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用生命踐行忠誠―― 追記宜陽縣公安局民警張紹偉

張紹偉(左一)到基層檢查“一村一警”工作 (資料圖片)

沒人想到,拖著一條傷腿跑遍全縣大小村莊,推動宜陽縣“一村一警”工作持續走在全市前列的好民警張紹偉,會倒在工作現場;沒人想到,僅僅過了6天,年僅40歲的他醫治無效以身殉職,永遠離開了他心愛的公安崗位;沒人想到,他倒下時,手中還緊緊攥著一份“一村一警”工作材料;沒人想到,他的辦公桌上還有一張早已過期的體檢單……

2016年12月19日,宜陽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張紹偉,

工作中暈倒在辦公室,被送往醫院搶救。12月25日,在與“死神”搏鬥數日後,他未來得及留下隻字片語,便匆匆離開,以身殉職。

他走了,留給戰友的是“一村一警”的宜陽模式,是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敬業精神;他走了,留給群眾的是一份份不能忘卻的溫暖;他走了,留給妻兒的是一抹深藏心底的柔情……

近日,市公安局黨委決定在全市公安機關開展向張紹偉同志學習活動,號召全市廣大公安幹警以張紹偉同志為榜樣,

牢記使命、拼搏進取,創新實幹、勇於擔當,確保全市政治穩定和社會治安大局持續平穩,為我市加快推進“9+2”工作佈局、加快實現“四高一強一率先”奮鬥目標做出應有貢獻。

倒下時手中還攥著工作材料

2016年,是張紹偉從警的第16個年頭。參加公安工作以來,張紹偉一直奮戰在基層一線。2010年任宜陽縣公安局治安大隊副大隊長以來,張紹偉負責全縣各派出所基層基礎建設和“一村一警”工作。

去年12月19日,得知市公安局到宜陽縣公安局指導“一村一警”工作,正在休假的張紹偉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在辦公室彙報討論工作時,突然暈倒。

張紹偉倒下得很突然。讓同事記憶最深刻的,是他倒下時手中緊緊攥著那份“一村一警”工作材料。

只有全身心投入,才能理解那份不舍與眷戀。宜陽縣公安局局長張磊強說,宜陽縣“一村一警”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

並形成了“一村一警”的宜陽模式,這與張紹偉的辛勤付出密不可分。

去年8月,在全市深化“一村(格)一警”工作宜陽現場會上,宜陽縣的“一村一警”工作經驗,受到市公安局和全市基層公安機關的充分認可,並在全市推廣。

張紹偉短暫的一生,因其深刻的內容得以延長。

最近,宜陽縣公安局已開始籌畫成立專職社區輔警中隊,最大限度發揮“一村一警”警務工作站的效能,

開展治安巡邏、糾紛調解、宣傳引導、資訊收集、服務群眾等工作,保一方平安。這,是張紹偉的新年目標。

如今,他的戰友們正努力工作,朝著他的目標前進。

兩個多月跑遍全縣大小村莊

去年11月,一個乾淨整齊、設備齊全的警務工作站落戶上觀鄉王溝村。從那天起,村民補辦身份證、戶口名簿,再也不用走幾十公里的山路;誰家有事,喊一聲村裡的輔警就能上門幫忙……

如今,全縣347個行政村都享受到這樣的“福利”。張磊強說,這是“一村一警”工作的實效,也是張紹偉不懈努力的成績單。

去年“一村一警”工作開展以來,張紹偉多次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幾乎每天都到鄉鎮指導警務工作站建設。他制定和規範了該項工作的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工作計畫等,明確了警務工作站民警、輔警的職責。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裡,他跑遍了全縣的347個行政村,並逐一確定了“一村一警”工作警務工作站布點。

張紹偉平時話不多,卻是調解矛盾的一把好手。他知道,村子裡的一些矛盾衝突直接影響著村子的社會治安。想解決這個“頑疾”,需要警務人員常年駐村,但駐村的人要是不熟悉情況、沒有威信力,工作還是不好開展。

經過反復研究、調查、討論後,張紹偉和同事制定了“1+x+1”的“一村一警”模式。“1”是指中心警務室專職民警,即在每個鄉鎮挑選村情複雜的1至2個村設置中心警務室,由派出所民警擔任中心警務室專職民警,專做基層基礎工作;“x”是指駐村工作站專門輔警,每個中心警務室下轄若干個警務工作站,由村裡多名有威信、熟悉情況的人來擔任駐村輔警,輔警在專職民警的領導下專門負責所包村莊的基層基礎工作;另一個“1”是指縣公安局局直聯繫民警,對治安狀況複雜村的警務工作站,派駐一名局直聯繫民警,任該村的黨支部第一副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助理。

有了“土生土長”的輔警,家家戶戶的情況都能清楚瞭解,宣傳起各類安全知識也更便捷,還能快速化解各種矛盾糾紛;有了分工明確、各有所長的三級警務人員,既共用了資訊,又有效減小了違法犯罪案事件的發生概率。

通過“1+x+1”這種全新機制,宜陽縣公安局實現了警務重心的前移和警力資源的下沉,變以往的“大水漫灌”為如今的“精准滴灌”,收到了良好實效。

2016年,宜陽縣雙搶案件同比下降141.7%;盜竊案件同比下降14.9%;詐騙案件總量下降5.75%,社會治安持續向好。這,與張紹偉在全縣推行建立的“1+x+1”的“一村一警”模式密不可分。

“跑跑腿就能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值!”

張紹偉是出了名的“駐村大戶”,常常為了村民家裡的小事來回奔波。如今,張紹偉走了,但他留給群眾的那一抹溫暖還在延續。

2016年12月27日,趙保鎮東趙村的65歲老人趙鎖,一大早便翻山越嶺趕往宜陽縣殯儀館,參加張紹偉的遺體告別儀式。

5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奪走了趙鎖兒子的生命,讓趙鎖失去了依靠。張紹偉得知後,為他送去了800元現金和一些生活用品。從那以後,張紹偉隔三岔五往趙鎖家裡跑,幫他做飯、洗衣、收拾屋子。

“紹偉從來沒嫌過俺們麻煩,誰家有事兒打個電話他就來幫忙。這幾天,他電話老沒人接,俺們就打到辦公室找他,才知道……他這一走,俺們心裡空落落的。”想起張紹偉幫助他的點點滴滴,趙鎖抑制不住眼角的淚水。他說,現場很多群眾都曾被張紹偉幫助過。

張紹偉心軟,看不得父老鄉親作難,不管誰家有事,一個電話,他都跑前跑後,幫助解決困難。跑得多了,很多不知情的村民都以為張紹偉是駐村民警,而他也總是樂呵呵地替村民跑腿,一來二去,“駐”的村也越來越多。

香鹿山鎮甘棠村12歲的聶雙利,如今正坐在明亮的教室裡上課。鄉親們都知道,這是張紹偉“多管閒事”管出來的。

2016年7月中旬,張紹偉到香鹿山鎮甘棠村走訪時,得知村裡12歲的小女孩聶雙利,因為沒有戶口無法上學。看著急得直哭的小雙利,張紹偉攬下了這樁“閒事”。

張紹偉經多方走訪得知,聶雙利的父母都是癡呆患者,她出生後一直沒辦理戶口,也沒有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沒有戶口就意味著不能繼續上學。

要辦戶口,就要做親子鑒定,但這需要幾千元費用。張紹偉聽說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能做鑒定,費用也便宜些,便打算自掏腰包讓聶雙利一家做鑒定。

考慮到情況特殊,市公安局免去了聶雙利家做親子鑒定的費用。

當年8月,正值盛夏,為了不耽誤聶雙利報名上學,張紹偉趕了五六公里路把戶口名簿送到她的手中,並從兜裡掏出200元遞給孩子,讓她在開學前買件新衣服、買個新書包。看到滿頭大汗的張紹偉,雙利趕緊給他端來一碗放了少許白糖的涼白開水。但她不知道的是,張紹偉的左腿曾受過傷,只要走路時間一長,就會鑽心疼。他頭上的汗,也是疼出來的。

其實,這些瑣碎的小事兒本不歸張紹偉管。但張紹偉總說:“事兒無大小,跑跑腿就能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值!”

他是親人眼中一盞會“自愈”的燈

說起張紹偉受傷的腿,要回到2005年。當時,張紹偉準備參加全省公安大練兵時,訓練中不慎受傷,左腿半月板被摘除;而經常找他幫忙的村民,是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才聽他的家人說起的。

張紹偉的愛人張利可告訴記者,張紹偉的腿傷不是不嚴重,但他怕大家擔心所以不肯說。有時候疼起來,他整宿都坐在沙發上,抱著左腿,不停地揉。

雖然張紹偉被鑒定為六級傷殘,起碼要在家靜養一年,但只要電話一響,聽到誰家有事兒,他就著急上火,休養了3個月就開始上班。當同事問起他的腿傷時,紹偉總是輕輕一笑說:“沒事,已經好了。”

每天,看著丈夫忙得不可開交,張利可總會嘮叨:“工作今天幹不完可以明天再幹,總要抽點時間管管家裡的事吧。”每當這時,張紹偉總是回答:“你知道啥,都像你說的,單位的事誰來做?”

張利可說,在張紹偉心中,單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裡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其實,張利可知道,丈夫時刻關心著家裡的事。

張紹偉家居住的社區沒有物業,房子老舊,有幾個樓層的過道燈總是隔一陣子就不亮。因為張利可和兒子怕黑,她無意間跟紹偉抱怨過。後來再有燈壞了,總是過幾天就“自愈”了。起初,張利可以為是哪位熱心人幫忙修的,後來次數多了,張利可發現這位熱心人就是患有腿傷的丈夫。從做飯、修家電,到給孩子檢查作業、輔導孩子功課……能為妻子做事,張紹偉無論再忙都不會落下。

從警16年,在大家心中,張紹偉有著無數的“標籤”。在罪犯心裡,他是令人畏懼的火眼神探:巡邏時,他從街道上兩個可疑人員的細微舉動入手,順藤摸瓜破獲了一起系列盜車案;在同事眼中,他是不怕苦不怕累的鐵飛人,為了追回村民家失竊的財物,緊追嫌犯跑了一公里多,直到把嫌犯累癱在地;在群眾眼裡,他是柔情硬漢,深秋,為救落水兒童,他跳進水渠,在水裡、泥裡摸了近5個小時……

生命在閃光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張紹偉短暫的一生,是真實的,又是絢爛的。(洛陽日報記者 申利超 通訊員 范進通 任雙波 李向鑫 趙利軍)

如今,全縣347個行政村都享受到這樣的“福利”。張磊強說,這是“一村一警”工作的實效,也是張紹偉不懈努力的成績單。

去年“一村一警”工作開展以來,張紹偉多次到外地學習先進經驗,幾乎每天都到鄉鎮指導警務工作站建設。他制定和規範了該項工作的管理制度、考核辦法、工作計畫等,明確了警務工作站民警、輔警的職責。在短短兩個多月時間裡,他跑遍了全縣的347個行政村,並逐一確定了“一村一警”工作警務工作站布點。

張紹偉平時話不多,卻是調解矛盾的一把好手。他知道,村子裡的一些矛盾衝突直接影響著村子的社會治安。想解決這個“頑疾”,需要警務人員常年駐村,但駐村的人要是不熟悉情況、沒有威信力,工作還是不好開展。

經過反復研究、調查、討論後,張紹偉和同事制定了“1+x+1”的“一村一警”模式。“1”是指中心警務室專職民警,即在每個鄉鎮挑選村情複雜的1至2個村設置中心警務室,由派出所民警擔任中心警務室專職民警,專做基層基礎工作;“x”是指駐村工作站專門輔警,每個中心警務室下轄若干個警務工作站,由村裡多名有威信、熟悉情況的人來擔任駐村輔警,輔警在專職民警的領導下專門負責所包村莊的基層基礎工作;另一個“1”是指縣公安局局直聯繫民警,對治安狀況複雜村的警務工作站,派駐一名局直聯繫民警,任該村的黨支部第一副書記或村委會主任助理。

有了“土生土長”的輔警,家家戶戶的情況都能清楚瞭解,宣傳起各類安全知識也更便捷,還能快速化解各種矛盾糾紛;有了分工明確、各有所長的三級警務人員,既共用了資訊,又有效減小了違法犯罪案事件的發生概率。

通過“1+x+1”這種全新機制,宜陽縣公安局實現了警務重心的前移和警力資源的下沉,變以往的“大水漫灌”為如今的“精准滴灌”,收到了良好實效。

2016年,宜陽縣雙搶案件同比下降141.7%;盜竊案件同比下降14.9%;詐騙案件總量下降5.75%,社會治安持續向好。這,與張紹偉在全縣推行建立的“1+x+1”的“一村一警”模式密不可分。

“跑跑腿就能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值!”

張紹偉是出了名的“駐村大戶”,常常為了村民家裡的小事來回奔波。如今,張紹偉走了,但他留給群眾的那一抹溫暖還在延續。

2016年12月27日,趙保鎮東趙村的65歲老人趙鎖,一大早便翻山越嶺趕往宜陽縣殯儀館,參加張紹偉的遺體告別儀式。

5年前,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奪走了趙鎖兒子的生命,讓趙鎖失去了依靠。張紹偉得知後,為他送去了800元現金和一些生活用品。從那以後,張紹偉隔三岔五往趙鎖家裡跑,幫他做飯、洗衣、收拾屋子。

“紹偉從來沒嫌過俺們麻煩,誰家有事兒打個電話他就來幫忙。這幾天,他電話老沒人接,俺們就打到辦公室找他,才知道……他這一走,俺們心裡空落落的。”想起張紹偉幫助他的點點滴滴,趙鎖抑制不住眼角的淚水。他說,現場很多群眾都曾被張紹偉幫助過。

張紹偉心軟,看不得父老鄉親作難,不管誰家有事,一個電話,他都跑前跑後,幫助解決困難。跑得多了,很多不知情的村民都以為張紹偉是駐村民警,而他也總是樂呵呵地替村民跑腿,一來二去,“駐”的村也越來越多。

香鹿山鎮甘棠村12歲的聶雙利,如今正坐在明亮的教室裡上課。鄉親們都知道,這是張紹偉“多管閒事”管出來的。

2016年7月中旬,張紹偉到香鹿山鎮甘棠村走訪時,得知村裡12歲的小女孩聶雙利,因為沒有戶口無法上學。看著急得直哭的小雙利,張紹偉攬下了這樁“閒事”。

張紹偉經多方走訪得知,聶雙利的父母都是癡呆患者,她出生後一直沒辦理戶口,也沒有醫院出具的出生證明。沒有戶口就意味著不能繼續上學。

要辦戶口,就要做親子鑒定,但這需要幾千元費用。張紹偉聽說市公安局刑事科學技術研究所能做鑒定,費用也便宜些,便打算自掏腰包讓聶雙利一家做鑒定。

考慮到情況特殊,市公安局免去了聶雙利家做親子鑒定的費用。

當年8月,正值盛夏,為了不耽誤聶雙利報名上學,張紹偉趕了五六公里路把戶口名簿送到她的手中,並從兜裡掏出200元遞給孩子,讓她在開學前買件新衣服、買個新書包。看到滿頭大汗的張紹偉,雙利趕緊給他端來一碗放了少許白糖的涼白開水。但她不知道的是,張紹偉的左腿曾受過傷,只要走路時間一長,就會鑽心疼。他頭上的汗,也是疼出來的。

其實,這些瑣碎的小事兒本不歸張紹偉管。但張紹偉總說:“事兒無大小,跑跑腿就能幫老百姓解決問題,值!”

他是親人眼中一盞會“自愈”的燈

說起張紹偉受傷的腿,要回到2005年。當時,張紹偉準備參加全省公安大練兵時,訓練中不慎受傷,左腿半月板被摘除;而經常找他幫忙的村民,是在遺體告別儀式上,才聽他的家人說起的。

張紹偉的愛人張利可告訴記者,張紹偉的腿傷不是不嚴重,但他怕大家擔心所以不肯說。有時候疼起來,他整宿都坐在沙發上,抱著左腿,不停地揉。

雖然張紹偉被鑒定為六級傷殘,起碼要在家靜養一年,但只要電話一響,聽到誰家有事兒,他就著急上火,休養了3個月就開始上班。當同事問起他的腿傷時,紹偉總是輕輕一笑說:“沒事,已經好了。”

每天,看著丈夫忙得不可開交,張利可總會嘮叨:“工作今天幹不完可以明天再幹,總要抽點時間管管家裡的事吧。”每當這時,張紹偉總是回答:“你知道啥,都像你說的,單位的事誰來做?”

張利可說,在張紹偉心中,單位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家裡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其實,張利可知道,丈夫時刻關心著家裡的事。

張紹偉家居住的社區沒有物業,房子老舊,有幾個樓層的過道燈總是隔一陣子就不亮。因為張利可和兒子怕黑,她無意間跟紹偉抱怨過。後來再有燈壞了,總是過幾天就“自愈”了。起初,張利可以為是哪位熱心人幫忙修的,後來次數多了,張利可發現這位熱心人就是患有腿傷的丈夫。從做飯、修家電,到給孩子檢查作業、輔導孩子功課……能為妻子做事,張紹偉無論再忙都不會落下。

從警16年,在大家心中,張紹偉有著無數的“標籤”。在罪犯心裡,他是令人畏懼的火眼神探:巡邏時,他從街道上兩個可疑人員的細微舉動入手,順藤摸瓜破獲了一起系列盜車案;在同事眼中,他是不怕苦不怕累的鐵飛人,為了追回村民家失竊的財物,緊追嫌犯跑了一公里多,直到把嫌犯累癱在地;在群眾眼裡,他是柔情硬漢,深秋,為救落水兒童,他跳進水渠,在水裡、泥裡摸了近5個小時……

生命在閃光中現出絢爛,在平凡中現出真實。張紹偉短暫的一生,是真實的,又是絢爛的。(洛陽日報記者 申利超 通訊員 范進通 任雙波 李向鑫 趙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