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他是諸葛亮認定的唯一的傳人,為何卻被稱為“常敗將軍”

在諸葛亮病逝五丈原之後,能夠挑起蜀國大樑的只剩下了這樣的一個人。他曾經與趙雲大戰幾十回合不分勝負,歸附蜀軍以前還曾用奇謀襲擊諸葛亮的大營,他就是蜀國大將姜維。

可是他為蜀國的貢獻卻早已淹沒在後人對諸葛亮的讚美之聲中,甚至還被劉禪拖了後腿,由於九次對曹魏用兵都慘敗而歸,被後人起了一個“常敗將軍”的名號,那麼薑維真的有這樣不堪嗎?為什麼一個“常敗將軍”會引起後人這麼大的爭議呢?

薑維出道的第一戰,就因失敗而成名,從此一舉成為諸葛亮的座上賓,青雲直上,後來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表面上看,姜維繼承諸葛亮之志,九伐中原,魏國日勝,而蜀國日衰,薑維屢敗屢戰,似乎簡直就是在自伐己國。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薑維不顧國力衰弱卻要冒著這麼大的風險去以卵擊石呢?

實際上,薑維主持蜀國時已經是諸葛亮病逝十九年以後了,從三十三歲到五十二歲,

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磨難和鍛煉,薑維依舊是一個勇敢而純粹的軍人,而不是一名成熟老練的政治家。雖然在和郭淮、鄧艾等魏國主將的較量中,他幾乎始終處於下風,不過那也和當時蜀國兵少將寡、後主昏庸的現實是分不開的。

然而我們必須無奈地承認,

他的才能和諸葛亮還是無法比較的,尤其是在政治上他幾乎沒有任何作為,他的所有心思基本都放在北伐中原上,在政治鬥爭中出現了令人難以至信的錯誤,竟然會為了躲避黃皓那樣的小人物而對蜀國朝政不管不問。由此可見,薑維的失敗並不是輸在了軍事才能上,而是他根本沒有能力和條件像諸葛亮那樣把蜀國搞得政通人和。

可是恰恰是由於這樣的原因,薑維才是三國時代最備受爭議的人物,因為他的生命充滿了波折與無奈,但卻從未放棄過對未來的渴望。無論是為了自己的名聲與事業,還是為了報答諸葛丞相的知遇之恩,他依舊利用手中不足萬人的部隊多次與魏軍較量,

以弱小的蜀國對抗強大的魏國,而且基本上都是主動出擊,從未怯懦,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也沒有放棄自己克復中原的夢想。這樣的“常敗將軍”,是值得我們尊敬和欽佩的,古往今來,又有多少人能夠從一而終,矢志不渝的堅持自己一生的信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