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高考後留學英國:揭秘英國大學排名玄機和擇校攻略

“唯排名論”是對排名體系的局限缺乏客觀認識。培養“自主留學”,注重體驗,注重校友口碑,有助於在擇校方面得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英國大學排名對中國留學生的擇校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不過,英國留學市場“唯排名論”的簡單、粗暴的做法,顯然是對排名體系的局限缺乏客觀認識。

對不同排行榜的綜合分析,可以讓我們認清其中的玄機。

更重要的是,在培養“自主留學”意識的前提下,注重學校、專業、城市體驗,注重校友口碑,

將幫助我們得出自己的價值判斷。

英國教育的品牌效應

英國高等教育的整體品牌在中國學生和家長心目中是有分量的。

英國被稱為人類近現代文明的發源地,單從大學教育看,上千年的宗教和歲月傳承,像手持斧鑿的匠人,從中世紀前夜就開始千錘萬擊地打磨。

英國六個古老大學(ancient university)——牛津大學、劍橋大學、聖安德魯斯大學、格拉斯哥大學、亞伯丁大學、愛丁堡大學,“最年長”的牛津近千年歷史,而“最年輕”的愛丁堡也有500多年了。

但具體到哪個大學適合自己,客觀上需要有大學整體情況、專業情況、所在城市情況等多方面的橫向比較,擇校總還是有個標杆、排名才好。

畢竟教育作為特殊的服務業,需要口碑的支撐,而口碑的體現在哪裡呢?排名當然是最直接、最方便的衡量標準。

英國大學官方排名

英國大學的官方排名只有一個,即REF(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過去叫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RAE),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北愛爾蘭等四個區域的教育基金會和機構(半官方組織)聯合評估,每六七年出臺一次結果,作為英國大學學術實力排名的依據。

REF的切入點是大學的學術、研究水準,所以在榜單前30位出現的英國高校大部分是羅素集團成員(羅素集團相當於美國常青藤性質的研究型著名大學聯盟)。

在英國,從辦學性質看,大體分為研究型和應用型兩種大學。REF榜單的前50位學校,大體可以認為是研究型大學,按照我個人觀點,30-50位的學校,應用課程的比重在增加。

50位元以後的大學,應用型的特徵越來越明顯,

1992年以後成立的英國新型大學,大體可以算作應用型大學。

應用型的特徵增加後,在REF上的排位自然會相對靠後,因此,應用型大學的真實實力無法在這個榜單上得到體現。

英國大學商業排名

不過總體上看,REF官方排名的影響力遠遠不及商業機構排名,至今熟悉它的受眾寥寥無幾。

而《泰晤士報》、《衛報》等商業媒體出臺了各式各樣的排名體系,依靠媒體特有的傳播能力、對讀者強大的示範效應,鋪天蓋地、席捲八荒。

通過商業運作,英國《泰晤士報》(Times)、《衛報》(Guardian)幾乎成為英國院校、專業排名的風向標。

《泰晤士報》排名的學術“范兒”比較濃,更看重英國大學的研究成果;《衛報》排名則另闢蹊徑,視角多來自于學生感受。

這兩個排名體系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從業內角度分析,《泰晤士報》排名的權威性更高。

登峰造極的是,《泰晤士報》還推出了“世界大學排名”!

英國大學絕大多數是公立院校,“體制內”的優越感強、文化底蘊深厚,在留學市場上的表現也曾經很清高,一度公然宣稱,不承認什麼排名不排名的,實在要找參照物,會理直氣壯地向諮詢者說一句,“我們和牛津、劍橋差不多。”

後來迫於市場壓力,也開始使用“協力廠商標準”對自己的院校和專業給予定位。當然,哪個排名系統對自己有利,就用哪個。

大學介紹中不同榜單的排名交錯出現,不確定性反而越來越大了。世界排名進前20的,在英國排名這邊也就30出頭;Guardian排在前15,Times可能也就第40位。

根據個人十幾年的從業經驗,我認為,“世界排名”是個偽命題!把美國大學與英國大學放在一起比較,總覺得風馬牛不相及。再把中國大學也摻進去,很難服眾。

大學排名PK專業排名

留學英國的出發點往往是專業,專業越好,對自己的提升也越大。

當然,也有人認為,找工作的時候,雇主可能只看學校的牌子,不一定特別看重專業排名。這是典型的中式思維,也算是“深謀遠慮”了。只是,這個邏輯必然又回到學習的目的上了。

英國學生往往興趣第一,除了天性外,可能還有一層沒有捅破的窗戶紙——招聘原則。英國雇主並不講“學術門第”,面試時更看重的還是所學專業、曾經的工作履歷與應聘崗位的匹配度,另外應聘者面試時的表現是最重要的砝碼。這樣一來,英國人擇校的“面子工程”要少些。

超越排名的可行性

我一向是“自主留學”的宣導者。在英國讀預科的學生,身在英國,可以“主動上門”走訪心儀學校的校園、同校友交談、與當地老師諮詢,這樣擇校更客觀、更主動。

如果沒有這麼長時間零距離接觸英國大學,能利用假期(夏令營等活動)親自到候選的英國大學走一走,至少也會有個感性認識。

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除了瞭解大學外,還能讓中國學生識別留學城市的居住、文化、就業等環境特徵。

上一篇:高考後留學英國,老司機曬最穩妥、最扎實的出國方案!

推薦: 留英海歸的世界:當我也開始過父親的節日

留學英國前準備什麼:有一招兒比學英語更緊急,快!

英國職場生存:在第八屆駐華校代促進交流會的演講

至今熟悉它的受眾寥寥無幾。

而《泰晤士報》、《衛報》等商業媒體出臺了各式各樣的排名體系,依靠媒體特有的傳播能力、對讀者強大的示範效應,鋪天蓋地、席捲八荒。

通過商業運作,英國《泰晤士報》(Times)、《衛報》(Guardian)幾乎成為英國院校、專業排名的風向標。

《泰晤士報》排名的學術“范兒”比較濃,更看重英國大學的研究成果;《衛報》排名則另闢蹊徑,視角多來自于學生感受。

這兩個排名體系的結果往往相差很大,從業內角度分析,《泰晤士報》排名的權威性更高。

登峰造極的是,《泰晤士報》還推出了“世界大學排名”!

英國大學絕大多數是公立院校,“體制內”的優越感強、文化底蘊深厚,在留學市場上的表現也曾經很清高,一度公然宣稱,不承認什麼排名不排名的,實在要找參照物,會理直氣壯地向諮詢者說一句,“我們和牛津、劍橋差不多。”

後來迫於市場壓力,也開始使用“協力廠商標準”對自己的院校和專業給予定位。當然,哪個排名系統對自己有利,就用哪個。

大學介紹中不同榜單的排名交錯出現,不確定性反而越來越大了。世界排名進前20的,在英國排名這邊也就30出頭;Guardian排在前15,Times可能也就第40位。

根據個人十幾年的從業經驗,我認為,“世界排名”是個偽命題!把美國大學與英國大學放在一起比較,總覺得風馬牛不相及。再把中國大學也摻進去,很難服眾。

大學排名PK專業排名

留學英國的出發點往往是專業,專業越好,對自己的提升也越大。

當然,也有人認為,找工作的時候,雇主可能只看學校的牌子,不一定特別看重專業排名。這是典型的中式思維,也算是“深謀遠慮”了。只是,這個邏輯必然又回到學習的目的上了。

英國學生往往興趣第一,除了天性外,可能還有一層沒有捅破的窗戶紙——招聘原則。英國雇主並不講“學術門第”,面試時更看重的還是所學專業、曾經的工作履歷與應聘崗位的匹配度,另外應聘者面試時的表現是最重要的砝碼。這樣一來,英國人擇校的“面子工程”要少些。

超越排名的可行性

我一向是“自主留學”的宣導者。在英國讀預科的學生,身在英國,可以“主動上門”走訪心儀學校的校園、同校友交談、與當地老師諮詢,這樣擇校更客觀、更主動。

如果沒有這麼長時間零距離接觸英國大學,能利用假期(夏令營等活動)親自到候選的英國大學走一走,至少也會有個感性認識。

這種身臨其境的體驗,除了瞭解大學外,還能讓中國學生識別留學城市的居住、文化、就業等環境特徵。

上一篇:高考後留學英國,老司機曬最穩妥、最扎實的出國方案!

推薦: 留英海歸的世界:當我也開始過父親的節日

留學英國前準備什麼:有一招兒比學英語更緊急,快!

英國職場生存:在第八屆駐華校代促進交流會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