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物|郭家銘:每個有“人性”的角色裡,都有我全部熱情

由顥然執導,沈貽煒編劇,郭家銘、潘婕、苗苗主演的藝術電影《有家》入圍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媒體關注”單元,

主演郭家銘也憑藉“朱有家”一角入圍最佳男主角。

作為國內知名的演員和鋼琴家,郭家銘第三次入圍傳媒大獎,他的目標卻並不在“獲獎”上:“能夠通過入圍引起傳媒和觀眾的關注,讓更多人在大銀幕上看到這部電影——這就是我最大的心願。

”對於很多人評價他是影視界“一股清流”,他也笑著回應:“我只想做好一個演員的本分。”

弘揚孝道

每個人都應該是“有家”

電影《有家》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主角原型是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朱清章,影片講述了郭家銘飾演的主人公朱有家在面臨生活困境時始終堅守孝道,勇敢擔當起照顧重病養父、植物人養母的重任,最終使沉睡的母親奇跡般蘇醒的故事。

故事時間跨度21年,是一部人物傳記式電影,也是郭家銘第一次挑戰年齡跨度如此之大的男主角。

談及為什麼接演這樣一部影片,郭家銘表示,是朱清章三十年如一日照顧母親的故事感動了他,“大家覺得電影裡朱有家的命怎麼那麼苦,肯定是瞎編的。但現實生活中,我去見了故事的原型朱清章先生,他遇到的事情比電影裡更苦。”郭家銘看了劇本,

跟導演長談了兩次,表示自己一定要演這個人物。

其實早在2014年,郭家銘就曾經榮獲“孝行推廣大使” 的稱號,對於宣揚“孝道”,郭家銘一直默默的努力著。

問及原因,郭家銘講起了自己的故事:“我的母親就是一位非常偉大的女性,是她的堅持和韌性,讓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郭家銘5歲開始學琴,但在90年代初,學琴並不是一個生活在哈爾濱的普通家庭能輕易完成的,當時年幼的郭家銘因為看見電視裡有小朋友彈電子琴,

就向母親要求學琴,做幼教的媽媽二話沒說,拿出自己全部的工資,又找親戚朋友借了2000元錢,給郭家銘買了琴,開啟了他的音樂之路。

“90年代初,當鋼琴聲從中國北方城市的一間普通平房裡飄出來,那畫面現在想想其實特別違和。”但郭家銘的母親頂住了來自親人朋友的非議和來自外界的壓力,讓郭家銘堅持學琴。郭家銘深深的記得,

自己7歲時第一次登臺演出,他瞥見坐在台下的母親咬著手,看著自己,哭得不能自已。後來,對音樂極有天賦的郭家銘在16歲的時候就考上了烏克蘭的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但8千8百美金的學費,對於這個工薪族家庭來說,無疑是個天文數字。郭家銘的父母再次堅定的支持兒子,賣掉了房子,送兒子出國深造。

郭家銘說,到現在他都記得母親當時指著地球儀對他說:“這個點是哈爾濱,你要從這裡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去。”

郭家銘就因為母親的這句話,去到世界各個地方,並用音樂記錄了自己的《旅程》。

旅程 郭家銘 - 旅程

“我感謝自己的父母,上學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我不能享受,父母為了我,在家鄉還租房生活著。”

郭家銘相信每個做子女的都對父母心懷感激,對父母行孝是每個為人子女的人應該做的事。

郭家銘在參加傳媒關注單元見面會的時候,非常真誠的表示“能出演朱有家,對年輕演員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此次影片的入圍本就是一個意外之喜,我不希望影片能一鳴驚人,但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感化更多的人,實現影片的價值。”

踏實演戲

每一步都是積累

2007年,郭家銘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我自己的德意志》,就獲得了艾美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並在大學生電影節上收穫了自己的的第一個“最佳男主角”桂冠。之後,馮小甯、霍建起、陳國興、王小列、候詠、葉大鷹等知名導演紛紛向郭家銘伸出了橄欖枝,《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秋之白華》《甲午大海戰》《冰雪11天》……郭家銘也一步一個腳印的和這些業界前輩合作,收穫一片肯定。

在電影界,郭家銘似乎成為了第五代文藝片導演的御用男演員。究其原因,郭家銘自己開玩笑“也許這就是命”。不過,每一位和郭家銘合作過的導演,都願意主動把這個年輕的演員推薦給“踏實拍作品”的導演同行,而“踏實演戲”,也成為業界對郭家銘的一致評價。

“我不是你們說的什麼“一股清流”,我只是想做好份內的事,我就是一個演員,想塑造一些能觸動人心的角色。”

如何讓角色“觸動人心”,郭家銘認為,必須浸入這個人物,讓自己成為他,才有可能讓角色有“人性”。比如這一次演《有家》,拍攝週期只有40天,因為覺得人物到中年階段需要有結實粗壯的身材與之相配,郭家銘在沒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用5天時間靠饅頭麵條把自己吃胖了20斤,整個拍攝期間,他為角色增肥30斤,終於從一個“玉樹臨風”的城市帥哥變成了“結實粗壯”的礦上大叔,其速度堪比《摔跤吧,爸爸》裡的阿·米爾汗。

“演員一年的時間只能用心拍幾部電影,我追求有品質的東西,我不希望自己呈現在大銀幕上的作品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郭家銘說自己是個隨性的人,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為自己規劃“藝術人生”,但是每一部他決定接演的戲,每一個他決定塑造的角色,他都要投入100%的精力。“人,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郭家銘說自己不是明星,也沒想過要大紅大紫,他只想做個被大家認可的演員,所以演藝生涯上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積累。

醉心音樂

它已經融進了我的血液裡

2017年,是郭家銘做演員的第十年,對於很多演而優則跨界的演員來說,這都是一個節點。郭家銘卻完全沒有這個打算:“我的精力只夠做好兩件事:拍戲,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業;而音樂則已經融進了我的血液裡。”

2017年郭家銘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原創鋼琴音樂專輯《旅程》。郭家銘用鋼琴記錄自己的生活,六個城市,六首承載當時當地心境的原創音樂,郭家銘放慢腳步用心感受、用心創作,最終呈現出這張不可多得的原創鋼琴音樂專輯。“在演員的事業裡,我努力去成為角色,但作為音樂家,我用鋼琴燃燒著自己的熱情和自由。”郭家銘的這張原創鋼琴音樂專輯一經發行就獲得了音樂人們的讚賞,老友鄭鈞第一時間轉發,而之前從未謀面的郝雲聽了專輯,也為“鋼琴家郭家銘”鼓掌。

“藝術是相通的。”音樂也説明郭家銘成為更好的演員,“演《我自己的德意志》時,有一場戲要我演萬念俱灰。這簡單的四個字,對於演員來說該怎麼表現?我找來隨身聽,給自己播放《辛德勒的名單》,讓自己心裡的那種絕望隨著音樂的情緒流淌出來。”

這次演《有家》郭家銘在拍戲期間一直讓自己沉浸在電視劇《紅高粱》的一段配樂之中,沉浸在樸實又執著的朱有家當中。

“世界會變,但音樂永遠不會變”,郭家銘堅信音樂的力量,他為自己出演過的人物創作“主題音樂”。雖然大多數的音樂,不會呈現在作品中,但是用鋼琴記錄生活的習慣,讓郭家銘有了一種別的演員身上罕見的氣質。

目前他也在籌備自己的第二張音樂創作專輯,我們堅信用心做出的作品,無論是角色,還是音樂,都會因為凝聚在其中的“人性”而歷久彌新。

(本文內全部音訊選自郭家銘原創鋼琴音樂專輯《旅程》)

你要從這裡走出去,到世界各地去。”

郭家銘就因為母親的這句話,去到世界各個地方,並用音樂記錄了自己的《旅程》。

旅程 郭家銘 - 旅程

“我感謝自己的父母,上學的時候一直提醒自己我不能享受,父母為了我,在家鄉還租房生活著。”

郭家銘相信每個做子女的都對父母心懷感激,對父母行孝是每個為人子女的人應該做的事。

郭家銘在參加傳媒關注單元見面會的時候,非常真誠的表示“能出演朱有家,對年輕演員來說是一個特別好的機會,此次影片的入圍本就是一個意外之喜,我不希望影片能一鳴驚人,但希望的是有更多的人可以看到它,感化更多的人,實現影片的價值。”

踏實演戲

每一步都是積累

2007年,郭家銘主演的第一部電影《我自己的德意志》,就獲得了艾美獎最佳男演員的提名,並在大學生電影節上收穫了自己的的第一個“最佳男主角”桂冠。之後,馮小甯、霍建起、陳國興、王小列、候詠、葉大鷹等知名導演紛紛向郭家銘伸出了橄欖枝,《一個人的奧林匹克》《秋之白華》《甲午大海戰》《冰雪11天》……郭家銘也一步一個腳印的和這些業界前輩合作,收穫一片肯定。

在電影界,郭家銘似乎成為了第五代文藝片導演的御用男演員。究其原因,郭家銘自己開玩笑“也許這就是命”。不過,每一位和郭家銘合作過的導演,都願意主動把這個年輕的演員推薦給“踏實拍作品”的導演同行,而“踏實演戲”,也成為業界對郭家銘的一致評價。

“我不是你們說的什麼“一股清流”,我只是想做好份內的事,我就是一個演員,想塑造一些能觸動人心的角色。”

如何讓角色“觸動人心”,郭家銘認為,必須浸入這個人物,讓自己成為他,才有可能讓角色有“人性”。比如這一次演《有家》,拍攝週期只有40天,因為覺得人物到中年階段需要有結實粗壯的身材與之相配,郭家銘在沒驚動任何人的情況下,用5天時間靠饅頭麵條把自己吃胖了20斤,整個拍攝期間,他為角色增肥30斤,終於從一個“玉樹臨風”的城市帥哥變成了“結實粗壯”的礦上大叔,其速度堪比《摔跤吧,爸爸》裡的阿·米爾汗。

“演員一年的時間只能用心拍幾部電影,我追求有品質的東西,我不希望自己呈現在大銀幕上的作品給自己留下什麼遺憾。”郭家銘說自己是個隨性的人,喜歡說走就走的旅行,不為自己規劃“藝術人生”,但是每一部他決定接演的戲,每一個他決定塑造的角色,他都要投入100%的精力。“人,走過的每一步都算數。”郭家銘說自己不是明星,也沒想過要大紅大紫,他只想做個被大家認可的演員,所以演藝生涯上的每一個角色都是積累。

醉心音樂

它已經融進了我的血液裡

2017年,是郭家銘做演員的第十年,對於很多演而優則跨界的演員來說,這都是一個節點。郭家銘卻完全沒有這個打算:“我的精力只夠做好兩件事:拍戲,是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事業;而音樂則已經融進了我的血液裡。”

2017年郭家銘發行了自己的首張原創鋼琴音樂專輯《旅程》。郭家銘用鋼琴記錄自己的生活,六個城市,六首承載當時當地心境的原創音樂,郭家銘放慢腳步用心感受、用心創作,最終呈現出這張不可多得的原創鋼琴音樂專輯。“在演員的事業裡,我努力去成為角色,但作為音樂家,我用鋼琴燃燒著自己的熱情和自由。”郭家銘的這張原創鋼琴音樂專輯一經發行就獲得了音樂人們的讚賞,老友鄭鈞第一時間轉發,而之前從未謀面的郝雲聽了專輯,也為“鋼琴家郭家銘”鼓掌。

“藝術是相通的。”音樂也説明郭家銘成為更好的演員,“演《我自己的德意志》時,有一場戲要我演萬念俱灰。這簡單的四個字,對於演員來說該怎麼表現?我找來隨身聽,給自己播放《辛德勒的名單》,讓自己心裡的那種絕望隨著音樂的情緒流淌出來。”

這次演《有家》郭家銘在拍戲期間一直讓自己沉浸在電視劇《紅高粱》的一段配樂之中,沉浸在樸實又執著的朱有家當中。

“世界會變,但音樂永遠不會變”,郭家銘堅信音樂的力量,他為自己出演過的人物創作“主題音樂”。雖然大多數的音樂,不會呈現在作品中,但是用鋼琴記錄生活的習慣,讓郭家銘有了一種別的演員身上罕見的氣質。

目前他也在籌備自己的第二張音樂創作專輯,我們堅信用心做出的作品,無論是角色,還是音樂,都會因為凝聚在其中的“人性”而歷久彌新。

(本文內全部音訊選自郭家銘原創鋼琴音樂專輯《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