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腫瘤靶向治療,最靠譜的東西為什麼屢遭質疑?

和一名肺癌患者家屬談基因檢測和靶向治療的事情,用了很長時間,家屬仍然一臉的茫然,尤其談到基因檢測還需要外送協力廠商生物檢測機構、還需要自費花錢的時候,

家屬的臉上更是充滿了疑惑,讓我忽然感覺自己好像在做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

其實是想讓家屬理解目前的腫瘤治療技術,力圖給出一個最佳的治療計畫、給患者一個最大的生存獲益,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腫瘤治療發展到精准醫療時代,

很多新的醫學知識,不要說行外人交流困難,就連不搞腫瘤的專業醫生也很難理解。

所以每當遇到這種不信任的眼神,我一般都會終止交流,告訴家屬可以先上網查一下相關的知識,然後再來找我談,可能網路更是一個合適的提供醫學基礎知識的平臺。

瞭解腫瘤的靶向治療,不妨先回顧一下人類與腫瘤鬥爭的發展歷史。

手術依然是經典:

從歷史來看,手術仍然是腫瘤治療的第一選擇,1894年Halsted創建的乳腺癌根治術,開始了現代腫瘤的外科治療技術,就乳腺腫瘤而言,19世紀末的經典乳腺癌根治術以及20世紀的擴大乳腺癌根治術,追求的是廣泛整體切除腫瘤,包括周圍的組織、筋膜、肌肉等一併切除,並同時予以淋巴結清掃,

這一手術原則,根除了腫瘤,也忽略了“過切”導致的人體功能損害。因此,後續的外科治療的發展中,出現了乳腺癌的改良根治術,盡大限度減少了切除範圍。到了80年代,切除腫瘤而且保證器官完整與美觀成為了經典,乳腺手術從此進入了保乳手術的時代,到了20世紀末,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結活檢已經成為了術前的經典探索。

放射治療作為治療腫瘤的另一種手段,也同樣有著重要的作用:

1895年倫琴發現了X線後,1898年X線開始用於治療惡性腫瘤,直至今日,X線外照射治療腫瘤已經走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最大限度地提高腫瘤區的受照劑量、盡可能地保護周邊正常組織,一直是放射治療技術發展的主要目標。它經歷了常規二維放療到三維適形放療,

在到目前的三維適形調強放療,以及立體定向放療等,每一個階段都凝結了現代科學的發展技術與成果。

腫瘤的化療在腫瘤治療的三大技術裡歷史最短,但卻更加體現了現代科技的重要作用:

腫瘤的內科治療開始於1964年的氮芥用於淋巴瘤治療,氮芥的應用發現腫瘤明顯縮小,標誌著腫瘤化學治療的開始。到1957年,Amond合成了環磷醯胺,Duschinsky合成了5-氟尿嘧啶,並在臨床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化療開始成為了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腫瘤內科治療中的第二個里程碑;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臨床應用阿黴素和順鉑,療效的進一步提高,被認為是腫瘤治療領域的第三個里程碑。隨著科技的進步,在90年代紫杉醇和開普拓等新藥的開發應用,給化療的效果帶來了質的飛躍,被譽為化療史上的第四個里程碑。

不少病人可以通過根治手術,配合術後放療、化療達到治癒。但是,因為化療的特異性不強,“敵我不分”,在抗腫瘤的同時,也會對機體造成損害,這種毒副作用嚴重制約了化療藥物的劑量,限制了效果,從而成為了化療發展的“瓶頸”。

精准醫療時代的靶向治療:

20世紀後期,隨之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人們對腫瘤的發病機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現腫瘤的形成是一個多病因、多階段、多基因改變的結果,在腫瘤形成的過程中,發生了細胞內基因位點的突變、代謝通路異常以及信號傳導的異常。所以尋找能夠抑制或阻斷這些異常信號和代謝通路的“靶點”,就是目前所稱的“靶向治療”,也被譽為腫瘤的精准治療。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對腫瘤細胞有特異性的殺傷作用,而對正常細胞無損傷,或損傷輕微。人類抗腫瘤的歷史也由此進入了靶向治療的時代。它以高效低毒、用藥方便成了又一個腫瘤治療史上里程碑。目前,靶向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隨著一代、二代、三代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以及其他抗腫瘤靶向藥物的相繼問世,腫瘤患者已經大大延長了生存時間,提高了生存品質。

靶向治療階段,無疑表明癌症治療進入了新時代,也是最能體現科技革命對腫瘤治療的重大作用。

2015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准醫療計畫倡議”,並將之定義為下一個世紀美國醫學及生物學發展方向。並拿出了2.15億美元財政預算計畫,用於國家癌症研究所基因組學和分子靶向藥物的試驗支持。精准醫療計畫的提出吸引全世界醫學界的眼光,也預示著腫瘤研究和治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對腫瘤的發病機制認識會更加深入,終有一天,人類能夠像治療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一樣,達到與瘤共存或徹底消滅腫瘤的目的。

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人類的智慧。

氮芥的應用發現腫瘤明顯縮小,標誌著腫瘤化學治療的開始。到1957年,Amond合成了環磷醯胺,Duschinsky合成了5-氟尿嘧啶,並在臨床取得了相當的成功,化療開始成為了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也是現代腫瘤內科治療中的第二個里程碑;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臨床應用阿黴素和順鉑,療效的進一步提高,被認為是腫瘤治療領域的第三個里程碑。隨著科技的進步,在90年代紫杉醇和開普拓等新藥的開發應用,給化療的效果帶來了質的飛躍,被譽為化療史上的第四個里程碑。

不少病人可以通過根治手術,配合術後放療、化療達到治癒。但是,因為化療的特異性不強,“敵我不分”,在抗腫瘤的同時,也會對機體造成損害,這種毒副作用嚴重制約了化療藥物的劑量,限制了效果,從而成為了化療發展的“瓶頸”。

精准醫療時代的靶向治療:

20世紀後期,隨之分子生物學的發展,人們對腫瘤的發病機制有了進一步的認識,發現腫瘤的形成是一個多病因、多階段、多基因改變的結果,在腫瘤形成的過程中,發生了細胞內基因位點的突變、代謝通路異常以及信號傳導的異常。所以尋找能夠抑制或阻斷這些異常信號和代謝通路的“靶點”,就是目前所稱的“靶向治療”,也被譽為腫瘤的精准治療。它的最大優點就是對腫瘤細胞有特異性的殺傷作用,而對正常細胞無損傷,或損傷輕微。人類抗腫瘤的歷史也由此進入了靶向治療的時代。它以高效低毒、用藥方便成了又一個腫瘤治療史上里程碑。目前,靶向治療在非小細胞肺癌、乳腺癌、惡性黑色素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隨著一代、二代、三代治療肺癌的靶向藥物以及其他抗腫瘤靶向藥物的相繼問世,腫瘤患者已經大大延長了生存時間,提高了生存品質。

靶向治療階段,無疑表明癌症治療進入了新時代,也是最能體現科技革命對腫瘤治療的重大作用。

2015年1月,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國情咨文中提出“精准醫療計畫倡議”,並將之定義為下一個世紀美國醫學及生物學發展方向。並拿出了2.15億美元財政預算計畫,用於國家癌症研究所基因組學和分子靶向藥物的試驗支持。精准醫療計畫的提出吸引全世界醫學界的眼光,也預示著腫瘤研究和治療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人們對腫瘤的發病機制認識會更加深入,終有一天,人類能夠像治療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病一樣,達到與瘤共存或徹底消滅腫瘤的目的。

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人類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