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山石:培養社會需要的美術人才 美術學院得有“教學大綱”

全山石談前蘇聯傳統與當代學院教育。

新華網上海6月25日電 (鄒瑞玥) “美術教育目前還存在一些盲目性。

有哪些專業社會需要?需要多少人?在培養之初應該予以明確。”著名油畫大師全山石日前在接受新華網專訪時表示,美術學院應該制定“教學大綱”,以明確培養目標。

全山石認為,近幾十年,美術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許多高層次崗位上的骨幹都是國內美術學院自己培養出來的,這點必須肯定。這幾年開始,全山石發現很多年輕學生的基礎能力和過去比較有所削弱,

訓練不夠。

“過去美術學院招生要負責學生的分配,現在進校學習關卡很多,畢業了學生自己找工作。美術學院應該怎樣對每個學生負責?這是很現實的問題。”全山石舉例說,書法、油畫專業每年都會培養很多學生,但是真正有多少單位需要寫書法的、畫油畫的?一門藝術學科的設置,需要兼顧畢業生能為社會服務和自我生存。

他建議,藝術院校應該做社會調查,培養的畢業生在最近五年中做些什麼,成功了多少,和學院教育有多少關係,才能科學地進行學科設置。

“很多年輕學生不太明確在圖像時代,繪畫承擔的作用和任務,當代藝術和傳統藝術有什麼區別。” 在全山石看來,傳統的美術教育講究樹立美的形象、陶冶情操,而當代藝術是表達觀念,通過一些具象手法讓觀眾接收,手段不同。用美的形象感染別人,

必須要有扎實的基本功,而就表達觀念而言,這些基本功是不太需要,不如偏重理論的學習。然而目前,美術教育將兩者混為一談,學生奮鬥方向和目標不清晰,著急求新求變,無論是繪畫基本功還是理論學養都不扎實,這樣的創新,是立不住的。

“標準很重要,就像工廠生產的電視機,要明確受眾需要什麼樣的電視機,我們的產品最終會有哪些功能。”全山石認為,

美術學院院系設置時就應該將兩種藝術培養分開,制定教學大綱,明確需要培養怎樣的人才,這樣學生對自己畢業時應該擁有哪些技能,也會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學院也可以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調整學科的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