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貴州發現古墓竟然是活人墓,將食物和人放入墓中等待著死亡降臨!

在貴州寧縣有一個叫蒙正的村落,這個村子有一個流傳了千年的習俗,

村裡的人每年都要去山上舉行一次祭祀,令人驚訝的是他們祭祀的對象,不是心中信仰的神靈,而是一座在山洞中的古墓,當地人把它稱之為“活死人古墓”,既然是古墓,為何又加上“活死人”這三個字?

蒙正村的活死人古墓高僅一米,

大約三米長,寬度連一米都不到,也就是說,只能躺下一個人,在墓室的裡端,有一個用石塊搭建的高臺,是用來放食物和水的,在另一端有一個出氣孔,如果墓主人是男的,孔在左側,若是女的,孔則在右側。人進去以後,餓了就吃裡面預先準備好的食物,若是食物吃完了,便躺在裡面靜靜地等待死亡,蒙正村的祖先們沿用這種習俗一直到近代才結束,所以進入古墓中的皆是活人,
因此得名活死人古墓,當考古工作者來到這裡,將此地曾經的古墓風俗公佈後,立刻震動了整個考古界。

把自己活著的親人,送入到古墓中,等到儲藏的食物和水消耗完畢,再慢慢地死去,這種做法實在太過於殘忍了,不過蒙正村的祖先們卻保持這種做法一直到了近代,

現在的蒙正村人還每年還要去活死人古墓祭拜,其實他們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感恩,感謝兩千年的祖先給了他們生命以及這片生存的土地。

這還得從古夜郎國說起,在《史記·西南夷傳》中記載,夜郎國疆域大概包括貴州大部、滇東、桂西北以及湘西小部分地區,漢武帝建元六年,夜郎國與漢朝聯兵合擊南越,勝利後根據先前的約定,夜郎併入漢朝,

夜郎王也得到了應有的封賞,與大理國一樣,稱王封侯。其時,夜郎周邊的小國也紛紛歸順,在漢武帝的統治下,結束了諸侯割據的戰亂時代,自此天下太平,各方勢力相安無事。

到了大約西元前27年,夜郎與南方的一個小國起了爭執,漢朝作為實際統治者,

看到這種局面,自然要出來調停,以使雙方停止爭執,當時的夜郎王叫竹興,是一個剛愎自用的人,他拒不服從大漢皇帝的調停,一意孤行滅掉了那個小國,這樣就徹底激怒了當時的漢成帝,於是皇帝命令牂牁郡太守陳立,殺了夜郎王、滅了夜郎國。

夜郎人的君主被殺了、國家被滅了,可是在此後的二百多年中,夜郎國人始終懷著複國之心,到了東漢末年他們終於等到機會了,這時大漢王朝早已江河日下,進入了合久必分的三國時代,於是夜郎國人揭竿而起,發動了戰爭。

他們起義的地方是在四川,屬於蜀國的管轄範圍之內,不過因為力量弱小,加之沒有統一的指揮,所以雙方軍隊一經接觸,夜郎人便土崩瓦解,大量死傷後只剩下兩千人,被蜀軍俘虜,最後蜀國決定那些俘虜,都流放到漢中。

漢中在就是現在的陝西一帶,從貴州到漢中的路程何止千里,就算今天我們坐普通的火車,也得花費幾天的時間,徒步去漢中,對老弱婦孺來說,相當於判了死刑,老人死了倒也罷了,要是孩子都在途中死了,可就是絕了後了,於是幾個夜郎首領經過商議決定不能讓夜郎國絕後,便想出了一條計策,令老人和孩子假裝死亡,然後在山上修築墳墓,儲存好水和食物,等到蜀軍走了之後再出來繼續生活,就這樣,那些躲在墓室裡的人,就成了蒙正村的祖先,活死人古墓從那時建成了。

這些人在蒙正村繁衍生息,一直延續至今,近代以前蒙正村還延續著活人進入古墓等待死亡的風俗,今天的蒙正人是不忘祖先恩德,每年都要去活死人古墓前祭拜,以謝前人給予他們的生命和土地。

這時大漢王朝早已江河日下,進入了合久必分的三國時代,於是夜郎國人揭竿而起,發動了戰爭。

他們起義的地方是在四川,屬於蜀國的管轄範圍之內,不過因為力量弱小,加之沒有統一的指揮,所以雙方軍隊一經接觸,夜郎人便土崩瓦解,大量死傷後只剩下兩千人,被蜀軍俘虜,最後蜀國決定那些俘虜,都流放到漢中。

漢中在就是現在的陝西一帶,從貴州到漢中的路程何止千里,就算今天我們坐普通的火車,也得花費幾天的時間,徒步去漢中,對老弱婦孺來說,相當於判了死刑,老人死了倒也罷了,要是孩子都在途中死了,可就是絕了後了,於是幾個夜郎首領經過商議決定不能讓夜郎國絕後,便想出了一條計策,令老人和孩子假裝死亡,然後在山上修築墳墓,儲存好水和食物,等到蜀軍走了之後再出來繼續生活,就這樣,那些躲在墓室裡的人,就成了蒙正村的祖先,活死人古墓從那時建成了。

這些人在蒙正村繁衍生息,一直延續至今,近代以前蒙正村還延續著活人進入古墓等待死亡的風俗,今天的蒙正人是不忘祖先恩德,每年都要去活死人古墓前祭拜,以謝前人給予他們的生命和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