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重磅」學分轉換、彈性☆禁☆學制……河北五大行動促大學生就業創業!

我省日前印發《關於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的實施意見》,提到從2017年起在全省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拓寬就業管道,改善就業環境。通過實施能力提升、創業引領、校園精准服務、就業幫扶、權益保護五大行動,

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

讓每個畢業班都能得到群體性指導

能力提升行動:各高校將建立科學的就業創業指導課程體系,圍繞自我認知與職業規劃、職業認知與自我提升、社會認知和能力培養、創業過程與創業要素等進一步完善就創業指導課程內容,

培養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掌握基本的求職技巧和創業能力切實提升就業創業能力。聯合高校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活動,幫助高校做到每個畢業班都能得到群體性指導,每名就業困難畢業生都能得到個性化諮詢輔導。

制定學分轉換、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措施

創業引領行動:教育部門將開發好創新創業教育課程,

制定學分轉換、彈性☆禁☆學制、保留學籍休學創業等措施,開展各類創業實踐活動,鼓勵大學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依託“創業服務進校園”系列活動,對有創業意願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進行一次創業培訓。積極落實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簡化創業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手續,持續推進“一照一碼”,依法落實減征企業所得稅、免征增值稅、營業稅等稅費減免政策。
每市要創建3所以上的大學生創業孵化園,每縣要重點建設2所以上有當地特色的返鄉創業園。

力爭更多畢業生在離校前落實就業崗位

校園精准服務行動:各高校將多管道搭建校內外資源資訊對接的服務平臺,建立精准推送就業服務機制。

人社部門要將就業與失業管理、職業介紹與職業指導、職業培訓、創業服務、失業保險管理、就業援助、流動人員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勞動力資源調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務代理以及就業扶持政策經辦等就業創業服務納入省公共就業服務業務應用系統管理。加大困難群體的就業幫扶力度,準確掌握家庭困難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家庭、零就業家庭畢業生,
以及少數民族、農村生源、殘疾等畢業生的具體情況,及時做好個性化指導和崗位推薦,確保在離校前將求職創業補貼發放到位,力爭幫助更多畢業生在離校前落實就業崗位。

未就業畢業生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範圍

就業幫扶行動:教育部門指導各高校與人社部門密切協作,做好未就業畢業生離校前後資訊接續和服務銜接,特別是要詳細記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省教育廳每年6月底將師範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資訊移交省人社廳,納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資訊資料庫,省人社廳通過適當方式將就業跟蹤情況予以回饋,共同做好跟蹤服務。人社部門將所有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範圍,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扶持,力爭使每一名有就業意願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

不得發佈含高校限制性或歧視性招聘資訊

權益保護行動:人社部門和高校舉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不得發佈含高校限制性或歧視性招聘資訊,不得發佈違反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資訊,嚴禁發佈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資訊,淨化畢業生就業創業環境。全面落實國有企業公開招聘畢業生資訊公開制度,規範招聘行為。健全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説明他們解決好薪酬待遇、職稱評審、繼續教育、落戶、檔案管理、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等實際問題,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加大人力資源市場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高校畢業生招聘過程中的欺詐行為。

文/本報記者 趙曉華 圖/來源於網路

做好未就業畢業生離校前後資訊接續和服務銜接,特別是要詳細記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省教育廳每年6月底將師範類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資訊移交省人社廳,納入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實名制資訊資料庫,省人社廳通過適當方式將就業跟蹤情況予以回饋,共同做好跟蹤服務。人社部門將所有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部納入公共就業人才服務範圍,及時、準確、有針對性地對每一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創業扶持,力爭使每一名有就業意願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在畢業半年內實現就業或參加到就業準備活動中。

不得發佈含高校限制性或歧視性招聘資訊

權益保護行動:人社部門和高校舉辦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活動,不得發佈含高校限制性或歧視性招聘資訊,不得發佈違反有關性別、戶籍、學歷等歧視性資訊,嚴禁發佈虛假和欺詐等非法就業資訊,淨化畢業生就業創業環境。全面落實國有企業公開招聘畢業生資訊公開制度,規範招聘行為。健全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服務保障機制,説明他們解決好薪酬待遇、職稱評審、繼續教育、落戶、檔案管理、社會保險轉移接續等實際問題,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加大人力資源市場監督執法力度,嚴厲打擊高校畢業生招聘過程中的欺詐行為。

文/本報記者 趙曉華 圖/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