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滄口人眼中的最美風景,沒有之一!

都說熟悉的地方沒有風景,我卻覺得山水生長在自己的心中。在繁華的都市里走走停停,閑瑕時不經意間會發現許多美麗的感動。美,處處隱藏在我們身邊,只是我們對身邊的景色熟視無睹。

忽然有一天,你暮然回首,美景卻就在眼前~~~

青島解放後在1951年6月成立了滄口區人民政府,轄四方北嶺以北的市區部分,為青島市最重要的工業基地。鑒於當時滄口區沒有一處職工市民休閒的場所,1956年,經青島市人民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紡織工業部協商,從國棉七廠廠區內劃出閒置土地98畝並從滄口區營子村徵用34畝地用以建設滄口公園。

從1957年起,滄口區委、區人民委員會的機關工作人員,橡膠工業學校和青島第三中學的師生等開始每日參加義務勞動對公園整地、填溝、修路、植樹,1959年公園基本建成。滄口公園剛興建時建成東向、南向兩處公園門垛,除公園西面一條長牆將滄口公園和國棉七廠分開,

其他地方是沒有圍牆的,只是種了一些低矮柏樹將公園和永平路、興華路隔開。公園的門垛與青島海泊河公園、貯水山公園大門門垛設計風格完全一致,兩側門垛書“滄口公園”四字,字體端莊渾厚。09年青島新聞網青青島論壇有人專門發帖詢問字為何人所書,我曾為此問過一位愛好書法的朋友,他從字體上看認為是舒同所書。舒同1956年7月至1963年12月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恰逢滄口公園建設落成時間,
當年請愛好書法的省委書記題字也有可能的。

公園內常綠喬木中數量居多的樹種有雪松、龍柏、鉛筆柏、黑松、側柏、圓柱柏、萬峰檜、圓柏、垂花柏等;落葉喬木數量居多的有:雙櫻、歐椴、紅葉李、垂柳、法桐、毛白楊、加拿大楊、青樸、五角楓、刺槐、臭椿、合歡、紫薇、國槐、榆、碧桃、龍爪柳、白臘、流蘇、雞爪槭等。

還有栽植數量不多的珍貴、稀有樹木品種。

1965年建成涼亭2座,供遊人休息;珍貴花卉園及溫室1處,養有各種名貴花卉;小鳥籠1處,養有虎皮鸚鵡;孔雀籠及房舍2間,養有藍孔雀幾隻;小型六角型獸舍1處,所養動物時有所變,有鴛鴦、仙鶴、鴻雁等只有幾隻豪豬一直住在裡面;猴籠2間,裡面的有五六隻猴子,也傳了好幾代。大概是95年吧不知何因老猴子全部清理換了一批小猴;鹿苑1處,開始主要飼養馬鹿,後來換成了梅花鹿。

滄口公園東側有一條南向北的小溪流,無論旱澇常年流水。這條小溪流原是發源于牛毛山的兩條小溪。一路發源於縫紉機廠也就是現在正在新三醫的位置。一路發源于現在的邢臺路同盛園位置,向西南沿青島電子學校操場到春雨小學南的汽車場位置和另一路溪水匯合西行,在現在公交滄口公園車站位置穿過永平路後形成一個水灣,溪水接近興華路後一路向西流向大海。建設滄口公園時在現在永興遊園大門位置修有一條水壩將部分水截住引入了滄口公園。上世紀70年代後,隨著城市建設發展,這條小溪被逐漸埋入地下,但沿水道修有地下涵洞,將水引入滄口公園。

文革中滄口公園一進南門的路兩側建起了兩座水泥語錄牌,公園中部和北部各建有一處十米多高的水泥口號碑。七十年代後期公園東面也建起大砌塊圍牆。

(資料圖)

1981年,青島市園林局會同青島市婦女聯合會發動滄口區各工廠企業集資興建了一處設有電動轉盤等10余種大型兒童遊樂玩具的兒童遊樂園。美化了公園小溪,蓄水建成多處水塘,建成了傳統風格的水上長廊,小溪上的木橋也修成水泥橋。

公園從80年代中期開始售票,憑票進入。為方便周邊晨練的居民還出售月票。

(資料圖)

2004年,李滄區政府投資620萬元著手實施滄口公園拆牆透綠工程,對公園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改造,將昔日封閉式的公園變成老少皆宜、開放通透的樂園。這次改造還撤除兒童樂園設施和圈養的梅花鹿、猴子、孔雀等動物,對原有文化娛樂廣場進行改、擴建,拓展了遊客的活動空間。

(資料圖)

如今每天清晨傍晚,公園內人流如織,徒步、習拳、練劍、跳舞的大大小小隊伍不下百支,滄口公園成為周邊居民健身、休閒、娛樂的主要場所。

1965年建成涼亭2座,供遊人休息;珍貴花卉園及溫室1處,養有各種名貴花卉;小鳥籠1處,養有虎皮鸚鵡;孔雀籠及房舍2間,養有藍孔雀幾隻;小型六角型獸舍1處,所養動物時有所變,有鴛鴦、仙鶴、鴻雁等只有幾隻豪豬一直住在裡面;猴籠2間,裡面的有五六隻猴子,也傳了好幾代。大概是95年吧不知何因老猴子全部清理換了一批小猴;鹿苑1處,開始主要飼養馬鹿,後來換成了梅花鹿。

滄口公園東側有一條南向北的小溪流,無論旱澇常年流水。這條小溪流原是發源于牛毛山的兩條小溪。一路發源於縫紉機廠也就是現在正在新三醫的位置。一路發源于現在的邢臺路同盛園位置,向西南沿青島電子學校操場到春雨小學南的汽車場位置和另一路溪水匯合西行,在現在公交滄口公園車站位置穿過永平路後形成一個水灣,溪水接近興華路後一路向西流向大海。建設滄口公園時在現在永興遊園大門位置修有一條水壩將部分水截住引入了滄口公園。上世紀70年代後,隨著城市建設發展,這條小溪被逐漸埋入地下,但沿水道修有地下涵洞,將水引入滄口公園。

文革中滄口公園一進南門的路兩側建起了兩座水泥語錄牌,公園中部和北部各建有一處十米多高的水泥口號碑。七十年代後期公園東面也建起大砌塊圍牆。

(資料圖)

1981年,青島市園林局會同青島市婦女聯合會發動滄口區各工廠企業集資興建了一處設有電動轉盤等10余種大型兒童遊樂玩具的兒童遊樂園。美化了公園小溪,蓄水建成多處水塘,建成了傳統風格的水上長廊,小溪上的木橋也修成水泥橋。

公園從80年代中期開始售票,憑票進入。為方便周邊晨練的居民還出售月票。

(資料圖)

2004年,李滄區政府投資620萬元著手實施滄口公園拆牆透綠工程,對公園及周邊環境進行綜合整治、改造,將昔日封閉式的公園變成老少皆宜、開放通透的樂園。這次改造還撤除兒童樂園設施和圈養的梅花鹿、猴子、孔雀等動物,對原有文化娛樂廣場進行改、擴建,拓展了遊客的活動空間。

(資料圖)

如今每天清晨傍晚,公園內人流如織,徒步、習拳、練劍、跳舞的大大小小隊伍不下百支,滄口公園成為周邊居民健身、休閒、娛樂的主要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