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殲20、殲15明星光環背後:中國這款轟動一時的戰機淪為炮灰!

殲10作為中國新一代戰機,在剛剛亮相的時候深受廣大軍迷和外媒的關注。當時爭議最多的一個問題就是殲10會不會作為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的艦載機。然而,隨後殲15和殲20紛紛亮相,

大家才將目光轉向了這些更先進的戰機上面。自此,殲10成為航母艦載機的話題才鮮有人再提起,而殲15和殲20則瞬間成為了軍事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談資。

其實殲10的飛行操縱和短距起降能力在同類戰機中間相當優秀,在佈局上採用了最流行的鴨翼佈局,

同時還採用了鴨翼佈局等先進通訊技術。不過殲10也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在設計的時候並沒有過多考慮艦載機起降的要求,起落架採用的是傳統的陸地起降標準模式,這樣一來就加大了艦載機起降的難度。有研究指出,殲10在起落架的設計上和美國的F16十分類似,可以保證速度和重量的控制,不過一旦要達到艦載機的起落標準,要改進設計就要花大價錢了,
代價相當大。

綜合各方面原因來說,殲10要想作為航母的艦載機其實在工程上還是具備要求的,不過改進上資金花費太高,整體算下來一點都不划算。此外還有一點不得不提,那就是艦載機更看重載荷量和滯空性能,而殲10和新型的殲15相比一點都不佔優勢。

航母作戰的時候,甲板上的戰機要求要儘量少,殲10體積雖然小,不過需要的數量卻很多,這就導致不能作為航母艦載機使用了。

就拿蘇27來說,其航程就比殲10大,而且還可以掛載更多的作戰武器,執行相同任務蘇27的效率則會更高。隨後蘇33的出現更讓蘇聯堅定了信念,

根本就不考慮米格29k,直接將蘇33作為蘇聯的主力艦載機。因此殲10如果上艦,可以在很多方面都不及殲15和殲20等,這也就奠定了殲10不能作為航母艦載機的尷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