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過濾,人人都玩過濾,你憑什麼強過他們?超級乾貨

來源|龍魚之巔

作者|森林大帝

過濾系統是現代水族箱的基本配置,並且發展出了多種過濾形式:上濾、底濾、側濾、內置過濾、外置桶濾、反氣舉等等。這篇文章並不是講述各種過濾形式應該如何設置,

而是探討過濾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原理,通過原理分析揭示過濾系統的本質,更好的認識過濾系統。

1、魚缸過濾系統的作用

魚缸過濾系統的作用是清除水中的毒素保持水體清澈。我在“養魚好水的定義”這篇文章裡論述過:“毒素指標是判定水質好壞的決定性指標,只要檢測出有毒素指標,不管水有多麼清澈都不是好水,都不適合養魚。毒素的存在說明硝化系統還沒有建立健全,

水還沒有養好,真正的好水毒素指標必須是零,這個沒有商量的餘地,是具有一票否決權的指標”。

因此魚缸過濾系統的核心實質上是生化過濾,它是通過硝化系統的建立健全,採用生化手段來分解毒素保持水質的一種方法,這就是我們通常把魚缸過濾系統叫做生化過濾系統的原因。

2、過濾系統的構成要素及原理

一個完整的生化過濾系統應該具備物理過濾和生化過濾兩種功能。

先看一下定義:

1、物理過濾:

通過濾材的物理截留作用,濾除水中肉眼可見異物的過程,叫做物理過濾。物理過濾濾除的水中可見異物包括:魚便、殘餌等各種有機物顆粒、以及纖維、塵埃、濾材脫落的粉末等各種無機物顆粒。物理過濾的目的是使水體保持清潔透徹、減輕硝化系統的負擔,因此要想得到清澈靚麗的好水,加強物理過濾是王道。

2、生化過濾:

通過水迴圈利用微生物的生化反應來消除水中有毒物質的過程,叫做生化過濾。生化過濾濾除的物質是人肉眼看不見的無機物:氨和亞硝酸鹽。它是依靠硝化系統所培養的硝化菌對毒素進行氧化分解並最終將其轉化為毒性很小的硝酸鹽的過程。

生化過濾的目的是使水質保持無毒,想做到這一點必須依靠強大健全的硝化系統才能夠實現,所以又引出了一個概念:什麼是硝化系統?

3、硝化系統:

以生物濾材做為載體培養硝化菌的水迴圈過濾系統叫做硝化系統。

乍一看硝化系統和生化過濾的概念差不多,

其實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硝化系統是系統,生化過濾是過程,只有建立起硝化系統才能進行生化過濾。硝化系統是一個培養硝化菌的平臺,生物濾材給硝化菌提供了棲息繁殖的場所,水迴圈為硝化菌帶來了氧氣和食物(氨和亞硝酸鹽),這就是硝化系統,它的最終目的是培養硝化菌來清除水中的毒素。

硝化系統:硝化系統是由水泵、生物濾材和硝化菌這三大要素構成。

A、水泵:

水泵的作用是提供合適的水迴圈次數,一般以每小時迴圈5-10次為佳。為什麼要規定水迴圈的次數呢?可能有人認為是物理過濾的需要,水過濾的次數越多水越清,這個看法是片面的。設計水迴圈的次數的出發點應該是滿足硝化系統的需要,這是受硝化菌的特殊習性決定的。

硝化菌必須依附於生物濾材才能生長繁殖和工作,而其他的細菌沒有這樣的特性,比如異營菌,有機物出現在哪裡異營菌就會在那裡生長繁殖分解有機物,它們不需要濾材,自然界中大多數細菌都是這樣的,唯硝化菌比較特殊。如果沒有濾材,漂在水中的硝化菌是不能工作的,所以我們魚缸裡的硝化菌大部分都集中在生物濾材上,漂在水中的很少。

水中的毒素是在不斷產生的,一個完善的硝化系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清除掉水中的毒素,所以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水流經生物濾材才能使硝化菌充分發揮作用,因此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水循環系統。而5-10次的水迴圈量是經驗資料,很多硝化系統不好的魚缸換大功率水泵後水質變好就是這個道理,增加水迴圈量是加強硝化系統的一個重要手段。

B、生物濾材:

生物濾材是硝化菌的家。至少需要魚缸體積5-10%的生物濾材才能給硝化菌構成一個舒適的家。我把常用的生物濾材按照培養硝化菌效率由高到低這樣排列的:陶瓷沙-石英球-細菌環-細菌屋-玻璃環-白棉-生化棉-陶瓷環。這種多孔結構的濾材其表面越粗糙、體積越小,其表面積就越大,培養硝化菌的能力就越強。

陶瓷沙

體積最小、表面積最大,培養硝化菌的效果一流,排在第一當之無愧。我在多篇文章裡詳細的介紹過陶瓷沙,這裡不再多說了。可能把陶瓷環放在最後出乎很多人意料,難道它比白棉還差嗎?我認為是的。陶瓷環是高溫燒結的,其表面玻化嚴重、很光滑、孔隙率低,不利於培養硝化菌。

白棉

是很好的濾材,不但可以做物理濾材使用,還是很好的生化濾材。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物理濾材,所有物理濾材都具有生化功能,只是我們使用的著重點不同罷了。白棉的質地緊密,可以給硝化菌提供合適的住所,如果把濾器裡的生化棉、陶瓷環都換成白棉其生化過濾效果會更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魚商只用一籃子白棉就能養出好水的原因。

在濾材方面加強硝化系統的手段包括:更換高效濾材、增加濾材數量、確保水流經過所有濾材,這一點相當重要,如果水流走了捷徑,只流經部分濾材的話,硝化系統的功效就大打折扣了。

C、硝化菌:

硝化菌是構成硝化系統的最重要因素,整個硝化系統都是為培養硝化菌服務的。硝化菌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可以通過水質毒素檢測來判定硝化菌的狀態,一個完善的硝化系統在任何時候不能檢測出水質有毒素指標。硝化系統的建立需要時間,在水泵功率、濾材數量、開缸手法都正常的情況下一般需要20-30天。凡是說開缸3-5天硝化系統就能建立好的都是在誤導別人,沒有科學依據。

硝化菌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在沒有食物、環境不適宜的情況下,硝化菌會轉入休眠,因此我們不用擔心硝化系統會崩潰。比如最常見的停電,根據我的經驗停電24小時對硝化菌不會造成大的傷害。還有很多人把水變混濁了理解為硝化系統出現問題,這也是完全錯誤的,我在“誤區:水清與硝化系統(硝化菌)有關係嗎?”這篇文章裡有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對硝化菌威脅最大的是殺菌藥、魚藥,多數人都是在主缸裡下藥,這樣很不好,會形成惡性循環的。一旦硝化系統被破壞,毒素就開始堆積,使病魚雪上加霜,而且毒素的危害要比魚病本身大的多,可以直接要了魚的性命。既便治療好了魚病,也需要清洗濾材重新開缸,非常麻煩。所以我反對主缸下藥的做法,而是提倡治療缸藥浴。

3、物理過濾的重要性

經過前面的論述大家可以看到,在設計一個過濾系統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設計思想都是從生化過濾方面考慮的,重生化輕物理這樣的設計理念對嗎?我說對。因為物理過濾相對於硝化系統簡單的多,能滿足硝化系統流量的水泵,對物理過濾來講已經綽綽有餘。

在一個過濾系統裡,物理過濾擔負兩方面的任務:保持水體清潔透徹和減輕硝化系統負擔。我研究過一百多個水質有問題的魚缸(水質混濁、毒素超標),發現這些魚缸都存在物理過濾不好的問題,加強物理過濾後水質混濁、毒素超標等現象會得到明顯改觀,因此強大的物理過濾對魚缸來說太重要了。

一說到加強物理過濾,很多人就會想到增加濾棉、換大功率水泵,這樣對嗎?也對,但這不是問題的本質。

我在指導魚友改善水質的時候不提這樣的建議,而是讓大家增加造流。我認為加強物理過濾的核心是要加強造流。因為我研究發現所有問題魚缸都存在魚便、殘餌堆積現象,所以才會造成水質的惡化,物理過濾不好是水質問題的根源,是萬惡之首。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增加濾棉是沒有用的,增大水泵功率效果也很有限,唯有加強造流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造流系統只要能把魚便、殘餌吹到水泵附近,就會被過濾系統抽走,根據“流水不腐”的原理,異營菌想在濾槽裡大量繁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異營菌必須要“著床”吸附在魚便殘餌這些有機物上才能生長繁殖,而濾槽裡的水流速很快,不利於異營菌的“著床”,這樣就抑止了異營菌的大量繁殖。只要能把魚便、殘餌及時的過濾到濾槽裡,魚缸的水就不會暴菌,就不會混濁,這樣才能解決水質問題。

一個好的物理過濾系統應該能在30分鐘內將魚便過濾掉,使缸底隨時保持清潔,這樣的系統才能保證水質。在濾材方面3-5層白棉即可,還可以在泵的出水口套2層絲襪以阻隔大的雜質,減少濾棉的堵塞和清洗次數,如果能做到過濾系統“幹濕分離”則效果更佳。

在造流方面可以使用造浪泵,配備濾桶的朋友也可以把濾桶的出水用於造流,好的造流對於成品缸來說意義更加重大。我所說的那些問題魚缸大部分都是成品缸,成品缸的通病就是過濾系統薄弱,濾槽很小所放濾材數量有限。放的濾材少就不能培養出足夠的硝化菌,如果造流再不好出現魚便堆積就會引發暴菌造成水混,大量繁殖的異營菌會代謝出大量的氨,使本來就薄弱的硝化系統更加不堪重負,因此這種缸裡毒素超標、水質混濁、死魚是常有的事。

如果缸裡增加造流系統後情況會馬上改觀,魚便產生後會被造浪泵立刻吹到水泵邊濾除掉,不給異營菌在缸裡大量繁殖的機會就不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因此可以極大的減輕硝化系統的負擔,同時還能保持水質的清澈,可謂一舉兩得。

解決成品缸水質問題,物理過濾是王道,加強造流是關鍵,希望受此困惑的朋友可以借鑒。

- 完 結 -

能看到這裡的一定是 “真愛 ”

本文整理者:漫漫爬

歡迎關注,你不評論,怎能精彩?!

動動手指在頁面下方開始評論之旅

A、水泵:

水泵的作用是提供合適的水迴圈次數,一般以每小時迴圈5-10次為佳。為什麼要規定水迴圈的次數呢?可能有人認為是物理過濾的需要,水過濾的次數越多水越清,這個看法是片面的。設計水迴圈的次數的出發點應該是滿足硝化系統的需要,這是受硝化菌的特殊習性決定的。

硝化菌必須依附於生物濾材才能生長繁殖和工作,而其他的細菌沒有這樣的特性,比如異營菌,有機物出現在哪裡異營菌就會在那裡生長繁殖分解有機物,它們不需要濾材,自然界中大多數細菌都是這樣的,唯硝化菌比較特殊。如果沒有濾材,漂在水中的硝化菌是不能工作的,所以我們魚缸裡的硝化菌大部分都集中在生物濾材上,漂在水中的很少。

水中的毒素是在不斷產生的,一個完善的硝化系統必須要在第一時間清除掉水中的毒素,所以必須保證有足夠的水流經生物濾材才能使硝化菌充分發揮作用,因此這就需要一個強大的水循環系統。而5-10次的水迴圈量是經驗資料,很多硝化系統不好的魚缸換大功率水泵後水質變好就是這個道理,增加水迴圈量是加強硝化系統的一個重要手段。

B、生物濾材:

生物濾材是硝化菌的家。至少需要魚缸體積5-10%的生物濾材才能給硝化菌構成一個舒適的家。我把常用的生物濾材按照培養硝化菌效率由高到低這樣排列的:陶瓷沙-石英球-細菌環-細菌屋-玻璃環-白棉-生化棉-陶瓷環。這種多孔結構的濾材其表面越粗糙、體積越小,其表面積就越大,培養硝化菌的能力就越強。

陶瓷沙

體積最小、表面積最大,培養硝化菌的效果一流,排在第一當之無愧。我在多篇文章裡詳細的介紹過陶瓷沙,這裡不再多說了。可能把陶瓷環放在最後出乎很多人意料,難道它比白棉還差嗎?我認為是的。陶瓷環是高溫燒結的,其表面玻化嚴重、很光滑、孔隙率低,不利於培養硝化菌。

白棉

是很好的濾材,不但可以做物理濾材使用,還是很好的生化濾材。其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物理濾材,所有物理濾材都具有生化功能,只是我們使用的著重點不同罷了。白棉的質地緊密,可以給硝化菌提供合適的住所,如果把濾器裡的生化棉、陶瓷環都換成白棉其生化過濾效果會更好,這就是為什麼很多魚商只用一籃子白棉就能養出好水的原因。

在濾材方面加強硝化系統的手段包括:更換高效濾材、增加濾材數量、確保水流經過所有濾材,這一點相當重要,如果水流走了捷徑,只流經部分濾材的話,硝化系統的功效就大打折扣了。

C、硝化菌:

硝化菌是構成硝化系統的最重要因素,整個硝化系統都是為培養硝化菌服務的。硝化菌我們看不到摸不著,但可以通過水質毒素檢測來判定硝化菌的狀態,一個完善的硝化系統在任何時候不能檢測出水質有毒素指標。硝化系統的建立需要時間,在水泵功率、濾材數量、開缸手法都正常的情況下一般需要20-30天。凡是說開缸3-5天硝化系統就能建立好的都是在誤導別人,沒有科學依據。

硝化菌的生命力是很頑強的,在沒有食物、環境不適宜的情況下,硝化菌會轉入休眠,因此我們不用擔心硝化系統會崩潰。比如最常見的停電,根據我的經驗停電24小時對硝化菌不會造成大的傷害。還有很多人把水變混濁了理解為硝化系統出現問題,這也是完全錯誤的,我在“誤區:水清與硝化系統(硝化菌)有關係嗎?”這篇文章裡有詳細的論述,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對硝化菌威脅最大的是殺菌藥、魚藥,多數人都是在主缸裡下藥,這樣很不好,會形成惡性循環的。一旦硝化系統被破壞,毒素就開始堆積,使病魚雪上加霜,而且毒素的危害要比魚病本身大的多,可以直接要了魚的性命。既便治療好了魚病,也需要清洗濾材重新開缸,非常麻煩。所以我反對主缸下藥的做法,而是提倡治療缸藥浴。

3、物理過濾的重要性

經過前面的論述大家可以看到,在設計一個過濾系統的時候,幾乎所有的設計思想都是從生化過濾方面考慮的,重生化輕物理這樣的設計理念對嗎?我說對。因為物理過濾相對於硝化系統簡單的多,能滿足硝化系統流量的水泵,對物理過濾來講已經綽綽有餘。

在一個過濾系統裡,物理過濾擔負兩方面的任務:保持水體清潔透徹和減輕硝化系統負擔。我研究過一百多個水質有問題的魚缸(水質混濁、毒素超標),發現這些魚缸都存在物理過濾不好的問題,加強物理過濾後水質混濁、毒素超標等現象會得到明顯改觀,因此強大的物理過濾對魚缸來說太重要了。

一說到加強物理過濾,很多人就會想到增加濾棉、換大功率水泵,這樣對嗎?也對,但這不是問題的本質。

我在指導魚友改善水質的時候不提這樣的建議,而是讓大家增加造流。我認為加強物理過濾的核心是要加強造流。因為我研究發現所有問題魚缸都存在魚便、殘餌堆積現象,所以才會造成水質的惡化,物理過濾不好是水質問題的根源,是萬惡之首。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增加濾棉是沒有用的,增大水泵功率效果也很有限,唯有加強造流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

造流系統只要能把魚便、殘餌吹到水泵附近,就會被過濾系統抽走,根據“流水不腐”的原理,異營菌想在濾槽裡大量繁殖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異營菌必須要“著床”吸附在魚便殘餌這些有機物上才能生長繁殖,而濾槽裡的水流速很快,不利於異營菌的“著床”,這樣就抑止了異營菌的大量繁殖。只要能把魚便、殘餌及時的過濾到濾槽裡,魚缸的水就不會暴菌,就不會混濁,這樣才能解決水質問題。

一個好的物理過濾系統應該能在30分鐘內將魚便過濾掉,使缸底隨時保持清潔,這樣的系統才能保證水質。在濾材方面3-5層白棉即可,還可以在泵的出水口套2層絲襪以阻隔大的雜質,減少濾棉的堵塞和清洗次數,如果能做到過濾系統“幹濕分離”則效果更佳。

在造流方面可以使用造浪泵,配備濾桶的朋友也可以把濾桶的出水用於造流,好的造流對於成品缸來說意義更加重大。我所說的那些問題魚缸大部分都是成品缸,成品缸的通病就是過濾系統薄弱,濾槽很小所放濾材數量有限。放的濾材少就不能培養出足夠的硝化菌,如果造流再不好出現魚便堆積就會引發暴菌造成水混,大量繁殖的異營菌會代謝出大量的氨,使本來就薄弱的硝化系統更加不堪重負,因此這種缸裡毒素超標、水質混濁、死魚是常有的事。

如果缸裡增加造流系統後情況會馬上改觀,魚便產生後會被造浪泵立刻吹到水泵邊濾除掉,不給異營菌在缸裡大量繁殖的機會就不會產生大量的毒素,因此可以極大的減輕硝化系統的負擔,同時還能保持水質的清澈,可謂一舉兩得。

解決成品缸水質問題,物理過濾是王道,加強造流是關鍵,希望受此困惑的朋友可以借鑒。

- 完 結 -

能看到這裡的一定是 “真愛 ”

本文整理者:漫漫爬

歡迎關注,你不評論,怎能精彩?!

動動手指在頁面下方開始評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