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濱州市救助管理站“寒冬送溫暖”活動救助400人

3月15日,市救助管理站“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活動圓滿落幕。

自去年11月至今年3月,在為期4個多月的“寒冬送溫暖”專項救助行動中,市救助管理站全面貫徹社會化、規範化、資訊化救助服務理念,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400人次,發放棉被63床、棉大衣144件、棉衣棉褲152套、棉鞋168雙,切實築起了流浪乞討人員的“溫暖之家”。

秉持“一個重點、五個規範”救助服務理念,全力打造流浪乞討人員溫馨家園

去年12月份,在濱城區打工的李澤輝撥打救助熱線申請救助。

他老家是陽信縣,常年在濱城區打工,因年齡大了,並患有腰間盤突出、心臟病等,基本失去了勞動能力,生活困難,房租負擔不起。市救助站核實情況後,將李澤輝接到了救助站開展臨時救助,並多次同陽信縣民政局協調李澤輝安置敬老院的問題,最終將李澤輝安置在老家陽信縣金陽街道辦敬老院。

為加強站內管理,提高服務水準,發揮好救助管理工作“托底線、救急難”的兜底保障作用,

市救助管理站結合我市救助管理工作實際,提出了“一個重點、五個規範”的救助服務理念,即“規範服務標準、規範服務流程、規範服務網路、規範服務方式、規範服務手段,始終堅持把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作為重點”,全力打造流浪乞討人員的溫馨家園。

今年1月份,一位沾化籍老人流浪到陽信縣,住在一間廢棄房子裡,因天氣太冷在房間內點火取暖,不料導致失火,

被陽信縣救助站送到市救助站救助。在站上,他洗完澡,換了一套乾淨整潔的衣服,由沾化區救助站接回妥善安置。

優化“巡查地圖”擴大巡查面,發放救助引導卡、“一封信”動員全社會參與救助

寒冬,是救助站工作人員最擔心的日子。為了讓流浪乞討人員求助有道、求助快速,市救助管理站在冬季加大街面巡查力度,每天上午、下午、晚上分三個時段,在東西南北四個外環範圍內,

進行拉網式排查,主動讓救助站“曝光”在流浪乞討人員的視野中。

同時,工作人員實行主動救助,啟用救助車,並備足了食品、衣物等臨時性救助物品,在汽車站、渤海國際、蒲園、大型超市等市區繁華地段和流浪乞討人員較集中的地段進行巡查和流動救助。

此外,通過巡查實踐經驗總結,工作人員不斷優化“巡查地圖”,將商場、車站、鬧市區等需要密切注意的“亮點”劃入巡查路線中。

在巡查中,為了充分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拓寬救助管道,救助站工作人員給計程車司機、環衛工人發放“一封信”,給商場、車站門衛發放救助引導卡,讓更多的人知曉救助站,讓更多的人參與救助管理工作。

利用四級救助網路開展延伸救助,去年共妥善安置16名本地籍反復流浪乞討人員

源頭治理是救助管理工作的重點,也是難點。市救助管理站針對長期滯留街面的本地籍流浪乞討人員,利用市、縣、鄉、村四級救助管理網路積極開展延伸救助。

家住濱城區市西街道李茂居委會的梁翠英,因精神不正常,近幾年經常外出流浪,還曾出現過打砸居委會和亂放火的行為。老伴去世後,梁翠英病情加重,到處亂跑,找不到家。

2016年10月5日、10月7日、11月8日,前後相隔僅一個月,市救助管理站就先後救助了梁翠英三次。三次救助,三次送回,三次外流。對此,市救助站聯繫濱城區民政局、市西街道辦民政所,共同協商梁翠英的安置問題。2016年11月底,街道民政所終於說服梁翠英的家人為其進行殘疾鑒定,居委會為其辦理了低保。同時說服子女將梁翠英送到安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簽署承諾書,保證今後妥善照料好母親。

據統計,2016年,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四級救助網路體系,開展延伸救助,共幫助16名本地籍反復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妥善安置,為源頭治理工作安上了一把放心鎖。

利用市、縣、鄉、村四級救助管理網路積極開展延伸救助。

家住濱城區市西街道李茂居委會的梁翠英,因精神不正常,近幾年經常外出流浪,還曾出現過打砸居委會和亂放火的行為。老伴去世後,梁翠英病情加重,到處亂跑,找不到家。

2016年10月5日、10月7日、11月8日,前後相隔僅一個月,市救助管理站就先後救助了梁翠英三次。三次救助,三次送回,三次外流。對此,市救助站聯繫濱城區民政局、市西街道辦民政所,共同協商梁翠英的安置問題。2016年11月底,街道民政所終於說服梁翠英的家人為其進行殘疾鑒定,居委會為其辦理了低保。同時說服子女將梁翠英送到安泰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簽署承諾書,保證今後妥善照料好母親。

據統計,2016年,市救助管理站通過四級救助網路體系,開展延伸救助,共幫助16名本地籍反復流浪乞討人員得到妥善安置,為源頭治理工作安上了一把放心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