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世界百分之五十的肝癌患者在中國,真的是因為中國人愛吃中藥所導致的嗎?

據2016年9月財經網報導,2014年,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世界癌症報告2014》指出,

2012年中國新增肝癌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均占全球新增病例數和死亡病例數的一半以上。曾有美國科學家針對美國的白人和在美國出生的中國人的肝癌發病率進行統計研究。結果顯示,在美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肝癌發病率比在中國出生長大的中國人低3倍。

研究認為,中國的環境比美國更容易讓同族人得肝癌。

第一是因為,我國乙肝病毒攜帶者約9000萬人,

其中約2800萬人為慢性乙肝患者。追根溯源,這在於國內早期醫療條件差及防控機制不足。乙型肝炎主要通過母嬰、血液和性接觸這三種途徑傳播。

第二個原因,酗酒成“幫兇”,研究顯示,目前我國飲酒的人群暴露率為13.90%,計算其人群歸因危險度百分比為 10.82%。

第三個原因,黃麴黴毒素B1氾濫,我國的肝癌高發區,集中在廣西扶綏、江蘇啟東、廣東順德、福建同安等地。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發現,我國肝癌高發區的居民食用的糧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黃麴黴毒素B1污染的現象。

第四個原因,具肝毒性的眾多中藥,《鳳凰週刊》曾在2014年報導:在全國16家大型醫院的藥物性肝損傷病例中,

中草藥占致病因素的20%。3家大型專科醫院的資料表明,超過一半的藥肝病例跟中藥相關。一種嚴重到能致死的肝病——急性肝衰竭最主要的病因是中草藥。

肝癌大國的鍋讓中藥來背,真的合適嗎?

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我今天查房,病房一位患者肝功能損害,轉氨酶600多,全面檢查後排除了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等,最後確診為“藥物性肝炎”,是因為病人有“關節炎”,自己採集的草藥,泡的藥酒,導致肝功能損害。這樣一個病例,西藥肯定會把板子打在中醫、中藥身上。

不錯,這是中草藥引起的肝損害,但像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客觀評價,這種不當用藥所引起的藥物性肝炎,其實跟中醫藥真的沒什麼關係。

還有前一陣子我專門說了土三七和三七的事,土三七確實可以引起嚴重的肝損害,而三七卻是活血、補血的上品,二者是完全不同的東西,而老百姓誤用土三七,也跟知識普及不到位有關。所以我們應該讓大家認識到土三七的危害,但不能因為土三七的肝毒性而誤傷了田三七,更不能因為一個土三七,又來誇大中藥的副作用。

那中草藥會不會引起肝損害呢?答案是肯定的,會。但發生率遠遠低於西藥。我曾經跟學生說過,我也遇到過,但我每年中藥使用在一萬人次以上,發生肝損害的大概只有一到二例,也就是說萬分之一左右,就是有些輕微肝損害的,經過治療都很快恢復。而中藥治療解決了老百姓多少疾病帶來的問題?“利”顯而易見大於“弊”。

在這裡有必要“科普”一下,藥物性肝炎其實有二大類,一是可預見的,一是因為患者“特異質”引起的。西藥許多肝損害屬於前者,比如抗生素、抗腫瘤藥、抗結核藥等等它們的肝損害都是“可預見”,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這些藥會引起肝損害。而中草藥,大多數引起的肝損害都與患者“特異質”有關,也就是說儘管你用的藥很平和,有些病人也可能引起肝損害,但這往往沒法預見。另外,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這也導致了一旦發現中藥的肝損害倒有點“大驚小怪”的了,其實我們也應該實事求是,中藥也有副作用,但可以負責任的說,肯定比西藥要少的多。

那作為“現代中醫”,我們也應該補補課,有些傳統中醫認為的“補藥”或“無毒”的藥,確實有一些有肝損害,比如生首烏、補骨脂、桑寄生、黃芩、澤瀉、虎杖等等,我們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長期使用。而作為主管部門,也要加強對中藥飲片的監管,防止因為飲片品質問題導致的肝損害

總之,中醫藥是中華瑰寶,我們應客觀評價,切不可因為一些可控的副作用而妄自菲薄中醫藥,發揚光大已經經過幾千年實踐證實安全有效的中醫藥應該成為主流。

本文作者,夏軍權,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

但不能因為土三七的肝毒性而誤傷了田三七,更不能因為一個土三七,又來誇大中藥的副作用。

那中草藥會不會引起肝損害呢?答案是肯定的,會。但發生率遠遠低於西藥。我曾經跟學生說過,我也遇到過,但我每年中藥使用在一萬人次以上,發生肝損害的大概只有一到二例,也就是說萬分之一左右,就是有些輕微肝損害的,經過治療都很快恢復。而中藥治療解決了老百姓多少疾病帶來的問題?“利”顯而易見大於“弊”。

在這裡有必要“科普”一下,藥物性肝炎其實有二大類,一是可預見的,一是因為患者“特異質”引起的。西藥許多肝損害屬於前者,比如抗生素、抗腫瘤藥、抗結核藥等等它們的肝損害都是“可預見”,也就是說,大家都知道這些藥會引起肝損害。而中草藥,大多數引起的肝損害都與患者“特異質”有關,也就是說儘管你用的藥很平和,有些病人也可能引起肝損害,但這往往沒法預見。另外,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中藥沒有副作用,這也導致了一旦發現中藥的肝損害倒有點“大驚小怪”的了,其實我們也應該實事求是,中藥也有副作用,但可以負責任的說,肯定比西藥要少的多。

那作為“現代中醫”,我們也應該補補課,有些傳統中醫認為的“補藥”或“無毒”的藥,確實有一些有肝損害,比如生首烏、補骨脂、桑寄生、黃芩、澤瀉、虎杖等等,我們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長期使用。而作為主管部門,也要加強對中藥飲片的監管,防止因為飲片品質問題導致的肝損害

總之,中醫藥是中華瑰寶,我們應客觀評價,切不可因為一些可控的副作用而妄自菲薄中醫藥,發揚光大已經經過幾千年實踐證實安全有效的中醫藥應該成為主流。

本文作者,夏軍權,江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主任醫師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