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隱藏在南京路步行街背後的美味,你知道多少?

現在說起上海最時髦的馬路,你會想到哪條?

也許是大堆品牌旗艦店紮堆的淮海路,

也許是高端商場林立的南京西路……身為魔都土著的囡囡們,大概很少有人會覺得是南京東路吧。

問及原因,十有八九會覺得,那是遊客來上海才會去的地方。雖然也有商場、也有美食,但總覺得沒那麼好逛好吃,針對遊客的“套路”更多一點。

最近,作為南京東路起始之處的第一百貨關門整修,稍稍引發了一陣懷舊,但你不妨問下自己,上一次逛第一百貨,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南京東路,好像不再是上海人的驕傲了。

以前可不是這樣。

局座的外婆,以前就住在步行街後面的小弄堂裡。記得小時候家裡吃好晚飯,外婆總會牽起局座的小手說:“走!切好夜飯,阿拉到步行街去兜一圈。”

小孩子喜歡熱鬧,

看著五光十色的霓虹燈,聽著此起彼伏的吆喝,就覺得很開心了。再加上那會兒從外地來上海的親戚朋友們,總會在這裡驚歎不已,流連忘返,局座心裡就覺得,步行街可真是厲害。

如今再去南京東路,局座極少是去逛商場shopping,更多是去拜那幾家“老碼頭”的——躲得過大排長龍的新雅網紅青團,中秋時候的鮮肉月餅總要到泰康食品買一隻吧?逢年過節,不去邵萬生第一食品買點南貨充實年夜飯餐桌,

也得到沈大成買點糕點孝敬老人吧?燕雲樓的片皮鴨、洪長興的羊肉當然也很有名,但局座吃得更多的是雲南路的門店。

再然後?好像就沒有了吧……南京東路,還能有什麼好吃的?

直到局座有幾年在那附近上班,才算吃透了南京東路。

把步行街上這些熠熠生輝的招牌吃了個底朝天之後,不安分的味蕾終於伸向那些隱藏在五光十色背後的小弄堂、小街道裡。你可別說,如果沒有經人推薦或者做足功課,確實是很難發現這些店的,雖然他們離步行街僅一步之遙。

正好趕上局裡某探員追著問局座,他父母從外地來上海,會去逛南京東路和外灘,要去吃哪些美食?局座思忖再三,回憶了自己多年的“吃曆”,

一下子給他列了個那附近二十多家餐廳的清單。

探員面有難色:這,也太多了吧……

也是,二十多家範圍是在太大了,局座忍痛割愛,刪了又刪之後,還剩近十家。反正有兩年沒去過了,也不知人家的水準退步了沒,幫人幫到底,局座就乾脆帶上這位探員,先去吃一遍,完成了這篇南京東路隱藏美食指南。

哪能港呢……進度條又長又高能,勸你們先轉出去報復下社會,再慢慢看好了。

南京東路附近小馬路小巷子很多,為了讓大家找美食更方便,這次直接先上地圖,方便大家收藏本篇後按圖索驥。

接下來,就跟著我局的腳步,在走一遍這幾家隱藏美食吧~

第一食品商店和上海帳子公司中間有條小得不行的馬路,不留心的話,走過了也就走過了。

實際上,這段位於第一食品商店後門的天津路與廣西北路交界處,簡直是小吃一條街,光是這片區域局座想推薦的店不下十家,最常被局座“寵信”的是這三家。

從廣西北路天津路交叉口向右轉,就來到了第一家隱藏小店。局座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被朋友拉著來的,抬頭看到招牌就脫口而出——“菜菜小籠”。一邊講一邊心裡犯嘀咕,門面很不起眼也就罷了,這小籠裡包著菜,能好吃嗎?

這時候朋友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了,“人家這是萊(lai)萊小籠啊,文盲,哈哈哈哈”。哼,別說局座是文盲,但這招牌的“萊”和“菜”看起來確實很像啊……總之就是這麼被嘲笑著拉進店了。

推門進去又是另一副光景,小小的店內吃客絡繹不絕,店內乾淨明亮,二層小樓,桌面整潔,地板乾淨。

二層居然還有透明式的廚房設計。透過玻璃看到廚房也是整潔乾淨,井井有條的,才算放心了。裡頭包小籠的阿姨們手法熟練,從擀皮到包餡一氣呵成,沒有絲毫猶豫,專業。

局座點單

蟹粉小籠 29元

全家福小籠 22元

蟹粉蝦仁大餛飩 34元

蟹粉菜泡飯 38元

雙檔粉絲湯 18元

合計:141元

蟹粉小籠 ▼

雖說現在不是吃蟹粉的最佳時節,但局座每次來,仍然執著地必點蟹粉小籠。小籠皮薄透亮,柔韌的皮把汁水全部包裹住,咬開一小口,蟹粉的香氣撲鼻而來,湯汁泛著油光,吸一口,口中滿滿蟹粉鮮美味。餡裡的的蟹粉料也很足,蟹黃、蟹腿肉看的一清二楚,再蘸一蘸薑絲醋,鮮裡更加了一分甜味,讓人欲罷不能。

全家福小籠 ▼

全家福小籠裡有兩個蟹黃小籠、兩個蝦仁小籠和四個鮮肉小籠,是選擇困難症者們的解藥。每個小籠都很飽滿 ,豬肉新鮮緊致不鬆散,等小籠稍稍涼一點的時候,局座直接一口送進嘴裡,湯汁在口中爆開,就一個字“爽”。

蟹粉蝦仁餛飩 ▼

這裡的大餛飩也絲毫不輸給小籠,局座第一次吃這個蟹粉蝦仁餛飩的時候,簡直被驚豔到,餛飩竟然吃到爆汁,蟹粉蝦仁豬肉的口感一層又一層,又完美結合在一起。蟹粉鮮美,蝦仁Q彈,實打實的餡料,分量足,八個大餛飩一齊下肚,哎喲,肚子留給小籠的空間都不多了。

蟹粉菜泡飯 ▼

沒錯,還是蟹粉,誰叫這裡的蟹粉如此美味呢。菜泡飯剛上桌的時候還“撲哧撲哧”翻騰著,砂鍋很好保留了溫度,用調羹舀一勺,蟹黃就出現在了眼前,可見用料十足,米被煮得微爛但沒有鬆散,還是保持了一粒粒的飽滿口感,最特別的是泡飯裡居然加了雪菜,蟹粉鮮米道更是被吊了出來。(局座溫馨提示:泡飯儘量趁熱吃,不然就要漲開來了。)

雙檔粉絲湯 ▼

三個人點一碗餛飩、兩份小籠加一碗菜泡飯,實際上已經吃得撐進撐出了。但是同行探員對雙檔情有獨鍾,“哪能意思?吃小籠就要配雙檔吃,儂懂伐啦?”

好好好,你的執念贏了。也許是局座實在太飽了,又或者在各類蟹粉料理的光環下,雙檔顯得普通了不少,但仍然是有著中上水準的。店家說百葉包的餡是由薺菜和青菜組合而成,咬開確實有薺菜的香氣,餡料分佈均勻,百葉皮薄裹了幾層,不過分厚,煮完也沒破沒爛,麵筋塞肉的個頭也挺大,還有一筷子龍口粉絲,相當的鮮啊。某探員吃了n個小籠和餛飩後,居然還能把一整碗雙檔全部吃光,好吧,局座敬你是條漢子。

萊萊小籠最大的特色就是蟹粉。老吃客肯定都知道蟹粉小籠必配一碟薑絲醋去腥,但在這裡,薑絲只起到了增加甜味的作用,因為蟹粉幾乎沒有腥味。據老闆說,小店開了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早年剛開的時候用的是冷凍蟹粉,但是食客反應小籠腥味重,此後老闆一直用活蟹自己拆蟹粉現包,雖然成本提高許多,但是保證了食材的新鮮,才有了如今那麼美味的蟹粉小籠。反正局座自從吃了這裡的小籠後就再也沒介紹朋友去什麼南翔、城隍廟吃小籠。

特別注意:店家還有一種“蟹膏小籠”據說也十分鮮美,每次來都錯過了時間,因為這款小籠是時令菜,只有十一月底到二、三月初才有,要嘗鮮的朋友要記好時間噢~

第二家店找起來就方便了,“老街小食”就在“萊萊小籠”的貼隔壁。木質的招牌,紅紅的燈籠,相比萊萊的“樸素”,他的門面就顯得喜慶多了。但怎麼說,名字起得不好,總讓人覺得是吸引遊客的套路小吃店,一不小心就錯過了這家美味。

他的格局和萊萊的一樣,上下兩層,壞境就比較追求“老街”的感覺吧,功能表上各種“小食”,從麵條到餛飩到蓋澆飯,應有盡有。

局座點單

醬油香腸飯 12元

番茄面疙瘩 16元

炸豬排 12元

魚香肉絲兩面黃 16元

油煎餛飩 10元

老鹵醬鴨 15元

合計:81元

醬油香腸飯 ▼

看到這張照片,負責排版的美編就大叫了一聲“為什麼要給我看這個!”哎,如果大半夜你發這張照片給局座,局座也會一輩子記恨你的。這家的香腸醬油飯是局座的最愛,每次端上來桌的時候就會聽到同伴不約而同“哇……”的感歎聲。油光泛亮的米飯讓人一看就食欲大增,每一粒米都均勻地裹著醬油,顆粒分明,味道濃郁但不齁鹹,飯裡的香腸數量還不少,伴著米飯一起送入口中,就一個字香。才12元的價格,全上海找不到第二家。

番茄面疙瘩 ▼

湯非常之稠,番茄味很濃,一吃就知道是用鮮番茄和番茄醬一起煮的。面疙瘩很筋道,大塊大塊吃起來很爽很有飽腹感,但可能有人會覺得有點難嚼吧。比起面疙瘩局座更愛它的湯,酸酸甜甜很開胃。另外想說的是,這家肉絲像不要錢一樣放了很多,老闆也是業界良心啊。

炸豬排 ▼

炸豬排外皮金黃香脆,仔細看切面,你會發現它除了表面薄薄一層麵包糠,沒有多餘的麵粉。肉非常嫩,厚薄正好,一口咬下去還有汁水,沒有吃出一點油膩感,再配上黃牌辣醬油,就是老上海的米道。

油煎餛飩 ▼

這裡的油煎餛飩能讓局座想起家裡老爸煎的,很大只,餛飩餡裡的菜切得很細,美中不足的是如果餛飩皮煎得再脆一點就滿分了。

魚香肉絲兩面黃 ▼

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家的每道菜端上來的時候就能讓人感覺食欲大開。兩面黃是父輩那個年代很喜歡的一道小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面餅被炸得兩面金黃,淋上魚香肉絲,面被裹了一層甜甜辣辣的醬,半脆半軟的口感特別好吃。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魚香肉絲的澆頭特別濃郁,肉絲用料十足,酸酸甜甜辣辣,局座都想直接點碗白米飯配著吃了。

老鹵醬鴨 ▼

本來局座想點油雞來著,幾次來吃覺得油雞特別美味,但是被老闆告知已經賣完,她又推薦這個醬鴨說是也很有人氣,想著那就嘗嘗鮮吧。鴨子醬油味濃,鴨皮油而不膩,肉質緊實不柴,蘸點甜甜的鹵汁,嗲透嗲透。老闆實在人,沒推薦錯。

不得不說,本局的探員們都有比牛還大的胃,滿滿的一桌面點,瞬間被瓜分。這家店是局座帶朋友光顧次數最多的一家,只要來步行街人廣附近就會去解個饞。價格真的很實惠,基本都是十幾塊二塊,別說局座摳門小氣,就帶朋友去這種不起眼的店。你想想看,在步行街這種繁華的市中心地區,能有這種親民的價格,美味的食物,難道不應該拼命安利給朋友嗎?

在天津路的另一邊,小馬路上這家店特別顯眼。小小一家店,卻兩隻石獅子坐正門口,威風極了,白色柱子、雕花木門上貼著對聯和福字,有一種幽默的威嚴。“上海菜”三個大字樹立在門口,沒錯,這是一家典型的上海風格小飯店。

推開門,店內小而別致,一樓擺放三四張桌椅,二樓沙發若干,環境乾淨整潔,白底藍花的器具、木質筷子擺放地井井有條。探員感歎,“有點腔思額嘛”。只是牆上的掛的畫稍稍有點歪,讓局座看了有點想幫他們扶正。

靠角落的財神爺格外顯眼,讓人忍不住想去拜拜。

紅木傢俱,陳舊的老字畫,三五牌鬧鐘,各處裝飾,可以看出小店老闆的用心,感覺好像到了一個稍微有點講究的爺叔家裡。

局座點單

醬爆牛蛙 45元

豬油菜飯 28元

油爆蝦 68元

毛蟹炒年糕 58元

熏魚 48元

黃魚面疙瘩 68元

草頭圈子 48元

四喜烤麩 22元

兒時醬油蛋 32元

香煎藕餅 18元

合計:435元

熏魚 ▼

其實局座不怎麼愛吃熏魚,每次家裡吃飯桌上擺上這道菜,局座都不會往那裡多夾一口,但是這裡的熏魚局座能一塊接著一塊吃不停。熏魚外脆裡嫩,表皮裹著甜滋滋的醬香,魚肉鬆軟嫩滑,沒有一點泥土腥氣。雖然量不是很大,但這家熏魚非常厚實,吃上一塊便很是滿足。

金針烤麩 ▼

烤麩是一道很經典的上海本幫冷菜,但說老實話,上海灘局座能看上的烤麩並不多。這家送上來小小的一碟,精緻小巧,黃油油的金針菜下面鋪著一塊塊褐色的烤麩,中間還藏著些許花生米作為點綴。

夾起一塊烤麩,一口咬下去,醬汁從氣孔中爆出來,喂,這道菜不叫金針烤麩吧,應該叫“爆漿烤麩”才對,不知道老闆用了什麼配方,醬汁特別濃郁,烤麩吸收了醬汁也很鬆軟(最怕那種發僵掉的烤麩了)。可以說,這碟是局座吃了三十幾年的烤麩,最完美的之一。別攔我,這盤烤麩局座承包了。

油爆蝦 ▼

油爆蝦也是餐桌上不可少的本幫菜了。好的油爆蝦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吐蝦殼,可以連殼帶蝦一起吃進嘴中,而老興隆的油爆蝦正好符合了這一特點。

河蝦被炸的很酥脆,蝦肉新鮮,有彈性,味道甜咪咪,而且分量也不小,配著小酒邊吃邊喝感覺最好。

豬油菜飯 ▼

局座愛豬油,更愛豬油菜飯。這裡菜飯裡的豬油渣很脆很香,米飯透亮,每一粒米都粘著豬油的香氣和青菜的清新感,用豬油搭配菜飯,米飯也一點都不油膩,格外清爽,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

黃魚面疙瘩 ▼

這道菜可以說是招牌菜,一上菜,香氣撲鼻而來,魚湯顏色溫暖而柔亮,舀一勺湯,滿口濃郁的黃魚鮮味兒,不誇張,黃梅天裡局座竟然打了個冷顫,怎會有如此鮮美之物。

魚皮被炸的很香脆,撥開魚皮,白花花的魚肉映入眼簾,肉質細嫩軟滑,送入嘴裡不用牙齒便化在口中,齒縫間都彌漫著黃魚的鮮美味。魚湯裡的面疙瘩充分吸收了湯的鮮味,麵筋道,不僅十分彈牙還彈筷子。一口魚肉,一口面疙瘩,再來一口魚湯,米道叫管好~

醬爆牛蛙 ▼

醬爆牛蛙是這裡的一道特色菜,牛蛙一改外面水煮、椒鹽、幹鍋的川渝流烹飪方式,走的是老上海傳統醬爆的路線。

牛蛙油炸過後,與青椒紅椒一起爆炒,再加上醬油白糖,充滿著本幫濃油赤醬的特色,味道當然是滿分,酥脆的皮下是牛蛙緊實有彈性的肉感,可惜就是量有些少,局座吃的好不過癮,幾乎忍不住想要再點一份,但想想還要留著肚子吃別的。

草頭圈子 ▼

要問局座上海菜裡最愛的蔬菜是哪一道,那當然是酒香草頭啦,但草頭圈子更有本幫特色一點。草頭酒香味濃,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很清爽,大腸處理的也很乾淨,口感柔韌,也許是草頭吸收了大腸的肥膩,大腸沒有了油膩的感覺,兩者真是完美的搭配。

毛蟹炒年糕 ▼

又是一道濃油赤醬的典型上海菜,這個季節的毛蟹個頭挺大,個個都很飽滿,其中有些還帶有蟹黃。

濃濃的醬汁下,讓增加了蟹肉些許甜味,配菜的年糕也毫不示弱,局座已經分不清是醬好吃還是年糕好吃,只知道大牙快被軟糯的年糕黏住了,比起螃蟹,它好像更受歡迎一點,稍不留意,盤子裡的年糕已經沒了蹤影。

兒時醬油蛋 ▼

一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卻勾起了局座不少回憶。想起家裡每次局座母上對晚上燒什麼湯犯愁的時候,就會做個燉蛋,雖然簡單,但在飯桌上它從來不會被吃剩下。

這裡的燉蛋就有種家裡媽媽的味道,不僅加了醬油還淋上了麻油,格外香,更有特色的是 燉蛋上還加了一塊肉餅,給整碗湯裡增了些肉香味。

香煎藕餅 ▼

點這道菜是局座的執念,因為局座真的超愛吃藕餅啊,黃金的麵粉裹著白乎乎的藕片再夾著粉色鮮肉油炸,這“犯規”的中國式的“三明治”,可以秒掉任何一款在高級麵包房售賣的三明治。

幸好局座來之前定了一下位子,飯點剛過,才坐下不久,小店內就賓客滿座,好不熱鬧。兩個冷菜,五個熱炒,兩個點心,一個湯,滿滿一桌子十個菜就500元都不到,地道的濃油赤醬,每道菜都令人滿意。

不管你是想帶人來嘗嘗地道的本幫滋味,還是在外溜達想嘗嘗家裡味道的上海本地人,局座都強烈推薦老興隆,絕對不會比進賢路X朵金花要差。

在廣西北路和天津路交叉口上,有這麼一家麵館,局座無論來多少次,在這家都只點一種面,百吃不厭。

與許多上海小麵館一樣,他的門面非常普通,一點都不出奇,簡單的裝修,幾乎沒什麼美感可言,一個爺叔坐鎮收銀,兩個阿姨分別下面收拾,僅僅有條,來吃的都是老吃客,一般遊客幾乎不會進門。

局座點單

肉絲菜湯陽春麵 12元

對,就是這碗簡單的肉絲湯麵。局座的標配是:選粗面,雙份青菜,再加荷包蛋要流黃的。每每吃著,就會想起當年是怎麼撞進這家店的。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上海溫度接近零下,局座在外辦事已經被凍成狗,正好路過此地,只想趕緊找個店家坐下,草草填飽肚子。也沒細看,就進了這家店,隨便瞄了一眼價目表,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青菜湯麵,好,那就這個吧。

阿姨動作很麻利,熱乎乎的湯麵很快被端上桌,賣相非常普通。因為身體冰冷,局座先喝了一口熱湯,瞬間有點被治癒了,沒想到湯裡居然放了點豬油,沒有多餘的調味,舌尖只感受到豬油的濃香。面是粗面,與想像中的一樣筋道樸實,肉絲用料足炒得很滑嫩,配著鮮綠的青菜——這般清爽,這樣家常,好像媽媽給你端上來的一碗面,好吃又溫暖。一碗下肚,整個人活了過來,還覺得不過癮,想再續一碗,摸摸口袋只剩下兩個銅板,當年也不流行什麼支付寶……好吧,下次再來。這一來,就來了好幾年。

接下來要離開天津路廣西北路了,回到步行街主街,往外灘方向走。

走到步行街的中段,在吳良材眼鏡和朵雲軒的中間,置地廣場的對面,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弄堂叫“五福弄”。如果不是特地找過去,你根本不會知道繁華的步行街背後還有這麼一條弄堂。

五福弄這個名字倒是很喜慶,但由來並不是支付寶集齊五個福啥的(誤),而是是由五個姓——張、李、王、陳、秦的老闆出錢建的這條弄堂,所以叫“五福”,也是挺有意思的。

弄裡的小館子,大部分招待的是南京路附近上班的回頭客,“酒香不怕巷子深”說的就是這裡。在本幫小館林立的弄堂裡,居然藏著一家專賣老北京炸醬麵的小店。

走到弄堂底不到,大大的照片,紅色的牌坊,就是店家所在的位置。與周邊的破舊老弄堂稍顯有些格格不入。

乍一看比較小,走進才知道裡面別有洞天,還藏著一個房間,滿眼的紅彤彤,木質的桌椅,紅色的燈籠高高掛在牆上,老闆還把空調都刷成紅色,充滿了滿滿的老北京范兒。

局座點單

招牌炸醬麵 16元

小盤油鴨 18元

老北京麻醬爆肚 18元

京醬黃瓜 6元

總計:58元

招牌麻醬面 ▼

色彩搭配鮮豔,黃瓜絲,胡蘿蔔絲,紫甘藍絲、鹵蛋有序的擺放在一起,黃豆醬和甜麵醬混合的炸醬是老北京的味道。醬炸的很透,肉糜起殼,微硬,嚼著很香。麵條是手工面,十分筋斗,和炸醬拌在一起剛剛好,麵條上掛著醬汁和肉糜,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小盤油鴨 ▼

既然來到京味餐廳怎麼能不點上一份烤鴨呢。皮香脆,油滋滋,肉質肥而不膩,但味道並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也比不上專門賣烤鴨的店家,解解嘴饞倒是不錯的選擇。

京醬黃瓜 ▼

肉啊面啊吃多了,來一盤黃瓜正好能消除油膩感,店家用心的把黃瓜皮都去掉了,少了紮舌頭的感覺,只剩黃瓜最嫩的內芯,蘸一口自製甜麵醬,沒有比這更加清爽了。

老北京麻醬爆肚 ▼

毛肚很脆,非常新鮮,他的吃法是蘸著自製麻醬來實用,局座感覺有點像在吃火鍋。就差找個鍋在水裡涮一涮了。吃完感歎,店家名字起得真好,你大爺果然還是你大爺。

讓我們再回到南京東路主街,走到步行街的東頭,在河南中路上有一家局座經常去的home made熏牛肉三明治小餐廳。如果吃膩了本幫小館,那就來點外國滋味刺激刺激。

店面就開在馬路邊上,由於這裡已經不在遊人如織的南京東路主街範圍,一般遊客不太會走到這裡。如果你經過,大概會瞄一眼,因為店門裝修還是挺好看的;如果你是吃貨,那局座十分推薦你找一天休息日,踏進此店內品嘗一番。

小店的裝修其實很簡單不花哨,門外擺放兩張露天長桌,經常會有“歪國人”圍坐在外,邊喝酒邊聊天。店內燈光明亮,老闆的各式收藏掛於牆頭,開放式的廚房盡收眼底,很有美式鄉村餐廳的味道。

局座點單

酸菜牛肉三明治 80元

熏肉組合配麵包 98元

Poutine 55元

合計:233元

酸菜牛肉三明治 ▼

這家店的主打是蒙特利爾熏牛肉,每次來,店員就會端來一個小盤子,上面放著幾片熏牛肉供顧客試吃品嘗。酸菜牛肉三明治可是這裡的招牌了,三明治有大份中分可以選擇,分量都大的嚇人,如果你是一個姑娘家家肯定是吃不掉的,建議和朋友share。

三明治裡的熏牛肉量很足,半肥半瘦紅中透粉,肉嫩帶著汁水,清鹹的口感,沒有太過多餘的調味,配上酸菜,讓味蕾得到了刺激。熏肉大法好!

熏肉組合配麵包 ▼

其實這道主食和熏肉酸菜三明治有點雷同,誰叫局座和探員胃口都很大,於是乎都點了。

他把熏肉和麵包分開擺放,讓你自己自由搭配,貼心的是,當你點單的時候,店員會詢問你熏肉要瘦肉、肥肉還是夾心肉,有三種規格供你選擇。

Poutine ▼

這裡的薯條很細,帶著皮,看得出是店家自己手工切土豆製作的。唯一的缺點是薯條上的芝士很難融化開,間接導致口感並沒有很驚豔。但對於土豆控的Y探員來說,誰也阻止不了她把整盤薯條通通“hang”掉。

這裡基本是70%的外籍人士光顧,據說蒙特利爾市的市長也親臨此店只為在異鄉品嘗家鄉美食,可見口味是十分地道的。

換換口味,從步行街往外灘方向向東走,你會看到在北京東路與江西中路的路口有一家星火食品,這家店的歷史大概可以寫一本書,這裡先不談。看到星火食品,左拐沿著江西中路一直走,不遠處就是下一家局座推薦的小店。

乍一聽名字,你可能會納悶,三林塘的餛飩怎麼開到外灘附近來了,可別被名字給忽悠了,這家三林塘餛飩店不在三林塘,起這個名字是因為老闆是“三林塘人”,現在已經是80多歲、頭髮花白的老阿婆了。

破破舊舊的小店在這條街上可是開了30年有餘,局座這次去的時候,店家剛把門面翻新不久,從前的破舊招牌換了醒目的新招牌。小店分兩個區域,左邊是用餐區,右邊是廚房區。客滿的時候店家還會在街邊放幾張桌椅,即使是坐在在街邊吃,食客們也不亦樂乎。

局座點單

特色菜肉大餛飩 12元

鮮肉小餛飩 8元

招牌大場面 21元

合計:41元

特色菜肉大餛飩 ▼

三林塘大餛飩最特色的地方就是個頭特別大,猶如拳頭一般,湯底是傳統醬油湯,皮子泛黃很厚實,把餡裹得很緊。餛飩餡是純手切的很扎實,青菜和肉比例恰到好處,不會感到膩。一碗八隻餛飩,好像有點少,比不上外面十個十二個的,但局座可以捂胸口摸良心說,八個餛飩下肚篤定夠了,像局座這樣的大胃王也勉勉強強才吃完,恐怕得騎個把小時共用單車才能消化。

鮮肉小餛飩 ▼

相比大餛飩的彈眼落睛,小餛飩在這裡稍顯遜色,但湯裡面的配料,蛋皮,紫菜,蔥,香菜一樣不少。在它們的陪襯下,湯底很是清爽,局座在肉裡似乎還吃出了軟骨,沒有厚重的調味,小餛飩“吸溜”一個個下肚,仿佛吃出了少女般的滑嫩感。

招牌大腸面 ▼

對於大腸面,兩極分化還是挺嚴重的,不愛吃的人敬而遠之,愛吃的人巴不得天天都吃。局座中立。局座喜歡的大腸,大腸要入味,內部要處理得乾淨,這家恰好符合了這兩個特點,還是令人滿意的。

這裡的餛飩都是現包的,無論是包餛飩還是煮餛飩還是下麵條,師傅的手勢都把握得非常好。雖然在上海餛飩界裡,它可能只算滄海一粟,但怎麼說也屹立30年不倒了,值得試一試。

局座的最後一家推薦,相對之前幾家離步行街較遠,但也是最有特色的。它藏匿於步行街不遠處,穿過福州路浙江中路,就在廣東路這條小馬路上。

這幢老舊的金外灘賓館內的三樓,有一家上海為數不多的地道俄羅斯餐廳。

賓館很有歷史感,大堂金碧輝煌,乾淨整潔。來到三樓你可以看到餐廳“簡陋”的門面,和印象中那種高級西餐廳完全不一樣。

走進店內,局座仿佛被拉到了五六十年代,在看蘇聯老電影。店堂寬敞,餐桌餐墊餐具整齊擺放,店內還有一個小舞臺,上面放著麥克風、音響、各色燈光。到了晚上,餐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小型酒吧。窗臺的架子上隨處可見俄羅斯書籍與碟片,無不散發著濃濃的俄羅斯風情。

局座點單

首都沙拉 32元

紅菜湯 28元

口蘑汁牛排 88元

基輔雞卷 45元

燜牛舌 42元

黑麵包 8元

格瓦斯 16元

合計:259元

首都沙拉 ▼

局座沒去過俄羅斯,不知道俄羅斯的沙拉是不是都是這樣,這裡的首都沙拉裡居然還放了牛舌粒和土豆拌在一起,製作成本可是翻了翻啊,土豆很清甜,牛舌很有彈性,口感濃醇,反正局座第一次吃好後就被圈粉了。

紅菜湯 ▼

紅菜湯起源於烏克蘭,在東歐廣泛流行,和上海的羅宋湯不同,上海一般的羅宋湯食材是捲心菜等,而俄羅斯紅菜湯主要的食材是紅菜。這裡的紅菜燉的很軟糯,入口即化,湯的表面還加了些許奶油,喝的時候把奶油和湯攪拌在一起,更加濃郁,湯的底下還有大塊牛肉粒,讓這道湯裡有了肉香。這湯介於清淡與醇厚之間,很是對局座胃口,分分鐘就被光碟了。

口蘑汁牛排 ▼

看不出這道菜竟然是牛排吧?牛排上被裹著濃濃的口蘑醬,肉雖然是全熟,但是非常嫩。有奶油和蘑菇的經典搭配作為陪襯,給肉質普通的牛排增色了不少。

基輔雞卷 ▼

局座點這個菜一開始是被功能表上的照片所吸引,覺得造型特別奇特,像個很大的“橄欖核”。吃過後極為推薦,雞卷外皮香脆,用刀切開熱氣四益,雞汁立馬滲了出來,薄薄的外衣下塞滿了雞肉,嘗得出來包裹著的是雞胸肉,但它一點都不柴,處理的很好,口感扎實,雞肉很嫩,絕對是可以管飽的一道主菜。

燜牛舌 ▼

燜牛舌看起來更像是焗牛啥,雖然看上去小小一份,但奶味十足。剛端上桌的時候表皮微焦冒著熱氣,藏在裡面的牛舌被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嫩得出奇,芝士乳酪牛舌搭配的恰到好處。局座喜歡用黑麵包蘸著吃,十分解膩。

黑麵包 ▼

黑麵包是俄羅斯餐桌上的主食,顏色像中國高粱面窩頭切成一片一片的樣子。入口似乎還有些酒味,麵包被發酵得很好,口感不是特別硬,可以泡紅菜湯吃,也可以塗上奶油一起吃,十分百搭。

格瓦斯 ▼

格瓦斯在俄語裡是“發酵”的意思。它盛行於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顏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紅色。味道嘛,局座談不上說喜歡,但我們測俄羅斯零食的時候,有粉絲留言說這家算是很正的。

吃著牛舌,喝著紅菜湯,局座的心好似已經飛到了俄羅斯。這家店白天稍顯人氣不足,局座一行來的時候沒有其他食客,包場了。看著空曠的場地和樂隊舞臺,猜想晚上的場景必定是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相比起那些排隊的網紅店,如此有地域特色又環境幽靜的餐廳,更對局座的胃口。

八家隱藏店鋪再探索完畢,一句話,南京東路,還是那麼好吃。再發一遍地址,有空去拔草吧,再也別說南京東路是騙騙遊客的地方了。

這幾天跟著局座這幾天一同前往探店的探員們,也是大呼過癮,離開南京東路步行街時,倒有些依依不捨了。一回到局裡,就哭著喊著要局座把那張二十多家餐廳的推薦清單分享給他們,說要都吃一遍。哼,之前不是還嫌棄太長嗎?

好吧,反正都整理了,也就順便發給你們吧。這次時間有限,還有些局座的“心頭好”小館沒法一一詳細介紹,留給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要是本篇把你看餓了,趕緊轉發出去,說不定下班就湊到人一起去搓一頓了!

先去吃一遍,完成了這篇南京東路隱藏美食指南。

哪能港呢……進度條又長又高能,勸你們先轉出去報復下社會,再慢慢看好了。

南京東路附近小馬路小巷子很多,為了讓大家找美食更方便,這次直接先上地圖,方便大家收藏本篇後按圖索驥。

接下來,就跟著我局的腳步,在走一遍這幾家隱藏美食吧~

第一食品商店和上海帳子公司中間有條小得不行的馬路,不留心的話,走過了也就走過了。

實際上,這段位於第一食品商店後門的天津路與廣西北路交界處,簡直是小吃一條街,光是這片區域局座想推薦的店不下十家,最常被局座“寵信”的是這三家。

從廣西北路天津路交叉口向右轉,就來到了第一家隱藏小店。局座第一次來的時候,是被朋友拉著來的,抬頭看到招牌就脫口而出——“菜菜小籠”。一邊講一邊心裡犯嘀咕,門面很不起眼也就罷了,這小籠裡包著菜,能好吃嗎?

這時候朋友已經笑得直不起腰了,“人家這是萊(lai)萊小籠啊,文盲,哈哈哈哈”。哼,別說局座是文盲,但這招牌的“萊”和“菜”看起來確實很像啊……總之就是這麼被嘲笑著拉進店了。

推門進去又是另一副光景,小小的店內吃客絡繹不絕,店內乾淨明亮,二層小樓,桌面整潔,地板乾淨。

二層居然還有透明式的廚房設計。透過玻璃看到廚房也是整潔乾淨,井井有條的,才算放心了。裡頭包小籠的阿姨們手法熟練,從擀皮到包餡一氣呵成,沒有絲毫猶豫,專業。

局座點單

蟹粉小籠 29元

全家福小籠 22元

蟹粉蝦仁大餛飩 34元

蟹粉菜泡飯 38元

雙檔粉絲湯 18元

合計:141元

蟹粉小籠 ▼

雖說現在不是吃蟹粉的最佳時節,但局座每次來,仍然執著地必點蟹粉小籠。小籠皮薄透亮,柔韌的皮把汁水全部包裹住,咬開一小口,蟹粉的香氣撲鼻而來,湯汁泛著油光,吸一口,口中滿滿蟹粉鮮美味。餡裡的的蟹粉料也很足,蟹黃、蟹腿肉看的一清二楚,再蘸一蘸薑絲醋,鮮裡更加了一分甜味,讓人欲罷不能。

全家福小籠 ▼

全家福小籠裡有兩個蟹黃小籠、兩個蝦仁小籠和四個鮮肉小籠,是選擇困難症者們的解藥。每個小籠都很飽滿 ,豬肉新鮮緊致不鬆散,等小籠稍稍涼一點的時候,局座直接一口送進嘴裡,湯汁在口中爆開,就一個字“爽”。

蟹粉蝦仁餛飩 ▼

這裡的大餛飩也絲毫不輸給小籠,局座第一次吃這個蟹粉蝦仁餛飩的時候,簡直被驚豔到,餛飩竟然吃到爆汁,蟹粉蝦仁豬肉的口感一層又一層,又完美結合在一起。蟹粉鮮美,蝦仁Q彈,實打實的餡料,分量足,八個大餛飩一齊下肚,哎喲,肚子留給小籠的空間都不多了。

蟹粉菜泡飯 ▼

沒錯,還是蟹粉,誰叫這裡的蟹粉如此美味呢。菜泡飯剛上桌的時候還“撲哧撲哧”翻騰著,砂鍋很好保留了溫度,用調羹舀一勺,蟹黃就出現在了眼前,可見用料十足,米被煮得微爛但沒有鬆散,還是保持了一粒粒的飽滿口感,最特別的是泡飯裡居然加了雪菜,蟹粉鮮米道更是被吊了出來。(局座溫馨提示:泡飯儘量趁熱吃,不然就要漲開來了。)

雙檔粉絲湯 ▼

三個人點一碗餛飩、兩份小籠加一碗菜泡飯,實際上已經吃得撐進撐出了。但是同行探員對雙檔情有獨鍾,“哪能意思?吃小籠就要配雙檔吃,儂懂伐啦?”

好好好,你的執念贏了。也許是局座實在太飽了,又或者在各類蟹粉料理的光環下,雙檔顯得普通了不少,但仍然是有著中上水準的。店家說百葉包的餡是由薺菜和青菜組合而成,咬開確實有薺菜的香氣,餡料分佈均勻,百葉皮薄裹了幾層,不過分厚,煮完也沒破沒爛,麵筋塞肉的個頭也挺大,還有一筷子龍口粉絲,相當的鮮啊。某探員吃了n個小籠和餛飩後,居然還能把一整碗雙檔全部吃光,好吧,局座敬你是條漢子。

萊萊小籠最大的特色就是蟹粉。老吃客肯定都知道蟹粉小籠必配一碟薑絲醋去腥,但在這裡,薑絲只起到了增加甜味的作用,因為蟹粉幾乎沒有腥味。據老闆說,小店開了已經有二十多年了,早年剛開的時候用的是冷凍蟹粉,但是食客反應小籠腥味重,此後老闆一直用活蟹自己拆蟹粉現包,雖然成本提高許多,但是保證了食材的新鮮,才有了如今那麼美味的蟹粉小籠。反正局座自從吃了這裡的小籠後就再也沒介紹朋友去什麼南翔、城隍廟吃小籠。

特別注意:店家還有一種“蟹膏小籠”據說也十分鮮美,每次來都錯過了時間,因為這款小籠是時令菜,只有十一月底到二、三月初才有,要嘗鮮的朋友要記好時間噢~

第二家店找起來就方便了,“老街小食”就在“萊萊小籠”的貼隔壁。木質的招牌,紅紅的燈籠,相比萊萊的“樸素”,他的門面就顯得喜慶多了。但怎麼說,名字起得不好,總讓人覺得是吸引遊客的套路小吃店,一不小心就錯過了這家美味。

他的格局和萊萊的一樣,上下兩層,壞境就比較追求“老街”的感覺吧,功能表上各種“小食”,從麵條到餛飩到蓋澆飯,應有盡有。

局座點單

醬油香腸飯 12元

番茄面疙瘩 16元

炸豬排 12元

魚香肉絲兩面黃 16元

油煎餛飩 10元

老鹵醬鴨 15元

合計:81元

醬油香腸飯 ▼

看到這張照片,負責排版的美編就大叫了一聲“為什麼要給我看這個!”哎,如果大半夜你發這張照片給局座,局座也會一輩子記恨你的。這家的香腸醬油飯是局座的最愛,每次端上來桌的時候就會聽到同伴不約而同“哇……”的感歎聲。油光泛亮的米飯讓人一看就食欲大增,每一粒米都均勻地裹著醬油,顆粒分明,味道濃郁但不齁鹹,飯裡的香腸數量還不少,伴著米飯一起送入口中,就一個字香。才12元的價格,全上海找不到第二家。

番茄面疙瘩 ▼

湯非常之稠,番茄味很濃,一吃就知道是用鮮番茄和番茄醬一起煮的。面疙瘩很筋道,大塊大塊吃起來很爽很有飽腹感,但可能有人會覺得有點難嚼吧。比起面疙瘩局座更愛它的湯,酸酸甜甜很開胃。另外想說的是,這家肉絲像不要錢一樣放了很多,老闆也是業界良心啊。

炸豬排 ▼

炸豬排外皮金黃香脆,仔細看切面,你會發現它除了表面薄薄一層麵包糠,沒有多餘的麵粉。肉非常嫩,厚薄正好,一口咬下去還有汁水,沒有吃出一點油膩感,再配上黃牌辣醬油,就是老上海的米道。

油煎餛飩 ▼

這裡的油煎餛飩能讓局座想起家裡老爸煎的,很大只,餛飩餡裡的菜切得很細,美中不足的是如果餛飩皮煎得再脆一點就滿分了。

魚香肉絲兩面黃 ▼

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家的每道菜端上來的時候就能讓人感覺食欲大開。兩面黃是父輩那個年代很喜歡的一道小吃,就像它的名字一樣,面餅被炸得兩面金黃,淋上魚香肉絲,面被裹了一層甜甜辣辣的醬,半脆半軟的口感特別好吃。值得一提的是,這個魚香肉絲的澆頭特別濃郁,肉絲用料十足,酸酸甜甜辣辣,局座都想直接點碗白米飯配著吃了。

老鹵醬鴨 ▼

本來局座想點油雞來著,幾次來吃覺得油雞特別美味,但是被老闆告知已經賣完,她又推薦這個醬鴨說是也很有人氣,想著那就嘗嘗鮮吧。鴨子醬油味濃,鴨皮油而不膩,肉質緊實不柴,蘸點甜甜的鹵汁,嗲透嗲透。老闆實在人,沒推薦錯。

不得不說,本局的探員們都有比牛還大的胃,滿滿的一桌面點,瞬間被瓜分。這家店是局座帶朋友光顧次數最多的一家,只要來步行街人廣附近就會去解個饞。價格真的很實惠,基本都是十幾塊二塊,別說局座摳門小氣,就帶朋友去這種不起眼的店。你想想看,在步行街這種繁華的市中心地區,能有這種親民的價格,美味的食物,難道不應該拼命安利給朋友嗎?

在天津路的另一邊,小馬路上這家店特別顯眼。小小一家店,卻兩隻石獅子坐正門口,威風極了,白色柱子、雕花木門上貼著對聯和福字,有一種幽默的威嚴。“上海菜”三個大字樹立在門口,沒錯,這是一家典型的上海風格小飯店。

推開門,店內小而別致,一樓擺放三四張桌椅,二樓沙發若干,環境乾淨整潔,白底藍花的器具、木質筷子擺放地井井有條。探員感歎,“有點腔思額嘛”。只是牆上的掛的畫稍稍有點歪,讓局座看了有點想幫他們扶正。

靠角落的財神爺格外顯眼,讓人忍不住想去拜拜。

紅木傢俱,陳舊的老字畫,三五牌鬧鐘,各處裝飾,可以看出小店老闆的用心,感覺好像到了一個稍微有點講究的爺叔家裡。

局座點單

醬爆牛蛙 45元

豬油菜飯 28元

油爆蝦 68元

毛蟹炒年糕 58元

熏魚 48元

黃魚面疙瘩 68元

草頭圈子 48元

四喜烤麩 22元

兒時醬油蛋 32元

香煎藕餅 18元

合計:435元

熏魚 ▼

其實局座不怎麼愛吃熏魚,每次家裡吃飯桌上擺上這道菜,局座都不會往那裡多夾一口,但是這裡的熏魚局座能一塊接著一塊吃不停。熏魚外脆裡嫩,表皮裹著甜滋滋的醬香,魚肉鬆軟嫩滑,沒有一點泥土腥氣。雖然量不是很大,但這家熏魚非常厚實,吃上一塊便很是滿足。

金針烤麩 ▼

烤麩是一道很經典的上海本幫冷菜,但說老實話,上海灘局座能看上的烤麩並不多。這家送上來小小的一碟,精緻小巧,黃油油的金針菜下面鋪著一塊塊褐色的烤麩,中間還藏著些許花生米作為點綴。

夾起一塊烤麩,一口咬下去,醬汁從氣孔中爆出來,喂,這道菜不叫金針烤麩吧,應該叫“爆漿烤麩”才對,不知道老闆用了什麼配方,醬汁特別濃郁,烤麩吸收了醬汁也很鬆軟(最怕那種發僵掉的烤麩了)。可以說,這碟是局座吃了三十幾年的烤麩,最完美的之一。別攔我,這盤烤麩局座承包了。

油爆蝦 ▼

油爆蝦也是餐桌上不可少的本幫菜了。好的油爆蝦最大的特點就是,不用吐蝦殼,可以連殼帶蝦一起吃進嘴中,而老興隆的油爆蝦正好符合了這一特點。

河蝦被炸的很酥脆,蝦肉新鮮,有彈性,味道甜咪咪,而且分量也不小,配著小酒邊吃邊喝感覺最好。

豬油菜飯 ▼

局座愛豬油,更愛豬油菜飯。這裡菜飯裡的豬油渣很脆很香,米飯透亮,每一粒米都粘著豬油的香氣和青菜的清新感,用豬油搭配菜飯,米飯也一點都不油膩,格外清爽,讓人忍不住一口接著一口。

黃魚面疙瘩 ▼

這道菜可以說是招牌菜,一上菜,香氣撲鼻而來,魚湯顏色溫暖而柔亮,舀一勺湯,滿口濃郁的黃魚鮮味兒,不誇張,黃梅天裡局座竟然打了個冷顫,怎會有如此鮮美之物。

魚皮被炸的很香脆,撥開魚皮,白花花的魚肉映入眼簾,肉質細嫩軟滑,送入嘴裡不用牙齒便化在口中,齒縫間都彌漫著黃魚的鮮美味。魚湯裡的面疙瘩充分吸收了湯的鮮味,麵筋道,不僅十分彈牙還彈筷子。一口魚肉,一口面疙瘩,再來一口魚湯,米道叫管好~

醬爆牛蛙 ▼

醬爆牛蛙是這裡的一道特色菜,牛蛙一改外面水煮、椒鹽、幹鍋的川渝流烹飪方式,走的是老上海傳統醬爆的路線。

牛蛙油炸過後,與青椒紅椒一起爆炒,再加上醬油白糖,充滿著本幫濃油赤醬的特色,味道當然是滿分,酥脆的皮下是牛蛙緊實有彈性的肉感,可惜就是量有些少,局座吃的好不過癮,幾乎忍不住想要再點一份,但想想還要留著肚子吃別的。

草頭圈子 ▼

要問局座上海菜裡最愛的蔬菜是哪一道,那當然是酒香草頭啦,但草頭圈子更有本幫特色一點。草頭酒香味濃,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很清爽,大腸處理的也很乾淨,口感柔韌,也許是草頭吸收了大腸的肥膩,大腸沒有了油膩的感覺,兩者真是完美的搭配。

毛蟹炒年糕 ▼

又是一道濃油赤醬的典型上海菜,這個季節的毛蟹個頭挺大,個個都很飽滿,其中有些還帶有蟹黃。

濃濃的醬汁下,讓增加了蟹肉些許甜味,配菜的年糕也毫不示弱,局座已經分不清是醬好吃還是年糕好吃,只知道大牙快被軟糯的年糕黏住了,比起螃蟹,它好像更受歡迎一點,稍不留意,盤子裡的年糕已經沒了蹤影。

兒時醬油蛋 ▼

一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卻勾起了局座不少回憶。想起家裡每次局座母上對晚上燒什麼湯犯愁的時候,就會做個燉蛋,雖然簡單,但在飯桌上它從來不會被吃剩下。

這裡的燉蛋就有種家裡媽媽的味道,不僅加了醬油還淋上了麻油,格外香,更有特色的是 燉蛋上還加了一塊肉餅,給整碗湯裡增了些肉香味。

香煎藕餅 ▼

點這道菜是局座的執念,因為局座真的超愛吃藕餅啊,黃金的麵粉裹著白乎乎的藕片再夾著粉色鮮肉油炸,這“犯規”的中國式的“三明治”,可以秒掉任何一款在高級麵包房售賣的三明治。

幸好局座來之前定了一下位子,飯點剛過,才坐下不久,小店內就賓客滿座,好不熱鬧。兩個冷菜,五個熱炒,兩個點心,一個湯,滿滿一桌子十個菜就500元都不到,地道的濃油赤醬,每道菜都令人滿意。

不管你是想帶人來嘗嘗地道的本幫滋味,還是在外溜達想嘗嘗家裡味道的上海本地人,局座都強烈推薦老興隆,絕對不會比進賢路X朵金花要差。

在廣西北路和天津路交叉口上,有這麼一家麵館,局座無論來多少次,在這家都只點一種面,百吃不厭。

與許多上海小麵館一樣,他的門面非常普通,一點都不出奇,簡單的裝修,幾乎沒什麼美感可言,一個爺叔坐鎮收銀,兩個阿姨分別下面收拾,僅僅有條,來吃的都是老吃客,一般遊客幾乎不會進門。

局座點單

肉絲菜湯陽春麵 12元

對,就是這碗簡單的肉絲湯麵。局座的標配是:選粗面,雙份青菜,再加荷包蛋要流黃的。每每吃著,就會想起當年是怎麼撞進這家店的。

記得那是一個寒冷的冬天,上海溫度接近零下,局座在外辦事已經被凍成狗,正好路過此地,只想趕緊找個店家坐下,草草填飽肚子。也沒細看,就進了這家店,隨便瞄了一眼價目表,第一個映入眼簾的就是青菜湯麵,好,那就這個吧。

阿姨動作很麻利,熱乎乎的湯麵很快被端上桌,賣相非常普通。因為身體冰冷,局座先喝了一口熱湯,瞬間有點被治癒了,沒想到湯裡居然放了點豬油,沒有多餘的調味,舌尖只感受到豬油的濃香。面是粗面,與想像中的一樣筋道樸實,肉絲用料足炒得很滑嫩,配著鮮綠的青菜——這般清爽,這樣家常,好像媽媽給你端上來的一碗面,好吃又溫暖。一碗下肚,整個人活了過來,還覺得不過癮,想再續一碗,摸摸口袋只剩下兩個銅板,當年也不流行什麼支付寶……好吧,下次再來。這一來,就來了好幾年。

接下來要離開天津路廣西北路了,回到步行街主街,往外灘方向走。

走到步行街的中段,在吳良材眼鏡和朵雲軒的中間,置地廣場的對面,有一條不起眼的小弄堂叫“五福弄”。如果不是特地找過去,你根本不會知道繁華的步行街背後還有這麼一條弄堂。

五福弄這個名字倒是很喜慶,但由來並不是支付寶集齊五個福啥的(誤),而是是由五個姓——張、李、王、陳、秦的老闆出錢建的這條弄堂,所以叫“五福”,也是挺有意思的。

弄裡的小館子,大部分招待的是南京路附近上班的回頭客,“酒香不怕巷子深”說的就是這裡。在本幫小館林立的弄堂裡,居然藏著一家專賣老北京炸醬麵的小店。

走到弄堂底不到,大大的照片,紅色的牌坊,就是店家所在的位置。與周邊的破舊老弄堂稍顯有些格格不入。

乍一看比較小,走進才知道裡面別有洞天,還藏著一個房間,滿眼的紅彤彤,木質的桌椅,紅色的燈籠高高掛在牆上,老闆還把空調都刷成紅色,充滿了滿滿的老北京范兒。

局座點單

招牌炸醬麵 16元

小盤油鴨 18元

老北京麻醬爆肚 18元

京醬黃瓜 6元

總計:58元

招牌麻醬面 ▼

色彩搭配鮮豔,黃瓜絲,胡蘿蔔絲,紫甘藍絲、鹵蛋有序的擺放在一起,黃豆醬和甜麵醬混合的炸醬是老北京的味道。醬炸的很透,肉糜起殼,微硬,嚼著很香。麵條是手工面,十分筋斗,和炸醬拌在一起剛剛好,麵條上掛著醬汁和肉糜,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

小盤油鴨 ▼

既然來到京味餐廳怎麼能不點上一份烤鴨呢。皮香脆,油滋滋,肉質肥而不膩,但味道並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也比不上專門賣烤鴨的店家,解解嘴饞倒是不錯的選擇。

京醬黃瓜 ▼

肉啊面啊吃多了,來一盤黃瓜正好能消除油膩感,店家用心的把黃瓜皮都去掉了,少了紮舌頭的感覺,只剩黃瓜最嫩的內芯,蘸一口自製甜麵醬,沒有比這更加清爽了。

老北京麻醬爆肚 ▼

毛肚很脆,非常新鮮,他的吃法是蘸著自製麻醬來實用,局座感覺有點像在吃火鍋。就差找個鍋在水裡涮一涮了。吃完感歎,店家名字起得真好,你大爺果然還是你大爺。

讓我們再回到南京東路主街,走到步行街的東頭,在河南中路上有一家局座經常去的home made熏牛肉三明治小餐廳。如果吃膩了本幫小館,那就來點外國滋味刺激刺激。

店面就開在馬路邊上,由於這裡已經不在遊人如織的南京東路主街範圍,一般遊客不太會走到這裡。如果你經過,大概會瞄一眼,因為店門裝修還是挺好看的;如果你是吃貨,那局座十分推薦你找一天休息日,踏進此店內品嘗一番。

小店的裝修其實很簡單不花哨,門外擺放兩張露天長桌,經常會有“歪國人”圍坐在外,邊喝酒邊聊天。店內燈光明亮,老闆的各式收藏掛於牆頭,開放式的廚房盡收眼底,很有美式鄉村餐廳的味道。

局座點單

酸菜牛肉三明治 80元

熏肉組合配麵包 98元

Poutine 55元

合計:233元

酸菜牛肉三明治 ▼

這家店的主打是蒙特利爾熏牛肉,每次來,店員就會端來一個小盤子,上面放著幾片熏牛肉供顧客試吃品嘗。酸菜牛肉三明治可是這裡的招牌了,三明治有大份中分可以選擇,分量都大的嚇人,如果你是一個姑娘家家肯定是吃不掉的,建議和朋友share。

三明治裡的熏牛肉量很足,半肥半瘦紅中透粉,肉嫩帶著汁水,清鹹的口感,沒有太過多餘的調味,配上酸菜,讓味蕾得到了刺激。熏肉大法好!

熏肉組合配麵包 ▼

其實這道主食和熏肉酸菜三明治有點雷同,誰叫局座和探員胃口都很大,於是乎都點了。

他把熏肉和麵包分開擺放,讓你自己自由搭配,貼心的是,當你點單的時候,店員會詢問你熏肉要瘦肉、肥肉還是夾心肉,有三種規格供你選擇。

Poutine ▼

這裡的薯條很細,帶著皮,看得出是店家自己手工切土豆製作的。唯一的缺點是薯條上的芝士很難融化開,間接導致口感並沒有很驚豔。但對於土豆控的Y探員來說,誰也阻止不了她把整盤薯條通通“hang”掉。

這裡基本是70%的外籍人士光顧,據說蒙特利爾市的市長也親臨此店只為在異鄉品嘗家鄉美食,可見口味是十分地道的。

換換口味,從步行街往外灘方向向東走,你會看到在北京東路與江西中路的路口有一家星火食品,這家店的歷史大概可以寫一本書,這裡先不談。看到星火食品,左拐沿著江西中路一直走,不遠處就是下一家局座推薦的小店。

乍一聽名字,你可能會納悶,三林塘的餛飩怎麼開到外灘附近來了,可別被名字給忽悠了,這家三林塘餛飩店不在三林塘,起這個名字是因為老闆是“三林塘人”,現在已經是80多歲、頭髮花白的老阿婆了。

破破舊舊的小店在這條街上可是開了30年有餘,局座這次去的時候,店家剛把門面翻新不久,從前的破舊招牌換了醒目的新招牌。小店分兩個區域,左邊是用餐區,右邊是廚房區。客滿的時候店家還會在街邊放幾張桌椅,即使是坐在在街邊吃,食客們也不亦樂乎。

局座點單

特色菜肉大餛飩 12元

鮮肉小餛飩 8元

招牌大場面 21元

合計:41元

特色菜肉大餛飩 ▼

三林塘大餛飩最特色的地方就是個頭特別大,猶如拳頭一般,湯底是傳統醬油湯,皮子泛黃很厚實,把餡裹得很緊。餛飩餡是純手切的很扎實,青菜和肉比例恰到好處,不會感到膩。一碗八隻餛飩,好像有點少,比不上外面十個十二個的,但局座可以捂胸口摸良心說,八個餛飩下肚篤定夠了,像局座這樣的大胃王也勉勉強強才吃完,恐怕得騎個把小時共用單車才能消化。

鮮肉小餛飩 ▼

相比大餛飩的彈眼落睛,小餛飩在這裡稍顯遜色,但湯裡面的配料,蛋皮,紫菜,蔥,香菜一樣不少。在它們的陪襯下,湯底很是清爽,局座在肉裡似乎還吃出了軟骨,沒有厚重的調味,小餛飩“吸溜”一個個下肚,仿佛吃出了少女般的滑嫩感。

招牌大腸面 ▼

對於大腸面,兩極分化還是挺嚴重的,不愛吃的人敬而遠之,愛吃的人巴不得天天都吃。局座中立。局座喜歡的大腸,大腸要入味,內部要處理得乾淨,這家恰好符合了這兩個特點,還是令人滿意的。

這裡的餛飩都是現包的,無論是包餛飩還是煮餛飩還是下麵條,師傅的手勢都把握得非常好。雖然在上海餛飩界裡,它可能只算滄海一粟,但怎麼說也屹立30年不倒了,值得試一試。

局座的最後一家推薦,相對之前幾家離步行街較遠,但也是最有特色的。它藏匿於步行街不遠處,穿過福州路浙江中路,就在廣東路這條小馬路上。

這幢老舊的金外灘賓館內的三樓,有一家上海為數不多的地道俄羅斯餐廳。

賓館很有歷史感,大堂金碧輝煌,乾淨整潔。來到三樓你可以看到餐廳“簡陋”的門面,和印象中那種高級西餐廳完全不一樣。

走進店內,局座仿佛被拉到了五六十年代,在看蘇聯老電影。店堂寬敞,餐桌餐墊餐具整齊擺放,店內還有一個小舞臺,上面放著麥克風、音響、各色燈光。到了晚上,餐廳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小型酒吧。窗臺的架子上隨處可見俄羅斯書籍與碟片,無不散發著濃濃的俄羅斯風情。

局座點單

首都沙拉 32元

紅菜湯 28元

口蘑汁牛排 88元

基輔雞卷 45元

燜牛舌 42元

黑麵包 8元

格瓦斯 16元

合計:259元

首都沙拉 ▼

局座沒去過俄羅斯,不知道俄羅斯的沙拉是不是都是這樣,這裡的首都沙拉裡居然還放了牛舌粒和土豆拌在一起,製作成本可是翻了翻啊,土豆很清甜,牛舌很有彈性,口感濃醇,反正局座第一次吃好後就被圈粉了。

紅菜湯 ▼

紅菜湯起源於烏克蘭,在東歐廣泛流行,和上海的羅宋湯不同,上海一般的羅宋湯食材是捲心菜等,而俄羅斯紅菜湯主要的食材是紅菜。這裡的紅菜燉的很軟糯,入口即化,湯的表面還加了些許奶油,喝的時候把奶油和湯攪拌在一起,更加濃郁,湯的底下還有大塊牛肉粒,讓這道湯裡有了肉香。這湯介於清淡與醇厚之間,很是對局座胃口,分分鐘就被光碟了。

口蘑汁牛排 ▼

看不出這道菜竟然是牛排吧?牛排上被裹著濃濃的口蘑醬,肉雖然是全熟,但是非常嫩。有奶油和蘑菇的經典搭配作為陪襯,給肉質普通的牛排增色了不少。

基輔雞卷 ▼

局座點這個菜一開始是被功能表上的照片所吸引,覺得造型特別奇特,像個很大的“橄欖核”。吃過後極為推薦,雞卷外皮香脆,用刀切開熱氣四益,雞汁立馬滲了出來,薄薄的外衣下塞滿了雞肉,嘗得出來包裹著的是雞胸肉,但它一點都不柴,處理的很好,口感扎實,雞肉很嫩,絕對是可以管飽的一道主菜。

燜牛舌 ▼

燜牛舌看起來更像是焗牛啥,雖然看上去小小一份,但奶味十足。剛端上桌的時候表皮微焦冒著熱氣,藏在裡面的牛舌被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嫩得出奇,芝士乳酪牛舌搭配的恰到好處。局座喜歡用黑麵包蘸著吃,十分解膩。

黑麵包 ▼

黑麵包是俄羅斯餐桌上的主食,顏色像中國高粱面窩頭切成一片一片的樣子。入口似乎還有些酒味,麵包被發酵得很好,口感不是特別硬,可以泡紅菜湯吃,也可以塗上奶油一起吃,十分百搭。

格瓦斯 ▼

格瓦斯在俄語裡是“發酵”的意思。它盛行於俄羅斯、烏克蘭和其他東歐國家,顏色近似啤酒而略呈紅色。味道嘛,局座談不上說喜歡,但我們測俄羅斯零食的時候,有粉絲留言說這家算是很正的。

吃著牛舌,喝著紅菜湯,局座的心好似已經飛到了俄羅斯。這家店白天稍顯人氣不足,局座一行來的時候沒有其他食客,包場了。看著空曠的場地和樂隊舞臺,猜想晚上的場景必定是載歌載舞熱鬧非凡。相比起那些排隊的網紅店,如此有地域特色又環境幽靜的餐廳,更對局座的胃口。

八家隱藏店鋪再探索完畢,一句話,南京東路,還是那麼好吃。再發一遍地址,有空去拔草吧,再也別說南京東路是騙騙遊客的地方了。

這幾天跟著局座這幾天一同前往探店的探員們,也是大呼過癮,離開南京東路步行街時,倒有些依依不捨了。一回到局裡,就哭著喊著要局座把那張二十多家餐廳的推薦清單分享給他們,說要都吃一遍。哼,之前不是還嫌棄太長嗎?

好吧,反正都整理了,也就順便發給你們吧。這次時間有限,還有些局座的“心頭好”小館沒法一一詳細介紹,留給大家自己去探索吧。

要是本篇把你看餓了,趕緊轉發出去,說不定下班就湊到人一起去搓一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