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拒絕俄羅斯一個建議,後來事實證明,這個決定太對了

1990年,中國與蘇聯簽訂了軍事合同,決定從蘇聯進口一批蘇27戰機。一年之後,蘇聯解體,俄羅斯繼續執行這個合同。其實在中國選擇機型時,蘇聯方面極力推薦米格29戰機,但是根據中國當時的實際情況來看,

米格-29是一款中型戰鬥機,其航程僅有1400公里,這樣的航程是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的。而我們當時需求的是一款重型制空戰鬥機,以彌補殲-7和殲-8的不足,形成高低搭配。因此拒絕了俄羅斯的建議,最後選了蘇-27。

作為蘇27的首次出口,

中國買到的蘇27在規格上與蘇聯自用型號一致,同時合同金額的 70%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因為是在1990年6月左右的時間中蘇雙方就引進蘇27一事正式展開的會談,中國內部將此專案稱為“906工程”。協議簽署後,蘇聯派出蘇27來到中國,於1991年2月在北京南苑機場進行了精彩展示,以其一流的外形設計及超機動性能,深深震撼了在場的空軍將領們。

1991年5月,中國官方背景的《航空知識》雜誌社刊登了一幅蘇27在五星紅旗前的照片作為封面。

這時,西方世界還被蒙在鼓裡,僅僅以為這只不過是一場飛行交流活動罷了。1991年12月26日,蘇聯——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轟然倒塌。獨立後的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政治遺產,俄總統葉利欽也承諾會繼續履行向中國出售蘇27的義務。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蘇27戰鬥機,包括8架SK單座型和4架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後貝加爾軍區的吉達機場起飛,經蒙古領空,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安徽蕪湖空軍基地。1992年11月25日,剩餘的12架蘇27SK單座型飛機由阿莫爾河畔共青城航空生產聯合公司機場直抵蕪湖空軍基地。至此,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共計24架。

雖然蘇-27價格更貴,但是在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中來看,

米格-29表現極為糟糕,證明其整體性能仍不足以與美軍抗衡,在那次戰爭中,南聯盟的米格-29被美國F-16擊落了至少4架,而美軍卻無一損傷。

得到這樣的戰果,只能說,幸好中國當時做了一個極為英明的決定。

後來,蘇27戰機上的一些成熟技術,

被借鑒到了殲10戰機上。中國引進蘇27戰機之後,已經逐步提高了國產化程度。在原有蘇27戰機的基礎上,中國推出了殲11D和殲16戰機。這兩種類型的戰機均是多功能戰機,已經達到了美國F15最新改進型的水準。(HW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