確立為督辦案件。

專案組民警余海說,經過偵查,警方梳理出6個盜掘團夥、3個倒賣團夥,涉案人員40余名。

2015年4月25日,民警在雲南、四川等多地對6個盜掘團夥骨幹展開抓捕。到案31人,扣押“西王賞功”錢幣27個、銀錠39個、各類錢幣逾千枚、其餘金銀雜件逾百個,還扣押大量涉案汽車、潛水服、氧氣瓶、金屬探測儀等。

當地警方披露,盜挖團夥為防止被文管部門巡查人員發現,每次作案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淺水區域就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掃灘”,發現金屬物品之後,直接進行挖掘。深水區域則通過潛入江底挨個“打圍”,先將淤泥、河沙等雜物清除,再使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探測並盜竊文物。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警方將千餘件涉案文物全部追回,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00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其中包括國寶級文物“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文/本報記者 屈暢 綜合新華社

涉案人員40余名。

2015年4月25日,民警在雲南、四川等多地對6個盜掘團夥骨幹展開抓捕。到案31人,扣押“西王賞功”錢幣27個、銀錠39個、各類錢幣逾千枚、其餘金銀雜件逾百個,還扣押大量涉案汽車、潛水服、氧氣瓶、金屬探測儀等。

當地警方披露,盜挖團夥為防止被文管部門巡查人員發現,每次作案均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淺水區域就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掃灘”,發現金屬物品之後,直接進行挖掘。深水區域則通過潛入江底挨個“打圍”,先將淤泥、河沙等雜物清除,再使用金屬探測儀進行探測並盜竊文物。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警方將千餘件涉案文物全部追回,其中國家珍貴文物100件,包括國家一級文物8件、二級文物38件、三級文物54件,涉案文物交易金額3億餘元。其中包括國寶級文物“虎鈕永昌大元帥金印”。

文/本報記者 屈暢 綜合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