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有了社保,還不夠?為什麼一定要買商業保險呢?

用戶疑問

在回答用戶的問題之前,我們先要知道社保和商業保險真的衝突嗎?

社保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生育保險、工傷保險;商業保險包括健康險、分紅險、養老保險等等。

其實從消費者角度看,認為商業保險和社保的重疊部分主要在於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所以下面小新也就從這兩個部分來說明,其他暫且不論。

社會養老保險PK商業養老保險

養老保險包括社會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

小新之前在【養老保險都繳滿15年了,還有必要繼續交嗎?】的文章中提到,按照延遲退休的計算方法,65歲退休,生活到80歲,每個月的開支為2000元,那麼15年的退休生活開支為36萬元。

此時的生活2000元的開始只是面對的當下的經濟生活的一般水準,如果退休生活想要過得比較好的話,再加上經濟水準提高,物價上漲,通貨膨脹等因素,36萬元,呵呵,即使有50萬退休生活也是維持基本生活水準吧。

在繳滿15年養老保險的計算中,65歲退休,工資為6000元(一直保持不變)根據當地的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資計算所得的退休養老金在1700元左右。但是如果一直從就職開始交到65歲的話,

工資不會一層不變(從低到高),交個幾十年的話,大概每個月能領到的養老金在2500左右,這個數值還算漂亮。

說明: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養老待遇比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和新農保的養老待遇要好得多,如果是後兩者,晚年生活會相對更差。

就當下的生活經濟水準而言,這個養老金可以完全保障我們的晚年生活,相對也會好一點。但是此時的養老金要求我們的健康和生活等風險維持在當下,

都相對較好。

然而事實如此嗎?退休=65歲,代表著我們的年齡大了,身體健康問題帶來的醫療費用將會佔用生活費用的大部分。

上海市衛生發展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65歲以上醫療費用占終身費用的68.6%。研究還顯示,從上海全市人口來看,占總人口數19.5%的老年人口門急診人次占總量的52.2%,出院人數占總量的45.3%,醫療資源消耗總體以老年人口為主。

這部分老年人口相應的門急診費用占總量的63.2%,住院費用占總量的52.8%。

這個資料很可怕,卻不得不讓我們警惕。有人會說,我們還有醫保可以報銷啊?當然,醫保是可以報銷的,但是醫保有一定的限制,對於一些進口藥物和自費項目,醫保不報銷的,只能保證我們能夠看得起病,住的起院,想要享受更好的醫療待遇,就必須要有足夠的錢。

存錢是一條路?

前提是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毅力能夠去做這件事,

在加上通貨膨脹等原因而導致銀行的儲蓄利率還沒有通貨膨脹的大的話,顯然錢會貶值,你前期存到的所謂的大錢,可能到幾十年後連小錢都不如。

保險理財也是一條路?

其實,我們的退休生活不只是需要社會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也是我們的選擇之一。如果你是理財小能手,可以把錢用在其他比較高收益的理財選擇上;但是想要穩健風險小的話,可以選擇商業養老保險先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能夠保障我們的晚年生活。有定期的小儲蓄的話,可以選擇老人理財險,像分紅險和萬能險等,來保障晚年生活的品質。

總之,社會養老保險是基礎,能夠保障晚年的基本生活;商業養老保險是補充,能夠保障晚年的品質。

醫療保險PK商業健康險

前面小新也提到了醫保報銷,想要在退休後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就要滿足男性繳滿25年,女性繳滿20年的規定,一旦中間出現斷繳,可能就會導致繳納年限重新計算,而最後可能導致你退休了,醫療保險卻沒交夠,退休後仍無法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年老的時候,正是健康受到侵害,也是醫療費用急劇增長的時候。據悉成熟國家的社保也只解決老年30-40%的費用。

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蔡菲的一番話更是引人深思:“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億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老年人對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

面對醫療保險的報銷限制,對一些進口藥物和自費項目是報銷不了的,一旦發現疾病,你將面臨巨額的醫療費用,你還敢說,“我還有醫保啊”這句話嗎?

醫保是花多少報多少,商業健康險是買多少賠多少!醫保是先花費後報銷,商業健康險是先賠付後治療。

舉個例子:

假設買了一款重大疾病保險,保額30萬,不幸在退休後得了重疾。

弘康健康一生重大疾病保險 含輕症保障

確診後,符合保險合同,商業健康險會立即賠付30萬;相反如果沒有投保健康險的話,那麼只能自己先要墊付,後面再等醫保報銷。

一場疾病的發生將會有三大損失:治療費用、後期康復費用和收入損失補償。醫保只能報銷的是治療費用的一部分,至於後兩者是不管的,而商業健康險賠付金額在於你買了多少,便可賠付多少,至於用於什麼方面,保險公司無權過問。

早在2015年,人民日報就公開發文:一個健康的養老保險體系,應該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共同組成,不能期望基本養老保險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實現“老有所養”,還需要家庭和個人未雨綢繆,做好社會保險之外的功課。

所以說根據需求和人經濟能力補充商業養老保險和商業健康險對每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必需的。

這時候就會有人問了,既然這樣,不如不買社保,把錢都買商業保險?

首先,你要明白,只要你在正規單位,與單位有勞動關係,那麼社保就要買,因為社保是強制繳納的。

其次,雖然社保責任有限,有很多不可保責任,但是屬於政府的職責範圍,能夠確保我們晚年的基本生活,是國家行為的社會福利,是我們的一大基本保障。

最後,就商業保險產品上來說,有社保和無社保購買有很大的差別的。

1.保費上的差別

安聯臻愛醫療保險標準計畫 100萬

在相同的保障條件下,同款產品有醫保和無醫保下,保費對比,從圖中直觀的發現,有醫保的保費遠小於無醫保的保費。

2.賠付有差別

賠付對比

在同樣的保障條件和疾病治療下,同款產品有醫保和無醫保,賠付率對比,從圖中可以直觀的發現,有醫保的賠付率遠高於無醫保的賠付率。

總結:看完上面解讀,你還覺得社保和商業保險只存在其一嗎?其實商業保險是社保的補充,社保是基礎,兩者並不衝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買商業保險需要注意什麼?

1.先大人後孩子,先保障(意外、醫療、重大疾病)後投資(養老、教育、理財等)

因為大人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是家庭的保護傘,也是家庭的保險,只有大人有了足夠的保障,孩子和家人才可以安享幸福生活;

先保障後投資是我們配置保險的準則。然科學合理買保險還要考慮諸多因素的:年齡、性別、年收入、年支出、年結餘、目前還有那些保障、是否有貸款、是否有投資(股票、基金、債券、房產等),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贍養……需要根據這些合理規劃設計方案,因為保險需要長期繳費,所以不要因為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品質。

2.分析自己的保險需求及經濟能力,合理決定保險金額

科學規劃保險是要把年交保費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壽險保額要是您年收入的5-10倍,這樣才能合理規避潛在風險。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情況,確定所需要的風險保障,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同時依據個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分析交費能力,特別是長期保險的持續交費能力,決定適當的保險金額。

3.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全面瞭解保障內容

在投保前,一定要看清保險條款中的各項內容,包括保險責任、保險產品簡介、責任免除、理賠處理、釋義等,將瞭解的情況記下來,並在保險條款中找到確認,才能保障我們的瞭解的更加全面。

4.對比不同公司的保險產品,避免盲目購買

在購買保險時,要進行對比,因為同樣的保險產品,不同的保險公司,保障範圍,領取條件,賠償等方面也會有所不同;同時要提前瞭解各個產品的專案,才能找到一款符合自己需求,性價比高的產品。

5.選擇專業靠譜的保險代理人或行銷員

找到一個專業靠譜的的保險代理人和行銷員會給我們節省很多的麻煩,也會給出明確的規劃建議。而專業靠譜的保險代理人的除了必要的身份證明外,還有真誠待人、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實實在在的為用戶解決問題,瞭解用戶的需求、專業等特點,大家可根據以上特點選擇保險代理人。

附:

養老保險都繳滿15年了,還有必要繼續交嗎?

可以選擇商業養老保險先作為社會養老保險的補充,能夠保障我們的晚年生活。有定期的小儲蓄的話,可以選擇老人理財險,像分紅險和萬能險等,來保障晚年生活的品質。

總之,社會養老保險是基礎,能夠保障晚年的基本生活;商業養老保險是補充,能夠保障晚年的品質。

醫療保險PK商業健康險

前面小新也提到了醫保報銷,想要在退休後享受醫療保險待遇就要滿足男性繳滿25年,女性繳滿20年的規定,一旦中間出現斷繳,可能就會導致繳納年限重新計算,而最後可能導致你退休了,醫療保險卻沒交夠,退休後仍無法享受醫療保險待遇。

年老的時候,正是健康受到侵害,也是醫療費用急劇增長的時候。據悉成熟國家的社保也只解決老年30-40%的費用。

衛生計生委計劃生育家庭發展司副司長蔡菲的一番話更是引人深思:“我國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失能率高, 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近1.5億人,失能和部分失能老年人約4000萬人,老年人對醫療保健、康復護理等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

面對醫療保險的報銷限制,對一些進口藥物和自費項目是報銷不了的,一旦發現疾病,你將面臨巨額的醫療費用,你還敢說,“我還有醫保啊”這句話嗎?

醫保是花多少報多少,商業健康險是買多少賠多少!醫保是先花費後報銷,商業健康險是先賠付後治療。

舉個例子:

假設買了一款重大疾病保險,保額30萬,不幸在退休後得了重疾。

弘康健康一生重大疾病保險 含輕症保障

確診後,符合保險合同,商業健康險會立即賠付30萬;相反如果沒有投保健康險的話,那麼只能自己先要墊付,後面再等醫保報銷。

一場疾病的發生將會有三大損失:治療費用、後期康復費用和收入損失補償。醫保只能報銷的是治療費用的一部分,至於後兩者是不管的,而商業健康險賠付金額在於你買了多少,便可賠付多少,至於用於什麼方面,保險公司無權過問。

早在2015年,人民日報就公開發文:一個健康的養老保險體系,應該由基本養老保險、企業年金、商業保險共同組成,不能期望基本養老保險將所有的事情都辦好,實現“老有所養”,還需要家庭和個人未雨綢繆,做好社會保險之外的功課。

所以說根據需求和人經濟能力補充商業養老保險和商業健康險對每個人和家庭來說都是必需的。

這時候就會有人問了,既然這樣,不如不買社保,把錢都買商業保險?

首先,你要明白,只要你在正規單位,與單位有勞動關係,那麼社保就要買,因為社保是強制繳納的。

其次,雖然社保責任有限,有很多不可保責任,但是屬於政府的職責範圍,能夠確保我們晚年的基本生活,是國家行為的社會福利,是我們的一大基本保障。

最後,就商業保險產品上來說,有社保和無社保購買有很大的差別的。

1.保費上的差別

安聯臻愛醫療保險標準計畫 100萬

在相同的保障條件下,同款產品有醫保和無醫保下,保費對比,從圖中直觀的發現,有醫保的保費遠小於無醫保的保費。

2.賠付有差別

賠付對比

在同樣的保障條件和疾病治療下,同款產品有醫保和無醫保,賠付率對比,從圖中可以直觀的發現,有醫保的賠付率遠高於無醫保的賠付率。

總結:看完上面解讀,你還覺得社保和商業保險只存在其一嗎?其實商業保險是社保的補充,社保是基礎,兩者並不衝突,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買商業保險需要注意什麼?

1.先大人後孩子,先保障(意外、醫療、重大疾病)後投資(養老、教育、理財等)

因為大人是家庭的經濟支柱,是家庭的保護傘,也是家庭的保險,只有大人有了足夠的保障,孩子和家人才可以安享幸福生活;

先保障後投資是我們配置保險的準則。然科學合理買保險還要考慮諸多因素的:年齡、性別、年收入、年支出、年結餘、目前還有那些保障、是否有貸款、是否有投資(股票、基金、債券、房產等),孩子的教育,老人的贍養……需要根據這些合理規劃設計方案,因為保險需要長期繳費,所以不要因為這些不確定的因素影響我們未來的生活品質。

2.分析自己的保險需求及經濟能力,合理決定保險金額

科學規劃保險是要把年交保費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壽險保額要是您年收入的5-10倍,這樣才能合理規避潛在風險。所以要根據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情況,確定所需要的風險保障,選擇合適的保險產品。同時依據個人和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分析交費能力,特別是長期保險的持續交費能力,決定適當的保險金額。

3.仔細閱讀保險條款,全面瞭解保障內容

在投保前,一定要看清保險條款中的各項內容,包括保險責任、保險產品簡介、責任免除、理賠處理、釋義等,將瞭解的情況記下來,並在保險條款中找到確認,才能保障我們的瞭解的更加全面。

4.對比不同公司的保險產品,避免盲目購買

在購買保險時,要進行對比,因為同樣的保險產品,不同的保險公司,保障範圍,領取條件,賠償等方面也會有所不同;同時要提前瞭解各個產品的專案,才能找到一款符合自己需求,性價比高的產品。

5.選擇專業靠譜的保險代理人或行銷員

找到一個專業靠譜的的保險代理人和行銷員會給我們節省很多的麻煩,也會給出明確的規劃建議。而專業靠譜的保險代理人的除了必要的身份證明外,還有真誠待人、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實實在在的為用戶解決問題,瞭解用戶的需求、專業等特點,大家可根據以上特點選擇保險代理人。

附:

養老保險都繳滿15年了,還有必要繼續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