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煙臺長島海域發生3.4級地震 震源深度9千米 小震不必擔心

不過,大家不必擔心。長島海域現代小震活動相對活躍,

地震活動具有小震頻次高、震群較多、震源淺的特點,1970年以來曾發生多次4級以上地震,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房屋倒塌,希望市民不要恐慌。

據2010年5月10日《今晨6點》第5版報導,煙臺地震監測預報中心專家從地震構造方面解釋說,在中國大陸,東邊地震相對於西邊地震震級偏低,

在華北地區有兩個大的斷裂帶,一個是遼寧、瀋陽穿過渤海海峽,靠西到達臨沂,然後再穿過臨沂到達臨江,這一塊稱為郯廬帶。1668年在郯城發生過8.5級地震。還有一個是東南和西北走向,從燕山一直往東南方向穿到渤海,稱為燕渤帶。煙臺所在位置叫渤海、蓬萊、威海帶,大部分地震都發生在膠東半島北部海域或者是臨近海域。

煙臺歷史上地震雖然較多,

但大部分是在海裡,陸地上相對較少。地震歷史有三個特點:震級比較小、頻次比較高、震源比較淺。按照專業術語來講,煙臺是魯東斷塊,西到濰坊,北至渤海、蓬萊、威海斷裂帶,岩石比較完整,在表面形成一些破碎帶。岩石斷層在積累到一定能量後爆發,才會產生地震,而煙臺地區由於岩石相對完整,累積不了過多的能量,當累計到一定程度時,都通過小震的方式得到了釋放。
因此,大家不必擔心。

責任編輯:孫煒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