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最會賣官的皇帝,不僅明碼標價、競標上崗,還講究品牌效應

歷史上的那些腐敗王朝,大都存在著買官賣官的現象。但再腐敗的朝廷,都會在賣官時遮遮掩掩、巧立名目。

然而,歷史上有一位皇帝,卻將賣官行為推向了極致,不僅明碼標價公開售賣,

而且將其制度化、長期化,堪稱史上最具商業意識的賣官皇帝。

這位腐敗透頂的皇帝,就是東漢第11任皇帝——漢靈帝劉宏。

漢靈帝即位時,東漢王朝已經是十分腐敗了。當時的朝政不是把持在外戚手中,就是受到宦官的控制。這個漢靈帝可以說是具備一個昏庸皇帝的所有素質,

不僅昏庸荒淫,而且不學無術。

唯一的特長,是在賣官方面頗具商業頭腦和現代意識。

首先,明碼標價,童叟無欺。為了方便賣官,漢靈帝在西園專門開辦了一個官吏交易所,而且對所有官職明碼標價,公開售賣。除了自己的皇帝一職外,上至三公,下至縣官,皆在可賣範圍。

漢靈帝親自制定的賣官價格標準是:地方官比朝官貴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

一般說來,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如年俸兩千石的官位標價是兩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

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買官人的身份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

即使求官者功勞很大,

聲望很高,也必須交足買官的錢,才能登上官位。如張溫等人,也都是給漢靈帝先交足了買官錢,才被授予三公的職位。《資治通鑒》記載:“張溫等雖有功勤名譽,然皆輸貨財,乃登公位。”

第二,注重打造賣官的品牌效應。

有一次,出身北方望族的崔烈,

通過關係花五百萬錢買了個司徒,這是當時的最高官職。冊拜那天,宮廷舉行隆重的儀式,百官肅立殿下。

靈帝站在殿前望著崔烈春風得意的樣子,突然覺得這官賣便宜了,便忍不住地對身邊的親信惋惜道:“這個官賣虧了,本來該要他一千萬的。”

旁邊的親信便說:“他能出五百萬,已經很不錯了。陛下要有點品牌意識,像崔烈這樣的名士,都能認可陛下的產品,這正好給我們做免費廣告,

以後這官位就更暢銷了。”

第三,競標買官,將效益最大化。

漢靈帝賣官還推行了競標法,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

漢靈帝不僅公開賣官,還將賣官這一舉措制度化和長期化。

從光和元年(178)到中平六年(184),漢靈帝持續進行了7年的賣官生意,將官場搞得烏煙瘴氣,使風雨飄搖的漢朝江山更是雪上加霜。

將官場搞得烏煙瘴氣,使風雨飄搖的漢朝江山更是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