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軍報每天讀》20170619

來源解放軍報

戰友們、網友們,大家好,今天是6月19日,星期一,歡迎收看今天的軍報每天讀。

首先來關注要聞版。

經軍委領導批准,《軍營理論熱點怎麼看?2017》日前印發全軍。本書著眼服務黨、國家和軍隊建設大局,

緊密聯繫國內外形勢發展變化,突出軍隊規模結構和力量編成改革這條主線,聚焦官兵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作了深入淺出的闡釋解讀,問題導向鮮明、說理比較透徹、文風清新樸實,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讀性,是部隊開展理論學習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輔助材料。本期的“思想戰線”版為我們摘發了其中的重要內容,供讀者學習參考。

近日,

記者從中央軍委國防動員部瞭解到,從今年徵兵工作展開起,各地必須統一使用國防部徵兵辦公室配發的網路版全國徵兵體檢資訊化管理系統和心理檢測系統進行徵兵體檢。該系統可使徵兵體檢全程實現“一切行為有標準,一切操作有記錄,一切過程可監控,一切差錯可追溯”,有助於從源頭把好兵員身心素質關。體檢中,工作人員只需用身份證閱讀器識別應徵青年身份並拍照取證,
系統便自動生成電子版體檢表,應徵青年按引導參加各項體檢即可。體檢完成後,系統自動生成體檢報告。修改任何一個資料,都將導致報告重新生成,而且每一步操作都有記錄,任何差錯都可追溯到責任人。

高原初夏,火箭軍某導彈旅跨區實彈發射,某一零件突發故障。該旅高級工程師、導彈專家譚清泉臨危受命,短短數分鐘便判明情況快速排除,確保發射圓滿成功並創下多項紀錄。

戰略導彈部隊從“靜臥深山”到“全域懾戰”,離不開導彈專家的“貼身服務”。火箭軍開展導彈專家評選以來,先後有300余名高端技術人才入選專家方陣。5年來,火箭軍導彈專家群體始終緊盯使命任務拓展、作戰訓練需求,完成一大批引領前沿的創新課題,推動火箭軍戰法訓法和裝備建設實現跨越式發展。

祖國最西端,帕米爾高原,千里冰封、終年積雪。

新疆軍區紅其拉甫邊防連長年駐守風雪邊關,用忠誠和信仰築起一道道堅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被譽為雲端國門衛士。仰望紅其拉甫,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連隊?這是一群什麼樣的官兵?是什麼信仰讓他們紮根雪域高原半個多世紀?是什麼力量支撐他們在生命禁區創造了一個個衛國戍邊的奇跡?詳細內容敬請關注今日頭版頭條。

海拔4767米的昆侖山口,矗立著武警部隊海拔最高的獨立哨位。

武警青海省總隊二支隊十七中隊官兵十年如一日堅守這裡,甘做無名石,仗劍守天路。那裡的每一塊石頭背後都站著一名鐵骨錚錚的戰士,每一塊石頭都在訴說中隊官兵紮根青藏線、矢志強軍的故事。2012年6月,隧道口山體滑坡,幾十塊巨石滾落在鐵軌上。危急時刻,原中隊長李正彪帶著官兵用繩子拉,用鐵釺撬,將巨石搬移到鐵軌外。就在此時,一塊巨石夾雜大量泥沙突然從山上滾落下來。眼看2名戰士就要被砸中,李正彪一把推開他們,自己卻被砸傷。事後,官兵們將那塊石頭取名為“血性石”。老兵退伍前留下的“忠誠石”,鐫刻標兵中隊榮譽的“礪劍石”,濃縮父子三代同守昆侖故事的“奉獻石”……採訪中,上等兵吳憲為記者介紹一塊塊“強軍石”背後的故事,他說:“面對這些石頭,為誰當兵、為啥吃苦、為何堅守等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11年來,中隊官兵在無人區武裝巡邏累計行程12萬餘公里,排除險情300多起,救助群眾400餘人,連續5年被總隊評為“正規化執勤一級單位”“基層建設先進中隊”。

今天的“中國邊關”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好搭檔。人生中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有些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交集。然而,為了共同的理想,有這樣兩個人——西沙琛航島某守備營營長田豔博和教導員陳明陽,他們的人生軌跡一再重合,從軍校同學到連長、指導員,再到營長、教導員,3次聚首、2次成為同一單位的軍政主官……12年光陰荏苒,他們如同風吹浪打中的礁盤牢牢鉚在祖國南海前哨。有一年,西沙遭遇超強颱風,在琛航島避風的幾艘漁船被掀翻。田豔博和陳明陽帶領官兵,冒著被風浪卷走的危險,一次又一次沖向港池內的淺灘,向求救漁民伸出長竹竿,拋下救生圈……經過10多個小時與風浪的頑強搏鬥,成功救起數十名漁民。一對“好搭檔”,並肩守島人。他們戍島守防的經歷啟示我們,心裡有了忠誠的種子,哪裡都有紮根的沃土。

本期“基層傳真”版繼續關注第83集團軍某部,看看他們移防路上如何保證“傳統家當”毫髮無損。

近日,某部隊一位主官履新。在跟繼任者交接工作時,他談到自己的心得體會:“我一個月不下部隊就覺得心裡發虛,不時地下去走走,懂得部隊瞭解兵,底氣就有了。”這番掏心窩子的話,實在是金玉良言。現在,少數指揮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地、跟進地熟悉部隊瞭解兵。他們要麼認為“工作忙,事務多,下不去”,要麼認為“常和兵見面,怎能不知兵”,要麼認為“曾經當過兵,就是那回事”。也正因此,談到下面部隊的情況、兵的狀況,他們知之不深、若明若暗;談到部隊建設的弱項短板、具體思路,他們大而化之、漂浮淺陋。部隊在變化,官兵也在變化,指揮員既不能閉著眼睛指揮,也不能刻舟求劍地指揮。只有懂得他們、瞭解他們,發出號令才能符合實際,指揮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基層風氣問題是軍隊作風狀況最直接最經常的反映。習主席深刻指出,抓作風建設尤其要重視基層風氣問題,著力糾治官兵身邊的“微腐敗”和不正之風,增強官兵滿意度和獲得感。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推進正風反腐向基層延伸?本期“党的建設”版記者專訪了部分部隊紀委領導,以集思廣益,提供借鑒參考。

今年5月,我國開始實行新的鐵路運行圖。新的運行圖實行前,鐵路部門計畫取消部分車站的停靠以提速。其中,有的涉軍車站的取消,將會影響部分倉庫、基地等部隊單位官兵的生活和保障任務。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運輸投送部著眼軍事鬥爭準備和官兵工作需求牽頭協調,所屬駐瀋陽鐵路局軍代處、駐哈爾濱鐵路局軍代處、駐呼和浩特鐵路局軍代處、駐濟南鐵水路軍代處具體協調地方鐵路部門,為方便官兵出行和遂行軍事任務,先後開闢恢復了包括德伯斯站、朱日和站等10餘個停靠小站和運輸線路,避免了20餘個小站的關停。雖然許多車站的停靠時間只有短短2分鐘,而且經過的列車也不是高鐵,只是“K字頭”快車,但對於官兵保障卻具有重要意義,凸顯了交通建設不忘國防建設的軍民融合理念。

節目最後是兩條簡訊。

18日上午,由導彈驅逐艦長沙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三亞解纜起航,赴俄羅斯聖彼德堡、加里寧格勒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軍事演習第一階段行動。

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圓滿結束對伊朗的友好訪問,於當地時間18日上午11時離開阿巴斯港。

眼看2名戰士就要被砸中,李正彪一把推開他們,自己卻被砸傷。事後,官兵們將那塊石頭取名為“血性石”。老兵退伍前留下的“忠誠石”,鐫刻標兵中隊榮譽的“礪劍石”,濃縮父子三代同守昆侖故事的“奉獻石”……採訪中,上等兵吳憲為記者介紹一塊塊“強軍石”背後的故事,他說:“面對這些石頭,為誰當兵、為啥吃苦、為何堅守等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11年來,中隊官兵在無人區武裝巡邏累計行程12萬餘公里,排除險情300多起,救助群眾400餘人,連續5年被總隊評為“正規化執勤一級單位”“基層建設先進中隊”。

今天的“中國邊關”版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對“好搭檔。人生中有些路只能一個人走,有些人一生可能只有一次交集。然而,為了共同的理想,有這樣兩個人——西沙琛航島某守備營營長田豔博和教導員陳明陽,他們的人生軌跡一再重合,從軍校同學到連長、指導員,再到營長、教導員,3次聚首、2次成為同一單位的軍政主官……12年光陰荏苒,他們如同風吹浪打中的礁盤牢牢鉚在祖國南海前哨。有一年,西沙遭遇超強颱風,在琛航島避風的幾艘漁船被掀翻。田豔博和陳明陽帶領官兵,冒著被風浪卷走的危險,一次又一次沖向港池內的淺灘,向求救漁民伸出長竹竿,拋下救生圈……經過10多個小時與風浪的頑強搏鬥,成功救起數十名漁民。一對“好搭檔”,並肩守島人。他們戍島守防的經歷啟示我們,心裡有了忠誠的種子,哪裡都有紮根的沃土。

本期“基層傳真”版繼續關注第83集團軍某部,看看他們移防路上如何保證“傳統家當”毫髮無損。

近日,某部隊一位主官履新。在跟繼任者交接工作時,他談到自己的心得體會:“我一個月不下部隊就覺得心裡發虛,不時地下去走走,懂得部隊瞭解兵,底氣就有了。”這番掏心窩子的話,實在是金玉良言。現在,少數指揮員在這方面做得不夠,不能及時地、跟進地熟悉部隊瞭解兵。他們要麼認為“工作忙,事務多,下不去”,要麼認為“常和兵見面,怎能不知兵”,要麼認為“曾經當過兵,就是那回事”。也正因此,談到下面部隊的情況、兵的狀況,他們知之不深、若明若暗;談到部隊建設的弱項短板、具體思路,他們大而化之、漂浮淺陋。部隊在變化,官兵也在變化,指揮員既不能閉著眼睛指揮,也不能刻舟求劍地指揮。只有懂得他們、瞭解他們,發出號令才能符合實際,指揮起來才會得心應手。

基層風氣問題是軍隊作風狀況最直接最經常的反映。習主席深刻指出,抓作風建設尤其要重視基層風氣問題,著力糾治官兵身邊的“微腐敗”和不正之風,增強官兵滿意度和獲得感。如何深入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推進正風反腐向基層延伸?本期“党的建設”版記者專訪了部分部隊紀委領導,以集思廣益,提供借鑒參考。

今年5月,我國開始實行新的鐵路運行圖。新的運行圖實行前,鐵路部門計畫取消部分車站的停靠以提速。其中,有的涉軍車站的取消,將會影響部分倉庫、基地等部隊單位官兵的生活和保障任務。瀋陽聯勤保障中心運輸投送部著眼軍事鬥爭準備和官兵工作需求牽頭協調,所屬駐瀋陽鐵路局軍代處、駐哈爾濱鐵路局軍代處、駐呼和浩特鐵路局軍代處、駐濟南鐵水路軍代處具體協調地方鐵路部門,為方便官兵出行和遂行軍事任務,先後開闢恢復了包括德伯斯站、朱日和站等10餘個停靠小站和運輸線路,避免了20餘個小站的關停。雖然許多車站的停靠時間只有短短2分鐘,而且經過的列車也不是高鐵,只是“K字頭”快車,但對於官兵保障卻具有重要意義,凸顯了交通建設不忘國防建設的軍民融合理念。

節目最後是兩條簡訊。

18日上午,由導彈驅逐艦長沙艦、導彈護衛艦運城艦、綜合補給艦駱馬湖艦組成的中國海軍艦艇編隊從三亞解纜起航,赴俄羅斯聖彼德堡、加里寧格勒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軍事演習第一階段行動。

中國海軍遠航訪問編隊圓滿結束對伊朗的友好訪問,於當地時間18日上午11時離開阿巴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