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南都專訪|海協會副會長孫亞夫:一場反“台獨”的新較量又開始了

30年前,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離開大陸近40年的臺灣老兵們踏上回鄉路。30年來,兩岸關係從隔絕走向交往,經歷跌宕起伏,作為兩岸關係發展的見證者,全國政協委員、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孫亞夫日前在北京接受南方都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從1979年開始實行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以來,我們一直是在非常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克服重重困難去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所以,面對當前兩岸關係中新的風險和挑戰,“不要感到很奇怪,更不需要害怕”。

孫亞夫表示,當前,堅持和衝撞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與圖謀“台獨”的一場新的較量又開始了。面對較量,

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來贏得這場較量的勝利,並且在較量的勝利中繼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南都: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這在去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是沒有的。你怎麼看待這樣的表述?

孫亞夫: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特別指出,兩岸同胞要共擔民族大義,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這是很引人矚目的。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是對台工作大政方針的表達,解決臺灣問題就是要實現國家的統一,最好是和平統一。

在當前形勢下講這句話,表明我們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是不變的。

南都:國台辦主任張志軍6日表示,“‘台獨’之路走到盡頭就是統一”,我們怎麼理解這句話?

孫亞夫:我個人理解,

張志軍主任講這句話,是要告訴兩岸同胞,特別是臺灣社會和臺灣民眾,“台獨”的危害性和危險性。“台獨”是一種分裂國家的行為,違背中國和中華民族當代發展的潮流,是必然要失敗的。一時的猖獗、一時的興風作浪會嚴重危害兩岸關係,也會嚴重傷害到臺灣社會,傷害到臺灣同胞的根本利益。

同時,這句話也表達了我們堅決反對“台獨”的態度。如果“台獨”分裂勢力一定要去推動所謂臺灣“正名制憲”、“入聯公投”,

也就是發動“台獨”重大事變,謀求所謂“臺灣國家正常化”,“臺灣法理獨立”。我們當然要運用各種必要的手段,予以堅決的打擊,徹底的粉碎。

南都:針對張志軍主任的講話,臺灣所謂“決策高層”人士回應稱,張志軍主任的話“充滿惡意”。臺灣“陸委會”9日回應此事時稱,“君子之交,以和為貴”,呼籲“透過溝通對話才能化解分歧”。對此,你怎麼看?

孫亞夫:所謂臺灣“決策高層”人士對於張志軍主任前幾天談話作出的反應,

我認為,是歪曲事實、惡意攻擊,挑撥離間的,這樣做實際上發出了非常危險的信號。

他們不但現在在破壞兩岸關係,而且告訴人們,他們還準備採取更大動作來破壞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

“陸委會”的表態還是回避了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要求接觸溝通交往,但基礎是什麼?問題是非常清楚的,兩岸雙方接觸、交往、商談,如果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也就是沒有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那麼兩岸聯繫溝通、協商談判就難以為繼,而且也難以得到恢復。

南都:是不是可以在“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之外,建立新的“共識”?

孫亞夫:以往有過這樣的說法。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已經非常明確的表示,這是學者個人的意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協商談判的共同政治基礎,就是“九二共識”。

之所以是“九二共識”,因為其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至於說其他無論怎麼表達,它都應該體現出一個中國原則,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


孫亞夫。王保勝 攝

南都:今年是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30周年。作為兩岸關係的見證者,你怎麼看待兩岸關係從隔絕走向密切交流的歷程?

孫亞夫:你今天提到的這個題目,在當前情況下是非常有意義的。

1987年11月,由於我們的長期努力和臺灣當局的政策調整,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因為它的結束,兩岸民間性的經濟、文化、社會交往隨之開展起來。在更大的意義上來說,兩岸關係從新的起點上起步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30年來,總的來講,兩岸關係走勢跌宕起伏。

大致上來講,1987年,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一直到1993年“汪辜會談”,兩岸關係得以逐步發展。但1993年以後,李登輝逐步背棄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開始緊張,陳水扁上臺後,民進黨當局堅持“台獨”立場,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這種緊張動盪狀態一直持續到2008年。此後八年,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重要成果。

到去年1月份,由於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的原因,民進黨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上臺以後,堅持“台獨”立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嚴重衝擊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對我們來說,還是要堅持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由此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

回顧兩岸關係的走勢可以發現,兩岸關係本身存在種種嚴重的問題。從臺灣問題產生開始,一直到現在67年了,兩岸關係由於時事的變遷,面貌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但一直存在著內外交織、新舊疊加的各種問題。

實際上,我們從1979年開始實行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以來,一直是在一種非常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克服重重困難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所以,面對當前兩岸關係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不要感到很奇怪,更不需要害怕。

當前,一場新的較量又開始了。堅持和衝撞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與圖謀“台獨”的一場新的較量又開始了。面對較量,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來贏得這場較量的勝利。

因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從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向第一大經濟體邁進的前沿。一個中國原則具有顛撲不破的事實和法理基礎,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局面是穩固的。

所以,我們不但有決心,也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來迎戰兩岸關係目前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最終贏得這場較量,並且在較量的勝利中繼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南都:如何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前後在臺灣問題上的一系列表態?

孫亞夫: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就任前後在臺灣問題上曾經有過一些表現。歸結起來講,他一開始要衝撞一個中國原則。很快,遇到我們的反對,美國政界、學界、戰略界也表示質疑,臺灣社會輿論也對此表示擔心。

2月10日,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通電話。在通話過程中,特朗普總統表示,他尊重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承諾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這樣的表態對中美關係的發展,對台海形勢的穩定,對兩岸關係的前景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說,美國特朗普政府放棄一個中國政策,確實會嚴重危害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也會嚴重危害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

後來的事態發展與此相反,再次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具有顛撲不破的事實和法理基礎,再次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對於中美關係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也再次說明了美國政府如果要有一個穩定發展的中美關係,應該繼續實行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歷屆美國政府,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政府,所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對中國是好的,對中美關係是好的,當然對美國也是好的。

從這件事情上,民進黨當局也應該認識到,要現實的面對兩岸關係,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社會也應該對此有進一步的認識。

采寫:見習記者 王秀中 記者 彭彬 發自北京

視頻:陳輝

編輯:李湘瑩

如果沒有共同的政治基礎,也就是沒有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那麼兩岸聯繫溝通、協商談判就難以為繼,而且也難以得到恢復。

南都:是不是可以在“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之外,建立新的“共識”?

孫亞夫:以往有過這樣的說法。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已經非常明確的表示,這是學者個人的意見。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共同政治基礎,兩岸協商談判的共同政治基礎,就是“九二共識”。

之所以是“九二共識”,因為其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至於說其他無論怎麼表達,它都應該體現出一個中國原則,體現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核心意涵。


孫亞夫。王保勝 攝

南都:今年是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30周年。作為兩岸關係的見證者,你怎麼看待兩岸關係從隔絕走向密切交流的歷程?

孫亞夫:你今天提到的這個題目,在當前情況下是非常有意義的。

1987年11月,由於我們的長期努力和臺灣當局的政策調整,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因為它的結束,兩岸民間性的經濟、文化、社會交往隨之開展起來。在更大的意義上來說,兩岸關係從新的起點上起步了,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30年來,總的來講,兩岸關係走勢跌宕起伏。

大致上來講,1987年,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結束,一直到1993年“汪辜會談”,兩岸關係得以逐步發展。但1993年以後,李登輝逐步背棄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開始緊張,陳水扁上臺後,民進黨當局堅持“台獨”立場,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得這種緊張動盪狀態一直持續到2008年。此後八年,兩岸關係走向和平發展,並取得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和重要成果。

到去年1月份,由於臺灣政治、經濟、社會的原因,民進黨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民進黨上臺以後,堅持“台獨”立場,拒絕承認“九二共識”,不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嚴重衝擊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對我們來說,還是要堅持中央對台工作的大政方針,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由此來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台海和平穩定。

回顧兩岸關係的走勢可以發現,兩岸關係本身存在種種嚴重的問題。從臺灣問題產生開始,一直到現在67年了,兩岸關係由於時事的變遷,面貌已經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但一直存在著內外交織、新舊疊加的各種問題。

實際上,我們從1979年開始實行爭取祖國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以來,一直是在一種非常錯綜複雜的環境中,克服重重困難去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所以,面對當前兩岸關係面臨新的風險和挑戰,不要感到很奇怪,更不需要害怕。

當前,一場新的較量又開始了。堅持和衝撞一個中國原則,反對與圖謀“台獨”的一場新的較量又開始了。面對較量,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來贏得這場較量的勝利。

因為中國的發展已經到了從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向第一大經濟體邁進的前沿。一個中國原則具有顛撲不破的事實和法理基礎,國際社會承認一個中國的局面是穩固的。

所以,我們不但有決心,也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來迎戰兩岸關係目前面臨的風險和挑戰,最終贏得這場較量,並且在較量的勝利中繼續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

南都:如何看待美國總統特朗普就任前後在臺灣問題上的一系列表態?

孫亞夫:美國總統特朗普先生就任前後在臺灣問題上曾經有過一些表現。歸結起來講,他一開始要衝撞一個中國原則。很快,遇到我們的反對,美國政界、學界、戰略界也表示質疑,臺灣社會輿論也對此表示擔心。

2月10日,習近平主席與特朗普通電話。在通話過程中,特朗普總統表示,他尊重美國政府的一個中國政策,承諾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這樣的表態對中美關係的發展,對台海形勢的穩定,對兩岸關係的前景都是很重要的。

如果說,美國特朗普政府放棄一個中國政策,確實會嚴重危害中美關係發展的前景,也會嚴重危害兩岸關係發展的前景。

後來的事態發展與此相反,再次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具有顛撲不破的事實和法理基礎,再次說明一個中國原則對於中美關係穩定和發展的重要性,也再次說明了美國政府如果要有一個穩定發展的中美關係,應該繼續實行1979年中美建交以來,歷屆美國政府,不管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政府,所奉行的一個中國政策,這對中國是好的,對中美關係是好的,當然對美國也是好的。

從這件事情上,民進黨當局也應該認識到,要現實的面對兩岸關係,承認“九二共識”,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臺灣社會也應該對此有進一步的認識。

采寫:見習記者 王秀中 記者 彭彬 發自北京

視頻:陳輝

編輯:李湘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