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03-15 《內蒙古日報》 小字

草原文化享譽海外 民族藝術彰顯魅力 2017-03-15 《內蒙古日報》 小字

內蒙古藝術團在科威特參加二月哈拉藝術節。

內蒙古藝術團在埃及演出。

內蒙古藝術團在巴基斯坦演出時,演員向觀眾敬獻哈達。

內蒙古藝術團在千里達和多巴哥共和國演出。

內蒙古藝術團在紐西蘭基督城赫特山高中演出。

內蒙古藝術團參加埃及阿斯旺藝術節。

內蒙古藝術團在美國奧克拉荷馬州演出。

大紅燈籠高高掛起,悠揚的馬頭琴、呼麥和優美的舞姿在掌聲和喝彩聲中盡情飛揚,一張張黑皮膚、白皮膚、棕色皮膚的臉龐洋溢著燦爛的歡笑,藍色的哈達飄舞著傳遞草原的深情……1月16日至2月26日,內蒙古的藝術家們,分赴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埃及、科威特、美國、千里達和多巴哥、斯里蘭卡和紐西蘭等國家,送去新春的祝福、草原人民的友誼、多姿多彩的草原文化,讓世界分享中華民族新春的喜悅,讓草原人民的歌聲在世界各地響起!

“歡樂春節”掀起歡樂海洋

在此次“歡樂春節”演出中,內蒙古藝術家的足跡遍佈亞、非、北美、中美、大洋洲等各地,他們走到哪裡,就把紅紅火火的中國年帶到哪裡,哪裡的人民就感受到吉祥喜慶、魅力獨具的草原文化,哪裡就變成了歡樂的海洋。

1月16日至25日,內蒙古首個“歡春”團組——烏蘭察布市察右後旗烏蘭牧騎率先赴巴基斯坦,在3個城市拉合爾、伊斯蘭馬巴德、卡拉奇進行了7場演出,引起轟動。

當蒙古族傳統舞蹈《敬茶歌》拉開演出序幕,悠揚的長調聲中,女演員們捧著哈達走向觀眾,並用漢蒙兩種語言齊聲高喊“過年好”時,全場掌聲雷動。雄渾奔放的馬頭琴合奏《萬馬奔騰》、歡快活潑的雜技《抖空竹》、纏綿悠遠的笛子獨奏《草原思戀》體現了濃郁的草原文化特色,為巴基斯坦人民帶去清爽的草原風;演員演唱的巴基斯坦民歌《基衛巴基斯坦》引起整場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場場演出,觀眾都不時集體起立歡呼,氣氛非常熱烈。演出結束後,許多觀眾守候在劇場外等待和演員合影留念,久久不願離去。

赤峰市民族藝術劇院的演員們于2月11日至25日,赴阿爾及利亞、埃及、科威特3個國家的4個城市,共演出13場,為當地人民送去中國新春的祝福。

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第二大學演出時,舞蹈《歡天喜地》《吉祥頌》、呼麥、馬頭琴、長調民歌等令現場500余位觀眾掌聲不斷、歡呼不絕,大學負責人也準備了中國功夫、旗袍走秀、書法、剪紙、茶道、折藝和阿拉伯歌曲等與演員同台演出,真情互動;演出結束後,觀眾們湧上舞臺,把演員們圍繞中間,伸出大拇指,一聲聲“中國、中國”的呼喊聲響徹劇場;在阿爾及利亞大型企業——阿爾及利亞固美鋼鐵公司、固美鋁合金有限公司的廠房演出前,企業員工們早早就搭舞臺、掛燈光、支音響、鋪地毯、設計LED畫面……常年在外遠離故土的人們牽掛親人、思念祖國、盼望親情,歡歌笑語和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每個人都舉起自己的手機記錄下一幕幕難忘的瞬間並與更多的人分享。幾位管理人員說:“祖國派高水準的藝術團不遠萬里來到我們中間,是對遠赴海外親人們的關心關愛,讓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喜悅。”

2月6日至24日,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的歌舞和雜技演員們,奔赴美國和千里達和多巴哥,在美國中南部德克薩斯、奧克拉荷馬、阿肯色等3個州的5個城市、特多首都西班牙港進行演出,行程近8000公里,演出10餘場,得到了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揚。在特多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演出時,擁有1200個座位的劇院座無虛席,人頭攢動。觀眾對富有內蒙古草原風情的歌舞驚歎,被演員們精湛的技藝和華美的服飾所震撼,全場掌聲不斷。演出結束後內蒙古藝術團向特多文化部長妮安·加茲比·多莉贈送了內蒙古傳統民族樂器馬頭琴和哈達。2月8日至21日,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奈熱樂隊赴紐西蘭的奧克蘭市和基督城市演出了20場,受到熱烈歡迎,觀眾動情地說:“這樣的音樂太振奮人心了,能不能再多演一些啊”。

2月8日至14日,呼倫貝爾市民族歌舞劇院赴斯里蘭卡可倫坡、加勒等地進行演出。在可倫坡獨立廣場演出時,一位大叔連看3天,他說演出精彩,意猶未盡,還帶來了澳大利亞友人一起觀看。有的觀眾伴隨著音樂在台下翩翩起舞,有的在演出結束後走上舞臺,爭相與演員合影留念。斯里蘭卡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手卡蘇在後臺抱著馬頭琴,輕輕拉動琴弦,專注得像個學生。他說,希望有機會去中國內蒙古看看,更希望今後這種演出更多地走進斯里蘭卡,讓兩國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文化使者搭建友誼橋樑

演員們精彩的演出為各國人民帶去了華美的視聽盛宴,他們真摯熱烈的情感,精益求精的作風,吃苦耐勞的品格,純真美好的祝福,也給當地人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樹立了中國內蒙古的良好形象,擴大了中國和內蒙古的國際影響力,搭建起中國與各國之間友誼的橋樑。

在阿爾及利亞,歌劇院負責人看到演員們不辭辛苦地排練演出,在每次演出之前,都為演職人員準備可口的小食品、飲料;阿爾及利亞固美鋼鐵公司、固美鋁合金有限公司為藝術團主動派出法語翻譯,全程協助工作;歌劇院院長努爾丁·沙烏迪高興地說:“你們的演出太棒了,我仿佛看見了草原上賓士的馬群。”在埃及參加阿斯旺藝術節時,中國團組被安排第一個在開幕式出場,當演員在音樂聲中高高舉起中國國旗和“中國”標識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演員道日娜在水泥地面上雙膝旋轉表演了《頂碗舞》,觀眾被深深地感動,再次報以持久而熱烈的掌聲。在科威特演出後演員們走到大街上時,從普通百姓的眼神和笑臉,到處都感受到當地人對中國人民的善意和友好,路遇一支摩托車隊,年輕人興高采烈地要求和演員合影留念。在巴基斯坦,費薩拉巴特農業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楊志江驅車600公里趕來觀看演出,讚歎演出非常精彩,看完演出心已飛到了內蒙古大草原;旁遮普大學教師賽顧嵐看完演出後,驚歎到:你們這麼年輕,民族文化傳承得這麼好,為你們喝彩!在美國演出後,一位美籍華裔觀眾主動給藝術團寫信道:我遇到所有曾經去看過表演的人,都說有機會要去內蒙古看看,感歎于那裡的文化特色,而不只是要去北京及上海。文化就是一個橋樑,使我們的心緊緊系在一起,這個橋樑連接了不少海外華人的心以及當地居民的心,這種聯繫我深深地相信將慢慢更加緊密。請接受我對於你們的感激和敬意。

中國駐以上各國大使、各國政要及其他外國使節、海外華人華僑、當地觀眾3萬余人觀看了內蒙古藝術團“歡春”演出活動,各國重要的新聞媒體如巴基斯坦國家報、各主流英文報、國家電視臺、科威特電視臺、科威特時報、美國NBC 電視臺、NEWS報紙、紐西蘭先驅報、奧克蘭城市港口報、領導者報等100多家新聞媒體多方位報導了演出情況,在各國刮起了中國內蒙古草原風。

辛勤汗水結出累累碩果

此次內蒙古藝術團的演出活動,是受文化部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委派、近年來內蒙古派出團組最多的一次參加“歡樂春節”演出任務,藝術團圍繞自治區“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大局,效果好,影響大,彰顯了中華文化和草原文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得益於文化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自治區文化廳和各參與單位的悉心組織、周密部署和嚴格落實,得益於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領館的良好組織溝通和精心安排部署,也得益於各有關單位的鼎力支持。出訪期間,演出團所有演員更是以強烈的責任感和飽滿的精神風貌圓滿完成了各項演出任務,受到了中國駐有關國家大使館和當地民眾的高度評價和一致稱讚。在巴基斯坦期間,有些演員因長途跋涉、飲食、時差等原因出現身體不適,但大家互相幫助、克服困難,確保每個節目以最高藝術水準、最佳演出狀態呈現;在埃及期間,由於長時間在室外工作以及不適應當地氣候,演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皮膚灼傷乾裂,面部紅腫的症狀;臨近閉幕更是排練和演出到淩晨,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身體極度疲勞,但是大家依然熱情飽滿,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在美國,10天的時間裡行程近5000公里,演出7場,演員們克服了長途跋涉,水土不服的困難,場場演出都完成得十分精彩,備受當地觀眾好評……活動結束後,中國文化部、中國駐埃及大使館、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中國駐特多大使館等紛紛向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來感謝信,對內蒙古的精心組織、嚴密部署以及內蒙古藝術團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給予高度讚揚。參加演出的各藝術院團也一致表示,此次出訪收穫巨大:鍛煉了隊伍,增長了才幹,開闊了視野,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特別是,身處海外感受到日益強大的祖國在國際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深深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定要把此次訪演汲取到的寶貴經驗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鼓足幹勁,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文化風景線,建設內蒙古文化強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焦波)

場場演出,觀眾都不時集體起立歡呼,氣氛非常熱烈。演出結束後,許多觀眾守候在劇場外等待和演員合影留念,久久不願離去。

赤峰市民族藝術劇院的演員們于2月11日至25日,赴阿爾及利亞、埃及、科威特3個國家的4個城市,共演出13場,為當地人民送去中國新春的祝福。

在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第二大學演出時,舞蹈《歡天喜地》《吉祥頌》、呼麥、馬頭琴、長調民歌等令現場500余位觀眾掌聲不斷、歡呼不絕,大學負責人也準備了中國功夫、旗袍走秀、書法、剪紙、茶道、折藝和阿拉伯歌曲等與演員同台演出,真情互動;演出結束後,觀眾們湧上舞臺,把演員們圍繞中間,伸出大拇指,一聲聲“中國、中國”的呼喊聲響徹劇場;在阿爾及利亞大型企業——阿爾及利亞固美鋼鐵公司、固美鋁合金有限公司的廠房演出前,企業員工們早早就搭舞臺、掛燈光、支音響、鋪地毯、設計LED畫面……常年在外遠離故土的人們牽掛親人、思念祖國、盼望親情,歡歌笑語和熱烈的掌聲此起彼伏,每個人都舉起自己的手機記錄下一幕幕難忘的瞬間並與更多的人分享。幾位管理人員說:“祖國派高水準的藝術團不遠萬里來到我們中間,是對遠赴海外親人們的關心關愛,讓我們感到無比的自豪和喜悅。”

2月6日至24日,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的歌舞和雜技演員們,奔赴美國和千里達和多巴哥,在美國中南部德克薩斯、奧克拉荷馬、阿肯色等3個州的5個城市、特多首都西班牙港進行演出,行程近8000公里,演出10餘場,得到了當地觀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讚揚。在特多國家表演藝術中心演出時,擁有1200個座位的劇院座無虛席,人頭攢動。觀眾對富有內蒙古草原風情的歌舞驚歎,被演員們精湛的技藝和華美的服飾所震撼,全場掌聲不斷。演出結束後內蒙古藝術團向特多文化部長妮安·加茲比·多莉贈送了內蒙古傳統民族樂器馬頭琴和哈達。2月8日至21日,內蒙古民族藝術劇院直屬烏蘭牧騎奈熱樂隊赴紐西蘭的奧克蘭市和基督城市演出了20場,受到熱烈歡迎,觀眾動情地說:“這樣的音樂太振奮人心了,能不能再多演一些啊”。

2月8日至14日,呼倫貝爾市民族歌舞劇院赴斯里蘭卡可倫坡、加勒等地進行演出。在可倫坡獨立廣場演出時,一位大叔連看3天,他說演出精彩,意猶未盡,還帶來了澳大利亞友人一起觀看。有的觀眾伴隨著音樂在台下翩翩起舞,有的在演出結束後走上舞臺,爭相與演員合影留念。斯里蘭卡國家交響樂團小提琴手卡蘇在後臺抱著馬頭琴,輕輕拉動琴弦,專注得像個學生。他說,希望有機會去中國內蒙古看看,更希望今後這種演出更多地走進斯里蘭卡,讓兩國文化交流更加密切。

文化使者搭建友誼橋樑

演員們精彩的演出為各國人民帶去了華美的視聽盛宴,他們真摯熱烈的情感,精益求精的作風,吃苦耐勞的品格,純真美好的祝福,也給當地人民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樹立了中國內蒙古的良好形象,擴大了中國和內蒙古的國際影響力,搭建起中國與各國之間友誼的橋樑。

在阿爾及利亞,歌劇院負責人看到演員們不辭辛苦地排練演出,在每次演出之前,都為演職人員準備可口的小食品、飲料;阿爾及利亞固美鋼鐵公司、固美鋁合金有限公司為藝術團主動派出法語翻譯,全程協助工作;歌劇院院長努爾丁·沙烏迪高興地說:“你們的演出太棒了,我仿佛看見了草原上賓士的馬群。”在埃及參加阿斯旺藝術節時,中國團組被安排第一個在開幕式出場,當演員在音樂聲中高高舉起中國國旗和“中國”標識時,現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演員道日娜在水泥地面上雙膝旋轉表演了《頂碗舞》,觀眾被深深地感動,再次報以持久而熱烈的掌聲。在科威特演出後演員們走到大街上時,從普通百姓的眼神和笑臉,到處都感受到當地人對中國人民的善意和友好,路遇一支摩托車隊,年輕人興高采烈地要求和演員合影留念。在巴基斯坦,費薩拉巴特農業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楊志江驅車600公里趕來觀看演出,讚歎演出非常精彩,看完演出心已飛到了內蒙古大草原;旁遮普大學教師賽顧嵐看完演出後,驚歎到:你們這麼年輕,民族文化傳承得這麼好,為你們喝彩!在美國演出後,一位美籍華裔觀眾主動給藝術團寫信道:我遇到所有曾經去看過表演的人,都說有機會要去內蒙古看看,感歎于那裡的文化特色,而不只是要去北京及上海。文化就是一個橋樑,使我們的心緊緊系在一起,這個橋樑連接了不少海外華人的心以及當地居民的心,這種聯繫我深深地相信將慢慢更加緊密。請接受我對於你們的感激和敬意。

中國駐以上各國大使、各國政要及其他外國使節、海外華人華僑、當地觀眾3萬余人觀看了內蒙古藝術團“歡春”演出活動,各國重要的新聞媒體如巴基斯坦國家報、各主流英文報、國家電視臺、科威特電視臺、科威特時報、美國NBC 電視臺、NEWS報紙、紐西蘭先驅報、奧克蘭城市港口報、領導者報等100多家新聞媒體多方位報導了演出情況,在各國刮起了中國內蒙古草原風。

辛勤汗水結出累累碩果

此次內蒙古藝術團的演出活動,是受文化部和自治區黨委政府委派、近年來內蒙古派出團組最多的一次參加“歡樂春節”演出任務,藝術團圍繞自治區“北上南下,東進西出,內外聯動,八面來風”的對外開放大局,效果好,影響大,彰顯了中華文化和草原文化,取得了優異的成績。這得益於文化部、自治區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得益于自治區文化廳和各參與單位的悉心組織、周密部署和嚴格落實,得益於中國駐有關國家使領館的良好組織溝通和精心安排部署,也得益於各有關單位的鼎力支持。出訪期間,演出團所有演員更是以強烈的責任感和飽滿的精神風貌圓滿完成了各項演出任務,受到了中國駐有關國家大使館和當地民眾的高度評價和一致稱讚。在巴基斯坦期間,有些演員因長途跋涉、飲食、時差等原因出現身體不適,但大家互相幫助、克服困難,確保每個節目以最高藝術水準、最佳演出狀態呈現;在埃及期間,由於長時間在室外工作以及不適應當地氣候,演員都不同程度地出現皮膚灼傷乾裂,面部紅腫的症狀;臨近閉幕更是排練和演出到淩晨,每天睡眠不足5個小時,身體極度疲勞,但是大家依然熱情飽滿,圓滿完成了各項任務;在美國,10天的時間裡行程近5000公里,演出7場,演員們克服了長途跋涉,水土不服的困難,場場演出都完成得十分精彩,備受當地觀眾好評……活動結束後,中國文化部、中國駐埃及大使館、中國駐科威特大使館、中國駐特多大使館等紛紛向自治區人民政府發來感謝信,對內蒙古的精心組織、嚴密部署以及內蒙古藝術團的吃苦耐勞、無私奉獻給予高度讚揚。參加演出的各藝術院團也一致表示,此次出訪收穫巨大:鍛煉了隊伍,增長了才幹,開闊了視野,看到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特別是,身處海外感受到日益強大的祖國在國際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深深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責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一定要把此次訪演汲取到的寶貴經驗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鼓足幹勁,開拓創新,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為打造祖國北疆亮麗文化風景線,建設內蒙古文化強區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焦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