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著開著輪胎飛了?共用汽車最大安全隱患曝光!

要說現在什麼最火,毫無疑問就是共用經濟。從共用單車之後出現了一大堆共用的玩意兒,什麼共用籃球、共用充電寶、共用雨傘等等,感覺除了媳婦兒啥都能共用。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日前發佈的《2016年度中國共用經濟發展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共用經濟市場規模達39450億元,增長率為76.4%。共用經濟從無到有的增速之快,已經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而且,國家資訊中心分享經濟研究中心預測,未來幾年,中國共用經濟將保持年均40%左右的速度增長,

到2020年交易規模將占GDP比重10%以上。可見,共用經濟還有巨大的潛力,市場遠遠沒有飽和。但是,在過快的增速下,一些和消費者利益,甚至生命安全切身相關的產品品質問題卻漸漸暴露出來。

這不,在汽車共用領域中舉足輕重的Evcard租賃電動汽車最近就陷入了輿論的漩渦當中。

事情的經過是醬嬸兒的,6月3日,從深圳到上海出差的王先生在閔行區中誼路租了一輛電動汽車,準備自駕從閔行前往浦東新區。行至閔浦大橋下匝道時,驚魂一幕發生了,據王先生口述,開了不到半小時,他就聽到左前輪出現異響,緊接著車身開始劇烈晃動起來,在聽到刺耳的金屬與地面的摩擦聲後,王先生看到了令人難以置信的一幕,
一個車輪正往前滾,直到滾出100多米,才停下來,此時正值上午十點左右,雖然過了高峰時間段,但閔浦大橋上車流還是比較密集,王先生一時被困車內無法脫身。當他終於找到機會抽身並試圖把三角警示牌放到車後去,卻不料三角牌也是壞的,於是乎他只好打起雙跳燈,離開車子,打電話給Evcard的租車公司,公司客服讓王先生自己先報警處理。就在等候交警的20分鐘時間裡,
這輛車又被後車追尾撞上了。警方勘察現場後發現該輛車的後胎也爆了一個。王先生表示,他報警後,找來了道路清障公司,把事故車輛拖走,同時打電話給保險公司報案,拖車費480元,道路清理費120元,都是其墊付的。

事情到了這一步大家應該明白了,這又是一起產品品質不過關導致消費者利益受損的典型案例,不過這起事故中的王先生差點把命搭在裡面,好在他處理得當,避免了慘劇的發生。而在事故發生之後,Evcard所屬的環球車享汽車租賃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女士的言論卻讓公眾對共用汽車的安全性產生了質疑。據該負責人說,Evcard共用汽車是有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員會在巡視中,對車輛進行檢查,並且會按照保養手冊對車輛進行保養。但是,我們知道,共用汽車的使用頻率和一般家用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駕駛風格也因人而異,鬼知道這輛車之前經歷過什麼,如果一味地照抄手冊,保養效果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面對這一針對性的問題,該負責人也打起了太極,只表示他們會把租客的安全放在首位。

事故發生的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但無非就是兩種可能,首先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某些不法分子擰松螺栓之後逃之夭夭,但我個人比較傾向於車輛在行駛里程過多之後的保養不到位,因為只有外軸承完全壞掉後管不住軸頭了,軸頭才會從軸上脫離;而車輪是裝在軸頭上的,不可能車輪從軸頭上掉下來,除非輪胎螺絲帽已全部松脫,在車輛高速運轉中,螺絲可能會掉下來,導致車輪脫落。說穿了,不管是哪種可能性,運營方都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針對防盜,可以使用特製專用工具才能擰動的非標螺栓,而如果是保養的問題,那麼加大對維保隊伍的建設,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才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做法,而不是面對質疑和用戶打馬虎眼。

總結:共用汽車業務雖然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但是整個行業鏈還處在萌芽階段,很多環節運營方還有待完善。而我們作為消費者來說,在發車前,要對車輛進行一下基本檢查。比如目測車輪的螺栓、螺母是否齊全,或者生銹、龜裂、破損,螺母處的突出是否對稱;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對車輛及時檢修。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夠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以及更好的優化城市的交通資源。

據該負責人說,Evcard共用汽車是有安全保障的,工作人員會在巡視中,對車輛進行檢查,並且會按照保養手冊對車輛進行保養。但是,我們知道,共用汽車的使用頻率和一般家用車完全不是一個量級,駕駛風格也因人而異,鬼知道這輛車之前經歷過什麼,如果一味地照抄手冊,保養效果就要打個大大的問號了。面對這一針對性的問題,該負責人也打起了太極,只表示他們會把租客的安全放在首位。

事故發生的原因目前還在調查,但無非就是兩種可能,首先比較“陰謀論”的說法是某些不法分子擰松螺栓之後逃之夭夭,但我個人比較傾向於車輛在行駛里程過多之後的保養不到位,因為只有外軸承完全壞掉後管不住軸頭了,軸頭才會從軸上脫離;而車輪是裝在軸頭上的,不可能車輪從軸頭上掉下來,除非輪胎螺絲帽已全部松脫,在車輛高速運轉中,螺絲可能會掉下來,導致車輪脫落。說穿了,不管是哪種可能性,運營方都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針對防盜,可以使用特製專用工具才能擰動的非標螺栓,而如果是保養的問題,那麼加大對維保隊伍的建設,將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才是對消費者負責任的做法,而不是面對質疑和用戶打馬虎眼。

總結:共用汽車業務雖然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但是整個行業鏈還處在萌芽階段,很多環節運營方還有待完善。而我們作為消費者來說,在發車前,要對車輛進行一下基本檢查。比如目測車輪的螺栓、螺母是否齊全,或者生銹、龜裂、破損,螺母處的突出是否對稱;如果發現問題,就要對車輛及時檢修。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夠進一步推動電動汽車的發展以及更好的優化城市的交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