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斬了紂王的頭顱,又可以作禮儀兵器的斧鉞

斧鉞,是古代酷刑中的一種,意思是用斧鉞劈開頭顱,使人致死。 另外,斧鉞在上古代還是用於作戰的兵器,而且是軍權和國家統治權的象徵。

鉞是由原始社會的勞動工具——石斧演化而來的。石斧的歷史大約可追溯到幾十萬年以前。那時人們用磨制粗糙的石斧,砍斫器物、捕獵禽獸,是不可缺少的勞動工具之一。

大者為鉞,小者為斧。鉞在實戰中使用的時間不長,估計很多朋友都不知道,它在夏商西周是戰車上的具有巨大威懾的重武器,也是天子的武器,後來由於太過笨重變被淘汰了,從此後鉞只能作為禮儀武器。

而斧的發展就比大頭的鉞幸運得多,中國歷代都有人使用斧,不管是大唐開國元勳程咬金用的宣花車輪大斧,還是綠林中梁山好漢李逵用的板斧,可以馬上的大斧,

也可為雙手拿的板斧,種類很多。

斧的殺傷很強,屬於重兵器,以劈砍為主。此外,斧鉞還被用作刑具。據《史記·周本紀》記載,武王攻克商王王宮後,用黃鉞斬了紂王的頭顱,懸於太白旗上。直到漢代仍以斧鉞為斬首的刑具。由於斧鉞是一種斬殺罪人的刑器,所以歷史上有“斧鉞之誅”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