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劉華清自述:17歲時只有一身衣服,長滿蝨子

★名人自述★

艱苦歲月唯難忘

劉華清

天臺山、老君山位於紅安北部,

在大別山西端,是最早創建的蘇區中心區之一。

這裡鬥爭環境十分惡劣。敵人常來搜山“清剿”,我們隨時都有被一網打盡的危險。敵人找不見人,便放火燒山。時已進入冬季,不時有雪花飄落,山上很冷,而我們所有人都還穿著破爛的單衣。白天躲避敵人,夜晚則要抵禦寒冷。

晚上大家在山坡上緊緊擠在一起,互相用體溫取暖。敵情如果緩和一點,能找個山洞,再燃起一堆篝火,

躺在火堆周圍睡個覺,就是奢侈享受。一人只有一身衣服,長期穿在身上,長滿蝨子。

饑餓更可怕。糧食奇缺,冬天山上有時連野菜都找不到,只好剝樹皮、挖葛藤根充饑。要保持體力,不能天天吃生冷東西,可白天不敢燒火,只有等到晚上敵人回去了,我們才能生火煮東西。沒有鍋,就用小茶缸子煮;缸子也少,要煮好多次,才能每人都吃到一小缸子熱乎點的東西。

自然條件艱苦,

我們還可以發揮主動性來克服。可是,敵人經常出其不意的“清剿”、“掃蕩”,卻讓我們無法預料。我們沒有一個固定住地,三天兩頭就要轉移;有時一天多次,在幾個山頭之間來回捉迷藏。

物質條件的艱苦,讓我們遭了不少罪,精神上的苦痛,則更折磨人。許多同志失去親人,有的有家難歸,有的無家可歸。往前看,看不清前景,精神非常苦悶。我家不算遠,但不能回去,很想念親人。

參加革命後我回家很少。有時悄悄回家看一趟,離開的時候,母親不讓我走,父親也不讓走。我說不行,不回去就是逃兵。母親只好哭。第四次反“圍剿”失敗後,我就和家裡斷了音訊。

家鄉有國民黨的“清鄉團”,跑掉的地主也回來了,見到我們的人就殺,回去難免一死。現在,整天躲在荒涼的大山裡,親人見不上面,有家不能回,心裡很不好受。後來聽哥姐講,這段時間,家裡人都猜想我可能死了,

母親天天哭一場。家門前有棵大樹,母親常在樹下燒香:兒子沒死,就保佑平安;如果人不在了,就算是祭奠。

回顧這段遊擊歲月,感觸很深。我那時才十六七歲,面對異常艱苦和殘酷的環境,沒有退縮,堅持鬥爭,經受了挫折和失敗的考驗,鍛煉了革命意志和鬥爭精神。這段歲月,在我的人生道路上寫下了難忘的一頁。

崔樂【圖片來自網路】

本文載於《軍事故事會》2016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