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萬萬沒想到,被稅務稽查盯上的原因居然是“經營範圍”寫的太隨意!

還記得創客菌以前寫過的一篇文章嗎?“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自主經營!”這樣寫經營範圍行不行?

是的,這樣寫在工商局看來確實沒啥問題,但是如果稅務局仔細查你,可能就有風險了。

啊?稅務局也管經營範圍的事兒?

稅務局不僅管,而且查起來就是大事兒,很有可能和虛開發票、偷稅漏稅有關。下面,創客菌具體跟各位說說:

1、經營範圍要體現行業特徵

經營範圍的寫法現在沒有規定標準,公司根據自身需要,寫一個或多個都行。

如:

但是,經營範圍要一定要包括或者體現公司名稱中的行業或經營特徵,如

國內貿易(不含專營、專控、專賣商品)

經營進出口業務(法律、行政法規、國務院決定禁止的專案除外,限制的項目須取得許可後方可經營)

投資興辦實業(具體項目另行申報)

經濟資訊諮詢(不含限制專案)

電腦軟硬體技術開發

國內、國際貨運代理

2、經營範圍的順序不能隨便寫

跨行業經營的公司,

經營範圍中的第一項經營項目所屬的行業為該公司的行業。因此,不要覺得經營範圍的順序可以隨便寫。

舉個栗子:某公司從事主營現代服務業,兼營批發零售,卻誤把批發零售放在第一個。要知道,對於一般納稅人來說,現代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適用的稅率不同,可抵扣的也不同。

稅務稽查在選案的時候,通常是在同行業內進行比對,本來是一家服務型的公司,現在要和一堆商貿型公司進行比對,

比錯了行業,可不是“稅負異常”嘛!

3、生產型、商貿型、服務型,影響一般納稅人認定

一般納稅人的認定標準為生產型年銷售50萬,商貿型年銷售80萬,服務型年銷售500萬。

如果你實際上是生產型公司,而且年銷售超過50萬,但登記的經營範圍是商貿型或服務型,

一直不轉一般納稅人,你說不是故意的,有人信嗎?

還有一種情況,真的是不小心填錯了,生產型寫成服務型的,業務做大了,客戶都需要增值稅專用發票,你想去申請一般納稅人,人家稅局就算准許了,你一個“服務型”公司,想要抵扣“生產設備”、“採購原料”的進項稅額,是不是有點奇怪?

4、超出經營範圍開發票有風險


開發票的首要要求是“與實際交易相符”。那麼如果實際交易的情況和公司經營範圍不吻合呢?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普遍,按照現在的規定,也不是不能開,但開的話就有風險。

因為現在要求用新系統開發票,必須選擇相應的編碼。所以在一次交易中,買方、賣方、交易品名、類型都體現的非常清楚、準確。

如果你公司登記的主營業務是商務服務,然後開了一大堆鋼材發票,你說能不引起稅局注意嗎?

5、經營範圍與稅收優惠

上面一條提到了,超出經營範圍的業務開發票是有風險的,那麼是不是經營範圍寫的多一點就好了?

不是!因為有的經營範圍寫進去之後就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了。

舉個栗子,個人將土地作價入股非房地產企業,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但是如果你的公司經營範圍當時多寫了個“房地產”,可能就享受不了這項優惠了。

當然,也有為了享受稅收優惠,而特地寫上某些經營範圍的,如前海企業,屬於現代物流業、資訊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按15%繳納企業所得稅。

但有一點創客菌需提醒大家,凡是享受稅收優惠的,稅局一定會查的嚴一點,前海的要求是,以上述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主營業務收入占收入總額70%以上的,才可以享受,不是寫上相關經營範圍就行的。

綜上,在創業之初,一定要如實填寫經營範圍,如果發現填報錯誤,或是企業要經營轉型,應該第一時間到工商局變更經營範圍,再到稅務局備案。

如果你公司登記的主營業務是商務服務,然後開了一大堆鋼材發票,你說能不引起稅局注意嗎?

5、經營範圍與稅收優惠

上面一條提到了,超出經營範圍的業務開發票是有風險的,那麼是不是經營範圍寫的多一點就好了?

不是!因為有的經營範圍寫進去之後就不能享受稅收優惠政策了。

舉個栗子,個人將土地作價入股非房地產企業,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但是如果你的公司經營範圍當時多寫了個“房地產”,可能就享受不了這項優惠了。

當然,也有為了享受稅收優惠,而特地寫上某些經營範圍的,如前海企業,屬於現代物流業、資訊服務業、科技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的,可按15%繳納企業所得稅。

但有一點創客菌需提醒大家,凡是享受稅收優惠的,稅局一定會查的嚴一點,前海的要求是,以上述產業項目為主營業務,且主營業務收入占收入總額70%以上的,才可以享受,不是寫上相關經營範圍就行的。

綜上,在創業之初,一定要如實填寫經營範圍,如果發現填報錯誤,或是企業要經營轉型,應該第一時間到工商局變更經營範圍,再到稅務局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