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幫大佬杜月笙晚年窮困潦倒,卻燒掉幾十億欠條,告誡子女不要去討債

杜月笙

杜月笙晚年的時候,移居香港,窮困潦倒,只能靠賣房子維持生計。

臨死前,杜月笙只剩下10萬現金,作為遺產分給了家人。然而,他一把火燒掉了價值幾十億的欠條,告訴子女們,不要去討債!

左起杜月笙、張嘯林、黃金榮

民國時期的大上海,曾經出現三位大流氓,黃金榮、杜月笙、張嘯林。但是,從人品上來說,

杜月笙最值得上海市民誇讚!

據說,民國時期的上海的法商水電公司克扣職工,月薪只給8至10元。1929年,法租界水電廠工人罷工,垃圾工、碼頭工也都響應。法國人不得不請杜月笙出面說合。杜初時不肯,直到上海市長吳鐵城邀請,他才打電話給法租界當局頭目,提出“所有人薪金一律要加一倍”的要求。經一番討價還價,最後敲定加薪75%,但罷工期間工人的工資不發。杜月笙隨後承諾,

罷工期間工資法商不給,就由他包了。當大家對他表示感激時,杜月笙說:“我祝賀你們的勝利,也是中國人的勝利。”

杜月笙與孟小冬

1929年,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涉足上海金融業,躋身上流社會,成為經濟巨頭,控制全國尤其是上海的金融命脈 。

1931年開始,

杜月笙全面插足上海的工商業,在自己銀行家的頭銜上又摞上頂實業家的帽子,包括打進狀元實業家張謇和他三哥創辦的大達輪船公司,以及榮氏兄弟的麵粉廠,並將上海市商會納入了杜月笙的影響力範圍內。他還深入報界,掌握輿論動向,結交上海兩大報紙《申報》的史量才和《新聞報》的汪伯奇,籠絡編輯和記者,以便壓下驚天動地的新聞或無中生有掀起大浪。

由此,

杜月笙的地位一步步高升,掌握的實際權力也越來越高,聚斂的財富也非常人可比擬,他的豪車開出去,大家看到車牌號7777就知道他來了,員警看到都會立馬敬禮。

當時的上海,普通上海市民人均年收入低於100大洋,杜公館的開支是上海市民的2萬倍。換算到如今的情況,算上海公民人均年收入10萬,翻個2萬倍,那杜月笙公館每年的開支擱現在就是20億。如此龐大的一個數字,可見杜月笙那時候在上海是多麼的有錢。

如果僅這樣,最多就是一個商業巨頭的發家史,而杜月笙還進軍左右政局,運輸武器發起募捐支援中國抗日戰爭,支援蔣介石……

杜月笙

1949年 ,杜月笙去了香港,租住在堅尼地台18號底層 。

1949年後,杜月笙想去法國,希望蔣介石給他辦護照。老蔣說,護照可以辦,先交十五萬美元手續費,但是杜月笙根不能拿不出這些錢。

其實,杜月笙到香港後,花銷很大,又遭遇了錢幣貶值,用窮困潦倒形容他也不過分,因為家中人口比較多,最後只能靠賣房子度日。

那麼,他的錢都去哪了呢?杜月笙晚年,拿出多年來別人寫給他的各種欠條,全部予以燒毀,並告誡後人不得追討餘債,其中光是王新衡就欠了杜月笙五百根金條,還算是少的。

杜月笙去世時,只留下了十萬現金,每個老婆各拿一萬,兒子一萬,未嫁的女兒六千,已經出嫁的四千。據其女杜美如說,杜月笙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希望了,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杜月笙臨終前,還對子女說,不要去討債!

老蔣說,護照可以辦,先交十五萬美元手續費,但是杜月笙根不能拿不出這些錢。

其實,杜月笙到香港後,花銷很大,又遭遇了錢幣貶值,用窮困潦倒形容他也不過分,因為家中人口比較多,最後只能靠賣房子度日。

那麼,他的錢都去哪了呢?杜月笙晚年,拿出多年來別人寫給他的各種欠條,全部予以燒毀,並告誡後人不得追討餘債,其中光是王新衡就欠了杜月笙五百根金條,還算是少的。

杜月笙去世時,只留下了十萬現金,每個老婆各拿一萬,兒子一萬,未嫁的女兒六千,已經出嫁的四千。據其女杜美如說,杜月笙去世前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沒希望了,你們還有希望,中國還有希望。”

杜月笙臨終前,還對子女說,不要去討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