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生都想加入中國國籍的美國記者,她曾寫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好的戰地報導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位元震驚中外的名記者,她的名字叫史沫特萊,和白求恩一樣,一直為大家所熟悉的,她是一位一生致力於加入中國國籍的美國記者,她所寫的《中國的戰歌》一書,

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好的戰地報導。

從一九二九年初,這個美國勞動人民的女兒作為《法蘭克福日報》記者踏上中國國土開始,直到一九五零年與世長辭,她一直獻身於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和中國人民跳動著同一脈搏。

史沫特萊在她的著作裡這樣寫著;“我一直忘掉了我並不是一個中國人"。

史沫特萊到達中國後不久,就深深地捲入了中國的社會政治運動。三十年代,在國民黨和帝國主義特務的監視和跟蹤下,她協助宋慶齡成立中國保衛人權同盟;她衝破國民黨的新聞封鎖,為外國報刊撰文報導江西蘇區的革命鬥爭;她在現場報導著名的西安事變。

一九三七年初,她在廷安見到了朱德總司令。儘管她早就聽說過朱總司令是一位“單純、親切、平易近人的人,但在親身見到朱總司令之後,他豐常感人的個性仍然深深地吸引住她。當她提出為他寫傳記,並要求他介紹他的生平的時候,朱總司令驚訝地問道,“為什麼呢?"史沫特萊回答說:“因為你是一個農民。

中國人十個有八個是農民·而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人向全世界談到自己的經歷,如果你把身世都告訴了我,也就是中國農民第一次開口了。"

一九三八年十月武漢淪陷,她以英國《曼徹斯特衛報》記者身份,隨新四軍轉戰華中和華東,寫過許多著名的通訊,後來在美國出版了《中國的戰歌》一書,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好的戰地報導。一九四九年二月,

在美國反共的麥卡錫主義的狂暴裡,史沫特萊蒙受了不白之冤一美國陸軍當局宣佈她是“蘇聯間諜"。她不得不和猖獗一時的麥卡錫主義進行堅決鬥爭,終於迫使陸軍當局撤銷了對她的誣陷。

一九四九年十月,她從廣播裡收聽到新中國成立的消息,

激動萬分。由於當時的美國政府不可能給她到中國來的護照,史沫特萊決定取道歐洲來華。一九四九年深秋,在反共的狂熱席捲美國的時候,她悄然離開自己的祖國,來到英國。這時,她患著嚴重的胃病,身體很弱,且為《偉大的道路》一書編訂,暫時耽擱了。誰知,就是這麼一耽擱,最後結果令人扼腕痛惜。

一九五0年3月以後, 她的健康情況日益惡化,靠牛奶維持生命,醫生通知她不得不進行手術了,但她仍不肯中斷《偉大的道路》一書的修訂工作。她和她的朋友說:“如果手術成功了,我將立即到中國去,和中國同志一起戰鬥。”不過,她好象已預感到死亡的威脅,又補充一句,“如果手術失敗,這就是永別了。"一九五0年五月六日,史沫特萊在牛津因胃癌手術不治逝世,她的遺囑是把骨灰埋在中國,遺物交給朱總司令處理。

史誄特萊加入中國國籍的願望沒有能夠實現。遵照她的遺囑,一九五一年五月六日史沫特萊逝世一周年的時候,她的骨灰在北京安紈走進八寶山烈士公墓,人們可以在陵園西側看到史沫特萊墓的立著的一塊大理石的墓碑,碑上鐫刻著朱德同志親筆書寫的金色的題以“中國人民之友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女士之墓"。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一九六0年在北京接見闊別二十年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斯諾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向史沫特萊和羅斯福表示深切悼念。

魯迅說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中國人民敬愛的朱德同志和他的傳記作者史沫特萊的英名,將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

一九五0年3月以後, 她的健康情況日益惡化,靠牛奶維持生命,醫生通知她不得不進行手術了,但她仍不肯中斷《偉大的道路》一書的修訂工作。她和她的朋友說:“如果手術成功了,我將立即到中國去,和中國同志一起戰鬥。”不過,她好象已預感到死亡的威脅,又補充一句,“如果手術失敗,這就是永別了。"一九五0年五月六日,史沫特萊在牛津因胃癌手術不治逝世,她的遺囑是把骨灰埋在中國,遺物交給朱總司令處理。

史誄特萊加入中國國籍的願望沒有能夠實現。遵照她的遺囑,一九五一年五月六日史沫特萊逝世一周年的時候,她的骨灰在北京安紈走進八寶山烈士公墓,人們可以在陵園西側看到史沫特萊墓的立著的一塊大理石的墓碑,碑上鐫刻著朱德同志親筆書寫的金色的題以“中國人民之友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女士之墓"。敬愛的周恩來總理一九六0年在北京接見闊別二十年的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斯諾時,他的第一句話就是向史沫特萊和羅斯福表示深切悼念。

魯迅說過:“死者倘不埋在活人的心中,那就真的死掉了。”中國人民敬愛的朱德同志和他的傳記作者史沫特萊的英名,將永遠銘刻在中國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