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六年磨一劍!這部杭產電影成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影片

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6月17日在上海開幕。令杭州影迷驚喜的是,

杭產電影《烽火芳菲》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20歲生日的開幕影片。

《烽火芳菲》由丹麥國寶導演比爾·奧古斯特執導,劉亦菲、埃米爾·赫斯基、嚴屹寬、餘少群等主演,影片場景主要取自杭州千島湖。

耗時六年製作完成

改編自二戰真實事件

《烽火芳菲》改編自二戰期間的真實事件,

講述的是江浙沿海地區軍民合力營救美國飛虎隊員的故事。

上世紀四十年代初期,珍珠港事件使得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幾乎癱瘓。為了反擊日本的暴行,美國飛虎隊中校吉米·杜立特率領著八十多名飛虎成員,駕駛著十六架轟炸機從著名的“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欲轟炸日本境內的領土。然而,襲擊結束後,由於種種意外,吉米·杜立特等人駕駛的轟炸機並未能按照原計劃返回到衢州,

最終迫降在浙江周邊地帶。

電影《烽火芳菲》除了展現當時宏大的戰爭場面,還講述了一段唯美的跨國愛情,力求從人性角度解讀戰爭,著力再現烽火歲月下的“大愛救贖”。電影場景大量取自千島湖石林、龍川灣、芹川村等地。

該片出品方、杭州企業——天鵬傳媒董事長孫鵬說,這部電影的策劃是從六年前開始的,先期光是劇本打磨就花了整整四年,

修改了30多稿劇本,從2015年秋季拍攝,隨後一直在歐洲製作後期,總投資逾1.5億元人民幣。

作為丹麥家喻戶曉的國寶導演,奧古斯特擅長刻畫在不同境遇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為拍攝出最佳效果,奧古斯特潛心做足功課,幾乎每次來中國都要待到簽證的最後一天,

不停地討論打磨推敲劇本和故事,即便不在中國,每天也要通過電話、視頻和中國團隊保持“頭腦風暴”。

孫鵬介紹說,2015年正式開拍後,恰逢中國秋冬,浙江山區相當濕冷,拍攝場景很多都在海拔千米的高山,導演奧古斯特的要求非常高,每處細節都要求非常苛刻,劇組甚至還原了幾公里當年的土路。

首部中丹合拍片

被譽為中國版“拯救大兵瑞恩”

這部影片還在丹麥收穫熱烈反響。

丹麥時間5月19日,受丹麥王國國家電影局特別邀請,中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中國駐丹麥大使館、丹麥電影協會聯合還為電影《烽火芳菲》在丹麥哥本哈根舉行了特別展映活動,觀影結束後,現場很多丹麥觀眾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導演就坐在我旁邊,我就一直忍著,但最後開始落淚了。”劉亦菲說到自己看到全片的感受時,也特別激動。她的感受是,整個片子的感情遞進是自然的,而不是靠語言鋪墊,娓娓道來,非常動人。

據瞭解,《烽火芳菲》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丹麥政府關於合作攝製電影的協定》簽署後第一部即將上映的中丹合作電影。

談到為什麼要拍攝《烽火芳菲》這部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導演奧古斯特說,六年前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第一次聽說這個梗概,就被打動了,“我花費了五到六年的時間去研究開發這個項目,然後來到了中國為這部電影做準備。”

“國際化的中國故事”

暑期將與觀眾正式見面

奧古斯特認為,《烽火芳菲》裡的故事不僅是中國的。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只不過主角是一位女英雄。我不認為外國導演拍不好中國題材,反而可以用更加國際化的角度展現故事。” 奧古斯特說,這個觀點和他一直秉持的理念相一致:“電影是關於生活的藝術,所以不論觀眾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電影總是需要反映生活”。

在影片拍攝結束的時候,奧古斯特感慨道:“在深層次上,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儘管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我們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習慣、不同的舉止規範,但是我們的內心都是一樣的。”

《烽火芳菲》在拍攝時用了七個國家的團隊,就是想展現一個“國際化的中國故事”,也被業界專家讚譽為中國電影進軍國際市場的“先導片”並寄予厚望。

據瞭解,《烽火芳菲》在參加完上海電影節之後,將在暑期在國內公映。

“我第一次看的時候,導演就坐在我旁邊,我就一直忍著,但最後開始落淚了。”劉亦菲說到自己看到全片的感受時,也特別激動。她的感受是,整個片子的感情遞進是自然的,而不是靠語言鋪墊,娓娓道來,非常動人。

據瞭解,《烽火芳菲》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丹麥政府關於合作攝製電影的協定》簽署後第一部即將上映的中丹合作電影。

談到為什麼要拍攝《烽火芳菲》這部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導演奧古斯特說,六年前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第一次聽說這個梗概,就被打動了,“我花費了五到六年的時間去研究開發這個項目,然後來到了中國為這部電影做準備。”

“國際化的中國故事”

暑期將與觀眾正式見面

奧古斯特認為,《烽火芳菲》裡的故事不僅是中國的。

“我覺得這就是一個中國版的《拯救大兵瑞恩》,只不過主角是一位女英雄。我不認為外國導演拍不好中國題材,反而可以用更加國際化的角度展現故事。” 奧古斯特說,這個觀點和他一直秉持的理念相一致:“電影是關於生活的藝術,所以不論觀眾是年輕人還是老年人,不論是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電影總是需要反映生活”。

在影片拍攝結束的時候,奧古斯特感慨道:“在深層次上,我們都是一樣的人。儘管不同的文化背景,決定了我們有不同的語言、不同的習慣、不同的舉止規範,但是我們的內心都是一樣的。”

《烽火芳菲》在拍攝時用了七個國家的團隊,就是想展現一個“國際化的中國故事”,也被業界專家讚譽為中國電影進軍國際市場的“先導片”並寄予厚望。

據瞭解,《烽火芳菲》在參加完上海電影節之後,將在暑期在國內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