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人真的“勤勞”嗎?值得國人思考!

勤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150多年前,美國傳教士亞瑟·亨·史密斯在《中國人的性格》一書中就提到過對中國人勤勞的印象:對一個中國人來說……他可以像一台自動機整天地寫個不停。

如果他是一個手藝人,他可以從早到晚地站在一個地方幹活,編織、打金箔或幹其他什麼事,而且是天天如此,沒有任何變化。

2015年10月,英國《衛報》發了篇文章,叫《中國人工作有多努力?》。在文章中,英國衛生大臣傑瑞米·亨特表示,受到其中國妻子啟發,

他建議英國人需要挽起褲腿並像亞洲經濟體那樣努力工作。

相關資料顯示,中國勞動者年均工作2000至2200小時。相比之下,英國人年平均工作1677小時。中國是世界上人均工作時長最長的國家之一,相當於英德法等國家上世紀50年代的水準。而這,還是中國人工作時間持續下降30年後的數字。

在勤勞的中國人裡,最辛苦的是農民工。《華爾街日報》援引官方數據稱,2013年中國農民工日均工作8.8小時,近85%每週工作44小時以上。

常言道,勤勞致富。這麼勤勞工作的我們,該有錢了吧?

但是,根據2016年世界銀行公佈的人均國民收入來看,中國人均收入8280美元,在214個國家和地區中,中國排名第73位。

再看看每月到手的工資條和癟癟的錢包,我們不禁會有疑問:為什麼中國人這麼勤勞,

卻不富裕?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富裕”仍然是一個非常遙遠的夢想,因為創業的門檻越來越高,買房的成本越來越貴。

1

勤勞≠勤快

勤勞不是一個詞,而是兩個詞,勤快和辛勞。中國人辛勞有餘,勤快不足。辛勞是被動的,勤快是主動的,

缺乏主觀能動性的勤勞只能帶來越來越累的感覺。我們都聽過“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的故事,挑水、抬水固然辛勞,但如果能打一口水井,或者使用工具來運水,不就沒有這麼辛苦了嗎?勤勞永遠不是傻傻做事,而是需要發揮主觀能動性來適當地“偷懶”。

2

勤勞≠效率

大家不是勤勞,而是被逼著勤勞。許多企業評價勞動者是以愛崗敬業為標準的,

也就是看誰上班最早、下班最晚,當企業管理者以勤勞為主要考核指標時,員工就不得不做出勤勞的假像。幹活沒效率、加班混時間的員工受到褒獎,真正有效率的員工只能攤上鞭打快牛的厄運。長此以往,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勢必掉入“劣幣驅逐良幣”的陷阱,企業運營和以國有企業為支柱的全社會價值創造都缺少一種積極向上、創新發展的人文氛圍。

推動長期經濟發展的要素主要有勞動、資本和技術進步。勞動這一項是足夠強大了,資本和技術進步這兩項的支柱作用卻沒有得到有效和充分的發揮。所以我們需要揚棄以勤勞為導向的發展思維,改變“褒獎苦勞、忽視功勞”的評價體系。

3

更重要的是制度缺陷

不管你是普通員工還是管理層,一定經歷過審批的麻煩。寫材料、修改材料、補充材料……審批手續的繁瑣幾乎跟申遺差不多。2013年,《人民日報》公佈了一項抽樣調查,中國企業平均每個項目涉及的審批部門5.67個,審批程式平均9.4道,審批時間最長項目平均為171.35天,最長一個項目批了1500天。這麼多時間,這麼多道手續,不就增加了許多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嗎?而為了彌補制度缺陷帶來的額外成本,我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

苦力和眾多的廉價勞動力可以在經濟增長初期彌補制度資本的不足,這是中國經濟得以增長的重要原因。但它不是推動長期經濟發展的唯一秘鑰。為什麼勤勞的中國人創造的人均財富遠不及懶散的法國人?這實際上是一個發展經濟學的問題。

耶魯大學的陳志武教授專門以此為題寫了本書,在解釋中國人為什麼勤勞卻不富有時,他把原因歸結為中國的制度機制不利於市場交易,人們的相當一部分勤勞對沖了制度成本。

為了彌補這些制度成本、規避交易風險,人們不得不格外勤奮、一天多工作幾小時、少拿些收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周都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工作,晚上還加班到半夜,這是我們為制度成本必須付出的代價。按照這種說法,我們中國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更勤奮,但我們卻還是那麼窮,道理也在這裡。

勞動這一項是足夠強大了,資本和技術進步這兩項的支柱作用卻沒有得到有效和充分的發揮。所以我們需要揚棄以勤勞為導向的發展思維,改變“褒獎苦勞、忽視功勞”的評價體系。

3

更重要的是制度缺陷

不管你是普通員工還是管理層,一定經歷過審批的麻煩。寫材料、修改材料、補充材料……審批手續的繁瑣幾乎跟申遺差不多。2013年,《人民日報》公佈了一項抽樣調查,中國企業平均每個項目涉及的審批部門5.67個,審批程式平均9.4道,審批時間最長項目平均為171.35天,最長一個項目批了1500天。這麼多時間,這麼多道手續,不就增加了許多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嗎?而為了彌補制度缺陷帶來的額外成本,我們不得不花更多的時間。

苦力和眾多的廉價勞動力可以在經濟增長初期彌補制度資本的不足,這是中國經濟得以增長的重要原因。但它不是推動長期經濟發展的唯一秘鑰。為什麼勤勞的中國人創造的人均財富遠不及懶散的法國人?這實際上是一個發展經濟學的問題。

耶魯大學的陳志武教授專門以此為題寫了本書,在解釋中國人為什麼勤勞卻不富有時,他把原因歸結為中國的制度機制不利於市場交易,人們的相當一部分勤勞對沖了制度成本。

為了彌補這些制度成本、規避交易風險,人們不得不格外勤奮、一天多工作幾小時、少拿些收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一周都不分白天黑夜地在工作,晚上還加班到半夜,這是我們為制度成本必須付出的代價。按照這種說法,我們中國人比世界其他民族都更勤奮,但我們卻還是那麼窮,道理也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