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三代人”的守家老人——記平邑縣第四屆道德模範左守英

俗話說,自古婆媳和諧少。在平邑縣鄭城鎮西湖村生活著這麼一位遠近聞名的79歲高齡“老婆婆”左守英,儘管已至耄耋的她不離不棄,35年如一日,像親生母親一樣悉心照顧腦癱兒媳婦,

撫養孫子孫女和重孫女“三代人”,以常人難以想像的恒心和毅力,獨自撐起了一個家。

左守英老人的兒媳叫劉立秀,娘家是本村。村裡人只知道劉立秀15歲那年得了腦炎,因家庭困難錯過了救治機會,從此就像孩子一樣,沒有聽力,完全失去了自理能力。

1984年,經人介紹左守英的大兒子將因大腦炎後遺症導致癡呆的劉立秀“姑娘”娶進門,又多方求醫問藥無果,最終得知沒有治癒希望。

但一家人沒有放棄劉立秀,左守英更是當作親閨女一樣伺候,從此以後她就開始漫長的照顧傻兒媳婦艱辛之路。

當你走近左守英家的院落,就能聽到從院子裡傳來啊啊啊的聲音。推開大門走進小院落,一眼就能看到在屋簷下,站著一個中年婦女,紅撲撲的臉龐,頭髮有點花白,看上去有一百三四十斤,見有人來呆呆的看著你,嘻嘻地傻笑,基本看上去和平常人沒有多大區別,

但無論怎麼和她打招呼,她絲毫沒有什麼反應。

“看著像個好人一樣,實際上智力也就像幾個月大的孩子,什麼都不懂,平時我出門就要把她鎖在家裡,要不她到處亂跑,跑了就不知道回來。”左守英說。

左守英的兒媳智力僅有幾個月大的嬰兒水準,生活不能自理,除了吃飯的手勢能看懂外,基本無法與人交流。每次吃飯,都是左守英盛到碗裡端給她,吃完後還要及時把碗筷拿走,

不及時收拾就會順手扔掉。一些湯菜、骨肉,就得一勺一筷的喂給她吃。

剛開始,左守英下地幹活總是帶著兒媳,但她像孩子一樣調皮,一眼看不到就拔掉莊稼,以後就不敢再帶她了,又怕她到處亂跑,為了不耽誤下地幹活,不得不把她鎖在家裡。

“今年春天俺兒去地裡犁地,兒媳婦跟去了幾次,後來去整好的大田裡栽地瓜,發現犁好的地梗近一畝地讓他給填平了一半。”左守英笑著說。

兒媳晚上睡得很少,大多時候白天眯瞪著睡、玩,到晚上整夜整夜的不睡覺,還經常到院子裡走動,時常打壞盆子罐子,把水倒得滿地都是,沒辦法左守英就一直陪著她、哄著她。兒媳不喜歡換衣服,老人只能趁著她熟睡時強行幫她換,

左守英身體瘦小力薄,體重七十來斤,而兒媳卻一百三四十斤,每次換衣服老人都累的上氣不接下氣一身汗,有時還會摔倒受傷。鄰居勸左守英,反正兒媳不喜歡換,也沒有髒臭的感覺,就別受累換那麼勤,她卻說,儘管兒媳有些傻,但只要我能動,就不能讓她邋遢地活著。

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一年兩年,35年她始終如一。兒媳雖然智力低下,生理上和正常人無二,最終生下了一雙兒女,照顧孫子、孫女的重任又落到了左守英身上,既照顧著傻兒媳,又盡心盡力撫養著傻兒媳生下的一對兒女。

從兒媳懷胎十月,到孩子出生養大,全是她一人在操持。孩子一口媽媽的奶都沒喝過,家裡也買不起奶粉,只能用小米麵喂給孩子喝。孩子睡著了,老人還要趕緊幹家務、做農活,照顧傻兒媳吃喝拉撒,忙得一天只能吃一頓飯。

現在,孫女出嫁了,孫子也結婚了,重孫女今年六歲了,在離鄰村3裡地的廟莊完小上一年級,因為孫子在外邊打工,老人又幫著孫媳婦照顧起自己的重孫女。有時孫子媳婦沒時間接,步行接重孫女就落在左守英老人的身上。

35年如一日的日夜操勞,讓左守英比同齡人顯得更蒼老,體重也就是70斤冒頭,但老婆婆看上去精神矍鑠,非常樂觀知足,照顧兒媳已經成為老人的一種習慣。現在,左守英老人不管幹什麼兒媳都跟著,只要一端鍋盛飯她就搬著板凳坐在飯桌前等著,只要有外人來,她都好奇地跟在婆婆的身後,老婆婆一坐下,她也不顧及地盤膝坐在地上,手指還不停地在地上畫和敲打地面。

“說起以前死也找不到窩,現在好多了都一大家子人了,平時的吃喝都是孫子、孫媳婦、孫女們給買的這樣那樣好吃的,以前困難不提,現在只想享福啦!”左守英樸實樂觀地說。

與左守英談話間,孫媳婦程龍花抱著一歲半的小兒子進院門就喊奶奶,看見奶奶臉上有一小點東西順手抹掉,一個很自然的動作,讓我們感覺到,一家人是那樣的和諧和幸福。

“這個家是俺奶奶撐起來的,平時照顧俺媽,有時還幫忙做飯照顧俺孩子,嫁過來俺很知足、很幸福。”孫媳婦程龍花高興地說。

老人說她這輩子就是為照顧傻兒媳婦來的,看著兒媳孩子般依賴的眼神,老人明知道她聽不懂,還是經常絮絮叨叨的與她交流……

左守英老人看到現在一大家子人,都忘記了以前的艱辛。

2013年,左守英老人被評為平邑縣第四屆道德模範。

照顧孫子、孫女的重任又落到了左守英身上,既照顧著傻兒媳,又盡心盡力撫養著傻兒媳生下的一對兒女。

從兒媳懷胎十月,到孩子出生養大,全是她一人在操持。孩子一口媽媽的奶都沒喝過,家裡也買不起奶粉,只能用小米麵喂給孩子喝。孩子睡著了,老人還要趕緊幹家務、做農活,照顧傻兒媳吃喝拉撒,忙得一天只能吃一頓飯。

現在,孫女出嫁了,孫子也結婚了,重孫女今年六歲了,在離鄰村3裡地的廟莊完小上一年級,因為孫子在外邊打工,老人又幫著孫媳婦照顧起自己的重孫女。有時孫子媳婦沒時間接,步行接重孫女就落在左守英老人的身上。

35年如一日的日夜操勞,讓左守英比同齡人顯得更蒼老,體重也就是70斤冒頭,但老婆婆看上去精神矍鑠,非常樂觀知足,照顧兒媳已經成為老人的一種習慣。現在,左守英老人不管幹什麼兒媳都跟著,只要一端鍋盛飯她就搬著板凳坐在飯桌前等著,只要有外人來,她都好奇地跟在婆婆的身後,老婆婆一坐下,她也不顧及地盤膝坐在地上,手指還不停地在地上畫和敲打地面。

“說起以前死也找不到窩,現在好多了都一大家子人了,平時的吃喝都是孫子、孫媳婦、孫女們給買的這樣那樣好吃的,以前困難不提,現在只想享福啦!”左守英樸實樂觀地說。

與左守英談話間,孫媳婦程龍花抱著一歲半的小兒子進院門就喊奶奶,看見奶奶臉上有一小點東西順手抹掉,一個很自然的動作,讓我們感覺到,一家人是那樣的和諧和幸福。

“這個家是俺奶奶撐起來的,平時照顧俺媽,有時還幫忙做飯照顧俺孩子,嫁過來俺很知足、很幸福。”孫媳婦程龍花高興地說。

老人說她這輩子就是為照顧傻兒媳婦來的,看著兒媳孩子般依賴的眼神,老人明知道她聽不懂,還是經常絮絮叨叨的與她交流……

左守英老人看到現在一大家子人,都忘記了以前的艱辛。

2013年,左守英老人被評為平邑縣第四屆道德模範。