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內蒙古歷史上的今天」2010年6月25日,烏拉特民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烏拉特民歌作為蒙古民族的地方民歌,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主要流行於內蒙古的烏拉特前、中、後三個旗和包頭市西部的蒙古族居住區。

2010年6月25日,烏拉特民歌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烏拉特民歌有長、短調之分,以長調民歌為主,歌曲高亢嘹亮,熱情洋溢,節奏緩慢,抒情味濃,在內容、唱腔、風格方面與其他蒙古民歌截然不同,完整地保留著古老烏拉特原生態民歌獨特的風韻。現在廣泛傳唱的《鴻雁》,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長調民歌(詩歌)在酒席場合很受尊重,如婚禮、祝壽、過節等酒席上什麼時候唱什麼歌都有很嚴格的規定,開頭歌曲《三福》長調,五組輪回,一組三首,每首歌曲後面加唱“襯歌”,延續整體歌曲的完整性,結尾歌曲《阿拉騰杭蓋》詩歌,這也是原汁原味的烏拉特民歌最具代表性的特徵。

2009年6月,烏拉特民歌入選自治區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5月23日,烏拉特民歌經國務院批准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烏拉特長調民歌至今深深熔鑄在民間百姓的生活之中,成為烏拉特民間大小酒席場合的規矩和特定模式。挖掘、傳承烏拉特原生態民歌,對研究烏拉特歷史文化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 作者:王占義 王文軒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編輯:劉玉涵

本期主編:劉玉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