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價格戰開端:只為壟斷

在過去的十幾年

在保健品戰爭,冰箱戰爭,空調戰爭,汽車戰爭,裡面所有的參賽者企業都是為了壟斷一個行業,才發動價格戰。

……

我把這個仗打下來以後,趕走所有的企業,然後我獨佔這個行業,

就可以獲取全部的利潤。

而今天這個時代,打價格戰目的與以往截然不同甚至很殘酷。

殘酷到什麼地步呢?

過去打價格戰不管在那個行業裡面都是想獲取利潤的,而現在手機大仗殘酷到沒有人想獲取利潤。

比如360的周鴻偉同志直接把360智能手機價格從699打到399。

一台手機從699到399,就已經虧200塊錢,那如果360賣一台手機那就得虧2個億,那如果做一千萬台手機得虧多少錢呢?

二十億

難道360老總腦袋給門擠了嗎?這根本就是血本無歸?

不,雖然我虧損了二十個億,但我這二十個億,可以狙擊你五十個億到一百個億,我通過定向增發的方式從資本市場上面拿錢繼續跟你打。

我從資本市場借錢的同時,借的越多我公司估值越高,

可能我沒有做手機之前我公司估值可能是50億,我進入手機市場後我公司估值就一直升到了100億。

這是一場非常慘烈的消耗戰,因為沒有人想從這個行業裡面賺一分錢,每個人進入到這個行業通過強大的資金流來把所有的競爭者全部清理出去,

然後獨佔鰲頭。

那為什麼大家會選擇一手機行業為入口,來作為價格戰的開端呢?

原因:恐懼

大家都非常的害怕,因為所有的人都認為,移動互聯網時代手機這個小東西,是掌握了消費者的入口,所以我們必須要爭奪這個東西。

即便基礎於手機的閉環生態,

本身是不成立的,但是我也不能讓你變成第二個約伯斯,不能讓你成為第二個ios或第二安卓,所以你不能成功成為了進入到這個行業的一個前提。

所以很多企業進入到這個行業裡面,做手機是被動性和狙擊性的,也就是說:

我也不知道這個戰場是不是真實的,

但是我必須消滅掉你獲得成功的可能性,我不能讓你成功,你成功了我就被幹掉了,所以我必須來打這個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