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洋錢罐:讓企業暴露於監管下,才能回歸資訊仲介本質

企業資訊不透明就可能蘊藏風險,甚至導致自融、自保、虛假專案及卷款跑路等重大問題。

近日,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下稱“專委會”)正式啟動了“全國互網金融陽光計畫”。

啟動會上,專委會提出了推進互金企業運營情況透明度的三大方案,全網巡查、公眾核驗、企業測評分別推進解決互聯網金融企業資產不透明、運營不透明、實力不透明三大問題。作為該陽光計畫的首批試點企業,洋錢罐位列其中。

企業資訊不透明就可能蘊藏風險

隨著《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暫行辦法》)、《網路借貸資訊仲介備案登記管理指引》、《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等監管政策的發佈,

網貸行業有法可依,逐漸正本清源。

然而由於《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資訊披露指引》還未下發,各個網貸平臺沒有統一的信披標準,許多平臺嚴守“底褲”,企業運營、交易資產等資訊極不透明,形成了巨大的金融風險。

專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企業資訊不透明就可能蘊藏風險,甚至導致自融、自保、虛假專案及卷款跑路等重大問題。

”。

洋錢罐CTO耿博表示,《暫行辦法》明確提出,網貸平臺是資訊仲介而非信用仲介,資訊仲介的核心就是透明,包括對用戶的透明、對合作夥伴的透明和對監管的透明,唯有做到透明才能降低金融風險。

陽光計畫旨在鼓勵互金企業和應急中心即時共用平臺交易額、逾期率等經營資料,互金平臺的投資者可通過理財安全助手APP查詢自己在相應平臺的投資資訊,

並回饋資訊是否屬實,詳見下圖:

資料顯示,洋錢罐是面向白領的專業網貸投資平臺,截至目前已經和20多家資金方達成合作,並在2016年打造了服務于藍領消費的現金借款平臺,目前洋錢罐的交易額超過300億元,理財註冊用戶近120萬人。

此次加入陽光計畫,意味著洋錢罐不但要向專委會、社會公開企業資訊,還要隨時接受120萬用戶的監督。

讓企業暴露在監管之下

過去,網貸是一個可以盛裝各種亂象的大鍋,也是不良玩家的天堂。

《暫行辦法》發佈後,各類亂象逐漸消退,但仍有許多企業以次充好、渾水摸魚,對於這類企業來說,加入陽光計畫,將運營、資產等企業資訊向社會公眾公開信息並接受核驗,需要極大的勇氣。

某網貸高管表示,其實企業資訊不透明的問題,並不只局限於網貸行業,除了上市公司,各行各業中能做到主動向社會披露資訊的企業少之又少,更別提接受公眾核驗了。

耿博認為,對於洋錢罐來說加入陽光計畫與勇氣無關,過去用戶在在洋錢罐上投資的每一分錢、每一個借款人資訊都是真實可查的。加入陽光計畫最大的挑戰就是技術,因為對接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資料存儲和傳輸過程中的加密安全、傳輸效率、一致性等一系列難題,但這些在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強大的技術支援下,都已經得到完美地解決。

“對於金融行業,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中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要積極進行資訊披露,讓企業暴露於監管下,尤其是P2P企業,只有這樣才能回歸資訊仲介的本質。”談到加入陽光計畫的初衷時,耿博這樣說。

企業透明,是為了防範企業的道德風險,在保證企業資訊透明的同時,洋錢罐是如何把控金融風險的呢?

尋找高收益、低風險的平衡點

“對金融風險的敬畏之心是網貸平臺所必備的”,作為洋錢罐的產品合夥人,賈旭東一句話就說到了問題的關鍵。

網貸的核心是撮合資產與資金交易,網貸行業上半場各家比拼的是如何獲取資金端,這也使得高收益成為了P2P網貸的標籤,“但是過高的收益也會伴隨高風險,如何在收益與風險之間找到平衡點,考驗的是企業內功”金融從業者李強提到。

相比於行業發展初期的野蠻生長,無論是平臺還是用戶都愈加理性,資金平臺背後資產的品質、安全、靈活性等愈發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

“我們理財用戶絕大多數屬於白領,年收入在10萬到30萬元之間,傳統銀行理財通常無法滿足他們對高收益的追求,洋錢罐產品的年收益一般在6%~9%之間,高於多數銀行理財收益。”耿博介紹到,除了高收益,低風險也是洋錢罐的一大特點,“

為了獲取優質債權,有效的覆蓋風險,洋錢罐制定了9層嚴格債權資產審核制度,不管哪一層審核出現疑問,均將一票否決該項資產;並列入觀望名單,短期拒絕再次申請。”

“很多白領階層的理財用戶對於現金的流通性要求比較高,他們期待更加靈活的理財方式。而洋錢罐推出的藍領消費信貸的資產非常符合他們需求,金額小、週期短、資產回報率高,同時因為投資者的資金會分散到不同藍領消費信貸上,也分散了風險。”耿博說。

版權此文為野馬財經原創稿件,轉載須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但這些在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強大的技術支援下,都已經得到完美地解決。

“對於金融行業,無論是上市公司還是中小企業,要想做大做強,就要積極進行資訊披露,讓企業暴露於監管下,尤其是P2P企業,只有這樣才能回歸資訊仲介的本質。”談到加入陽光計畫的初衷時,耿博這樣說。

企業透明,是為了防範企業的道德風險,在保證企業資訊透明的同時,洋錢罐是如何把控金融風險的呢?

尋找高收益、低風險的平衡點

“對金融風險的敬畏之心是網貸平臺所必備的”,作為洋錢罐的產品合夥人,賈旭東一句話就說到了問題的關鍵。

網貸的核心是撮合資產與資金交易,網貸行業上半場各家比拼的是如何獲取資金端,這也使得高收益成為了P2P網貸的標籤,“但是過高的收益也會伴隨高風險,如何在收益與風險之間找到平衡點,考驗的是企業內功”金融從業者李強提到。

相比於行業發展初期的野蠻生長,無論是平臺還是用戶都愈加理性,資金平臺背後資產的品質、安全、靈活性等愈發成為用戶關注的重點。

“我們理財用戶絕大多數屬於白領,年收入在10萬到30萬元之間,傳統銀行理財通常無法滿足他們對高收益的追求,洋錢罐產品的年收益一般在6%~9%之間,高於多數銀行理財收益。”耿博介紹到,除了高收益,低風險也是洋錢罐的一大特點,“

為了獲取優質債權,有效的覆蓋風險,洋錢罐制定了9層嚴格債權資產審核制度,不管哪一層審核出現疑問,均將一票否決該項資產;並列入觀望名單,短期拒絕再次申請。”

“很多白領階層的理財用戶對於現金的流通性要求比較高,他們期待更加靈活的理財方式。而洋錢罐推出的藍領消費信貸的資產非常符合他們需求,金額小、週期短、資產回報率高,同時因為投資者的資金會分散到不同藍領消費信貸上,也分散了風險。”耿博說。

版權此文為野馬財經原創稿件,轉載須注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