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普賢菩薩:曾譯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普賢菩薩:曾譯遍吉菩薩,音譯為三曼多跋陀羅,中國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是象徵理德、行德的菩薩,同文殊菩薩的智德、正德相對應,是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的右、左脅侍,被稱為“華嚴三聖”。

普賢菩薩是禮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普賢菩薩默默的守護龍年和蛇年出生的人,使您實現最大願望,除掉各種小人,增加領導者的權威,使您人生如願以償,幸福美滿,目前以寶華堂開光本命佛的效果較為明顯。 因此龍年、蛇年生人,若能虔誠佩戴或供奉與之緣深的普賢菩薩之本命佛法像,
能獲菩薩護佑,災邪遠離,延年益壽並有意外收穫。

普賢菩薩,世稱為十大願王,《法華經》指出:只要能虔誠信奉,普賢菩薩將與諸大菩薩一起出現守護此人,使他身心安穩,不受一切煩惱魔障之侵。《普賢延命經記》指出:普賢菩薩具有延命益壽之不可思議的力量。 普賢菩薩是禮德和大行願的象徵,象徵真理。他以智導行,以行證智,解行並進,完成求佛者的志願,所以又稱“大行普賢菩薩”。

普賢菩薩,行願無窮,分身塵刹,隨緣教化眾生。據史書記載:中國佛教古德拾得大士,是普賢菩薩的化身。天臺山國清寺的豐幹禪師,一日行經赤城道旁,聞草叢中有兒童啼哭,趨前視察,見一小孩約十來歲,詢其姓名,答:‘我無家、無姓、亦無名。’豐幹禪師湣其無依,帶回國清寺,交庫房當茶童。因是拾來,名之拾得。

在《楞嚴經》裡,普賢菩薩自述,已曾與恒河沙如來為法王子。

十方諸佛都以普賢為榜樣,教菩薩眾修普賢行。修普賢行必須先悟毗盧性海,然後才能入普賢行門。 佛問圓通,普賢答說:最初本因,但用耳識,隨念分別,能發智慧光明普照群機,得大自在。若于他方,恒沙界外,有一眾生,心中發明普賢行者,我普賢即時乘六牙白象,分身千百,至其發心者面前,與之相見,縱然彼因障深,看不見我,我也會暗中為他摩頂,護持安慰,使他所願成就。

圖中所示是普賢菩薩坐像。

像寬:10cm,高:26.5cm 足徑:17.5cm,重量:約2920g。主尊面相圓潤,高髮髻,頭戴鎏金花冠,寶繒自耳際垂下;柳葉彎眉,雙目低垂;巨耳垂肩,耳飾耳環;鼻樑挺括,端莊肅穆。菩薩身著袈裟,胸前瓔珞珠寶環布;坐像形態溫順,馴服地俯臥於束腰蓮座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