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首屆科交會成交火爆:180多所高校與350家企業成功牽手

■交易科技成果696項,簽約金額39.9億元,其中惠州企業攬下456項,簽約金額24.87億元。科技成果轉化重大平臺投資建設專案簽約2宗,金額510億元

■舉辦8場“藍火大講堂”院士專場報告會、十幾場項目路演,

共有6600多人次零距離聆聽院士高水準學術報告和最新科技成果推介

本報訊 昨日,為期3天的首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交易會在惠州會展中心落下帷幕。這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校科技成果最大規模的一次集中展示和交易活動,被譽為中國經濟第一大省廣東與中國科研最大“富礦”高校科技成果的一次相遇。

據介紹,本屆科交會成果豐碩,180多所高校與350家企業成功牽手,交易科技成果696項,簽約金額39.9億元,其中惠州企業攬下456項,簽約金額24.87億元。科技成果轉化重大平臺投資建設專案簽約2宗,金額510億元。

220多家惠企與130多所大學“聯姻”

本屆科交會,組委會徵集到了高校科技成果約1萬項,重點推介展示6600項,安排100個重點項目進行路演,

收到企業提出技術需求2500項,讓300所國內外高校與3000多家企業通過科交會搭起的“鵲橋”面對面交流、現場對接科技專案。

3天來,各個高校展區、路演廳擠滿了前來瞭解新技術的企業人員,現場簽約區場面火爆。180多所大學在科交會期間與350家企業達成合作協定或合作意向,將促成696項科技成果在企業落地。據悉,惠州有220多企業與130多所大學達成合作協定或合作意向。其中,域鑫科技(惠州)有限公司與北京大學簽約合作,

涉及金額6000萬元,惠州天陽精密部件與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簽約合作,涉及金額3000萬元。

校企合作引人關注的同時,校地合作也令人矚目。此次科交會上,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與惠州市政府現場簽約“潼湖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實驗區”大學創新園專案,總投資350億元,已有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22所“985”“211”工程高校同意入駐。市政府還與哈爾濱工業大學簽約共建哈爾濱工業大學國際教育科研基地、機器人科技園,

其中機器人科技園投資160億元。

諾獎得主在惠企設立工作站

首屆科交會圍繞 “跨越產學鴻溝攜手創新共贏”主題,設置主論壇高等學校技術轉移國際高峰論壇、中國高校技術轉移聯盟年會等交流活動。交易火爆的同時,豐富多彩的論壇更是擦出創新的火花。

科交會上,名校彙聚、大咖雲集。2006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宇宙胚胎學之父”喬治·斯穆特教授,

30多位院士,以及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等300所海內外高校的代表齊聚惠州。

國內外知名高校領導、技術轉移部門的負責人以及行業專家,分享國內外高校技術轉移的成功經驗,探討中國高校技術轉移的發展新路徑、新模式。科交會期間還舉辦8場“藍火大講堂”院士專場報告會、十幾場項目路演,共有6600多人次“零距離”聆聽院士高水準學術報告和最新科技成果推介。另外,喬治·斯穆特還在惠州知名企業設立了工作站。

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會

本屆科交會通過“展、論、交”三大活動板塊,成功搭建高校科研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的橋樑,打造了中國高校創新成果轉化的重大平臺。科交會重點突出交易合作功能,有針對性地展覽展示智慧裝備、微電子、大資料與通訊、新材料、海洋科學與工程、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精准醫療、節能與新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人工智慧等十大行業領域科技成果。

據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首屆科交會取得豐碩成果,有力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本屆科交會各大高校、企業報名踴躍,超出預期,體現了高校對研發成果產業化的強烈願望,以及企業對技術創新的強烈需求。

為此,以首屆科交會為契機,我市將和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建設中國高校科技成果大資料中心,同時依託中國高校和中國教育資料網運行,通過完善平臺和機制,使高校成果和企業需求隨時可在網上發佈,雙方在網上通過視頻對接,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會。

據介紹,通過線下線上活動,科交會成功搭建了中國高校創新成果轉化的重大平臺,將立足惠州、服務廣東、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全力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共有6600多人次“零距離”聆聽院士高水準學術報告和最新科技成果推介。另外,喬治·斯穆特還在惠州知名企業設立了工作站。

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會

本屆科交會通過“展、論、交”三大活動板塊,成功搭建高校科研創新成果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的橋樑,打造了中國高校創新成果轉化的重大平臺。科交會重點突出交易合作功能,有針對性地展覽展示智慧裝備、微電子、大資料與通訊、新材料、海洋科學與工程、幹細胞與組織工程、精准醫療、節能與新能源、環保與資源綜合利用、人工智慧等十大行業領域科技成果。

據組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首屆科交會取得豐碩成果,有力促進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本屆科交會各大高校、企業報名踴躍,超出預期,體現了高校對研發成果產業化的強烈願望,以及企業對技術創新的強烈需求。

為此,以首屆科交會為契機,我市將和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建設中國高校科技成果大資料中心,同時依託中國高校和中國教育資料網運行,通過完善平臺和機制,使高校成果和企業需求隨時可在網上發佈,雙方在網上通過視頻對接,打造“永不落幕”的科交會。

據介紹,通過線下線上活動,科交會成功搭建了中國高校創新成果轉化的重大平臺,將立足惠州、服務廣東、面向全國、放眼世界,全力推動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產業化,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