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孩子的問題層出不窮,爸爸媽媽是不是難以招架?五大方法讓孩子自己走進科學的殿堂

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他們問的問題也是越來越千奇百怪,難度也越來越深,經常就會遇到一些我也不知道答案的情況。如果放在2、3年前,孩子那時候還不認識字,通常都是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利用手邊的工具來查找答案,

而現在兒子已經上了二年級,常用字已經掌握了很多,自己閱讀資料完全沒有問題,所以我現在都是鼓勵他自己去找答案。當然找答案的方式有很多

1,科普類書籍為孩子展開科學的大門。

家裡各種科普讀物真的是不少,

少說都有上百本,少部分是我以前的書,大部分都是有了孩子以後買的,《十萬個為什麼》系列、《神奇的校車》系列、《昆蟲記》系列、《兵器知識》系列、《世界百科全書》系列、《我的第一套百科全書》系列、《從小愛科學》之神奇的化學、物理、代數、幾何四大系列……這讓我不得不感謝現在的童書出版人們,開發出各種版本的科普類讀物,把很多看上去難以理解的科學常識編輯成適合各年齡段閱讀的繪本讀物,
不僅增加了可讀性,讓孩子很容易就能理解其中意思,增加了孩子的知識面和理解力。

2,通過網路搜索答案簡單便捷。

對於現代家庭不但電腦早已普及,手機、ipad更是讓隨時隨地上網如同家常便飯,所以同過一些科學類的App軟體和網頁搜索答案十分便捷。

3,參觀博物館,離科學知識更近一些。

從我小的時候父親就特別喜歡帶我去參觀博物館,自然博物館、天文博物館、科技博物館、植物園……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如今我身為人母。因為平時就很喜歡帶孩子去參觀博物館,所以每當孩子對某一方面的知識突然特別感興趣的時候,有時候我會故意讓他們先把問題記下來,然後等到週末去博物館裡自己找答案,

當然,女兒尚小,還需要我給她適當講解一下,上小學的兒子已經完全不需要我的説明,他會自己找他感興趣的內容去學習瞭解。博物館裡雖然大部分展出都是一樣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面的拓寬,每一次感興趣的內容不一樣,所以每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4,參加科普類親子活動和夏令營,學習科學更有趣。

作為非專業的父母,即使自身知識豐富但有時候面對孩子的提問,

卻突然不知道如何才能更簡單系統的把那些專業性很強的文字講給孩子聽。其實社會上很多親子機構都有科普類活動和夏令營,我覺得那裡的老師更專業,他們設計了很多適合不同年齡段的科普課程,知識更系統化,不但有深度也有廣度,有時候別說孩子,就是大人聽得也是津津有味,所以每當孩子遇到一些我不太擅長的知識領域時,我也會選擇相關的活動帶孩子去參加一下,除了老師課上所講的,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由專業的老師講解怎麼都覺得比自己這個半吊子媽媽講的更有意思。

5,親身體驗,更直觀的理解科學。

很多知識讀再多的書不如自己親身體驗,比如親自種下一顆種子,去觀察它是怎樣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的?比如通過澱粉和水按比例調配成混合物後親手感受什麼是非牛頓流體?什麼是液體的表面張力?再比如用小蘇打、洗滌劑和醋這些家庭必備的常見物去模擬火山噴發的現象……

總而言之,面對孩子提出的那些層出不窮的問題,身為父母無論自己的知識面是否豐富,都大可不必擔憂,現代生活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各種簡單方便的管道,在孩子們面前早已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的大門,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陪伴和鼓勵孩子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這一過程,讓孩子愛上科學,為孩子的未來插上一雙夢想的翅膀。

我也會選擇相關的活動帶孩子去參加一下,除了老師課上所講的,孩子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由專業的老師講解怎麼都覺得比自己這個半吊子媽媽講的更有意思。

5,親身體驗,更直觀的理解科學。

很多知識讀再多的書不如自己親身體驗,比如親自種下一顆種子,去觀察它是怎樣生根、發芽、成長、開花的?比如通過澱粉和水按比例調配成混合物後親手感受什麼是非牛頓流體?什麼是液體的表面張力?再比如用小蘇打、洗滌劑和醋這些家庭必備的常見物去模擬火山噴發的現象……

總而言之,面對孩子提出的那些層出不窮的問題,身為父母無論自己的知識面是否豐富,都大可不必擔憂,現代生活已經為我們提供了各種簡單方便的管道,在孩子們面前早已打開了一扇通往科學的大門,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陪伴和鼓勵孩子去發現問題、尋找答案、解決問題這一過程,讓孩子愛上科學,為孩子的未來插上一雙夢想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