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官方評選:三十五歲以下最具潛力腫瘤醫生評選第二批入圍名單

【29】陳克終副主任醫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

陳克終,

33歲,博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醫師。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2010年獲中國臨床腫瘤協會會員,在會議中多次擔任主持人

在Toastmasters第一次演講即獲得Best prepared speaker(最佳備稿演講者)的殊榮

2014年中山大學Toastmasters演講比賽第一名。

【43】劉屹博士-陝西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

劉屹,34歲,陝西省人民醫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第四軍醫大學博士。擅長惡性實體瘤的化療,生物治療,靶向治療等綜合治療,研究方向:結腸癌的分子治療。

發表文章:發表國內外論文10餘篇,其中SCI 5篇,累計影響因數17.411,尚有2篇SCI論文待發表。

曾多次獲得各項榮譽:

1)獲第四軍醫大學優秀博士課題資助一項(2012年)

2)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項(2014年)

3)主持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1項(2015年)

4)獲陝西省人民醫院年度重大專案立項獎(2013-2014)

5)參與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參與完成陝西省社發基金1項。

6)國家發明專利2項,目前正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

現任中國抗癌協會預防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轉移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細胞免疫治療委員會委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標誌物委員會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肝臟疾病防治委員會常委,陝西省保健協會甲狀腺疾病防治委員會委員,多次參加各種學術會議,並多次參加各級義診及學術講座。

【44】梁婷婷博士-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腫瘤中心

梁婷婷,35歲,吉林大學第一醫院腫瘤中心主治醫師,北京國家生物醫學分析中心聯合培養碩士,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博士,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麻省總醫院移植生物學中心聯合培養博士(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聯合培養博士專案);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轉化醫學中心 聯合培養博士(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聯合培養博士專案),臨床工作中主要擅長消化道腫瘤的綜合診治。

發表論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論文3篇,第一作者中華及核心期論文2篇。多次參加國內重要學術會議並積極投稿,其中會議論文8篇,第一作者投稿4篇,壁報交流2篇。以第一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一項,校級教學改革專案一項,院青年基金一項,入選吉林大學青年教師培養計畫。此外,以主要參加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一項,省科技廳專案一項。 曾多次獲得各種榮譽和獎勵,多次參加英文及中文演講比賽或教學比賽,成績不俗,並於今年入選CSCO翻譯小組。

現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准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腫瘤臨床協作組(東北)秘書,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醫學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吉林省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CSCO翻譯小組成員。

【45】羅孔嘉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

羅孔嘉,34歲,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主治醫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博士。胸部腫瘤領域的“跨界醫生”,熟練掌握胸外科、消化內鏡以及呼吸內鏡三大學科的多項操作技能。擅長以內鏡/外科技術為基礎的早期食管癌、食管良性腫瘤、早期肺癌以及胸膜疾病(包括不明原因胸腔積液)的診斷及治療:

1) 我國最早參與研發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及消化道粘膜下隧道內鏡技術的醫生之一。

2) 領先于國際同行,獨立開發的“電磁導航氣管鏡下染色定位技術”,使毫米級的極早期肺癌得以精准手術治療。

3) 在2015年世界食管疾病大會(OESO),首次報導早期食管癌ESD治療與微創外科手術取得相似的生存療效。

共參與發表論文54篇,SCI文章42篇,IF因數超過100分。其中,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1篇,IF因數45.29分,5分以上雜誌4篇,單篇最高分為8.539分, 包括Ann Surg、J Thorac Oncol、Br J Cancer、 Eur J Cardiothorac Surg、Ann Thorac Surg等,參與科研項目及人才計畫項目17項。

多次受邀在歐洲普胸外科年會(ESTS)、世界食管疾病大會(OESO)、國際食管疾病大會(ISDE)、亞洲胸心外科年會(ASCVTS)、中國臨床腫瘤年會(CSCO)、中華醫學會心胸外科年會、中國食管癌學術大會、香港國際腫瘤學會議、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等國內外會議發言。

榮獲2017年歐洲普胸外科大會(ESTS)“ESTS-Ethicon China Training Fellowship Awards 2017”、2016年歐洲普胸外科大會(ESTS)“最佳肺部疾病論文獎”(ESTS-DUTCH SOCIETY OF LUNG SURGERY TRAVEL GRANT)、2017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人才培育專案”、2015年全國食管癌學術大會優秀大會發言論文。

目前學術兼職包括:歐洲胸外科學會(ESTS)會員、世界食管疾病組織(OESO)會員 、中國醫師學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會員、AME出版社《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編輯。Ann Surg Oncol、Oncotarget、Tumor Biol等雜誌的審稿人。多次參加醫學會議的同聲翻譯工作,包括:Sino-French 2014 Symposium in Thoracic Oncology、ESTRO School Live Course in China、3rd Asian Master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ic Surgery、Sino-Australian 2015 Symposium in Thoracic Oncology、2016 AATS Focus in China等。

【46】 彭星辰副教授-華西醫院-頭頸部腫瘤科

彭星辰,34歲,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腫瘤學 博士,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放射腫瘤學博士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頭頸部腫瘤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擅長頭頸部腫瘤的放療。

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項;四川省科技廳專案2項;CSCO-默克雪蘭諾腫瘤研究基金1項。發表SCI論文5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4篇。參編專著1部。授權發明專利1項:一種惡性乳腺癌幹細胞的篩查試劑盒。

曾多次獲得各項榮譽及獎勵:

四川省優秀博士畢業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優秀共產黨員,作為指導老師指導的創業專案榮獲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多次於國際學術交流大會進行口頭發言,多次參加華西醫院“博士快車”愛心醫療團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現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精確放療分會頭頸腫瘤專委會委員,成都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治療專委會委員,四川省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委會委員。

【47】千年松副主任醫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二科

千年松,34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二科副主任醫師,第四軍醫大學外科學博士,解放軍醫學院腫瘤學博士後。擅長消化道腫瘤的內科綜合治療。

發表論文: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umor/stromal caveolin-1 expression in breastcancer patients. Cancer Sci. 2011 Aug;102(8):1590-6.

Qian NS, Liu WH, Lv WP, Xiang X, Su M, Raut V, Chen YL, Dong JH. Upregulated microRNA-92b regulate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pCAM-positive fetal liver cells by targeting C/EBPß. PLoS One. 2013 Aug 2;8(8):e68004.

曾獲得多項榮譽及獎勵:2014年《慢性胰腺炎腹痛的中樞神經源性機制研究》 獲2014年度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2016年《MiRNAs調控肝癌幹細胞的幹細胞特性的機制研究》獲2016年度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第3);2016年《慢性胰腺炎腹痛的中樞神經源性機制研究及臨床應用》獲2016年度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2010-2011年在京都大學從事訪問學者研究。2013年評為解放軍總醫院百名新秀,2013年評為北京市科技新星,2014年評為總後勤部三星人才優秀青年扶持人才。

現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准醫學與腫瘤MDT專委會委員兼秘書,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道腫瘤專委會委員兼秘書,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康促會精准醫學與腫瘤康復專委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盆腔腫瘤專委會委員

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2017陝西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年會講座;2017達醫生青年醫師風采大賽;2017百例挑一消化道腫瘤病例大賽;2016第二屆解放軍總醫院大腸癌高峰論壇彙報;2015駐京部隊醫院消化道腫瘤研討會彙報;2015海峽兩岸結直腸癌MDT學術交流會彙報;2015解放軍總醫院第119期MDT彙報;2013總醫院海南分院首屆學術年會彙報。

【48】秦思達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2科

秦思達,30歲,醫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2科,住院醫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2011-2013美國紐約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國家公派博士生聯合培養。研究方向:肺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擅長領域:胸部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及綜合治療。

多次參加ASCO、AACR、BOA等國際腫瘤學大會。2015年以壁報形式參加CSCO並獲得CSCO青年醫師旅行基金,赴新加坡參加首屆ESMO ASIA大會;2016年以三篇壁報(一作或通訊)於奧地利維也納參加2016國際肺癌大會。2016年多次參加CSCO YOUNG青委肺癌“YOUNG帆博LUNG”論壇。

現主持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81402506),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專案。在國內外知名腫瘤刊物Oncogene、Cancer Letters等雜誌發表論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篇。2016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第2);2016年獲第六屆陝西省抗癌協會科技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1);2016年獲醫院醫務人員醫德考評優秀。

現任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會員,美洲中華醫學會(CAMS)會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員,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會員,陝西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委員。J Exp Clin Cancer Res, Int J Oncol, Oncol Rep等SCI雜誌審稿人。

【49】邱海波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胃外科

邱海波,33歲,醫學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胃胰科主治醫師,碩士生導師。曾于2010-2012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留學于哈佛醫學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師從胃腸間質瘤研究世界第一人Jonathan Fletcher教授,擅長胃癌、胃腸間質瘤的綜合治療與相關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專案等科研專案,以第一作者在Carcinogenesis, Ann Surg Oncol, Oncotarget等雜誌發表了SCI論文10余篇,曾在國際胃癌大會做口頭彙報,研究入選ASCO 2017壁報展示,

2015年獲得南中國胃腸間質瘤病例大賽冠軍,2017年GIST-Tour獲得全國胃腸間質瘤研究設計比賽冠軍。CSCO翻譯小組副組長、秘書處成員並擔任CSCO、BOA大會同聲傳譯。NCCN臨床實踐指南胃腸間質瘤官方中文版翻譯者。《NEJM醫學前沿》中文版翻譯編輯,發起並成立了中國胃腸間質瘤研究組(CN-GIST),牽頭組建國內第一個罕見病胃腸間質瘤患者俱樂部--有間俱樂部。

【50】邵宜博士-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內科

邵宜,35歲,天津醫科大學,腫瘤學博士,2007.9至今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內科工作,現為主治醫師,擅長肺癌等實體腫瘤的內科綜合治療。

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文章5篇。主持省部級基金2項。曾獲得多項榮譽及獎項:2016年 CSCO抗腫瘤血管靶向治療全國病例大賽 優秀獎,2016院級青年專業技術骨幹等,現任天津市抗癌協會第一屆腫瘤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參與為期半年的“津甘醫院對口支援工作”,支援甘肅開展肺癌等實體腫瘤內科治療的知識普及及化療、靶向治療等臨床實踐開展。

致力於腫瘤專業知識的翻譯和普及,作為多家腫瘤專業媒體的學術主編和兼職編輯,翻譯及科普寫作文章70餘篇。

【51】石薇博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

石薇,博士,34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醫師。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學士,腫瘤學碩士(導師:魏于全院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常春藤名校之一)博士(導師:F. Jon Kull教授)。

2015年7月至今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工作,現為住院醫師;曾為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助教、國際學生輔導計畫輔導員。

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影響因數: 11.470),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Berlin, Germany) (影響因數: 4.739)發表文章;共同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影響因數: 13.765)等雜誌發表多篇文章。

入選2016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

【52】孫榮昊醫師-四川省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

孫榮昊,29歲,四川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醫師,中心教學秘書,腫瘤學碩士,2015-2016年在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頭頸外科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6年赴美國紐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頭頸外科訪問學習。致力於頭頸腫瘤綜合治療的臨床工作與研究,尤其擅長甲狀腺癌的分層個體化治療。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Oncotarget》、《Int J Clin Exp Med》等國內與國際本專業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5篇,

《Oncotarget》等雜誌審稿專家。2016年CSCO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HPV不同表達狀態的頭頸部鱗癌應用EGFR靶向藥物的可行性研究及療效分析”及 2015 CSCO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頭頸部鱗癌HPV感染與EGFR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第一主研,

主持四川省衛計委科研課題1項,參研國家級及省級課題5項。研究成果“口腔口咽癌綜合診療技術研究及應用”和“口腔癌侵襲轉移分子機制和臨床防治研究”分別於2016年和2014年獲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

多次參與包括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年會、全國甲狀腺外科高峰論壇及甲狀腺腫瘤學術大會等國內外學術會議,並作主題發言,所寫相關論文分別被第5屆和第7屆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評為優秀論文。“可調節開口訓練器”和“一種可用於製備化療藥物的化合物” 獲國家發明專利,“腫瘤放射治療床”獲國家實用專利。

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促會甲狀腺疾病專委會青年委員,頭頸部腫瘤防治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

【53】唐潔冰副主任醫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內科

唐潔冰,34歲,哈爾濱醫科大學內科學博士 ,2014.9-至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 ,擅長腸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肝癌等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和內科治療,並參與科室的氬氦冷凍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療工作。

以第一作者或與他人合作發表SCI文章十餘篇,主持省級課題2項,博士後科研啟動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

擔任黑龍江省醫學會腫瘤微創治療分會秘書,黑龍江省醫學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作為MDT團隊成員參加2016年消化道腫瘤精英論壇獲東北賽區第四名,2017年消化道腫瘤精英論壇並晉級半決賽。

【54】唐林泉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科

唐林泉,31歲,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學博士,中山大學引進人才,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人才,碩士生導師,2015/08 至今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科從事鼻咽癌的診療和研究工作,擅長鼻咽癌的個體化綜合治療及分子標誌物的研究。

作為第一作者在“第六屆和七屆國際鼻咽癌研討會”、“全球腫瘤學會議”等國際大會上多次做口頭報告。近5年累計發表SCI論文37篇,其中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J Clin oncol、J Natl Cancer Inst、Br J Cancer等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影響因數大於10分的3篇,單篇影響因數最高34.66,總影響因數117。 發表在JCO的研究成果被世界著名媒體路透社發表專題報導;

發表在JNCI的研究成果入選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聯合《中國醫學論壇報》的201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年度10大進展,並獲得了“全球腫瘤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第五屆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研究生優秀論文獎”,及“首屆全國生物醫學博士論壇一等獎”。

2013年及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了“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4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博士研究生”。

近3年主持基金項目6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青年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1項、重大專案培育和新興、交叉學科資助計畫1項、中山大學5010臨床研究項目基金1項及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人才專案1項,同時還參與11項基金專案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研究項目。

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擔任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MC Cancer,PloS One, Tumor biomarker等SCI收錄知名雜誌審稿人。

【55】王靜姝博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腫瘤科化療專科

王靜姝,28 歲,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腫瘤科醫師。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學博士畢業,2014-2015年公派到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訪學。擅長常見實體腫瘤的靶向治療,乳腺癌的內科治療,對肺癌、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有一定的臨床經驗。

已發表 SCI 論文 25 篇,累計影響因數 121.8 分;其中第一作者 SCI 論文 7 篇,累計影響因數45分。參與編寫英文著作 《Melatonin: Therapeutic Value and Neuroprotection》。

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展示。分別於2011和2014 年參加香港癌症研究所第16屆乳腺癌年會和第19屆腫瘤內科年會,並行壁報展示。分別於2015和2016年在美國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會議上作壁報展示。

目前主持 CSCO-默克雪蘭諾腫瘤研究基金1項,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1項。多次獲得各種榮譽和獎勵,包括:

1. 2015年 國家獎學金 (博士研究生);

2. 2014年 中山大學國外訪學與國際合作研究資助專案基金(博士研究生);

3. 2014年 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

4. 2012年 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

5. 2011年 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 金;

6. 2009年 國家勵志獎學金 。

【56】王亮副主任醫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血液腫瘤科

王亮,32歲,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擅長淋巴瘤及骨髓瘤的預後模型建立,耐藥機制研究,及治療靶點的探索。

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0餘篇,發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Cancer,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Annals of Hematology, Leukemia and Lymphoma, Oncotarget等,影響因數總計120余分,單篇最高他引率近百次。

目前承擔多項課題基金,包括國自然青年基金一項,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項目一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臨床醫學科學家專案一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專案一項。

現任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血液病管理分會常委,廣東省藥學會血液科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分會青年委員

多次在ASH/EHA等國際會議進行壁報交流,在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舉辦的GAP會議中兩次進行口頭彙報交流;在CSCO及全國血液學年會多次進行口頭彙報交流。

【57】尉輝傑博士-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

尉輝傑,34歲,醫學博士,主治醫師,現就職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攻神經系統腫瘤的外科治療。

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委員會青年委員。天津市“131”第三層次人選。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新世紀人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青年優秀技術骨幹”。

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作為訪問學者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神經外科研修1年。2016年度“趙以成優秀神經外科青年醫生”一等獎獲得者。"十二五"天津市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及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團隊青年骨幹成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專業醫師培訓數位化教程編寫委員會秘書。

目前共計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論文15篇(第一作者5篇),單篇最高影響因數6.254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各1項,參與包括科技部中加合作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9項課題。獲得2012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第六完成人)。

現任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誌 (2012.10-至今)青年審稿人和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通訊編委(2014年5月-至今)。曾于2013年1月作為大會唯一80後特邀嘉賓出席第十三屆亞太地區神經系統疾病診療研討會(中國香港),並在大會上作專題學術報告。作為編寫秘書組織編寫《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參編《中華戰創傷學》,參譯《運動功能的理解性解剖》。

近年來主要從事神經系統腫瘤的外科治療及基礎研究工作。在臨床工作中精益求精,積極開展新技術,重點開展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輔助下神經系統功能區腫瘤的精准化切除和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的制定。重視“精准醫學”治療理念,依託基因監測技術逐步開展了惡性腦腫瘤的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等。曾多次參加國內神經腫瘤學術研討會。近三年連續3次在全國神經外科年會上做大會口頭發言,並獲得優秀論文獎1次。

【58】 吳芳博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腫瘤科

吳芳,35歲,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腫瘤中心主治醫師,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內科學博士,擅長胸部腫瘤尤其是肺癌的綜合治療,胸部腫瘤MDT團隊診療。

在lancet Oncol、Annals of Oncol等雜誌上發表SCI、CSCD及會議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SCI論文5篇,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作為主要參與人負責國家課題1項。研究成果多次在WCC,ESMO-ASIA、FACO、CSCO等國際及國內大型會議中展示,多次獲得ESMO及CSCO Travel Grant資助參加ESMO-ASIA及FACO等國際會議,作為中國青年醫師代表進行學術交流。負責撰寫英文書籍一部。

曾多次在各類演講比賽中獲獎,獲湘雅二醫院“優秀專科醫師”,湘雅二醫院青年醫師臨床基本技能競賽“十佳”等稱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59】謝蕊副主任醫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消化內一科與光動力治療中心(內二科)

謝蕊,35歲,副教授,副主任醫師,藥學博士後,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畢業于哈醫大臨床醫學七年制本碩連讀專業,並留校工作。2012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爾濱醫科大學內科學博士學位,並獲得黑龍江省優秀博士研究生、哈爾濱醫科大學優秀畢業博士研究生和2012年度哈醫大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同年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一科與光動力治療中心(內二科)工作。2016年赴美國常春藤名校之一的Dartmouth College國家公派訪學。

擅長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等的診治,以及腫瘤的光動力治療。目前任黑龍江省醫學會腫瘤化學治療分會胃癌學組組員和青年委員會委員。

發表SCI文章15篇,總SCI影響因數58.65。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文章6篇,總SCI影響因數29.96。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專案、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課題(新教師類)、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專案、中國博士後基金、黑龍江省博士後特別資助(博士後青年英才計畫)、黑龍江省博士後基金、哈爾濱醫科大學于維漢院士傑出青年培養基金、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青年精英培養基金等9項科研課題。獲得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衛生廳醫療衛生新技術一等獎2項,哈爾濱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獎二等獎1項,哈醫大醫療衛生新技術獎1項。獲得哈醫大第八屆“十佳青年崗位能手”。

目前已經協助指導和指導腫瘤學碩士研究生9名。已畢業的3名腫瘤學研究生均發表第一作者SCI文章。分別指導哈爾濱醫科大學2012級影像學、2014級影像學和2015級臨床藥學3名本科生進行2項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獲得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2013-2014學年教學督導及學生評價A級教師的稱號。

【60】徐燕博士-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

徐燕,34歲,醫學博士,主治醫師。2008 /08-至今,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工作,現為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長期於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主要診療方向為肺部惡性腫瘤的個體化及綜合治療。擔任Sub-I,參加了科室承擔的多項國際及國內藥物臨床試驗(AUAR17(AZD9291)、CheckMate078及CheckMate331(Nivolumab)等),成功入組多名患者,掌握了國際國內新藥研究動態。目前為安維汀慈善醫生、特羅凱慈善醫生、凱美納慈善醫生、力比泰助理慈善醫生,幫助上百名患者辦理慈善贈藥,並多次參與和開展患者教育活動。作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委會肺癌診治優秀示範中心專案(COE)京津地區聯絡人,在肺癌規範化診治推廣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

研究方向集中於肺癌中樞轉移、肺癌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累積發表各類醫學論文三十餘篇(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19篇),SCI收錄12篇(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7篇),累積影響因數26分。自2013年至今建立了“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前瞻性研究佇列”,相關研究成果入選2015年ASCO(Abstract)、2016年ESMO Asia(Poster Presentation)及2016年世界腫瘤轉移學術大會(Oral Presentation)。

獲得2016年中國腫瘤內科大會 優秀論文;2014年北京協和醫院 醫療成果三等獎(第二名);2017年全國中青年醫師肺癌技能大賽 初賽、複賽 最佳戰隊(總成績第一名),即將決賽。

學術任職方面,現任國際肺癌聯合研究會(IASLC)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 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肺癌防治聯盟 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業委員會會員;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青年委員會 委員。擔任《中國肺癌雜誌》青年編委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責任編輯。《中國肺癌雜誌》 、《Thoracic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PLOS ONE》等雜誌特邀審稿人。

【61】徐雙兵副主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

徐雙兵,35歲,留美腫瘤學博士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1/07於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腫瘤學博士學位(導師:曾益新院士),2011/09 -2013/01在美國排名第一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腫瘤放療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01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工作,擅長胸部腫瘤(肺癌、食管癌)的放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對肺癌的放射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2016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現為國際肺癌研究學會 (IASLC) 會員,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肺癌放射生物學及蛋白組學研究,作為專案負責人主持課題5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面上及青年基金各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1項、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武漢市應用基礎研究計畫課題1項。此外,作為研究骨幹參與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研究。以第一/共同第一/通訊作者在國際主流雜誌發表SCI論文8篇,包括Cell Research (第一作者), Mol Cell Proteomics (第一作者), Oncogene 2篇 (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各1篇), Cancer Letters (共同第一作者)等,IF>10分1篇,IF>5分5篇,總影響因數近60分,單篇最高影響因數15.6分。

2017/05 美國Houston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舉辦的GAP (Global Academic Programs)會議上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CDK20 interacts with KEAP1 to activate NRF2 and promotes radiochemoresistance in lung cancer cells”獲 poster presentation,該論文已發表在Oncogene雜誌上。2017年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Degradation of FOXN2 by β-Trcp ubiquitin ligase promotes tumorigenesis and radioresistance in lung cancer cells”被第59屆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年會(ASTRO)選為 poster presentation。

【62】 游華博士-解放軍第307醫院-淋巴瘤內科

游華,35歲,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MD)及日本旭川醫科大學博士(PhD),2008年7月-至今,在解放軍第307醫院淋巴腫瘤內科工作,現任主治醫師。專注淋巴瘤的綜合治療及臨床轉化醫學研究。

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著11篇,主持組建了罕見淋巴瘤樣本庫平臺。

作為專案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2010年度)、面上專案2項(2013年度及2016年度)和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專案(2017年度)、北京市科委專案(2017年度)、全軍醫學科研“十二五”課題(2011年度)等專案資助。

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2017年度)、軍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扶持計畫(2012年度,第九批)及軍事醫學科學院創新人才戰略工程(2015年度,第二批)等人才培養支持計畫,獲2015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獎章、2014年度及2013年度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2013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論文博士獎學金(JSPS RONPAKU Fellowship)、2013年度北京放射腫瘤年會優秀論文獎、2012年度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度歐盟瑪麗-居裡博士後獎學金(Marie Curi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等表彰獎勵。

現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分子診斷技術專業學組委員,Life Sciences、Current Cancer Drug Targets、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Oncotarget等雜誌審稿人。

【63】章琦博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肝膽胰外科

章琦,31歲,浙江大學外科學博士,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博士後,曾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 Hospital)參加住院醫師培訓。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膽胰惡性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消化道惡性腫瘤免疫治療。

目前作為專案負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1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項目2項(含平臺專案青年人才1項)。累計發表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SCI論文35篇,累計總影響因數近150;其中作為主要作者(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16篇。同時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一等獎 (排名4/15)。歐洲肝病學會(EASL)會員,曾獲邀歐洲肝病學會年會、美國肝膽-胰腺-膽協會(AHPBA)年會口頭報告。曾擔任國際會議同聲傳譯。

現任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雜誌編委;Cancer Lett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Tumor Biolog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of Zhejian University-Science B等雜誌審稿人。鷺洲生物(美國)研發負責人。

【64】周仲國副主任醫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肝膽胰科

周仲國,34歲,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聯合培養腫瘤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肝膽胰科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作為外科醫生,不僅對原發性肝癌的手術切除,尤其微創手術掌握嫺熟(個人手術量超過200台/年),同時對於肝癌另外兩大主流治療技術介入及消融治療熟練操作(個人手術量超過120台/年);作為中華慈善總會註冊醫師,對肝癌的靶向藥物治療以及患者的管理積累了大量經驗;參與負責多項肝癌國際多中心臨床藥物試驗,部分藥物已經過FDA審批上市。參與撰寫多部腫瘤學專著(全英文1部),亦是肝癌NCCN指南中文版翻譯者之一;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文章15篇、核心期刊7篇。

近年所獲獎項和榮譽:

1. 2017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臨床醫學科學家 (校級)

2. 2017年5月,美國休斯頓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舉辦的GAP(Global Academic Program)大會口頭報告

3. 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主持,在研(國家級)

4. 2016年,第五屆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優秀論文(省級)

5. 2015年,肝癌規範化治療病例PK大賽,以廣東省第一名晉級,全國總決賽 冠軍

6. 2015年,第三屆全國普通外科青年醫師學術論文比賽,廣東省總決賽 冠軍

7. 2015年,中山大學優秀臨床帶教老師

8. 2015年, “葉任高-李幼姬”夫婦臨床醫學優秀中青年教師

9. 2014年5月, 韓國首爾Global Academic Program大會優秀壁報論文(Outstanding poster)及Travel Award

10. 2014年10月, 義大利羅馬 第四屆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ymosins in Health and Disease大會口頭彙報

11. 2013年,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1項,主持,已結題(省級)

12. 2013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青年教師授課大賽(英文組)冠軍 (院級)

13. 2013年,中山大學 青年教師授課大賽(英文組、醫科組)冠軍 (校級)

14. 作為第二負責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際合作基金2項。

15. 參編專著4部:(1)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全英文撰寫);(2)《心路醫路-肝臟腫瘤》;(3)《小肝癌的多學科治療》;(4)《中國臨床腫瘤學進展》(2016)。

【65】 朱桂全副主任醫師- 四川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

朱桂全,35歲,副主任醫師,四川省腫瘤醫院/電子科技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研究室主任。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獲口腔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四川省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熟悉並擅長口腔頜面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綜合治療。在缺氧微環境促進口腔鱗癌發生、發展、轉移機制及方面有著較深入的研究。曾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交流學習。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會員。

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學術論文10篇,包括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Neoplasia,Molecular Carcinogenesis,Oncotarget等期刊,第一或通訊作者論文累計影響因數45.5分。兩篇論文在2013年AACR年會壁報展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四川省青年科學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NSFC-NIH聯合專案1項。參與的《口腔癌侵襲轉移分子機制和臨床防治研究》專案獲得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項。

省科技廳專案一項。 曾多次獲得各種榮譽和獎勵,多次參加英文及中文演講比賽或教學比賽,成績不俗,並於今年入選CSCO翻譯小組。

現任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准醫學與腫瘤MDT專業委員會腫瘤臨床協作組(東北)秘書,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醫學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吉林省老年學學會老年腫瘤學專業委員會青年專家委員會委員,CSCO翻譯小組成員。

【45】羅孔嘉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

羅孔嘉,34歲,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胸科主治醫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博士。胸部腫瘤領域的“跨界醫生”,熟練掌握胸外科、消化內鏡以及呼吸內鏡三大學科的多項操作技能。擅長以內鏡/外科技術為基礎的早期食管癌、食管良性腫瘤、早期肺癌以及胸膜疾病(包括不明原因胸腔積液)的診斷及治療:

1) 我國最早參與研發電磁導航支氣管鏡及消化道粘膜下隧道內鏡技術的醫生之一。

2) 領先于國際同行,獨立開發的“電磁導航氣管鏡下染色定位技術”,使毫米級的極早期肺癌得以精准手術治療。

3) 在2015年世界食管疾病大會(OESO),首次報導早期食管癌ESD治療與微創外科手術取得相似的生存療效。

共參與發表論文54篇,SCI文章42篇,IF因數超過100分。其中,以第一及共同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11篇,IF因數45.29分,5分以上雜誌4篇,單篇最高分為8.539分, 包括Ann Surg、J Thorac Oncol、Br J Cancer、 Eur J Cardiothorac Surg、Ann Thorac Surg等,參與科研項目及人才計畫項目17項。

多次受邀在歐洲普胸外科年會(ESTS)、世界食管疾病大會(OESO)、國際食管疾病大會(ISDE)、亞洲胸心外科年會(ASCVTS)、中國臨床腫瘤年會(CSCO)、中華醫學會心胸外科年會、中國食管癌學術大會、香港國際腫瘤學會議、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等國內外會議發言。

榮獲2017年歐洲普胸外科大會(ESTS)“ESTS-Ethicon China Training Fellowship Awards 2017”、2016年歐洲普胸外科大會(ESTS)“最佳肺部疾病論文獎”(ESTS-DUTCH SOCIETY OF LUNG SURGERY TRAVEL GRANT)、2017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人才培育專案”、2015年全國食管癌學術大會優秀大會發言論文。

目前學術兼職包括:歐洲胸外科學會(ESTS)會員、世界食管疾病組織(OESO)會員 、中國醫師學會胸外科醫師分會會員、廣東省醫學會腫瘤學分會會員、AME出版社《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編輯。Ann Surg Oncol、Oncotarget、Tumor Biol等雜誌的審稿人。多次參加醫學會議的同聲翻譯工作,包括:Sino-French 2014 Symposium in Thoracic Oncology、ESTRO School Live Course in China、3rd Asian Masters of Minimally Invasive Thoracic Surgery、Sino-Australian 2015 Symposium in Thoracic Oncology、2016 AATS Focus in China等。

【46】 彭星辰副教授-華西醫院-頭頸部腫瘤科

彭星辰,34歲,四川大學華西臨床醫學院腫瘤學 博士,哈佛醫學院麻省總醫院放射腫瘤學博士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頭頸部腫瘤科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擅長頭頸部腫瘤的放療。

作為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2項;四川省科技廳專案2項;CSCO-默克雪蘭諾腫瘤研究基金1項。發表SCI論文50餘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SCI論文24篇。參編專著1部。授權發明專利1項:一種惡性乳腺癌幹細胞的篩查試劑盒。

曾多次獲得各項榮譽及獎勵:

四川省優秀博士畢業生,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優秀共產黨員,作為指導老師指導的創業專案榮獲首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金獎。多次於國際學術交流大會進行口頭發言,多次參加華西醫院“博士快車”愛心醫療團隊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現任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精確放療分會頭頸腫瘤專委會委員,成都中西醫結合學會腫瘤治療專委會委員,四川省抗癌協會抗癌藥物專委會委員。

【47】千年松副主任醫師-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二科

千年松,34歲,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腫瘤內二科副主任醫師,第四軍醫大學外科學博士,解放軍醫學院腫瘤學博士後。擅長消化道腫瘤的內科綜合治療。

發表論文: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tumor/stromal caveolin-1 expression in breastcancer patients. Cancer Sci. 2011 Aug;102(8):1590-6.

Qian NS, Liu WH, Lv WP, Xiang X, Su M, Raut V, Chen YL, Dong JH. Upregulated microRNA-92b regulates the differentiation and proliferation of EpCAM-positive fetal liver cells by targeting C/EBPß. PLoS One. 2013 Aug 2;8(8):e68004.

曾獲得多項榮譽及獎勵:2014年《慢性胰腺炎腹痛的中樞神經源性機制研究》 獲2014年度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進步二等獎(第1);2016年《MiRNAs調控肝癌幹細胞的幹細胞特性的機制研究》獲2016年度解放軍總醫院科技進步一等獎(第3);2016年《慢性胰腺炎腹痛的中樞神經源性機制研究及臨床應用》獲2016年度海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第3)。2010-2011年在京都大學從事訪問學者研究。2013年評為解放軍總醫院百名新秀,2013年評為北京市科技新星,2014年評為總後勤部三星人才優秀青年扶持人才。

現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學會青年學術委員會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精准醫學與腫瘤MDT專委會委員兼秘書,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消化道腫瘤專委會委員兼秘書,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腫瘤外科專委會委員,中國康促會精准醫學與腫瘤康復專委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盆腔腫瘤專委會委員

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2017陝西省抗癌協會胃癌專業委員會年會講座;2017達醫生青年醫師風采大賽;2017百例挑一消化道腫瘤病例大賽;2016第二屆解放軍總醫院大腸癌高峰論壇彙報;2015駐京部隊醫院消化道腫瘤研討會彙報;2015海峽兩岸結直腸癌MDT學術交流會彙報;2015解放軍總醫院第119期MDT彙報;2013總醫院海南分院首屆學術年會彙報。

【48】秦思達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2科

秦思達,30歲,醫學博士,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胸外2科,住院醫師,副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2011-2013美國紐約大學癌症研究中心國家公派博士生聯合培養。研究方向:肺癌的基礎與臨床研究。擅長領域:胸部惡性腫瘤的外科治療及綜合治療。

多次參加ASCO、AACR、BOA等國際腫瘤學大會。2015年以壁報形式參加CSCO並獲得CSCO青年醫師旅行基金,赴新加坡參加首屆ESMO ASIA大會;2016年以三篇壁報(一作或通訊)於奧地利維也納參加2016國際肺癌大會。2016年多次參加CSCO YOUNG青委肺癌“YOUNG帆博LUNG”論壇。

現主持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81402506),參與多項國家和省部級科研專案。在國內外知名腫瘤刊物Oncogene、Cancer Letters等雜誌發表論文25篇,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0篇。2016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三等獎(排名第2);2016年獲第六屆陝西省抗癌協會科技優秀論文三等獎(排名第1);2016年獲醫院醫務人員醫德考評優秀。

現任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CSCO)會員,美洲中華醫學會(CAMS)會員,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會員,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會員,陝西省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委員。J Exp Clin Cancer Res, Int J Oncol, Oncol Rep等SCI雜誌審稿人。

【49】邱海波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胃外科

邱海波,33歲,醫學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胃胰科主治醫師,碩士生導師。曾于2010-2012作為聯合培養博士生留學于哈佛醫學院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師從胃腸間質瘤研究世界第一人Jonathan Fletcher教授,擅長胃癌、胃腸間質瘤的綜合治療與相關研究。

主持國家自然基金專案等科研專案,以第一作者在Carcinogenesis, Ann Surg Oncol, Oncotarget等雜誌發表了SCI論文10余篇,曾在國際胃癌大會做口頭彙報,研究入選ASCO 2017壁報展示,

2015年獲得南中國胃腸間質瘤病例大賽冠軍,2017年GIST-Tour獲得全國胃腸間質瘤研究設計比賽冠軍。CSCO翻譯小組副組長、秘書處成員並擔任CSCO、BOA大會同聲傳譯。NCCN臨床實踐指南胃腸間質瘤官方中文版翻譯者。《NEJM醫學前沿》中文版翻譯編輯,發起並成立了中國胃腸間質瘤研究組(CN-GIST),牽頭組建國內第一個罕見病胃腸間質瘤患者俱樂部--有間俱樂部。

【50】邵宜博士-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內科

邵宜,35歲,天津醫科大學,腫瘤學博士,2007.9至今在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內科工作,現為主治醫師,擅長肺癌等實體腫瘤的內科綜合治療。

第一/通訊作者發表SCI文章5篇。主持省部級基金2項。曾獲得多項榮譽及獎項:2016年 CSCO抗腫瘤血管靶向治療全國病例大賽 優秀獎,2016院級青年專業技術骨幹等,現任天津市抗癌協會第一屆腫瘤心理專業委員會委員。

積極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參與為期半年的“津甘醫院對口支援工作”,支援甘肅開展肺癌等實體腫瘤內科治療的知識普及及化療、靶向治療等臨床實踐開展。

致力於腫瘤專業知識的翻譯和普及,作為多家腫瘤專業媒體的學術主編和兼職編輯,翻譯及科普寫作文章70餘篇。

【51】石薇博士-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

石薇,博士,34歲,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醫師。四川大學華西醫學中心學士,腫瘤學碩士(導師:魏于全院士),美國達特茅斯學院 (常春藤名校之一)博士(導師:F. Jon Kull教授)。

2015年7月至今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工作,現為住院醫師;曾為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助教、國際學生輔導計畫輔導員。

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影響因數: 11.470),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 (Berlin, Germany) (影響因數: 4.739)發表文章;共同作者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影響因數: 13.765)等雜誌發表多篇文章。

入選2016年度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

【52】孫榮昊醫師-四川省腫瘤醫院-頭頸腫瘤外科

孫榮昊,29歲,四川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醫師,中心教學秘書,腫瘤學碩士,2015-2016年在美國德州大學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頭頸外科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6年赴美國紐約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頭頸外科訪問學習。致力於頭頸腫瘤綜合治療的臨床工作與研究,尤其擅長甲狀腺癌的分層個體化治療。

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誌》、《Oncotarget》、《Int J Clin Exp Med》等國內與國際本專業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15篇,

《Oncotarget》等雜誌審稿專家。2016年CSCO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HPV不同表達狀態的頭頸部鱗癌應用EGFR靶向藥物的可行性研究及療效分析”及 2015 CSCO臨床腫瘤學研究基金“頭頸部鱗癌HPV感染與EGFR之間的相互關係研究”第一主研,

主持四川省衛計委科研課題1項,參研國家級及省級課題5項。研究成果“口腔口咽癌綜合診療技術研究及應用”和“口腔癌侵襲轉移分子機制和臨床防治研究”分別於2016年和2014年獲省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項。

多次參與包括美國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年會、全國甲狀腺外科高峰論壇及甲狀腺腫瘤學術大會等國內外學術會議,並作主題發言,所寫相關論文分別被第5屆和第7屆腫瘤多學科綜合診治新進展學術研討會評為優秀論文。“可調節開口訓練器”和“一種可用於製備化療藥物的化合物” 獲國家發明專利,“腫瘤放射治療床”獲國家實用專利。

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促會甲狀腺疾病專委會青年委員,頭頸部腫瘤防治四川省青年科技創新團隊核心成員。

【53】唐潔冰副主任醫師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消化道腫瘤內科

唐潔冰,34歲,哈爾濱醫科大學內科學博士 ,2014.9-至今,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 ,擅長腸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和肝癌等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和內科治療,並參與科室的氬氦冷凍消融和微波消融治療工作。

以第一作者或與他人合作發表SCI文章十餘篇,主持省級課題2項,博士後科研啟動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

擔任黑龍江省醫學會腫瘤微創治療分會秘書,黑龍江省醫學會食管癌專業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醫學會神經內分泌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

作為MDT團隊成員參加2016年消化道腫瘤精英論壇獲東北賽區第四名,2017年消化道腫瘤精英論壇並晉級半決賽。

【54】唐林泉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科

唐林泉,31歲,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腫瘤學博士,中山大學引進人才,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人才,碩士生導師,2015/08 至今在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鼻咽癌科從事鼻咽癌的診療和研究工作,擅長鼻咽癌的個體化綜合治療及分子標誌物的研究。

作為第一作者在“第六屆和七屆國際鼻咽癌研討會”、“全球腫瘤學會議”等國際大會上多次做口頭報告。近5年累計發表SCI論文37篇,其中以第一或者共同第一作者在Science、J Clin oncol、J Natl Cancer Inst、Br J Cancer等國際權威雜誌上發表學術論文17篇,其中影響因數大於10分的3篇,單篇影響因數最高34.66,總影響因數117。 發表在JCO的研究成果被世界著名媒體路透社發表專題報導;

發表在JNCI的研究成果入選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聯合《中國醫學論壇報》的2015年中國臨床腫瘤學年度10大進展,並獲得了“全球腫瘤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第五屆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國際論壇研究生優秀論文獎”,及“首屆全國生物醫學博士論壇一等獎”。

2013年及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了“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2014年被評為“廣東省優秀博士研究生”。

近3年主持基金項目6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青年基金1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1項、中山大學青年教師培育項目1項、重大專案培育和新興、交叉學科資助計畫1項、中山大學5010臨床研究項目基金1項及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人才專案1項,同時還參與11項基金專案的研究工作,其中包括多項國家級及省部級研究項目。

現任中國醫藥教育協會頭頸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擔任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BMC Cancer,PloS One, Tumor biomarker等SCI收錄知名雜誌審稿人。

【55】王靜姝博士-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腫瘤科化療專科

王靜姝,28 歲,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腫瘤科醫師。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腫瘤學博士畢業,2014-2015年公派到美國德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訪學。擅長常見實體腫瘤的靶向治療,乳腺癌的內科治療,對肺癌、消化道腫瘤的治療有一定的臨床經驗。

已發表 SCI 論文 25 篇,累計影響因數 121.8 分;其中第一作者 SCI 論文 7 篇,累計影響因數45分。參與編寫英文著作 《Melatonin: Therapeutic Value and Neuroprotection》。

研究成果多次在國際學術會議上展示。分別於2011和2014 年參加香港癌症研究所第16屆乳腺癌年會和第19屆腫瘤內科年會,並行壁報展示。分別於2015和2016年在美國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AACR)會議上作壁報展示。

目前主持 CSCO-默克雪蘭諾腫瘤研究基金1項,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1項。多次獲得各種榮譽和獎勵,包括:

1. 2015年 國家獎學金 (博士研究生);

2. 2014年 中山大學國外訪學與國際合作研究資助專案基金(博士研究生);

3. 2014年 廣東省優秀碩士論文;

4. 2012年 國家獎學金(碩士研究生);

5. 2011年 中山大學優秀研究生獎學 金;

6. 2009年 國家勵志獎學金 。

【56】王亮副主任醫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血液腫瘤科

王亮,32歲,北京協和醫學院醫學博士,中山大學腫瘤醫院血液腫瘤科副主任醫師。擅長淋巴瘤及骨髓瘤的預後模型建立,耐藥機制研究,及治療靶點的探索。

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30餘篇,發表在journal of Hematology and Oncology, Cancer,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 Annals of Hematology, Leukemia and Lymphoma, Oncotarget等,影響因數總計120余分,單篇最高他引率近百次。

目前承擔多項課題基金,包括國自然青年基金一項,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項目一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臨床醫學科學家專案一項,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優秀青年專案一項。

現任廣東省醫療行業協會血液病管理分會常委,廣東省藥學會血液科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癌症康復與姑息治療委員會青年委員,廣東省抗癌協會血液腫瘤分會青年委員

多次在ASH/EHA等國際會議進行壁報交流,在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舉辦的GAP會議中兩次進行口頭彙報交流;在CSCO及全國血液學年會多次進行口頭彙報交流。

【57】尉輝傑博士-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

尉輝傑,34歲,醫學博士,主治醫師,現就職于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神經外科,主攻神經系統腫瘤的外科治療。

中國微循環學會神經變性委員會青年委員。天津市“131”第三層次人選。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新世紀人才”。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青年優秀技術骨幹”。

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作為訪問學者赴香港中文大學威爾斯親王醫院神經外科研修1年。2016年度“趙以成優秀神經外科青年醫生”一等獎獲得者。"十二五"天津市高等學校創新團隊及天津市“131”創新型人才團隊青年骨幹成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專業醫師培訓數位化教程編寫委員會秘書。

目前共計發表論文30餘篇,其中SCI論文15篇(第一作者5篇),單篇最高影響因數6.254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各1項,參與包括科技部中加合作課題、教育部重點課題、天津市自然科學基金等在內的9項課題。獲得2012年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1項(第六完成人)。

現任中華腦科疾病與康復雜誌 (2012.10-至今)青年審稿人和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通訊編委(2014年5月-至今)。曾于2013年1月作為大會唯一80後特邀嘉賓出席第十三屆亞太地區神經系統疾病診療研討會(中國香港),並在大會上作專題學術報告。作為編寫秘書組織編寫《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參編《中華戰創傷學》,參譯《運動功能的理解性解剖》。

近年來主要從事神經系統腫瘤的外科治療及基礎研究工作。在臨床工作中精益求精,積極開展新技術,重點開展多模態影像融合技術輔助下神經系統功能區腫瘤的精准化切除和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的制定。重視“精准醫學”治療理念,依託基因監測技術逐步開展了惡性腦腫瘤的免疫治療和靶向治療等。曾多次參加國內神經腫瘤學術研討會。近三年連續3次在全國神經外科年會上做大會口頭發言,並獲得優秀論文獎1次。

【58】 吳芳博士-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腫瘤科

吳芳,35歲,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腫瘤中心主治醫師,中南大學湘雅醫學院腫瘤內科學博士,擅長胸部腫瘤尤其是肺癌的綜合治療,胸部腫瘤MDT團隊診療。

在lancet Oncol、Annals of Oncol等雜誌上發表SCI、CSCD及會議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SCI論文5篇,主持省部級課題3項,作為主要參與人負責國家課題1項。研究成果多次在WCC,ESMO-ASIA、FACO、CSCO等國際及國內大型會議中展示,多次獲得ESMO及CSCO Travel Grant資助參加ESMO-ASIA及FACO等國際會議,作為中國青年醫師代表進行學術交流。負責撰寫英文書籍一部。

曾多次在各類演講比賽中獲獎,獲湘雅二醫院“優秀專科醫師”,湘雅二醫院青年醫師臨床基本技能競賽“十佳”等稱號,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項。

【59】謝蕊副主任醫師-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消化內一科與光動力治療中心(內二科)

謝蕊,35歲,副教授,副主任醫師,藥學博士後,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碩士研究生導師。2007年畢業于哈醫大臨床醫學七年制本碩連讀專業,並留校工作。2012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哈爾濱醫科大學內科學博士學位,並獲得黑龍江省優秀博士研究生、哈爾濱醫科大學優秀畢業博士研究生和2012年度哈醫大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同年在哈爾濱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消化內一科與光動力治療中心(內二科)工作。2016年赴美國常春藤名校之一的Dartmouth College國家公派訪學。

擅長消化道惡性腫瘤如胃癌、食管癌、結直腸癌、胰腺癌、肝癌等的診治,以及腫瘤的光動力治療。目前任黑龍江省醫學會腫瘤化學治療分會胃癌學組組員和青年委員會委員。

發表SCI文章15篇,總SCI影響因數58.65。其中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文章6篇,總SCI影響因數29.96。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青年專案、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資助課題(新教師類)、黑龍江省教育廳科學技術研究專案、中國博士後基金、黑龍江省博士後特別資助(博士後青年英才計畫)、黑龍江省博士後基金、哈爾濱醫科大學于維漢院士傑出青年培養基金、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青年精英培養基金等9項科研課題。獲得黑龍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黑龍江省衛生廳醫療衛生新技術一等獎2項,哈爾濱自然科學技術學術成果獎二等獎1項,哈醫大醫療衛生新技術獎1項。獲得哈醫大第八屆“十佳青年崗位能手”。

目前已經協助指導和指導腫瘤學碩士研究生9名。已畢業的3名腫瘤學研究生均發表第一作者SCI文章。分別指導哈爾濱醫科大學2012級影像學、2014級影像學和2015級臨床藥學3名本科生進行2項黑龍江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獲得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三臨床醫學院2013-2014學年教學督導及學生評價A級教師的稱號。

【60】徐燕博士-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

徐燕,34歲,醫學博士,主治醫師。2008 /08-至今,北京協和醫院內科工作,現為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主治醫師。

長期於北京協和醫院呼吸內科從事臨床醫療工作。主要診療方向為肺部惡性腫瘤的個體化及綜合治療。擔任Sub-I,參加了科室承擔的多項國際及國內藥物臨床試驗(AUAR17(AZD9291)、CheckMate078及CheckMate331(Nivolumab)等),成功入組多名患者,掌握了國際國內新藥研究動態。目前為安維汀慈善醫生、特羅凱慈善醫生、凱美納慈善醫生、力比泰助理慈善醫生,幫助上百名患者辦理慈善贈藥,並多次參與和開展患者教育活動。作為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委會肺癌診治優秀示範中心專案(COE)京津地區聯絡人,在肺癌規範化診治推廣方面進一步發揮作用。

研究方向集中於肺癌中樞轉移、肺癌靶向治療及免疫治療。累積發表各類醫學論文三十餘篇(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 19篇),SCI收錄12篇(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7篇),累積影響因數26分。自2013年至今建立了“非小細胞肺癌腦膜轉移前瞻性研究佇列”,相關研究成果入選2015年ASCO(Abstract)、2016年ESMO Asia(Poster Presentation)及2016年世界腫瘤轉移學術大會(Oral Presentation)。

獲得2016年中國腫瘤內科大會 優秀論文;2014年北京協和醫院 醫療成果三等獎(第二名);2017年全國中青年醫師肺癌技能大賽 初賽、複賽 最佳戰隊(總成績第一名),即將決賽。

學術任職方面,現任國際肺癌聯合研究會(IASLC)會員;中國抗癌協會腫瘤轉移專業委員會 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肺癌防治聯盟 青年委員會委員;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肺部腫瘤專業委員會會員;北京醫學獎勵基金會肺癌青年委員會 委員。擔任《中國肺癌雜誌》青年編委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責任編輯。《中國肺癌雜誌》 、《Thoracic Cancer》、 《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 、《PLOS ONE》等雜誌特邀審稿人。

【61】徐雙兵副主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

徐雙兵,35歲,留美腫瘤學博士後,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胸部腫瘤科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11/07於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腫瘤學博士學位(導師:曾益新院士),2011/09 -2013/01在美國排名第一的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 腫瘤放療系從事博士後研究。2013/01至今,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工作,擅長胸部腫瘤(肺癌、食管癌)的放化療及分子靶向治療,對肺癌的放射治療有較深入的研究。2016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

現為國際肺癌研究學會 (IASLC) 會員,湖北省抗癌協會腫瘤分子靶向治療專業委員會委員。擅長肺癌放射生物學及蛋白組學研究,作為專案負責人主持課題5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面上及青年基金各1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1項、華南腫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1項、武漢市應用基礎研究計畫課題1項。此外,作為研究骨幹參與國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等多項研究。以第一/共同第一/通訊作者在國際主流雜誌發表SCI論文8篇,包括Cell Research (第一作者), Mol Cell Proteomics (第一作者), Oncogene 2篇 (通訊作者及第一作者各1篇), Cancer Letters (共同第一作者)等,IF>10分1篇,IF>5分5篇,總影響因數近60分,單篇最高影響因數15.6分。

2017/05 美國Houston 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舉辦的GAP (Global Academic Programs)會議上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CDK20 interacts with KEAP1 to activate NRF2 and promotes radiochemoresistance in lung cancer cells”獲 poster presentation,該論文已發表在Oncogene雜誌上。2017年作為通訊作者的論文“Degradation of FOXN2 by β-Trcp ubiquitin ligase promotes tumorigenesis and radioresistance in lung cancer cells”被第59屆美國放射腫瘤學會年會(ASTRO)選為 poster presentation。

【62】 游華博士-解放軍第307醫院-淋巴瘤內科

游華,35歲,軍事醫學科學院醫學博士(MD)及日本旭川醫科大學博士(PhD),2008年7月-至今,在解放軍第307醫院淋巴腫瘤內科工作,現任主治醫師。專注淋巴瘤的綜合治療及臨床轉化醫學研究。

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論著11篇,主持組建了罕見淋巴瘤樣本庫平臺。

作為專案負責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2010年度)、面上專案2項(2013年度及2016年度)和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專案(2017年度)、北京市科委專案(2017年度)、全軍醫學科研“十二五”課題(2011年度)等專案資助。

入選北京市科技新星計畫(2017年度)、軍隊優秀青年科技人才扶持計畫(2012年度,第九批)及軍事醫學科學院創新人才戰略工程(2015年度,第二批)等人才培養支持計畫,獲2015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獎章、2014年度及2013年度軍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崗位津貼、2013年度日本學術振興會論文博士獎學金(JSPS RONPAKU Fellowship)、2013年度北京放射腫瘤年會優秀論文獎、2012年度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011年度歐盟瑪麗-居裡博士後獎學金(Marie Curie Postdoctoral Fellowship)等表彰獎勵。

現任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分子診斷技術專業學組委員,Life Sciences、Current Cancer Drug Targets、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Oncotarget等雜誌審稿人。

【63】章琦博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肝膽胰外科

章琦,31歲,浙江大學外科學博士,美國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博士後,曾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醫院(University of Colorado Hospital)參加住院醫師培訓。現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肝膽胰外科主治醫師、碩士生導師。擅長肝膽胰惡性腫瘤的臨床和基礎研究、消化道惡性腫瘤免疫治療。

目前作為專案負責人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專案1項、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項目2項(含平臺專案青年人才1項)。累計發表Hepatology、Cancer Research、Oncogene等SCI論文35篇,累計總影響因數近150;其中作為主要作者(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16篇。同時獲浙江省醫藥衛生科技一等獎 (排名4/15)。歐洲肝病學會(EASL)會員,曾獲邀歐洲肝病學會年會、美國肝膽-胰腺-膽協會(AHPBA)年會口頭報告。曾擔任國際會議同聲傳譯。

現任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雜誌編委;Cancer Letter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Cellular Physiology and Bio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 Tumor Biology,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Journal of Zhejian University-Science B等雜誌審稿人。鷺洲生物(美國)研發負責人。

【64】周仲國副主任醫師-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肝膽胰科

周仲國,34歲,美國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聯合培養腫瘤學博士,現為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肝膽胰科 副主任醫師 副教授。

作為外科醫生,不僅對原發性肝癌的手術切除,尤其微創手術掌握嫺熟(個人手術量超過200台/年),同時對於肝癌另外兩大主流治療技術介入及消融治療熟練操作(個人手術量超過120台/年);作為中華慈善總會註冊醫師,對肝癌的靶向藥物治療以及患者的管理積累了大量經驗;參與負責多項肝癌國際多中心臨床藥物試驗,部分藥物已經過FDA審批上市。參與撰寫多部腫瘤學專著(全英文1部),亦是肝癌NCCN指南中文版翻譯者之一;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文章15篇、核心期刊7篇。

近年所獲獎項和榮譽:

1. 2017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臨床醫學科學家 (校級)

2. 2017年5月,美國休斯頓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舉辦的GAP(Global Academic Program)大會口頭報告

3. 2016年,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主持,在研(國家級)

4. 2016年,第五屆廣州國際腫瘤學會議優秀論文(省級)

5. 2015年,肝癌規範化治療病例PK大賽,以廣東省第一名晉級,全國總決賽 冠軍

6. 2015年,第三屆全國普通外科青年醫師學術論文比賽,廣東省總決賽 冠軍

7. 2015年,中山大學優秀臨床帶教老師

8. 2015年, “葉任高-李幼姬”夫婦臨床醫學優秀中青年教師

9. 2014年5月, 韓國首爾Global Academic Program大會優秀壁報論文(Outstanding poster)及Travel Award

10. 2014年10月, 義大利羅馬 第四屆International Symposium Thymosins in Health and Disease大會口頭彙報

11. 2013年,廣東省醫學科學技術研究基金1項,主持,已結題(省級)

12. 2013年,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 青年教師授課大賽(英文組)冠軍 (院級)

13. 2013年,中山大學 青年教師授課大賽(英文組、醫科組)冠軍 (校級)

14. 作為第二負責人,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國際合作基金2項。

15. 參編專著4部:(1)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Small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全英文撰寫);(2)《心路醫路-肝臟腫瘤》;(3)《小肝癌的多學科治療》;(4)《中國臨床腫瘤學進展》(2016)。

【65】 朱桂全副主任醫師- 四川省腫瘤醫院-頭頸外科

朱桂全,35歲,副主任醫師,四川省腫瘤醫院/電子科技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頭頸外科研究室主任。畢業于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獲口腔臨床醫學博士學位,四川省優秀博士論文獲得者。熟悉並擅長口腔頜面部良、惡性腫瘤的診斷和綜合治療。在缺氧微環境促進口腔鱗癌發生、發展、轉移機制及方面有著較深入的研究。曾作為訪問學者在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交流學習。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會員。

在國際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20餘篇,其中第一或通訊作者學術論文10篇,包括Cancer Research,Clinical Cancer Research,Neoplasia,Molecular Carcinogenesis,Oncotarget等期刊,第一或通訊作者論文累計影響因數45.5分。兩篇論文在2013年AACR年會壁報展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四川省青年科學基金1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NSFC-NIH聯合專案1項。參與的《口腔癌侵襲轉移分子機制和臨床防治研究》專案獲得成都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實用新型專利授權6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