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故事:高老太太的秘密

高老太太有個從不示人的大紅朱漆描龍雕鳳的盒子,一把古舊的銅鎖一直守著這個屬於老太太一個人的秘密。

高老太太年紀很老了,老的連她自己的年齡都記不住了。

雖然她的頭髮已經花白如雪,皮膚枯皺的如老樹的枝幹,但是老人家依然耳聰目明,萬事門清,只是獨獨忘記了自己的年齡。

每每有人問起她的年齡,她總是露出一口雪白的假牙,笑呵呵的說:“十八歲了,剛剛滿十八歲。”於是,今年,明年,後年,老太太一直都是十八歲。

高老太太原本是有名字的。她娘家姓張,在當時那也是朱門繡戶的大戶人家。

而她是張家的長孫女,自然也是不同於那些小門小戶的女兒家隨便取個名字了事。她的名字可是老太爺鄭重其事的取的。因她出生在秋天是丹桂飄香的季節,便喚做:桂秋。

從前的社會講究女子無才便是德,一個大戶人家的小姐自然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終日裡學學刺繡女紅,學是沒得上,

字倒也些許識得幾個。

最讓桂秋痛苦的不是紮耳洞,不是學女紅,而是裹那三寸小金蓮。那時大腳的女子富貴人家自然是不會要,女孩子小小的三寸金蓮才是世人所喜歡的。

母親在她五六歲時便用幾尺白布給她裹住了正在長大的腳。除了大腳趾,其餘四個腳趾都窩到大腳趾下,連同腳掌折斷彎向腳心用白布裹緊,日夜的不放開直到長成彎月型。都說十指連心,

那種痛苦真真是無法用任何語言表達的,一雙金蓮一缸淚呀。

桂秋長到了十八歲,便依了父母之命嫁給了門當戶對的高家。

雖然女婿那時只有十一歲,比她足足小了七歲,但是一日入了夫家的門,便是高家人了。從此再沒有自己的姓名,自然外人眼裡她也就是高張氏了。

因為夫婿年紀尚小自然也是不必圓房,可是禮數也是周全的。該洞房花燭,該喝交杯酒,自然是一樣也不可少。

都還是個孩子的小女婿,對男女之事一無所知,可是就是對桂秋的窄窄尖尖的紅繡鞋好奇的很。拿在手上細細的研究半天,還直說這針線的功夫了得。

這紅色的繡鞋可是桂秋耗費了無數的心思,從選料子配色到一針一線的縫製,把所有少女的希冀與憧憬都繡在了裡面的。

自二日回門後,那雙大紅色的繡鞋便從此不見桂秋穿過。平淡的日子便是這樣日復一日的如靜靜流淌的河水,

緩緩的流過。

眼瞅著這小女婿的身高如竹子般的節節的拔高,沒幾年竟是從一個小小毛頭小子長成了挺拔英俊的少年。

寒來暑往的幾年親密相處下來,兩個人的感情也是日漸深厚。最初是姐弟情深的親情,到後來便也有了男女之間耳熱心跳的思慕之情。

就如院中那兩棵雌雄相依而生的石榴樹。一起櫛風沐雨,向陽而生,枝葉長在一起花朵開在一處,燦爛如明霞,靜默若風景。

春日裡她立在杏花煙雨裡,任片片粉白的花雨落滿身,氤氳了一身的淡淡的清香,張望著那田間歸來的少年郎。

秋日裡,她在棗樹下看那少年拿一支長杆輕輕在枝葉間搖動,叮叮咚咚紅色的果實落滿地,她便是掩不住的咯咯的輕笑。

冬日裡,厚厚的落雪將世界裝裹成琉璃世界,雲白霜清的一片。不能出門便攏了紅紅的炭火,小爐煮水紅泥泡茶。

她便挽了各色的絲線開始為節日準備的針線而忙碌。她靜靜的飛針走線,指尖在絲線與布料間上下翻飛,如蝴蝶穿花,風擺楊柳,竟是忙亂了少年的一雙深情的目光,不覺間已經是看得呆住了。

婆母倒是喜歡這雙小兒女的心意相通,畢竟是不同與那些心意狹窄的婆婆,竟是要轄制著兒媳。看著兒子說話間的長大,便主張了給他們正式的圓房,做了實至名歸的夫妻。

在紅燭高燒的燭光中,依偎在這個陪伴了幾載看著長大的亦親亦愛的丈夫,她羞澀的笑了,把頭深深的埋進他的臂彎。從此後,這一生的幸福榮辱皆交付與這少年,水乳☆禁☆交融再不會分開。

次日,就著井沿打上來的水,她梳洗著自己長長的烏髮,把它挽做婦人髻。從此便是一生的為了兒女丈夫的辛勞。

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也恰逢戰亂,為了生計變賣了幾十畝的良田。後來公婆因病也相繼去世,為了給他們看病更是變賣了幾進幾出的房產。便也只剩了這賴以棲身的三間青磚的房子,一處四方的院子。

這樣的生活她也是隨遇而安的喜歡。看著小兒女在院中嬉戲,她在那庇蔭了大半個院子的棗樹下紡紗,與那嚶嚶嗡嗡采花蜜的蜜蜂合了一曲協奏,自然也是一番歲月靜好。

日子在緩緩流淌,而她也從高張氏變成了老大,老二,一直到老八的娘親。

十幾年的光景,夜裡數著一個個的小黑色腦袋,看他們靜靜安睡著的小臉,是她最開心的事。

深夜,如豆的燈火下她恬靜的縫補小兒女們磨破了的衣服鞋襪。披星戴月的淩晨她蹣跚著小腳一圈圈的在磨坊裡推出一家十口的一日三餐。雖然,她曾經有過的養優處尊,但是生活的歷練讓她學會了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她不識字卻識大體懂大道理。她一直教育她的孩子從小都要善良,要知禮,要誠信,要食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孩子們也是頗讓人欣慰,兒子是十裡八鄉的第一位大學生。唯一的兒子雖然遠離,但是她卻願意成全這小鳥雀變身金鳳凰的涅槃。

七個女兒裡就有三個做了老師,其他的也都是各顯神通,離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都在城市裡安家,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無知無覺中歲月的霜花就染了烏髮,小鳥雀兒們離了舊巢,只剩了一對相濡以沫的老來伴一起看盡夕陽紅。

終究還是怕鄉下的生活不方便,兒女們便出錢在城市裡買了一處簡靜的小院落,讓尚未婚嫁的小八陪伴左右。

一切都還是最好的開始,陽光燦爛,和風煦煦,月色清白,生活沁透了滿滿的詩意。

卻不想高老爺子居然查出了癌症,胃癌晚期。雖然兒女們極力的掩蓋事實怕她無法承受,但是聰敏的老太太早已洞悉所有的心意。她只當一切都一無所知,配合著兒女們演繹著老伴最後的幸福時光。

高老爺子彌留之際緊緊拉著她的手:“老婆子,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了你。可是,我卻不能一直陪你到老了。孩子們都是孝順的好孩子,他們一定會好好的侍奉你終老。只是,我好想再回到我們新婚的那夜,你穿著大紅的嫁衣,一雙大紅色的繡鞋,安靜的坐在燭光裡,真美呀。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娶你為妻…”

握著已經枯若孤木的那雙手,她說不出一句話,只有微笑著點頭:若有來生我一定等你,還穿著那雙紅色的繡花鞋。

生活還在繼續,原本的三世同堂變成了四世同堂。兒女們還有兒女們的兒女都尊重老太太的端甯,大氣,尊她為這個大家族的福星與壽星。

確實,她人雖瘦弱,走起路來小腳巍巍,卻幾乎不生病。一雙幹慣了活計的手,溫暖寬厚,只要她在堂中坐著,孩子們便喜歡繞膝承歡,聽太姥姥講那久遠到不知是何年的古老故事。

獨處時,她時常會拿出那朱漆的盒子輕輕的摩挲,眼裡綻放著只有青春才有的光芒。依稀是那年的燭光,那年的喜色,那年的伊人。

終於,一日的清晨小女兒推門來叫母親吃飯。卻發現老太太已經穿戴整齊,駕鶴西去多時了。

她的小腳上穿著一雙大紅緞面繡了一雙鴛鴦遊戲在蓮葉間的圖案,栩栩如生的仿佛那一雙鴛鴦要破水而出,雙雙歸去。

那朱漆的盒子也是打開的,空空如也……

圖片來自網路

就如院中那兩棵雌雄相依而生的石榴樹。一起櫛風沐雨,向陽而生,枝葉長在一起花朵開在一處,燦爛如明霞,靜默若風景。

春日裡她立在杏花煙雨裡,任片片粉白的花雨落滿身,氤氳了一身的淡淡的清香,張望著那田間歸來的少年郎。

秋日裡,她在棗樹下看那少年拿一支長杆輕輕在枝葉間搖動,叮叮咚咚紅色的果實落滿地,她便是掩不住的咯咯的輕笑。

冬日裡,厚厚的落雪將世界裝裹成琉璃世界,雲白霜清的一片。不能出門便攏了紅紅的炭火,小爐煮水紅泥泡茶。

她便挽了各色的絲線開始為節日準備的針線而忙碌。她靜靜的飛針走線,指尖在絲線與布料間上下翻飛,如蝴蝶穿花,風擺楊柳,竟是忙亂了少年的一雙深情的目光,不覺間已經是看得呆住了。

婆母倒是喜歡這雙小兒女的心意相通,畢竟是不同與那些心意狹窄的婆婆,竟是要轄制著兒媳。看著兒子說話間的長大,便主張了給他們正式的圓房,做了實至名歸的夫妻。

在紅燭高燒的燭光中,依偎在這個陪伴了幾載看著長大的亦親亦愛的丈夫,她羞澀的笑了,把頭深深的埋進他的臂彎。從此後,這一生的幸福榮辱皆交付與這少年,水乳☆禁☆交融再不會分開。

次日,就著井沿打上來的水,她梳洗著自己長長的烏髮,把它挽做婦人髻。從此便是一生的為了兒女丈夫的辛勞。

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也恰逢戰亂,為了生計變賣了幾十畝的良田。後來公婆因病也相繼去世,為了給他們看病更是變賣了幾進幾出的房產。便也只剩了這賴以棲身的三間青磚的房子,一處四方的院子。

這樣的生活她也是隨遇而安的喜歡。看著小兒女在院中嬉戲,她在那庇蔭了大半個院子的棗樹下紡紗,與那嚶嚶嗡嗡采花蜜的蜜蜂合了一曲協奏,自然也是一番歲月靜好。

日子在緩緩流淌,而她也從高張氏變成了老大,老二,一直到老八的娘親。

十幾年的光景,夜裡數著一個個的小黑色腦袋,看他們靜靜安睡著的小臉,是她最開心的事。

深夜,如豆的燈火下她恬靜的縫補小兒女們磨破了的衣服鞋襪。披星戴月的淩晨她蹣跚著小腳一圈圈的在磨坊裡推出一家十口的一日三餐。雖然,她曾經有過的養優處尊,但是生活的歷練讓她學會了苦中作樂,知足常樂。

她不識字卻識大體懂大道理。她一直教育她的孩子從小都要善良,要知禮,要誠信,要食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孩子們也是頗讓人欣慰,兒子是十裡八鄉的第一位大學生。唯一的兒子雖然遠離,但是她卻願意成全這小鳥雀變身金鳳凰的涅槃。

七個女兒裡就有三個做了老師,其他的也都是各顯神通,離開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村,都在城市裡安家,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無知無覺中歲月的霜花就染了烏髮,小鳥雀兒們離了舊巢,只剩了一對相濡以沫的老來伴一起看盡夕陽紅。

終究還是怕鄉下的生活不方便,兒女們便出錢在城市裡買了一處簡靜的小院落,讓尚未婚嫁的小八陪伴左右。

一切都還是最好的開始,陽光燦爛,和風煦煦,月色清白,生活沁透了滿滿的詩意。

卻不想高老爺子居然查出了癌症,胃癌晚期。雖然兒女們極力的掩蓋事實怕她無法承受,但是聰敏的老太太早已洞悉所有的心意。她只當一切都一無所知,配合著兒女們演繹著老伴最後的幸福時光。

高老爺子彌留之際緊緊拉著她的手:“老婆子,我這一生最幸福的事就是遇到了你。可是,我卻不能一直陪你到老了。孩子們都是孝順的好孩子,他們一定會好好的侍奉你終老。只是,我好想再回到我們新婚的那夜,你穿著大紅的嫁衣,一雙大紅色的繡鞋,安靜的坐在燭光裡,真美呀。如果有來生,我還要娶你為妻…”

握著已經枯若孤木的那雙手,她說不出一句話,只有微笑著點頭:若有來生我一定等你,還穿著那雙紅色的繡花鞋。

生活還在繼續,原本的三世同堂變成了四世同堂。兒女們還有兒女們的兒女都尊重老太太的端甯,大氣,尊她為這個大家族的福星與壽星。

確實,她人雖瘦弱,走起路來小腳巍巍,卻幾乎不生病。一雙幹慣了活計的手,溫暖寬厚,只要她在堂中坐著,孩子們便喜歡繞膝承歡,聽太姥姥講那久遠到不知是何年的古老故事。

獨處時,她時常會拿出那朱漆的盒子輕輕的摩挲,眼裡綻放著只有青春才有的光芒。依稀是那年的燭光,那年的喜色,那年的伊人。

終於,一日的清晨小女兒推門來叫母親吃飯。卻發現老太太已經穿戴整齊,駕鶴西去多時了。

她的小腳上穿著一雙大紅緞面繡了一雙鴛鴦遊戲在蓮葉間的圖案,栩栩如生的仿佛那一雙鴛鴦要破水而出,雙雙歸去。

那朱漆的盒子也是打開的,空空如也……

圖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