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美國並購前瞻|美國擬對中國投資AI技術設限,監管預判以及應對策略

走出去智庫觀察

上周,路透社和《紐約時報》報導稱,

美國政府官員表示,因擔憂中方規避有關限制以獲取敏感技術,美政府將採取進一步措施,限制中國對美國人工智慧(AI)等先進技術領域的投資。

根據美國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統計,2016年,中國對美國直接投資額為456億美元,為上年的三倍;2017年一季度,中國對美直接投資額為93億美元(40筆交易)。另據中國商務部最新披露的資料,2017年1-5月,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345.9億美元,

同比下降53%。兩組資料對比可見,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對美直接投資仍保持強勁態勢。

走出去智庫(cggthinktank)認為,通過跨境並購方式引進海外高新技術,與中國龐大市場需求相結合,是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跨境並購時,如何正確理解、並化解東道國的擔憂,需要中國企業高管、政策制定者以及律所等專業服務機構等參與各方準確把握,並提出有效的應對策略。

在人工智慧技術發展問題上,各國不僅關注其對國家經濟、軍事的提升,還關心其對人類社會的潛在影響。2016年末,美國高蓋茨律所向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捐助1000萬美元,用於研究人工智慧造而可能引起的法規以及新型道德問題的前瞻性研究。今天,我們刊發智庫合作夥伴、美國高蓋茨律所北京分所合夥人范多淩律師的相關評論文章,供中國投資者參考。

要 點

1、在中國對美國技術企業強勁收購的大背景下,百度收購美國電腦視覺公司X-PERCEPTION一案,可能是引發美國政府對AI技術領域外國並購加強監管的觸發事件。美國政府的反應,可能來自被並購專案競爭者的不滿和舉報。

2、除了大國競爭因素,人類社會對人工智慧技術如何影響未來世界存在普遍擔憂。建議中、美兩國把人工智慧投資競爭放在第二位,把共同制定更合理的監管和披露機制放在第一位。

3、中方企業降低在美高新技術並購成本的策略:第一,把“不能獲得美國當局審批”設置為一項退出機制;第二,通過美國CFIUS審查應該由美國標的方主要承擔,中方不應因未通過政府審查而支付“分手費”。

正 文

文/范多淩,美國高蓋茨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合夥人

近年來,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AI) 技術研發異軍突起,也引起了各國各領域的重視。在技術驅動經濟發展的共識下,

包括中美兩國在內,全球投資者都在密切關注AI領域最前沿的技術發展態勢。

人工智慧技術對未來世界到底產生何種影響,是世界各國、各界的關注焦點。美國2016年10月1日 出品了“西部世界”,英國則拍攝了令人腦洞大開的“人類”(一個智慧型機器人獲得人類意識的故事),從這兩部近期很火的西方影視作品中不難看出,人類對由人工智慧機器人承擔主要服務行業,以及機器人最終獲得 “Consciousness - 大腦意識”充滿了矛盾與疑慮,其中不乏驚懼。

在現實社會中,西方各國對發展AI都有一定的限制。雖然還沒有成型的法規限制,但在投資金額方面資源有限,因為大多數人不同意無限制的發展AI技術。

百度收購美國X-PERCEPTION疑似觸發美加強監管

近日,路透社以及《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美國很可能對中國人工智慧等領域在美國的投資採取限制措施。報導稱,美國官方現在尤其關注中國在人工智慧 (AI))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等領域的投資興趣。當矽谷在本土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一些AI研發公司經常主動尋找中國金主,而且這些領域也的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媒體還報導稱,新美國基金會機器人戰爭專家皮特•辛格表示:“中國正在大規模投資這個領域。”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百度在美國的一系列活動。

百度是國內最早佈局人工智慧的公司之一,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人工智慧是百度業務的核心。據媒體報導,百度正計畫在矽谷設立能夠容納150名員工的第二家研發機構,尋求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地位。百度目前在位於加州Sunnyvale的研發機構已有約200名員工,兩座研發機構相距1英里左右。目前,百度在中國和美國共有約1300名員工在開發人工智慧技術。

2017年4月13日,百度宣佈收購美國電腦視覺公司X-PERCEPTION,該公司開發的視覺感知軟體和硬體可應用于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領域。在此之前,沒有多少人熟悉X-PERCEPTION,只知道該公司有兩位華人創始人。這兩位創始人之前曾任職于美國知名AI公司MAGIC LEAP,一家擁有最強黑科技的矽谷神秘創業公司。正是MAGIC LEAP的產品,讓資本開始了對電腦感知技術的瘋狂追逐。現在X-PERCEPTION的概念很明確:他們要推出一個軟硬一體式的模組,來為機器人提供感知能力,為AR、VR設備提供現實交互,連接AI和人類虛擬與現實。

百度對於X-PERCEPTION的收購,已經觸碰到MAGIC LEAP 以及穀歌的利益,後兩者正在深度投資研發電腦感知技術。

目前,根據美國法律規定,風投沒有義務披露項目的具體收購形式和內容,因此資本市場上幾乎沒有關於百度收購X-PERCEPTION的具體資訊。那麼,美國當局是如何知道的?正如我此前在各種投資論壇、沙龍中回答中國聽眾提問時所言,最常見的一種途徑就是美國當地競爭者的不滿和舉報。

根據美國當局的反應,百度應該是沒有向美國當局申請外商投資安全審查(CFIUS)以及反壟斷申請。而且,在百度盡職調查的過程中,X-PERCEPTION 創始人和老雇主MAGIC LEAP之間沒有非競爭約定(或者已經過期,以及不適用)。

百度這項沒有通過美國審批的並購以及其它一系列矽谷風投的近期活動,受到了美國當局尤其國防部的高度關注。根據紐約時報的最新報導,美國和中國目前是人工智慧研究的兩個大國,五角大樓很可能認為接下來中美會針對各類人工智慧科技展開一場投資競爭。美國國防部尤其擔心美國開發的前沿科技可能被中國用來提高軍事能力,或許還會在戰略產業推進。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宣稱CFIUS機制“落伍了”,並在參議院聽證會中表示“它需要更新以應對當前的情況。”媒體分析稱,“這很可能預示著有新的限制措施即將出臺。”

路透社公佈了一份未公開披露的報告,五角大樓稱中國正試圖逃避美國的審查,通過目前不歸CFIUS負責審查的交易來獲取敏感技術。這種交易包括建立合資企業、少量持股以及對創業公司的早期投資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特朗普政府官員說:“考慮到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做法,我們要求CFIUS從美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進行審查。”

在前任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CFIUS曾叫停了多樁中國企業收購高端晶片廠商的交易。他們擔心,中國利用美國開發出來的尖端技術,用於增強自身軍事實力,甚至應用到對中國未來戰略相當重要的行業。不難理解,任何人工智慧技術比高端晶片要更加敏感。

此外,五角大樓在報告中建議,美國政府應該擬訂一份關鍵技術名單,在中國想要對名單上的重要技術進行投資時進行限制。據稱,報告還暗示有必要採取美國軍事範疇外的措施,包括修改移民政策,讓中國研究生在完成學業後能夠留在美國。

中國企業應對監管門檻提高的策略

根據美國當前的輿論與監管形勢,中國企業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如果美國當局出爐有關限制中國公司投資人工智慧技術的硬性法規(即使是通過不控股或者是合資形式),中方在美國投資時,需要考慮因素應包括以下方面:

1、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政府授予的接觸機密資訊的資格或者掌握機密資訊?

2、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美國政府授予的政府工程合同?如果有,該合同是否涉及美國國家安全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專案或者向美國政府機構提供某種服務?

3、被收購主體是否研究或者生產受美國出口限制的技術或者產品?

4、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或者有直接接觸美國重要基礎設施的機會?

5、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或者有直接接觸美國重要資產以及資源的機會?

6、如果外國主體收購了某美國公司,結果會不會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

7、收購的後果是否影響到美國高科技領域的安全性(比如人工智慧)?

8、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美國國防基地附近的設施以及設備?

如果被購主體涉及上述提出的八個問題,就觸及了CFIUS審查範圍,且被通過的可能性很低。建議中國投資者對此保持高度重視。

最近一年多來,中國資本赴美並購交易猛增,但是大多數中方投資者距離人工智慧領域還很遠。必須注意的是,如果CFIUS 的審閱許可權被擴大,由於CFIUS審查過程是主觀而且非透明的,可以預計,任何與人工智慧直接或者間接有關的投資都可能受到限制。因此,與投資目標的前期溝通會變得更加重要。

在渴求資金的情況下,美國被投資目標公司經常會對投資者表態說“審查不會成為問題”,但對中方投資者而言,首先要儘量把“不能獲得美國當局批准”作為一項退出機制;其次,特別是那些設定了“分手費”的交易,儘量由美國投資目標公司承擔通過美國CFIUS審查的工作。因為這項工作應該是專案雙方共同的責任,由此,最終的風險不能僅由中方投資者承擔。

隨著市場和監管的演變,中方企業不妨試試使用上述策略,來降低項目成本。

結語

在美國各種法律的定義下,百度已經是一個“美國主體”:百度在美國有一定規模的研究中心和活動網路;其股票在美國NASDAQ上交易 (交易代號BIDU)。美國當局今後會如何監管和要求百度進行有關AI技術發展方面的披露還有待關注。另外,人工智慧的領域很廣泛,也不排除今後有中美合作的成功案例。畢竟,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外商投資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是能否會為本國帶來共贏的利益。

從法律層面來說,目前快速崛起的人工智慧領域將會給各國的立法帶來各種挑戰,最關鍵的挑戰在於各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衝刺發展的同時,如何掌握好“度”。

不管如何有分歧, 短期可能存在競爭,有一點是共同的:長遠來說,誰都不希望我們的後代生活在一個由AI機器人(不管是不是有人類同樣的意識和情感)統治的世界裡。

人工智慧的投資和技術發展需要全世界共同的監管和披露。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給人類5-D感官的技術當然好,但是對地球對人類有害的,以及可能失控的技術一定要在早期給予制止。

所以希望中國和美國,按照紐約時報所說的兩個人工智慧研究超級大國,能把競爭放在第二位,把共同定制更合理的監管和披露機制放在第一位。

附:2016年底,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了美國高蓋茨國際律師事務所的1000萬美元捐款,用於研究人工智慧造而可能引起的法規以及新型道德問題。

https://www.cmu.edu/news/stories/archives/2016/november/gift.html

Carnegie Mellon Receives $10 Million From K&L Gates To Study Ethical Issues Pos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the ethical and policy issues surroun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computing technologies take center stage, global law firm K&L Gates LLP has made a gift to help ensur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leadership in this emerging field.

The $10 million gift will establish the K&L Gates Endowment for Ethic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ies. The funds will support new faculty chairs as well as three new Presidential Fellowships for doctoral students; a biennial conference; the K&L Gates Presidential Scholarship Endowed Fund to recogniz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potential for further excellence; and an annual K&L Gates Prize to be awarded to a graduating CMU senior.

6月21日,由商務部投資促進局指導,走出去智庫(CGGT)主辦的“美國智慧製造/大健康並購機遇和風險分析“沙龍將在京舉辦,誠邀您參加。

作者簡介

范多淩,美國高蓋茨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合夥人。范律師是一位具有廣泛執業領域的國際律師,執業範圍包括EPC工程、深水專案、船舶和運輸、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氣,礦產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等領域內的跨境並購、合資企業、項目開發、能源項目以及船舶融資和運營、監管與合規、金融業法律服務以及國際仲裁與私募股權投資。

范律師擁有向亞太地區、北美、南美與俄羅斯/獨聯體客戶提供交易諮詢服務的豐富經驗。近年來,曾向石油、海工、礦產與電力行業的中國著名大型國有企業客戶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特別是在南美、東南亞,北美還有俄羅斯進行境外交易的相關事項。

范律師曾在多家中國國有企業和中國政府部委發表過演講,主題是關於葉岩氣的相關法規以及北美的相關適用法律,並定期給能源基礎設施客戶做量身定制的法律以及項目層面講座。

機構簡介

美國高蓋茨律師事務所(K&L GATES LLP)在全球擁有近2000名律師,並在北京、上海、中國香港和中國臺北等全球近50個城市擁有辦事處,其客戶涵蓋各大行業的全球知名企業、資本市場參與者、中型市場企業、新興成長公司以及公共機構、教育機構、慈善組織和個人。

高蓋茨為首個外國慈善組織獲得中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資格,並為首家中國企業登陸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機板擔當法律顧問。2015年6月,高蓋茨被法律報刊《Law360》評為“全球20所覆蓋最廣、規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至此,高蓋茨已連續五年入選該報刊的“全球20強”。

走出去智庫全球領先的法律、投行、稅收籌畫、專案估值、銀行保險、人力資源、風險管理、公共關係專家可以為中國企業境外投資並購提供相關諮詢服務,如有需要,可給我們(cggthinktank)留言“公司+姓名+職位+手機號碼+企業郵箱+需求”,獲得專家幫助。

走出去智庫(CGGT)近期即將出版首席法律專家呂立山(Robert Lewis)律師的新著《國際並購遊戲規則:如何提高中國走出去企業成功率》一書。此書針對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失敗率高現狀,總結出在並購交易中存在的30個普遍問題,並從企業戰略視角出發,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呂立山(Robert Lewis) 走出去智庫首席法律專家

中國國資委外國法律專家顧問。主要執業領域為跨境公司和商業交易法律事務,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公司並購、項目融資、電信、高科技交易和戰略夥伴安排等業務領域有豐富的經驗。

呂立山律師的代表業績包括但不限於如下: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鳥巢”和“水立方”工程中,擔任首席國際法律顧問

—在上海大場水處理廠項目(中國第一個BOT項目)中,為國際銀行提供法律諮詢

—在廣西萊賓B電廠的重組專案中,為阿爾斯通(EPC承包方/少數投資方)提供法律諮詢,這是中國第一家由外方獨資擁有的熱能發電廠

—為阿爾斯通就三峽和中國高鐵項目的競標與合同事宜提供法律服務

—為中國大型承包商擬在拉丁美洲投資的水電專案提供法律服務

—為歐洲大型承包商擬在中國建立海水淡化廠的專案提供法律服務

—為首都機場T3航站樓專案的主要分包商之一就該專案投標提供法律服務

—為數家中國公司在羅馬尼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印尼等國投資新能源專案提供法律服務

走出去智庫(CGGT)

不談大道理,只講乾貨。國內外一流投行、法律、會計、風險管理、銀行/保險、品牌、人力資源、估值、境外資訊情報和資料管理9個領域的專業人士連袂。走出去一站式專業實務和資料資訊平臺,企業跨境投資並購智囊團。更多資訊請訪問:www.cggthinktank.com

以及機器人最終獲得 “Consciousness - 大腦意識”充滿了矛盾與疑慮,其中不乏驚懼。

在現實社會中,西方各國對發展AI都有一定的限制。雖然還沒有成型的法規限制,但在投資金額方面資源有限,因為大多數人不同意無限制的發展AI技術。

百度收購美國X-PERCEPTION疑似觸發美加強監管

近日,路透社以及《紐約時報》等媒體報導,美國很可能對中國人工智慧等領域在美國的投資採取限制措施。報導稱,美國官方現在尤其關注中國在人工智慧 (AI))和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等領域的投資興趣。當矽谷在本土資金有限的情況下,一些AI研發公司經常主動尋找中國金主,而且這些領域也的確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媒體還報導稱,新美國基金會機器人戰爭專家皮特•辛格表示:“中國正在大規模投資這個領域。”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百度在美國的一系列活動。

百度是國內最早佈局人工智慧的公司之一,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人工智慧是百度業務的核心。據媒體報導,百度正計畫在矽谷設立能夠容納150名員工的第二家研發機構,尋求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優勢地位。百度目前在位於加州Sunnyvale的研發機構已有約200名員工,兩座研發機構相距1英里左右。目前,百度在中國和美國共有約1300名員工在開發人工智慧技術。

2017年4月13日,百度宣佈收購美國電腦視覺公司X-PERCEPTION,該公司開發的視覺感知軟體和硬體可應用于機器人和虛擬實境等領域。在此之前,沒有多少人熟悉X-PERCEPTION,只知道該公司有兩位華人創始人。這兩位創始人之前曾任職于美國知名AI公司MAGIC LEAP,一家擁有最強黑科技的矽谷神秘創業公司。正是MAGIC LEAP的產品,讓資本開始了對電腦感知技術的瘋狂追逐。現在X-PERCEPTION的概念很明確:他們要推出一個軟硬一體式的模組,來為機器人提供感知能力,為AR、VR設備提供現實交互,連接AI和人類虛擬與現實。

百度對於X-PERCEPTION的收購,已經觸碰到MAGIC LEAP 以及穀歌的利益,後兩者正在深度投資研發電腦感知技術。

目前,根據美國法律規定,風投沒有義務披露項目的具體收購形式和內容,因此資本市場上幾乎沒有關於百度收購X-PERCEPTION的具體資訊。那麼,美國當局是如何知道的?正如我此前在各種投資論壇、沙龍中回答中國聽眾提問時所言,最常見的一種途徑就是美國當地競爭者的不滿和舉報。

根據美國當局的反應,百度應該是沒有向美國當局申請外商投資安全審查(CFIUS)以及反壟斷申請。而且,在百度盡職調查的過程中,X-PERCEPTION 創始人和老雇主MAGIC LEAP之間沒有非競爭約定(或者已經過期,以及不適用)。

百度這項沒有通過美國審批的並購以及其它一系列矽谷風投的近期活動,受到了美國當局尤其國防部的高度關注。根據紐約時報的最新報導,美國和中國目前是人工智慧研究的兩個大國,五角大樓很可能認為接下來中美會針對各類人工智慧科技展開一場投資競爭。美國國防部尤其擔心美國開發的前沿科技可能被中國用來提高軍事能力,或許還會在戰略產業推進。

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宣稱CFIUS機制“落伍了”,並在參議院聽證會中表示“它需要更新以應對當前的情況。”媒體分析稱,“這很可能預示著有新的限制措施即將出臺。”

路透社公佈了一份未公開披露的報告,五角大樓稱中國正試圖逃避美國的審查,通過目前不歸CFIUS負責審查的交易來獲取敏感技術。這種交易包括建立合資企業、少量持股以及對創業公司的早期投資等。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特朗普政府官員說:“考慮到中國在科技領域的做法,我們要求CFIUS從美國經濟長期健康發展的角度來進行審查。”

在前任總統奧巴馬執政期間,CFIUS曾叫停了多樁中國企業收購高端晶片廠商的交易。他們擔心,中國利用美國開發出來的尖端技術,用於增強自身軍事實力,甚至應用到對中國未來戰略相當重要的行業。不難理解,任何人工智慧技術比高端晶片要更加敏感。

此外,五角大樓在報告中建議,美國政府應該擬訂一份關鍵技術名單,在中國想要對名單上的重要技術進行投資時進行限制。據稱,報告還暗示有必要採取美國軍事範疇外的措施,包括修改移民政策,讓中國研究生在完成學業後能夠留在美國。

中國企業應對監管門檻提高的策略

根據美國當前的輿論與監管形勢,中國企業需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如果美國當局出爐有關限制中國公司投資人工智慧技術的硬性法規(即使是通過不控股或者是合資形式),中方在美國投資時,需要考慮因素應包括以下方面:

1、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政府授予的接觸機密資訊的資格或者掌握機密資訊?

2、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美國政府授予的政府工程合同?如果有,該合同是否涉及美國國家安全以及重要基礎設施專案或者向美國政府機構提供某種服務?

3、被收購主體是否研究或者生產受美國出口限制的技術或者產品?

4、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或者有直接接觸美國重要基礎設施的機會?

5、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或者有直接接觸美國重要資產以及資源的機會?

6、如果外國主體收購了某美國公司,結果會不會影響到美國國家安全?

7、收購的後果是否影響到美國高科技領域的安全性(比如人工智慧)?

8、被收購主體是否擁有美國國防基地附近的設施以及設備?

如果被購主體涉及上述提出的八個問題,就觸及了CFIUS審查範圍,且被通過的可能性很低。建議中國投資者對此保持高度重視。

最近一年多來,中國資本赴美並購交易猛增,但是大多數中方投資者距離人工智慧領域還很遠。必須注意的是,如果CFIUS 的審閱許可權被擴大,由於CFIUS審查過程是主觀而且非透明的,可以預計,任何與人工智慧直接或者間接有關的投資都可能受到限制。因此,與投資目標的前期溝通會變得更加重要。

在渴求資金的情況下,美國被投資目標公司經常會對投資者表態說“審查不會成為問題”,但對中方投資者而言,首先要儘量把“不能獲得美國當局批准”作為一項退出機制;其次,特別是那些設定了“分手費”的交易,儘量由美國投資目標公司承擔通過美國CFIUS審查的工作。因為這項工作應該是專案雙方共同的責任,由此,最終的風險不能僅由中方投資者承擔。

隨著市場和監管的演變,中方企業不妨試試使用上述策略,來降低項目成本。

結語

在美國各種法律的定義下,百度已經是一個“美國主體”:百度在美國有一定規模的研究中心和活動網路;其股票在美國NASDAQ上交易 (交易代號BIDU)。美國當局今後會如何監管和要求百度進行有關AI技術發展方面的披露還有待關注。另外,人工智慧的領域很廣泛,也不排除今後有中美合作的成功案例。畢竟,對於任何國家來說,外商投資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是能否會為本國帶來共贏的利益。

從法律層面來說,目前快速崛起的人工智慧領域將會給各國的立法帶來各種挑戰,最關鍵的挑戰在於各國在人工智慧領域衝刺發展的同時,如何掌握好“度”。

不管如何有分歧, 短期可能存在競爭,有一點是共同的:長遠來說,誰都不希望我們的後代生活在一個由AI機器人(不管是不是有人類同樣的意識和情感)統治的世界裡。

人工智慧的投資和技術發展需要全世界共同的監管和披露。能夠提高工作效率給人類5-D感官的技術當然好,但是對地球對人類有害的,以及可能失控的技術一定要在早期給予制止。

所以希望中國和美國,按照紐約時報所說的兩個人工智慧研究超級大國,能把競爭放在第二位,把共同定制更合理的監管和披露機制放在第一位。

附:2016年底,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獲得了美國高蓋茨國際律師事務所的1000萬美元捐款,用於研究人工智慧造而可能引起的法規以及新型道德問題。

https://www.cmu.edu/news/stories/archives/2016/november/gift.html

Carnegie Mellon Receives $10 Million From K&L Gates To Study Ethical Issues Pos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s the ethical and policy issues surround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other computing technologies take center stage, global law firm K&L Gates LLP has made a gift to help ensure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s leadership in this emerging field.

The $10 million gift will establish the K&L Gates Endowment for Ethics and Computational Technologies. The funds will support new faculty chairs as well as three new Presidential Fellowships for doctoral students; a biennial conference; the K&L Gates Presidential Scholarship Endowed Fund to recognize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and potential for further excellence; and an annual K&L Gates Prize to be awarded to a graduating CMU senior.

6月21日,由商務部投資促進局指導,走出去智庫(CGGT)主辦的“美國智慧製造/大健康並購機遇和風險分析“沙龍將在京舉辦,誠邀您參加。

作者簡介

范多淩,美國高蓋茨律師事務所北京分所合夥人。范律師是一位具有廣泛執業領域的國際律師,執業範圍包括EPC工程、深水專案、船舶和運輸、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氣,礦產資源以及基礎設施等領域內的跨境並購、合資企業、項目開發、能源項目以及船舶融資和運營、監管與合規、金融業法律服務以及國際仲裁與私募股權投資。

范律師擁有向亞太地區、北美、南美與俄羅斯/獨聯體客戶提供交易諮詢服務的豐富經驗。近年來,曾向石油、海工、礦產與電力行業的中國著名大型國有企業客戶提供專業諮詢服務,特別是在南美、東南亞,北美還有俄羅斯進行境外交易的相關事項。

范律師曾在多家中國國有企業和中國政府部委發表過演講,主題是關於葉岩氣的相關法規以及北美的相關適用法律,並定期給能源基礎設施客戶做量身定制的法律以及項目層面講座。

機構簡介

美國高蓋茨律師事務所(K&L GATES LLP)在全球擁有近2000名律師,並在北京、上海、中國香港和中國臺北等全球近50個城市擁有辦事處,其客戶涵蓋各大行業的全球知名企業、資本市場參與者、中型市場企業、新興成長公司以及公共機構、教育機構、慈善組織和個人。

高蓋茨為首個外國慈善組織獲得中國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 (QFII)資格,並為首家中國企業登陸東京證券交易所主機板擔當法律顧問。2015年6月,高蓋茨被法律報刊《Law360》評為“全球20所覆蓋最廣、規模最大的律師事務所”之一。至此,高蓋茨已連續五年入選該報刊的“全球20強”。

走出去智庫全球領先的法律、投行、稅收籌畫、專案估值、銀行保險、人力資源、風險管理、公共關係專家可以為中國企業境外投資並購提供相關諮詢服務,如有需要,可給我們(cggthinktank)留言“公司+姓名+職位+手機號碼+企業郵箱+需求”,獲得專家幫助。

走出去智庫(CGGT)近期即將出版首席法律專家呂立山(Robert Lewis)律師的新著《國際並購遊戲規則:如何提高中國走出去企業成功率》一書。此書針對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失敗率高現狀,總結出在並購交易中存在的30個普遍問題,並從企業戰略視角出發,提供了解決問題的方法論。

呂立山(Robert Lewis) 走出去智庫首席法律專家

中國國資委外國法律專家顧問。主要執業領域為跨境公司和商業交易法律事務,特別是在基礎設施、清潔能源、公司並購、項目融資、電信、高科技交易和戰略夥伴安排等業務領域有豐富的經驗。

呂立山律師的代表業績包括但不限於如下: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鳥巢”和“水立方”工程中,擔任首席國際法律顧問

—在上海大場水處理廠項目(中國第一個BOT項目)中,為國際銀行提供法律諮詢

—在廣西萊賓B電廠的重組專案中,為阿爾斯通(EPC承包方/少數投資方)提供法律諮詢,這是中國第一家由外方獨資擁有的熱能發電廠

—為阿爾斯通就三峽和中國高鐵項目的競標與合同事宜提供法律服務

—為中國大型承包商擬在拉丁美洲投資的水電專案提供法律服務

—為歐洲大型承包商擬在中國建立海水淡化廠的專案提供法律服務

—為首都機場T3航站樓專案的主要分包商之一就該專案投標提供法律服務

—為數家中國公司在羅馬尼亞、巴基斯坦、菲律賓、印尼等國投資新能源專案提供法律服務

走出去智庫(CGGT)

不談大道理,只講乾貨。國內外一流投行、法律、會計、風險管理、銀行/保險、品牌、人力資源、估值、境外資訊情報和資料管理9個領域的專業人士連袂。走出去一站式專業實務和資料資訊平臺,企業跨境投資並購智囊團。更多資訊請訪問:www.cggthinktan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