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市面上的興趣班有那麼多,家長該如何避免掉入育兒消費陷阱?

隨著物質條件越來越好,作為父母的我們,打從懷孕開始,就想著給孩子學最有用的知識,報最有用的興趣班。可是,我們經常會發現,花了那麼時間和金錢,為什麼最後孩子還是沒有達到家長心中的期望值呢?其實,

有兩個心理認知可以很好的說明原因。

其一,心理帳戶

這是消費心理學裡的一個概念。意思是,我們會把錢分門別類的存在不同的心理帳戶裡。比如說,生活的必要開支帳戶,育兒的消費帳戶等。

前段時間,我帶著孩子到戶外放風箏,剛好前方有一群人圍在那。剛開始也沒在意,只是當我經過的時候,就聽到有人說:“到興趣班時,拿著這個優惠券就可以免費體驗一堂鋼琴課啦。

“學鋼琴有什麼用啊,一堂課價格還這麼貴!”路人說。

“當然有用啦,可以培養孩子變優雅,變文氣,特別是對右腦開發幫助也很大啊!一看您就是個收入不錯的家長,咱們這麼努力工作,不都是為了孩子有出息嘛!”宣傳人員回答。

這時,就看到好幾位家長索要了優惠券,並詢問除了鋼琴還有沒有其它的課程等。隨後而來的家長也加入了這個隊伍中。

我相信,家長們已經被成功地說動了。

在這個案例中,宣傳人員運用了學鋼琴可以讓孩子變聰明的這個認知,改變了家長認為學鋼琴沒有用,價錢貴的認知。也就是,讓家長從不願意花錢花時間的心理帳戶,轉移到願意為此付錢的育兒帳戶裡。

其二,從眾心理

有時也會被稱為隨大流,它所指的是:只要別人做什麼我也跟著做什麼,我的行為就是正確的。換言之,越多的人認為一個想法正確,這個想法就更加正確。

當宣傳人員說出學鋼琴對孩子的一些好處後,其它一些在旁觀摩聆聽的家長,也跟著加入了這個諮詢行列,且願意去上這些體驗課。

家長們心理活動裡認為:這麼多人都報名,看來市場反應很好,

市場反應好,對孩子以後的發展肯定也好。自然而然地承認學鋼琴的好處是有很多的。

我並非指學鋼琴沒有好處,多學些才藝技能也是對的。但在如今這個社會上,我們認為對孩子有用的技能那麼多,難道真得像別人一樣,什麼都給孩子報名參加嗎?每個人都是不同的群體,我們的經濟條件,精力時間都是有局限性的。

那有什麼辦法可以讓我們不掉入育兒消費陷阱呢?有三點可以給大家提供些參考

1.表示懷疑

比如,學鋼琴真的對右腦開發有幫助嗎?它有什麼科學依據嗎?真的可以變優雅文氣嗎?家裡的長輩有懂音樂的嗎?

大腦科學家Dr.魏的家庭教育寶典裡說:對大腦做左右腦的簡單區分,是媒體對1981年諾貝爾獎得主斯佩里(Roger Sperry)的裂腦研究的最大的誤讀。裂腦人是一類特殊的人,是左右大腦半球之間的直接聯結被切開的病人。對這些病人的研究,讓我們對大腦的機制(特別是左右大腦之間不同的分工)有了很深的瞭解。但是,我們是正常人,不是裂腦人,我們不能被簡單地劃分為左腦人或右腦人。其實大腦的任何活動,都需要左腦和右腦共同協作。

對左右大腦的粗暴劃分,包括像右腦開發這樣的概念的流行,有兩個原因:一是對左右腦的劃分,看似滿足了我們對大腦這樣複雜器官的理解的需求;二是,它可能為商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賣點。因為這樣,所以才流行起來。

2.老師的教育理念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階段性敏感期,有一段時間,孩子特別喜歡唱歌,我們就認為他有這個天賦,於是火急火燎地就給他報名音樂課,但在報名之前,有沒有瞭解音樂老師的教育方法呢?

3.孩子的年齡

兒童音樂教育專家建議,學習鋼琴的適當時間在學齡期6周歲以後;而學齡前6周歲以前的兒童,音樂學習活動則應根據幼兒的生理發展,著重於”聽“音樂的活動,並配一些創造性的肢體律動。

反觀,我們為什麼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其實在我們自身上,本就存在著一種物質匱乏感。想想看,以前的社會裡,我們的父母奔波勞累,目的只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哪裡還會想到讓孩子學習興趣類的知識技能啊!

可現在不同了,由於社會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孩子要具備的各種才藝技能也越來越多,興趣班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家庭經濟好的家長也許不會在乎花費錢多錢少。但,家庭經濟差的家長呢?應該怎麼辦?

因此,為了避免掉入育兒消費坑,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

首先,要表示懷疑。

其次,觀察授課老師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對孩子的創造力,心靈成長力有幫助。

最後,選擇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才藝技能,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的享受學習並參於其中;孩子感興趣了,結果對我們來說,才是省錢省時間的最佳辦法。

裂腦人是一類特殊的人,是左右大腦半球之間的直接聯結被切開的病人。對這些病人的研究,讓我們對大腦的機制(特別是左右大腦之間不同的分工)有了很深的瞭解。但是,我們是正常人,不是裂腦人,我們不能被簡單地劃分為左腦人或右腦人。其實大腦的任何活動,都需要左腦和右腦共同協作。

對左右大腦的粗暴劃分,包括像右腦開發這樣的概念的流行,有兩個原因:一是對左右腦的劃分,看似滿足了我們對大腦這樣複雜器官的理解的需求;二是,它可能為商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賣點。因為這樣,所以才流行起來。

2.老師的教育理念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都有階段性敏感期,有一段時間,孩子特別喜歡唱歌,我們就認為他有這個天賦,於是火急火燎地就給他報名音樂課,但在報名之前,有沒有瞭解音樂老師的教育方法呢?

3.孩子的年齡

兒童音樂教育專家建議,學習鋼琴的適當時間在學齡期6周歲以後;而學齡前6周歲以前的兒童,音樂學習活動則應根據幼兒的生理發展,著重於”聽“音樂的活動,並配一些創造性的肢體律動。

反觀,我們為什麼想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其實在我們自身上,本就存在著一種物質匱乏感。想想看,以前的社會裡,我們的父母奔波勞累,目的只是為了解決溫飽問題,哪裡還會想到讓孩子學習興趣類的知識技能啊!

可現在不同了,由於社會發展的腳步越來越快,孩子要具備的各種才藝技能也越來越多,興趣班的選擇也越來越多。家庭經濟好的家長也許不會在乎花費錢多錢少。但,家庭經濟差的家長呢?應該怎麼辦?

因此,為了避免掉入育兒消費坑,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

首先,要表示懷疑。

其次,觀察授課老師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對孩子的創造力,心靈成長力有幫助。

最後,選擇適合自己孩子年齡段的才藝技能,這樣才能讓孩子快樂的享受學習並參於其中;孩子感興趣了,結果對我們來說,才是省錢省時間的最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