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個書店,改變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

只有將一種生活方式融入產品,才能跨越時代、人種、世代、性別。

——增田宗昭

不久前,被北京和上海的一些知名老書店關門的噩耗刷屏了,大家也紛紛陷入到了對往昔的追憶中。

如今,一面是“知識內容付費,全面閱讀”的熱鬧景象,一面是書店一家家連續關門。這讓很多人不禁發問,像北上這樣的大城市,連一家書店都容不下去嗎?

反觀鄰國日本,有一家書店,在全世界實體書店紛紛倒閉的情況下,卻逆勢崛起,它就是由增田宗昭所創建的蔦屋書店。

作為日本書店的王者,蔦屋書店打造出全新的生活方式及體驗,重新定義書店內涵。

01

為什麼如今的書店總是倒閉?

為什麼書店總是倒閉,增田宗昭在《知的資本論——蔦屋書店的經營之道》一書中提到,傳統書店的問題就在於它在賣書。

這個說法可能會使很多人疑惑,書店難道不就是賣書嗎?

當然現在有很多書店靠咖啡飲品或是文創產品掙錢,書反而成了裝飾。

但在蔦屋書店,放眼望去,書依然是主力,你不會注意到文創產品等附屬商品在哪裡。

在34年前,增田宗昭創業時去銀行貸款,寫下貸款的理由就是:想做一個生活資訊的提案場所。他認為書籍就是一個向人們傳遞生活方式提案的最好載體。

增田宗昭把生活提案詮釋為“嚮往、憧憬”。

在日本經濟發展初期,方向是確定的,就是跟著前輩的腳步走。當社會平臺發展以後,每人的收入不一樣,每個人的嚮往方向也就不一樣了。

一個人喜歡的東西是確定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換句話說,一個商品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增田宗昭通過蔦屋書店和他創建的T card系統,把多樣化的商品和多樣化的人群整合在一起,從而產生一種生活提案的新方式。

02

在這裡,選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有什麼比待在家裡還要舒適?蔦屋書店賦予書店一種新定義,讓書店變成了“另一個家”。

在蔦屋書店,客人看到的不是琳琅滿目的商品,而是一個提供生活方式的休閒空間,書店如同家的延伸,

裡面有書房、客廳、休閒室、餐廳等等,可以看書聊天,也可以喝咖啡,聊天聽音樂。

身處蔦屋書店像是在自己家裡一樣放鬆,觸目所及都能購買也都能直接享受,書店與自家的界線逐漸交融在一起,是非常奇妙的消費體驗。

書店周圍綠植豐富,各種植物搭配的非常自然,蔭蔭翳翳之間散落著座椅陽傘。

逛累了買杯咖啡,和朋友聊幾句,看看穿梭而過背著相機的少男少女,心情相當舒暢。

書店裡的圖書精緻繁盛自不待說,陳列也非常講究。

蔦屋書店的宗旨不是賣書,而是同樣的販賣生活方式,甚至更加極致——把同類的書歸類後,往往還會在旁邊配上相關的其他產品。

介紹美食的書架旁邊,往往是精美的廚具和一些烹飪佐料;介紹文學的書架旁邊,則是富有設計感的鋼筆、畫冊等文具。

走在書店裡,愛上一本書,往往還會發現和書相關的、擁有同樣氣質的其他商品。

許多藝術品和精巧的日用品,散落在書店的各個角落,讓人常有發現的樂趣。

日本的書籍本來定價就非常高,工藝品也比較貴,但書店裡的氛圍會催生為了“生活方式”和“理念”買單的想法,也導致了他們的生意相當之好。

03

比你更懂你的導購

越是在網路時代,由人傳達的價值就越重要。

蔦屋書店的導購都是各專門領域的行家。

導購們總是站在顧客的角度,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生活提案”,店內有30多位導購,當中有日本代表性料理雜誌的前主編,有受到文學家信賴的傳奇書店店員、也有撰寫過 20 多本旅行指南的記者。

他們通過選書、陳列、內容企畫、顧客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為客人提供像是旅遊規劃、室內設計、文學導覽等等的服務,這些都是網路書店無法比擬的。

增田宗昭能夠同時聚集起這些人才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用「相遇」來形容蔦屋書店與導購的關係。

他說自己不是「老闆」,也不是「資本家」,甚至不如說,導購們才是擁有「知識資本」的「資本家」,而他與導購的關係也並非上下級,而是平行與並列的關係,使得蔦屋書店聚集了大量的生活提案人才。

蔦屋書店的巨大成功來自於它的生活提案企劃,方方面面都能夠做到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思考他們缺乏什麼需要什麼,但並不是只是照著客人的想法而走,而是去思考如何引導他們去得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即便是擁有一萬平米的空間,他們也不會把商品擺得滿滿的,或者安插任何推銷人員,妨礙客人在商場裡享受美好的時光。

蔦屋書店就像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傳遞出共同吸引年輕人和熟年人的魅力,追求豐富有品質的生活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編輯|唐校長、盧清絕

圖片丨來自網路

蔭蔭翳翳之間散落著座椅陽傘。

逛累了買杯咖啡,和朋友聊幾句,看看穿梭而過背著相機的少男少女,心情相當舒暢。

書店裡的圖書精緻繁盛自不待說,陳列也非常講究。

蔦屋書店的宗旨不是賣書,而是同樣的販賣生活方式,甚至更加極致——把同類的書歸類後,往往還會在旁邊配上相關的其他產品。

介紹美食的書架旁邊,往往是精美的廚具和一些烹飪佐料;介紹文學的書架旁邊,則是富有設計感的鋼筆、畫冊等文具。

走在書店裡,愛上一本書,往往還會發現和書相關的、擁有同樣氣質的其他商品。

許多藝術品和精巧的日用品,散落在書店的各個角落,讓人常有發現的樂趣。

日本的書籍本來定價就非常高,工藝品也比較貴,但書店裡的氛圍會催生為了“生活方式”和“理念”買單的想法,也導致了他們的生意相當之好。

03

比你更懂你的導購

越是在網路時代,由人傳達的價值就越重要。

蔦屋書店的導購都是各專門領域的行家。

導購們總是站在顧客的角度,為他們提供各種各樣的“生活提案”,店內有30多位導購,當中有日本代表性料理雜誌的前主編,有受到文學家信賴的傳奇書店店員、也有撰寫過 20 多本旅行指南的記者。

他們通過選書、陳列、內容企畫、顧客服務等全方位的服務,為客人提供像是旅遊規劃、室內設計、文學導覽等等的服務,這些都是網路書店無法比擬的。

增田宗昭能夠同時聚集起這些人才也是非常有一套的。他用「相遇」來形容蔦屋書店與導購的關係。

他說自己不是「老闆」,也不是「資本家」,甚至不如說,導購們才是擁有「知識資本」的「資本家」,而他與導購的關係也並非上下級,而是平行與並列的關係,使得蔦屋書店聚集了大量的生活提案人才。

蔦屋書店的巨大成功來自於它的生活提案企劃,方方面面都能夠做到從客戶的角度出發,思考他們缺乏什麼需要什麼,但並不是只是照著客人的想法而走,而是去思考如何引導他們去得到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即便是擁有一萬平米的空間,他們也不會把商品擺得滿滿的,或者安插任何推銷人員,妨礙客人在商場裡享受美好的時光。

蔦屋書店就像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傳遞出共同吸引年輕人和熟年人的魅力,追求豐富有品質的生活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

編輯|唐校長、盧清絕

圖片丨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