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關注」高考志願這麼填才靠譜!我省這位特級教師的填報方法正在全國推廣

遼報君說

號外!號外!號外!

2017年高考填報志願正在接近尾聲,留給考生和家長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近日,獨家刊發了一篇我省特級教師崔慧娟撰寫的志願填報指導文章。填報志願時學生難在哪?家長最愁啥?她可是一清二楚。

這位特級教師的志願填報方法正在全國推廣,咱遼寧考生和家長不看可就虧大了!

志願填報正接近尾聲

留給考生和家長的時間不多了

遼寧高考考生

你們的志願填好了嗎?

俗話說,“七分考,三分報”

其實高考只是“預賽”

報志願才是“決賽”

面對如此重大的抉擇

容不得半點馬虎

可每年這個時候

都有考生和家長因為疏忽大意

留下難以彌補的遺憾

今天,遼報君給大家請來一位

名副其實的專家

崔慧娟

崔老師是遼寧省特級教師

有著多年指導畢業生填報志願經驗

填報志願時學生難在哪?家長最愁啥?

她可是一清二楚

這不,中國最具權威的教育新聞媒體

就專門邀請她給大家支幾招

崔老師的填報方法正在全國推廣

咱遼寧考生和家長千萬別錯過

不要重考試、輕志願填報,否則高分也白考

每年都會有高分考生因為志願填報不合理,導致錄取不理想,不得不高分低就,甚至無奈地複讀。當然,也有家長能夠運籌帷幄,在考分差強人意的情況下,因為志願報得好使孩子的高考之路事半功倍。

由此可見,高考不僅要考得好,志願還要報得好,即使沒考好也要報得好。因為,考多少分代表了考生的實力,報志願與錄取這兩項工作就是讓考生的實力與大學的實力相匹配。

從一定意義上講,志願報不好即使高分也“白考”!

科學填報志願等於無形中“多考”二三十分

要知道,同一分數可以上不同的大學和專業,報志願難就難在你有很多種選擇。當然,同一大學的同一專業可以錄取不同的分數。

高考錄取時,一般情況下,同一所大學錄取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分差一般也在30分左右,排除熱門與冷門專業的分差,即使是同一專業錄取分差常常也在20分左右。

對於同一個考生,在高考分數既定的情況下,能夠報考哪些大學、最終被哪所大學錄取,還是有很大彈性的。雞頭鳳尾之間的距離,可上可下的彈性空間,至少也有二三十分。也就是說,同一大學、同一專業的同班同學錄取分高低相差二三十分。

這就是考生和家長之所以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氣研究高考志願的價值所在。換句話說,志願報得好等於多加二三十分。如此說來,考生和家長在報志願的關鍵時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一般來說,志願報得是否成功,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示來表達:

志願報得好=專業好+學校好+地域好+就業好

如果時至今日,你的志願表上還是一片空白,沒一點眉目的話,此時就刻不容緩了,決賽衝刺的時刻到了,考生和家長都要抓緊啊!

在這裡給考生和家長建議以下“四個優先原則”,僅供參考。

職業優先原則

適合職業理想明確的考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職業理想非常明確的考生。例如就是想當老師、醫生、會計、軟體設計師等,那麼,報志願就應該從這一職業出發。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職業理想是中學英語老師,那麼:

第一步,找出與這個職業直接對口的專業,即英語專業。

第二步,找出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學校太多了,怎麼取捨?

首先是用分數取捨,即重點關注自己的高考分數有可能達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學,除此之外,與自己分數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學校就可以不予考慮了。

其次是分類取捨,開設英語專業的大學很多,類別有師範大學、外國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請按照哪類大學畢業後更容易當上中學老師進行排序取捨。

如果考分足夠高,直接報考提前錄取批次的教育部所屬的師範大學的免費師範生,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這樣,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做中學老師了(具體見各招生大學的免費師範生招生簡章及各省與考生簽訂的具體協議)。

或者,分數能上“985”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就選你最喜歡的大學,報考與中學課程相關的專業,再努力考過教師資格證書,提高做教師的綜合素質,畢業後也可以通過應聘的管道當老師。現在,很多名牌中學也開始面向“985”等名校招聘優秀畢業生,但非師範名校畢業生當中小學老師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你分數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屬大學,甚至是二本的學校,建議你報師範類,這樣,離教師這個行業會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你所喜歡的未來就業或讀書的城市。

第四步,通過優選,進行排列組合。職業——專業——學校——地域,或者職業——專業——地域——學校。最後,按照高考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每個學校第二、三、四等其他專業的順序填表即可。

專業優先原則

最適合以下兩類學生

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歡數學、物理、外語、經濟、電腦等,那麼,報志願時就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出發,在分數有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進行排列組合。如:專業——學校——地域——職業,再根據孩子其他方面的個人喜好進行優選。最後,按照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順序和專業順序即可。

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

如果你的分數只是能考取一般應用型大學,特別是民辦學院或者高職(專科),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二,選擇技能性強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你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靠的就是這專業一技之長了。

學校優先原則

最適合專業特長不明顯的學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專業特長不明顯,什麼專業都好、或什麼專業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實這樣的學生是大多數。

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總分能上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報志願時就要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因為,社會上用人單位對畢業學校的評價實際是有等級標準的,在招聘時經常會有單位對畢業學校有硬性要求,越是人人都嚮往的單位越是如此。

成績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這樣的考生,什麼學科成績都不突出,沒有最強的也沒有最差的,往往什麼專業都可以,那就把學校放在首位吧。

總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輩子也無法改變,因此需要倍加重視。當學校與專業不可兼得時,如果能上名校,專業可不必太糾結。因為,學什麼不一定就做什麼,即專業與職業並非一一對應。另外,你打算本科畢業就工作嗎?這一切,上大學和工作後都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地域優先原則

在職業、專業等方面無特殊要求

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將來的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難怪莘莘學子對自己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都有驚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非省會城市的廈門、青島等,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所以,越是熱點的地方,同類專業和學校錄取的分數就越高。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顧、都能滿意的考生是幸運的,但畢竟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時滿足的。那麼,究竟該怎樣取捨呢?還請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參考“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排序組合。

報志願吧,考生!高考成績只是預賽結果,而報志願才是決賽,決定你能上哪所大學。看完崔老師的文章後,正在填報志願的考生和家長們是不是豁然開朗了?

對於同一個考生,在高考分數既定的情況下,能夠報考哪些大學、最終被哪所大學錄取,還是有很大彈性的。雞頭鳳尾之間的距離,可上可下的彈性空間,至少也有二三十分。也就是說,同一大學、同一專業的同班同學錄取分高低相差二三十分。

這就是考生和家長之所以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氣研究高考志願的價值所在。換句話說,志願報得好等於多加二三十分。如此說來,考生和家長在報志願的關鍵時刻,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一般來說,志願報得是否成功,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公示來表達:

志願報得好=專業好+學校好+地域好+就業好

如果時至今日,你的志願表上還是一片空白,沒一點眉目的話,此時就刻不容緩了,決賽衝刺的時刻到了,考生和家長都要抓緊啊!

在這裡給考生和家長建議以下“四個優先原則”,僅供參考。

職業優先原則

適合職業理想明確的考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職業理想非常明確的考生。例如就是想當老師、醫生、會計、軟體設計師等,那麼,報志願就應該從這一職業出發。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的職業理想是中學英語老師,那麼:

第一步,找出與這個職業直接對口的專業,即英語專業。

第二步,找出開設這個專業的學校。學校太多了,怎麼取捨?

首先是用分數取捨,即重點關注自己的高考分數有可能達到的院校,包括那些可上可下的大學,除此之外,與自己分數不匹配的更高或更低的學校就可以不予考慮了。

其次是分類取捨,開設英語專業的大學很多,類別有師範大學、外國語大學、綜合性大學等,請按照哪類大學畢業後更容易當上中學老師進行排序取捨。

如果考分足夠高,直接報考提前錄取批次的教育部所屬的師範大學的免費師範生,包括北京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這樣,本科畢業後就直接分配回生源所在地做中學老師了(具體見各招生大學的免費師範生招生簡章及各省與考生簽訂的具體協議)。

或者,分數能上“985”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就選你最喜歡的大學,報考與中學課程相關的專業,再努力考過教師資格證書,提高做教師的綜合素質,畢業後也可以通過應聘的管道當老師。現在,很多名牌中學也開始面向“985”等名校招聘優秀畢業生,但非師範名校畢業生當中小學老師的競爭也是非常激烈的。

如果你分數一般,只能上一本的省屬大學,甚至是二本的學校,建議你報師範類,這樣,離教師這個行業會更近些。

第三步,找出你所喜歡的未來就業或讀書的城市。

第四步,通過優選,進行排列組合。職業——專業——學校——地域,或者職業——專業——地域——學校。最後,按照高考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的順序和每個學校第二、三、四等其他專業的順序填表即可。

專業優先原則

最適合以下兩類學生

專業特長明顯的考生

例如,就是喜歡數學、物理、外語、經濟、電腦等,那麼,報志願時就要從這些學科相關的專業出發,在分數有可能達到的範圍內進行排列組合。如:專業——學校——地域——職業,再根據孩子其他方面的個人喜好進行優選。最後,按照志願表的要求排列出學校順序和專業順序即可。

高考分數較低的考生

如果你的分數只是能考取一般應用型大學,特別是民辦學院或者高職(專科),那麼專業就比什麼都重要了。第一,一定要選擇自己喜歡的;第二,選擇技能性強的,最好不選擇沒有門檻的專業。也就是說,當你畢業後求職找工作時,你的學校沒有競爭優勢,靠的就是這專業一技之長了。

學校優先原則

最適合專業特長不明顯的學生

此原則最適合那些專業特長不明顯,什麼專業都好、或什麼專業都不太好的考生,其實這樣的學生是大多數。

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的考生

如果孩子的成績優秀、沒有弱科,總分能上名牌大學的話,那麼報志願時就要遵循學校優先原則。因為,社會上用人單位對畢業學校的評價實際是有等級標準的,在招聘時經常會有單位對畢業學校有硬性要求,越是人人都嚮往的單位越是如此。

成績中上,各科均衡的考生

這樣的考生,什麼學科成績都不突出,沒有最強的也沒有最差的,往往什麼專業都可以,那就把學校放在首位吧。

總之,本科是你的第一出身,一輩子也無法改變,因此需要倍加重視。當學校與專業不可兼得時,如果能上名校,專業可不必太糾結。因為,學什麼不一定就做什麼,即專業與職業並非一一對應。另外,你打算本科畢業就工作嗎?這一切,上大學和工作後都還存在很大的變數。

地域優先原則

在職業、專業等方面無特殊要求

在哪裡上大學真的很重要!無論是文化底蘊、經濟活力、政治視野、同學人脈,還是將來的就業機會,大學四年絕對會影響你的一生。難怪莘莘學子對自己理想大學的所在地都有驚人相似的排序,首先是北、上、廣、深等國際大都市;其次是直轄市、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以及非省會城市的廈門、青島等,還有西北、西南、東北地區的中心城市;三是不發達的地區的省會城市及沿海地區的非省會城市;最後才是不發達地區的非省會城市。

所以,越是熱點的地方,同類專業和學校錄取的分數就越高。因此報志願時,專業、學校和地域三者都能兼顧、都能滿意的考生是幸運的,但畢竟也是少數。對於大多數考生而言,三者是不能同時滿足的。那麼,究竟該怎樣取捨呢?還請從自己的實際出發,參考“四個優先原則”進行排序組合。

報志願吧,考生!高考成績只是預賽結果,而報志願才是決賽,決定你能上哪所大學。看完崔老師的文章後,正在填報志願的考生和家長們是不是豁然開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