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如何成為快樂的人?——歷久彌新的11條法則

原文:How to become the happy person you always wanted to be(11 ways practiced over centuries)

作者:Sajid Rahman

翻譯:想看不一樣風景的洺薇@改變自己

校對:要少吃肉的日子子@改變自己

「生活不是尋找自我,而是創造自我。」—— 喬治·蕭伯納

「我如此努力地工作,只是想獲得成功啊。」幾個月前,

我的一位友人憤憤不平道。

我們都渴望成功,渴望快樂。我們都想遠離煩惱,不再害怕錯過;都想不去嫉妒比我們更有成就的人,不再追逐下一個光鮮的目標。

我們都想過上一種專注的,滿意的,成功的生活。

因此,我決定多讀些這方面的書籍,從古代哲學到現代譯本,從科學雜誌到流行心理學讀本。

我總結出以下11條法則,並進行了實踐,對我來說很管用。大家可以試試:

一、無需在意(幾乎是任何事情)

「如果一件小事就能讓你生氣,那不是也暴露了你的氣量嗎?」——西德尼·哈裡斯

為什麼?

我們是社會動物,我們渴望別人的接納,渴望融入集體,正是這種渴望讓我們非常在意別人的想法,也讓我們活成了別人希望我們成為的樣子。

這對於成功來說不是什麼好事。

如果你能認識到這一點,你就獲得了重生。無法如約與朋友見面?跟男/女朋友的餐廳約會遲到?無法留下來幫助同事加班?

真的無需在意。不要落入自責的陷阱,除非那件事真的重要。

如何做到?

兩個步驟:

1.當你覺得你會在意別人怎麼想時,問問你自己,這件事對你今後五年的發展重要麼?如果不重要,無需在意。差不多99%的都屬於這種情況。

2.如果回答是重要,那麼放在心上吧。像你的家庭,健康之類的,這些長遠來說確實可以定義你的成功。

二、循序漸進

「快樂的人計畫行動,而不去計較結果。」—— 鄧尼斯·維特利

為什麼?

我們太專注於達到目標,可能是升職加薪,迎娶摯愛,或是其他。

問題在於目標是隨著時間不斷變化的,最終我們還是在不滿中度過。我們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完成目標後再享受快樂,而不是現在。

如果我們開始專注於過程,而不是目標,那麼我們就開始享受當下了,我們不會去在乎別人得到了什麼,因為我們正關注自己。

不要關注外界,關注內心。這是個良性迴圈,你感受到了嗎?

如何做到?

不管你在生活中想達到什麼目標,升職加薪,或是完成創作,都要循序漸進。把大目標分解成許多小目標,慢慢來,一次完成一個。

如果你是銷售,要想加薪,就要超額完成任務。那完成銷售任務的小目標是什麼呢?每天打20個銷售電話?去吧,

拿起電話去打吧。

即使你在這20個電話中僅完成了一筆交易,也不要放棄。追求摯愛和完成創作也是一樣的道理。

制定計劃,不斷前行。

三、扔掉舊物

「為學日益,為道日損。」—— 老子

為什麼?

人人都有「戀物癖」,缺乏安全感的自我常讓我們喜歡緊緊抓住舊物,那樣才會有熟悉感。

我們常買些不必要的東西屯著,我們捨不得那些舊感情,怨恨也好,嫉妒也罷……不要執念於過去,扔掉你那些舊衣服和舊感情。捨棄的越多,你重新擁有的空間就越多,你腦子裡和衣櫥裡的空間越多,你的生活就越清爽乾淨。

你同樣可以專注這個過程,意識到你真正的需求很少是一種很棒的體驗,是一種解放。

如何做到?

任何你在過去六個月裡沒有用到的東西,都可以扔掉了,把它們送給需要它們的人。是的,今後你將不再用到這些。是的,別人也不會在意。

你不再需要那些舊的紙質檔,必要的話建立電子檔。

說到情緒,請記住,你也是會離開人世的,儘管從現在來看死亡是如此遙遠,但它仍是不可避免的。而那些舊情緒是阻礙你把這唯一的一生過好的障礙。

四、直面恐懼(跳出舒適圈)

「真正的成功是通過自我延展獲得的,要學習在不自在的情況下感到自在。」——肯·普瓦羅

為什麼?

我們生活在泡沫之中,即我們的舒適區。待在舒適區內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將變成什麼——除非我們去做些讓我們不自在的事——你想知道成功的公式嗎?這個就是。

如何做到?兩種方法:

1.訂立目標,每天做一件令自己不自在的事。說出自己的想法、去做些會讓自己緊張的事。起床後的四小時是你最有行動力的時間,利用那段時間去拓展你的舒適圈。

2.從小事做起,並不斷提高。但是,要堅持不斷成長。每天進步1%,不久你就會成為大師。學會忍受不自在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

五、制定日程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亞里斯多德

為什麼?我們的習慣決定一切,不管是快樂,還是可能的成功。如果你想要達到什麼目標,圍繞這個目標養成習慣。

養成習慣的方法就是有規律地練習。而如果沒有日程表,你就不會有規律地練習。

如何做到?

預留固定的時間。如果你想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留出這部分時間。在這個時間去閱讀,哪怕你不喜歡。如果你練習時間足夠長,閱讀將成為你的自然反應。一個習慣就此養成。

你想寫一本書?每天留出時間寫作。

我們的大腦無法在多工間轉換,因為那樣會影響完成品質,所以分開進行各項工作。一段時間處理一項工作。寫作,閱讀,查收郵件,家庭聚會,工作會議,分開進行。

六、避免忙於瑣事

「高效地去做根本不需要做的事,也是無用的。」—— 彼得•德魯克

為什麼?忙於瑣事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使我們無法完成高品質的工作。我們試圖讓自己忙碌起來,是因為那樣會使得我們有成就感,特別是在別人面前。

想想第一點。

我們感覺自己做了很多事,這種感覺反而帶來壓力,使自己疲憊不堪。工作時的心流(flow)很重要,而只有在深度工作,即你創造你的最佳作品時,才能體會這種感覺。

如何做到?

遇到事情,先問問你自己,你真的需要親自去完成嗎?別人能做嗎?如果可以,把這個任務外包給別人或分配給下屬。對大部分請求說不,因為那只會佔用你的時間,而你在這些時間裡本可以去完成更有意義的事情。

七、堅持下去(咬緊牙關)

「我們堅持做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容易,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變容易了,而是我們的能力提升了。」——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

為什麼?人生中也常會遇到挫折。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會在絕望的穀底經歷著與命運的較量。

他們與常人的不同在於堅毅。

那些熬過困境,永不言棄的人,他們專注於過程。

如何做到?學會未雨綢繆。

提醒自己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變糟,你現在只是享受著暫時的高☆禁☆潮;而當你正經歷著一段痛苦的時期,記住,這同樣也會過去,你現在只是經受著暫時的低潮。

讓自己專注於過程,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養成一種好習慣,幫你渡過難關。

八、不要自擾

「你背負著的山峰,原本是讓你攀登的。」—— 納瓦•澤比安

為什麼?

我們擔憂的大多數情況根本不會發生。焦慮對成功無益,也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除非你有所行動。所以,還擔心什麼呢?

如何做到?

回望過去,你擔憂的那些事有多少真實發生了?而以後情況也不會有多大區別的。

當你為某事煩惱的時候,把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以及發生的可能性寫下來,然後採取行動來改變這種境遇。

九、睡上一覺

「再糟糕的一天,睡一覺也會過去。」——凱莉•斯諾

為什麼?

我們的身體需要適當的休息,一個好的睡眠能使我們恢復體力,頭腦清醒。

如何做到?

有許多方法,對我來說管用的有:

1.睡覺前洗個熱水澡;

2.睡前一小時不再玩手機;

3.把困擾我的事情寫在日記裡,然後放到一旁。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你的大腦和身體在每天的特定時間知道該睡覺了。

十、運動,吃飯,冥想

「健康是一種自然狀態。生病,就是我們的身體因為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失衡而出現問題的標誌。對每個人來說,自我節制,平衡協調,擁有聰慧的頭腦和健全的身體就是健康。」—— 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為什麼?

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也對心智有益。運動減輕壓力,幫助我們獲得健康的身體,合理的飲食帶來激素平衡,冥想幫助我們集中精力,攻克困難的工作。

如何做到?

避免過度放縱,適度節制,每天練習,養成習慣,形成紀律。

十一、不斷學習

「我始終相信,自我教育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 以撒•阿西莫夫

為什麼?

以前可行的東西可能今後未必可行,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如何做到?

拿起書開始閱讀,去學習網路上可以獲取的各種課程。

缺乏安全感的自我常讓我們喜歡緊緊抓住舊物,那樣才會有熟悉感。

我們常買些不必要的東西屯著,我們捨不得那些舊感情,怨恨也好,嫉妒也罷……不要執念於過去,扔掉你那些舊衣服和舊感情。捨棄的越多,你重新擁有的空間就越多,你腦子裡和衣櫥裡的空間越多,你的生活就越清爽乾淨。

你同樣可以專注這個過程,意識到你真正的需求很少是一種很棒的體驗,是一種解放。

如何做到?

任何你在過去六個月裡沒有用到的東西,都可以扔掉了,把它們送給需要它們的人。是的,今後你將不再用到這些。是的,別人也不會在意。

你不再需要那些舊的紙質檔,必要的話建立電子檔。

說到情緒,請記住,你也是會離開人世的,儘管從現在來看死亡是如此遙遠,但它仍是不可避免的。而那些舊情緒是阻礙你把這唯一的一生過好的障礙。

四、直面恐懼(跳出舒適圈)

「真正的成功是通過自我延展獲得的,要學習在不自在的情況下感到自在。」——肯·普瓦羅

為什麼?

我們生活在泡沫之中,即我們的舒適區。待在舒適區內的我們永遠不會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永遠不會知道自己將變成什麼——除非我們去做些讓我們不自在的事——你想知道成功的公式嗎?這個就是。

如何做到?兩種方法:

1.訂立目標,每天做一件令自己不自在的事。說出自己的想法、去做些會讓自己緊張的事。起床後的四小時是你最有行動力的時間,利用那段時間去拓展你的舒適圈。

2.從小事做起,並不斷提高。但是,要堅持不斷成長。每天進步1%,不久你就會成為大師。學會忍受不自在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方式。

五、制定日程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亞里斯多德

為什麼?我們的習慣決定一切,不管是快樂,還是可能的成功。如果你想要達到什麼目標,圍繞這個目標養成習慣。

養成習慣的方法就是有規律地練習。而如果沒有日程表,你就不會有規律地練習。

如何做到?

預留固定的時間。如果你想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留出這部分時間。在這個時間去閱讀,哪怕你不喜歡。如果你練習時間足夠長,閱讀將成為你的自然反應。一個習慣就此養成。

你想寫一本書?每天留出時間寫作。

我們的大腦無法在多工間轉換,因為那樣會影響完成品質,所以分開進行各項工作。一段時間處理一項工作。寫作,閱讀,查收郵件,家庭聚會,工作會議,分開進行。

六、避免忙於瑣事

「高效地去做根本不需要做的事,也是無用的。」—— 彼得•德魯克

為什麼?忙於瑣事只會浪費時間和精力,使我們無法完成高品質的工作。我們試圖讓自己忙碌起來,是因為那樣會使得我們有成就感,特別是在別人面前。

想想第一點。

我們感覺自己做了很多事,這種感覺反而帶來壓力,使自己疲憊不堪。工作時的心流(flow)很重要,而只有在深度工作,即你創造你的最佳作品時,才能體會這種感覺。

如何做到?

遇到事情,先問問你自己,你真的需要親自去完成嗎?別人能做嗎?如果可以,把這個任務外包給別人或分配給下屬。對大部分請求說不,因為那只會佔用你的時間,而你在這些時間裡本可以去完成更有意義的事情。

七、堅持下去(咬緊牙關)

「我們堅持做的事情變得越來越容易,並不是因為事情本身變容易了,而是我們的能力提升了。」—— 拉爾夫•瓦爾多•愛默生

為什麼?人生中也常會遇到挫折。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會在絕望的穀底經歷著與命運的較量。

他們與常人的不同在於堅毅。

那些熬過困境,永不言棄的人,他們專注於過程。

如何做到?學會未雨綢繆。

提醒自己事情在任何時候都有可能變糟,你現在只是享受著暫時的高☆禁☆潮;而當你正經歷著一段痛苦的時期,記住,這同樣也會過去,你現在只是經受著暫時的低潮。

讓自己專注於過程,找到自己的熱情所在,養成一種好習慣,幫你渡過難關。

八、不要自擾

「你背負著的山峰,原本是讓你攀登的。」—— 納瓦•澤比安

為什麼?

我們擔憂的大多數情況根本不會發生。焦慮對成功無益,也根本不能解決問題,除非你有所行動。所以,還擔心什麼呢?

如何做到?

回望過去,你擔憂的那些事有多少真實發生了?而以後情況也不會有多大區別的。

當你為某事煩惱的時候,把可能發生的最壞情況以及發生的可能性寫下來,然後採取行動來改變這種境遇。

九、睡上一覺

「再糟糕的一天,睡一覺也會過去。」——凱莉•斯諾

為什麼?

我們的身體需要適當的休息,一個好的睡眠能使我們恢復體力,頭腦清醒。

如何做到?

有許多方法,對我來說管用的有:

1.睡覺前洗個熱水澡;

2.睡前一小時不再玩手機;

3.把困擾我的事情寫在日記裡,然後放到一旁。

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你的大腦和身體在每天的特定時間知道該睡覺了。

十、運動,吃飯,冥想

「健康是一種自然狀態。生病,就是我們的身體因為生理上或是心理上的失衡而出現問題的標誌。對每個人來說,自我節制,平衡協調,擁有聰慧的頭腦和健全的身體就是健康。」—— 喬斯坦•賈德,《蘇菲的世界》

為什麼?

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也對心智有益。運動減輕壓力,幫助我們獲得健康的身體,合理的飲食帶來激素平衡,冥想幫助我們集中精力,攻克困難的工作。

如何做到?

避免過度放縱,適度節制,每天練習,養成習慣,形成紀律。

十一、不斷學習

「我始終相信,自我教育是唯一的教育方式。」 —— 以撒•阿西莫夫

為什麼?

以前可行的東西可能今後未必可行,我們必須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以適應不斷變化的世界。

如何做到?

拿起書開始閱讀,去學習網路上可以獲取的各種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