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生產青黴素救了上億人,她卻因霧霾陷入困境:英雄末路?

她曾經是中國醫藥的長子。

她打破了西方對中國的封鎖,培養出中國第一株青黴素菌種,挽救了上億人的生命,幫助中國人平均壽命增加了10歲。

如今,這或許又是一個英雄遲暮悲情故事的開端。

誕生在青黴素比黃金貴的年代

時針撥回1953年,抗美援朝的戰場上,一支小小的青黴素(盤尼西林)就能讓志願軍戰士免受死亡威脅。然而,我們國家卻不能生產。西方國家切中這一要害,不向中國提供這種藥品。

極度短缺下,一瓶青黴素的市場價格接近1克黃金,

這在現在是無論如何也不可想像的,但是在當時是活生生的現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國最大的抗生素廠----華北製藥廠開始建設。5年後,中國第一次實現了批量生產青黴素。

在此後的幾十年裡,華北製藥生產的青黴素挽救了上億人,成為家喻戶曉的神丹妙藥。

隨著中國醫藥產業的不斷發展,如今青黴素已經不再是消炎救命的必選藥品。華北製藥的產品也由單一生產青黴素增加到現在各種類別藥品近500種,

並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製藥企業。

地處河北,遭受霧霾之困

曾經建功立業,而今受困霧霾。

近日,華北製藥發佈2016年財務資料,當年實現營收80.82億元,淨利潤0.54億元,淨利潤下滑了13.42。經營業績下滑背後,

雖然原因眾多,但是因污染導致的停產卻是其中不得不提的原因。

這個曾經給石家莊帶來無限榮耀的企業,在霧霾困境中不得不被犧牲。2016年11月,石家莊市全部製藥企業停產,華北製藥包含其中。此後,2017年1月8日後才陸續開工複產。華北製藥曾公告稱停產使2016年利潤減少5493萬元。

面對環保壓力,華北製藥未來可能需要搬遷廠區,轉型升級。這些工作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逐年下滑的營收和利潤,

讓這些工作的開展捉襟見肘。

努力過,貢獻過,然而現實很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